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凭祥不同年龄红椎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58
1
作者 尤业明 徐佳玉 +3 位作者 蔡道雄 刘世荣 朱宏光 温远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控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揭示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关键控制因素的目标出发,以不同年龄红椎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控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揭示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关键控制因素的目标出发,以不同年龄红椎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控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红椎林的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RDA结果表明,胸高断面积是影响灌木层物种组成的最主要因子,胸高断面积、坡度和海拔能显著影响影响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分别解释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变异的63%和47%,微环境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变异的最主要因素,而土壤与微环境、土壤与植物两者之间,以及微环境、植物和土壤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的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微环境的独立效应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植物或土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人工林 年龄 冗余分析(RDA) 方差分解 南亚热带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更新方式对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尤业明 陈永康 +3 位作者 朱宏光 刘通 温远光 黄雪蔓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该研究综合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评估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组成、分布及更新方式和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更新5 a后,除了非禾本科杂草功能群外,其他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 该研究综合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评估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组成、分布及更新方式和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更新5 a后,除了非禾本科杂草功能群外,其他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对照组(砍伐迹地)相比,其差异程度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藤本和蕨类功能群的相对多度也出现增加趋势,但禾本科草本功能群显著减少(P<0.05);木本、藤本和蕨类功能群的相对盖度也呈现增加趋势,但禾本科草本功能群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主成分分析(PCA)发现萌芽更新或植苗更新林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异,但不同更新方式(萌芽和植苗)下其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差异不明显;通过冗余分析(RDA)确定了冠层透光系数、土壤孔隙度、坡向和土壤氮磷比是影响该林地林下植物功能群的主要因子,它们的叠加效应能解释大于75%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变异,最终模型通过排序得到冠层透光系数是影响该林地林下植物功能群的最主要因子。短期的研究发现萌芽和植苗这两种不同的更新方式对桉树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有限,这可能与这两种更新方式形成的林冠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较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更新方式 植物功能群 物种丰富度 冗余分析(RDA)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杉木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尤业明 黄雪蔓 +3 位作者 朱宏光 蓝嘉川 蔡道雄 温远光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593-599,共7页
【目的】研究营林措施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植被的多样性影响及其关键控制因素,从本质上解释人工林下植被变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以3种不同间伐强度(强度:74%,中度:50%和弱度:34%)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 【目的】研究营林措施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植被的多样性影响及其关键控制因素,从本质上解释人工林下植被变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以3种不同间伐强度(强度:74%,中度:50%和弱度:34%)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究间伐强度对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控制因子。【结果】间伐8a后,杉木林下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间伐措施能明显改变灌木层的物种组成,这种效应在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的杉木林中表现尤为突出;间伐不仅能显著改变杉木林下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Whittakerβ多样性,而且也能明显改变草本层的物种组成,这种作用在强度间伐的杉木林中最强;冗余分析(RDA)结果揭示了土壤碳氮比和乔木胸高断面积是影响杉木林下灌木层物种变化的最主要因子,而影响林下草本层物种组成的最显著因子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乔木胸高断面积。【结论】间伐措施,特别是高强度的间伐措施能显著改变灌木层的物种组成,以及草本层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可能对杉木人工林的生态过程和林木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杉木人工林 间伐强度 主成分分析(PCA) 南亚热带
下载PDF
暖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结构和活性对植物地下碳源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尤业明 王娟 +2 位作者 黄雪蔓 孙筱璐 唐佐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37-847,共11页
