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罗替尼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孙慧 苏海川 +5 位作者 闵婕 杨雪 尤向辉 张峰 黄晓峰 廖成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2229-2233,共5页
目的:探索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安罗替尼(anlotinib)三线及以上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唐都医院肿瘤内科2020年11月至2023年05月期间收治的5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曾接受过两种或以上不同的标准方案治疗,予以口... 目的:探索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安罗替尼(anlotinib)三线及以上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唐都医院肿瘤内科2020年11月至2023年05月期间收治的5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曾接受过两种或以上不同的标准方案治疗,予以口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按RECIST 1.1版标准评估疗效,按CTCAE5.0版标准评估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50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部分缓解,26例患者疾病稳定,23例患者疾病进展。中位随访时间10.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6.0个月。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以高血压(18.0%)、AST升高(10.0%)、蛋白尿(6.0%)和黄疸(6.0%)最为常见,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2级,1例患者出现3级以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在晚期结直肠癌三线及以上治疗中,安罗替尼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安罗替尼可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安罗替尼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Raf-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尤向辉 兰飞 +2 位作者 宋扬 贺新 苏海川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283-1284,1350,共3页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Raf-1蛋白激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raf-1及干涉核苷酸片段Raf-1-siRN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而应用MTT法绘制HUVECs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Raf-1蛋白激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raf-1及干涉核苷酸片段Raf-1-siRN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而应用MTT法绘制HUVECs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HUVECs转染真核表达载体后,细胞内Raf-1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而转染Raf-1-siRNA后,HUVECs细胞中Raf-1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阻滞于G_1期。结论:Raf-1蛋白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肿瘤转移 @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RNAi载体构建及其对PLC/PRF/5细胞突变p53基因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尤向辉 任军 +5 位作者 李锋 贾军 范黎 斯晓明 张燕军 刘文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 RNAi)技术, 以突变p53基因为靶基因,构建干扰载体,并观察载体对肿瘤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为下一步探索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具有小发夹结构的两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为互补双链,...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 RNAi)技术, 以突变p53基因为靶基因,构建干扰载体,并观察载体对肿瘤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为下一步探索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具有小发夹结构的两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为互补双链,再克隆至干扰载体中,转化TOP10菌株,提取质粒行酶切鉴定,稳定转染PLC/PRF/5细胞,Westernblot检测p53蛋白,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针对突变p53的特异性RNA干扰载体,此干扰载体转染PL/PRF/5细胞后,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减慢,G1期细胞分布明显增多。结论 成功构建针对突变p53的RNA干扰载体,此干扰载体可以有效降低p53蛋白表达水平,导致突变p53基因沉默,进而延缓PLC/PRF/5细胞生长速度,阻滞肿瘤细胞停滞于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P53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尤向辉 范黎 +1 位作者 任军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1713-1713,共1页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肾上腺肿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基于FTDT的肿瘤电磁辐射加温治疗研究
5
作者 尤向辉 贺新 +2 位作者 苏海川 宋扬 邓林 《河南科学》 2015年第9期1539-1543,共5页
为了在较低的副作用下治疗肿瘤,提出了一种基于FTDT的肿瘤电磁辐射加温治疗的方法.阐述了在加温治疗方法下FTDT的数值方法、边界条件和激励源等问题.对比正常细胞结构和肿瘤在电磁场中的差异,基于电磁散射理论和对肿瘤中的电磁场进行建... 为了在较低的副作用下治疗肿瘤,提出了一种基于FTDT的肿瘤电磁辐射加温治疗的方法.阐述了在加温治疗方法下FTDT的数值方法、边界条件和激励源等问题.对比正常细胞结构和肿瘤在电磁场中的差异,基于电磁散射理论和对肿瘤中的电磁场进行建模,给出了肿瘤中电磁场的计算和仿真结果.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肿瘤中的SAR值,再结合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热传导不同的实际情况,给出基于FTDT的天线辐射的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肿瘤电磁辐射治疗 SAR 人体组织建模
下载PDF
芬太尼贴剂(多瑞吉)治疗晚期癌症疼痛患者52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范黎 任军 +3 位作者 张燕军 尤向辉 盛蓉 李永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在治疗晚期癌症疼痛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癌症疼痛患者52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4.1岁。所有患者入组前疼痛状况评价均为中-重度疼痛,疼痛性质多为慢性持续性疼痛,14例伴有突发性疼...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在治疗晚期癌症疼痛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癌症疼痛患者