该研究以典型的亚热带—温带过渡区森林为对象,采用野外过程监测和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和土壤胞外酶活性分别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活性,并结合微环境因子,重点探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活性对植物地下碳输... 该研究以典型的亚热带—温带过渡区森林为对象,采用野外过程监测和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和土壤胞外酶活性分别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活性,并结合微环境因子,重点探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活性对植物地下碳输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周期内,处理均能显著降低三组年龄段林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其变化幅度在-8.72%^-5.72%之间,其中在80年的林分中降幅最大,而在160年的林分中降幅最小;微生物量氮的变化规律与相应的微生物量碳的变化规律相似,但与对照相比其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另外,经壕沟处理2~4个月后,所有林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与对照相比出现增加的现象。处理均能对三组年龄段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40年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处理的响应程度要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林分;与对照相比,壕沟处理样方的腐生真菌的相对丰富度均下降明显,其中在40年和80年林分中的下降幅度达到显著水平,而细菌、放线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均无明显变化;壕沟处理样方的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显著下降,而氧化酶(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相对较小,除80年的林分外,其余林分均不显著。此外,处理均不能显著影响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该研究结果为初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特征以及更加精确预测未来森林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酶活性 壕沟处理 年龄序列 暖温带森林
下载PDF
模拟喀斯特生境条件下干旱胁迫对青冈栎苗木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中峰 尤业明 +4 位作者 黄玉清 李先琨 张金池 张德楠 何成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318-6325,共8页
为了研究喀斯特"双层"地质结构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在干旱环境下,喀斯特地区植物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策略,建立"土壤层-岩石(石灰岩)层-岩溶水层"水分供应分层模拟柱,对‘土壤层’设置不同水分梯度,种植青冈栎(Cyclobala... 为了研究喀斯特"双层"地质结构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在干旱环境下,喀斯特地区植物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策略,建立"土壤层-岩石(石灰岩)层-岩溶水层"水分供应分层模拟柱,对‘土壤层’设置不同水分梯度,种植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苗木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青冈栎的叶面积、比叶面积、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模拟柱‘岩溶水层’加水条件下,植物根系能下扎至‘岩溶水层’,‘土壤层’干旱胁迫对青冈栎的生理变化没有产生影响;在‘岩溶水层’无水条件下,青冈栎生理变化受‘土壤层’干旱胁迫影响显著,‘土壤层’水分含量越低,青冈栎的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越小,青冈栎干鲜比、根冠比、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越高。青冈栎幼苗利用岩溶水层水分是适应喀斯特干旱环境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带 双层结构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适应策略 叶面积
下载PDF
岩溶区青冈栎整树蒸腾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7
6
作者 黄玉清 张中峰 +4 位作者 何成新 赵平 袁维园 焦继飞 尤业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64,共9页
应用Granier热消散树干液流技术,在裸露岩溶区坡地上对青冈栎样树的树干液流和整树蒸腾过程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冈栎树干液流密度与树木胸径大小的关系是随机的,日间液流密度峰值出现在13:30—14:30;日液流密度峰值... 应用Granier热消散树干液流技术,在裸露岩溶区坡地上对青冈栎样树的树干液流和整树蒸腾过程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冈栎树干液流密度与树木胸径大小的关系是随机的,日间液流密度峰值出现在13:30—14:30;日液流密度峰值夏季最大,为56.00g H2O·m-2·s-1,春季最小,在35.86g H2O·m-2·s-1.岩溶区单树日蒸腾量随着天气变化起伏较大,单树日蒸腾量与水汽压亏缺和太阳辐射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R=0.97,P<0.01).平均整树日蒸腾量变化格型为夏季高冬春低,秋季(旱季)随土壤水分的减少由高到低变化.与其他地区的树种相比,即使受旱季的干燥少土双重胁迫,裸露岩溶区坡地上的青冈栎整树日蒸腾量仍然较高,推断在岩溶区旱季青冈栎的水分来源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富水的表层岩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青冈栎 液流密度 整树蒸腾 水分来源 表层岩溶
下载PDF
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黄雪蔓 尤业明 +4 位作者 蓝嘉川 刘世荣 贾宏炎 朱宏光 温远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3,共8页
间伐改变了林分环境,影响林木生长及碳储量,准确评估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对碳汇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992年造林并于2005年实施3种不同间伐强度(74%:H、50%:M... 间伐改变了林分环境,影响林木生长及碳储量,准确评估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对碳汇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992年造林并于2005年实施3种不同间伐强度(74%:H、50%:M和34%:L)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实测样木生物量,并结合杉木群落各组分含碳率的实测值,对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H(74%)显著增加了林木的胸径(P<0.01),分别比M(50%)、L(34%)和CK(0%)增加了13.65%、20.74%和18.37%。3种间伐强度之间树高差异均不显著,而CK的树高均大于3种间伐强度的树高,分别比H、M和L增加了6.64%、15.73%和16.70%。与对照相比,H显著增加了林木的单株生物量(P<0.01)。对照林地乔木层的碳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间伐强度的乔木层碳储量(P<0.05),而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3种间伐强度和对照处理杉木人工林之间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为主要碳库,两者所占总的碳储量超过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的9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间伐强度 生物量 碳储量 分配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区四种牧草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特征 被引量:31
8
作者 韦兰英 曾丹娟 +3 位作者 张建亮 尤业明 焦继飞 黄玉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219,共8页
以类玉米、紫花苜蓿、菊苣和杂交狼尾草4种牧草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片结构性状、光合生理特征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研究其对岩溶石漠化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牧草植物的叶面积(LA)、叶干重(DW)、叶绿素含量(Chl)和... 以类玉米、紫花苜蓿、菊苣和杂交狼尾草4种牧草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片结构性状、光合生理特征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研究其对岩溶石漠化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牧草植物的叶面积(LA)、叶干重(DW)、叶绿素含量(Chl)和比叶面积(SLA)差异显著,反映出4种牧草植物叶片结构性状差异种间较大;同科植物类玉米和杂交狼尾草光合能力相近,而不同科植物如菊苣和紫花苜蓿光合能力差异较大,但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相近;相比较而言,类玉米和杂交狼尾草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而菊苣和紫花苜蓿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4种牧草对0~10和1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4种牧草植物蒸腾速率(Tr)与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1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对大气饱和蒸汽压亏缺(Vpdl)影响较大。相比较而言,类玉米和杂交狼尾草具有较高的Pn,WUE和WUEi,对岩溶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比叶面积 光合速率 生理适应性 岩溶石漠化区
下载PDF
紫花苜蓿和菊苣比叶面积和光合特性对不同用量保水剂的响应 被引量:21
9
作者 韦兰英 袁维圆 +5 位作者 焦继飞 张建亮 尤业明 莫凌 黄玉清 李先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772-6778,共7页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菊苣(Cichorium intybus)叶片生长和光合生理对不同用量保水剂的适应能力和生理响应机制,以不施保水剂作为对照(CK),测定了施用不同用量保水剂(15kg·hm-2,30kg·hm-2)条件下大田种植的紫花苜...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菊苣(Cichorium intybus)叶片生长和光合生理对不同用量保水剂的适应能力和生理响应机制,以不施保水剂作为对照(CK),测定了施用不同用量保水剂(15kg·hm-2,30kg·hm-2)条件下大田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菊苣(Cichorium intybus)的比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保水剂对紫花苜蓿的比叶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菊苣的比叶面积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紫花苜蓿而言,保水剂施用量为15kg.hm-2时,其Pn、gs和WUE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但施用量为30kg.hm-2处理时,其Pn、和gs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1),但是却维持较高的WUE;对菊苣而言,施用保水剂降低了其Pn和Tr(P<0.01),但WUE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紫花苜蓿和菊苣采取两种不同的生理适应策略来适应变化了的水分环境条件。紫花苜蓿Pn与gs、Pn与Tr的相关性均以保水剂施用量为30kg·hm-2处理最紧密(P<0.01),而Pn与WUE的相关性则以对照最为紧密,依次为15kg·hm-2处理和30kg·hm-2处理;菊苣Pn与gs、Tr和WUE的相关性强弱均表现为15kg·hm-2处理<30kg·hm-2处理<对照,表明保水剂影响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参数和光合特性对保水剂的响应并不具有一致性,植物可以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调节其形态和生理过程,以维持其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面积 光合特征 保水剂 紫花苜蓿 菊苣
下载PDF
岩溶植物光合-光响应曲线的两种拟合模型比较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中峰 黄玉清 +2 位作者 莫凌 尤业明 焦继飞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用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模型,对桂林岩溶区石山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九龙藤(Bauhinia championii)、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和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 用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模型,对桂林岩溶区石山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九龙藤(Bauhinia championii)、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和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拟合的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数值均高于相应的非直角双曲线拟合结果;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参数值大小和曲线变化趋势不符合实际情况;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结果更符合生理意义。红背山麻杆和九龙藤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和较低的光补偿点,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和耐荫性均强于圆叶乌桕和青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非直角双曲线模型 光响应曲线 表观量子效率
下载PDF
岩溶区青冈栎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中峰 黄玉清 +3 位作者 李先琨 莫凌 焦继飞 尤业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4,共7页
为阐明岩溶区植物液流变化特征,应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连续测定了桂林岩溶区植物青冈栎1年整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并用ICT-2000TE环境气象站同步监测林地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青冈栎树干液流密度差异较大,液流密度峰值分别为:... 为阐明岩溶区植物液流变化特征,应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连续测定了桂林岩溶区植物青冈栎1年整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并用ICT-2000TE环境气象站同步监测林地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青冈栎树干液流密度差异较大,液流密度峰值分别为:1月份36.17gH2O/m2.s,4月份62.01gH2O/m2.s,7月份63.41gH2O/m2.s,10月份39.03gH2O/m2.s。土壤含水量在1月份、4月份、7月份与树干液流呈极显著相关;空气湿度和水汽压亏缺在1月份、10月份与树干液流呈极显著相关;空气温度在4月份、10月份与树干液流呈极显著相关,而光合有效辐射在所有的观测月份均与树干液流呈极显著相关。对各时期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F值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栎 岩溶地区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固氮树种对第二代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雪蔓 刘世荣 尤业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2-620,共9页
为了探究固氮树种对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第二代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结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分别在干季和湿季研究了第二代桉树纯林和第二代桉树/固氮树种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量和结构。结果表明:与纯... 为了探究固氮树种对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第二代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结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分别在干季和湿季研究了第二代桉树纯林和第二代桉树/固氮树种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量和结构。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0 10 cm)的有机碳含量、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凋落物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7.77%、41.62%、85.59%、25.38%、19.12%,除土壤有机碳外,其它在统计学上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混交林的细菌生物量显著增加,但其真菌生物量显著减少;同时,混交林的总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相对百分含量在干季显著提高,真菌的相对百分含量却显著降低;但在湿季,除总细菌外,其它微生物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第二主成分轴能明显把第二代桉树混交林和纯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区分开来(p<0.05),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细菌相对百分含量和相对较低的真菌相对百分含量。冗余度分析(RDA)表明: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C/N、铵态氮、有机碳含量是驱动我国南方第二代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子。此外,壕沟切根试验表明根系及其分泌物可能是第二代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冗余度分析 固氮树种 桉树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区牧草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韦兰英 袁维圆 +3 位作者 尤业明 焦继飞 张建亮 黄玉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79,共7页
以菊苣Cichoriumintybus、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americanun×P.pureum、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混播牧草(菊苣、杂交狼尾草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cv.Reyan No.2)、黑麦草Loliumperenn、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和白三叶... 以菊苣Cichoriumintybus、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americanun×P.pureum、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混播牧草(菊苣、杂交狼尾草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cv.Reyan No.2)、黑麦草Loliumperenn、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和白三叶Trrifoliumrepens为对象,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刈割时株高与产量大小的关系,旨在为岩溶石漠化区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以及牧草的合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刈割高度对杂交狼尾草、类玉米、黑麦草和白三叶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菊苣、混播牧草和紫花苜蓿的影响较小。不同刈割时期牧草鲜、干草产量有显著差异,表明各种牧草无论是鲜草产量还是干草产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杂交狼尾草适于在牧草高产季节用于青贮,是解决冬季缺草的有效途径之一。仅刈割了3次的类玉米除7月鲜、干草产量与菊苣和杂交狼尾草差异不大,8月与10月鲜、干草产量仅为菊苣和杂交狼尾草的50%和30%。与单播牧草相比,混播牧草具有产量较为稳定的优势。类玉米死亡后轮作的黑麦草、混播牧草死亡后轮作的紫花苜蓿以及同期种植的白三叶均可以作为轮作牧草,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而且可以丰富牧草种类,是春秋季畜禽的良好草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高 产量 动态变化 岩溶石漠化区
下载PDF
第二代桉树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雪蔓 刘世荣 尤业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5-582,共8页
以广西凭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第二代桉树人工纯林(PP2)及其与降香黄檀混交的混交林(MP2)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对两种林分土壤呼吸组分进行分离研究。结果表明:PP2和MP2土壤呼吸速率及... 以广西凭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第二代桉树人工纯林(PP2)及其与降香黄檀混交的混交林(MP2)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对两种林分土壤呼吸组分进行分离研究。结果表明:PP2和MP2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各呼吸组分季节变化与土壤5 cm处的温度季节变化相似,峰值出现在6—8月份,谷值出现在12月底至次年1月初,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无关;PP2全年土壤总呼吸为1 147.41 g·m-2,比MP2(844.07 g·m-2)增加了26.44%,MP2的自养呼吸(RR)累积量(136.87 g·m-2)比PP2(506.72 g·m-2)降低72.99%,而其异养呼吸(RH)累积量(707.21 g·m-2)却比PP2(640.69 g·m-2)增加了10.38%。纯林和混交林的细根生物量差异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凋落物有机质含量、土壤C/N、凋落物量和凋落物C/N的不同是导致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固氮树种 土壤呼吸 异养呼吸 自养呼吸
下载PDF
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铁榄群落主要乔木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建亮 李先琨 +4 位作者 吕仕洪 叶铎 钟军弟 焦继飞 尤业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2-628,共7页
为了揭示种群空间分布特征随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种群对空间资源的占据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及分形差异,采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木论自然保护区铁榄群落主要乔木种群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铁榄(Sinosid... 为了揭示种群空间分布特征随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种群对空间资源的占据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及分形差异,采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木论自然保护区铁榄群落主要乔木种群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铁榄(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东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小栾树(Boniodendron minius)、稀有濒危种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5个种群在相应的尺度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大小顺序一致,均为:铁榄〉东女贞〉小栾树〉掌叶木〉青檀;在5个种群中,铁榄计盒维数为1.7763最大,接近2,对空间环境的占据能力最强,信息维数(1.7206)也最大,个体聚集强度强,在群落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青檀计盒维数(0.8316)和信息维数(0.8990)最小,对环境的占据利用能力弱,个体聚集程度整体较弱,在群落中处于伴生地位;在0.5~50m的尺度上,关联维数大小顺序为:铁榄(1.7314)〉东女贞(1.6688)〉小栾树(1.6050)〉青檀(0.7868),而掌叶木只有在大的尺度上才出现关联,且关联较强。3个分形维数大小的不同组合,能够全面揭示不同种群格局特征和种群在群落中所处地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分形特征 计盒维数 信息维数 关联维数 喀斯特森林 木论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不同遮阴强度对猕猴桃“桂海4号”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韦兰英 莫凌 +3 位作者 袁维圆 曾丹娟 焦继飞 尤业明 《广西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326-330,共5页
以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Actinidia chinensisPlanch cv.Guihaia 4)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程度(0,40%和60%)遮阴对其光合、荧光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40%和60%的遮阴强度... 以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Actinidia chinensisPlanch cv.Guihaia 4)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程度(0,40%和60%)遮阴对其光合、荧光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40%和60%的遮阴强度显著降低了猕猴桃的光饱和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P<0.05),对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叶绿素含量(Chl content)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猕猴桃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和PS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在全光照和不同遮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一定程度的遮阴对其Fo、Fv、Fm、Fv/Fm无明显影响,但是与全光照相比,40%的遮阴强度显著降低了PS光能捕获效率(F′v/F′m)、PS电子传递量子效率(PhiPS2)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而60%遮阴强度其F′v/F′m、PhiPS2和qP与全光照下的无显著差异(P>0.05)。全光照和遮阴条件下猕猴桃光合和荧光参数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表明猕猴桃"桂海4号"随着环境条件中光照的改变其光合器官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其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遮阴对猕猴桃"桂海4号"的果实外观无显著影响,但是却显著影响了其果实品质,40%遮阴强度显著降低其维C含量、总糖、可溶性固体物和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阴 光合作用 荧光 品质 猕猴桃
下载PDF
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温远光 李海燕 +6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李运筹 蔡道雄 贾宏炎 黄雪蔓 尤业明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探讨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纯林改造成马尾松×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 )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为马尾松人工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60 a生的马尾松纯林和改造后的异龄混交林为对... 探讨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纯林改造成马尾松×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 )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为马尾松人工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60 a生的马尾松纯林和改造后的异龄混交林为对象,比较分析纯林和异龄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性质的相关性。两种林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均大于0.01 nmol·g -1 的标记种类为27种,其中25种PLFAs标记含量均为纯林高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PLFAs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LFAs多样性均高于异龄混交林,其中土壤PLFAs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而香农威纳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马尾松纯林改造为异龄混交林后,土壤β 1,4 葡萄糖苷酶、N 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均与β 1,4 葡萄糖苷酶、N 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呈正相关,与酸性磷酸酶和脲酶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有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负相关。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不明显,异龄混交林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少,土壤有机质低,以及雨季土壤含水量过高是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低于纯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红锥 异龄混交林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覃志伟 周晓果 +7 位作者 温远光 朱宏光 李海燕 阮友维 蔡道雄 贾宏炎 黄雪蔓 尤业明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99-206,共8页
为探讨凋落物输入量改变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碳排放的影响,以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和去除凋落物人为地改变碳输入,研究凋落物处理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可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 为探讨凋落物输入量改变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碳排放的影响,以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和去除凋落物人为地改变碳输入,研究凋落物处理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可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温度,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降低27.88%,而添加凋落物则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增加34.02%。(2)去除凋落物能降低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对照、去除和添加凋落物的土壤呼吸的年累积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9.51±0.12)t·hm^-2、(6.88±0.21)t·hm^-2和(12.70±0.53)t·hm^-2,可见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降低27.66%,而添加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提高33.54%。(3)不同凋落物处理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相关,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程度的74.26%~94.28%。去除凋落物增加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而添加凋落物则降低Q10值。凋落物处理方式对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土壤呼吸产生了显著影响,证明凋落物对于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红锥混交林 凋落物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下载PDF
豆科植物对石漠化土地生物碳固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温远光 张健 +4 位作者 严理 朱宏光 周晓果 尤业明 陆志成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评估豆科植物功能群在恢复石漠化土地生态功能(如碳固持)中的速率及效果。【方法】以豆科植物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驱动种实施再造林,对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 【目的】评估豆科植物功能群在恢复石漠化土地生态功能(如碳固持)中的速率及效果。【方法】以豆科植物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驱动种实施再造林,对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和对照(自然恢复的灌丛)进行系列取样调查,研究不同恢复类型群落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结果】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群落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高出灌丛8倍以上;在3种恢复模式中,以顶果木纯林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最高,降香黄檀纯林最低,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居二者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恢复模式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但3种恢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豆科植物功能群恢复石漠化土地的生物碳固持能力可以取得快速、高效和显著的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功能群 恢复 石漠化 生物量碳
下载PDF
除草剂对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温远光 杨柳 +5 位作者 朱宏光 蔡道雄 尤业明 贾宏炎 周晓果 严理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578-585,共8页
【目的】了解在炼山和非炼山条件下草甘膦除草剂的应用对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方法】通过炼山+除草剂、不炼山+除草剂和对照(不炼山不施除草剂)的控制性试验,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组成、植物功能群对除草剂的响... 【目的】了解在炼山和非炼山条件下草甘膦除草剂的应用对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方法】通过炼山+除草剂、不炼山+除草剂和对照(不炼山不施除草剂)的控制性试验,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组成、植物功能群对除草剂的响应及分异规律。【结果】与对照比较,除草剂施用1年后,林下植物群落有很高的相似性(Jaccard相似性指数>0.7),但群落的恒有种特别是稀有种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不炼山+除草剂处理的恒有种分别比炼山+除草剂、对照处理的高37.50%和57.14%,而稀有种则由2种分别增至24种和7种。这一结果说明炼山+除草剂条件有利于稀有种的发育,而不炼山+除草剂条件则有利于恒有种的发展。炼山+除草剂处理增加禾草和豆科植物功能群的丰富度,不炼山+除草剂处理降低藤本和木本植物功能群的丰富度,但只有木本植物丰富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炼山+除草剂处理降低杂草、禾草和豆科植物功能群的相对多度和相对盖度,显著降低蕨类植物的相对多度和相对盖度;不炼山+除草剂处理显著降低木本植物的相对盖度。【结论】低浓度、低频率的除草剂(草甘膦)应用对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是初期和短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群 除草剂 桉树 降香黄檀 混交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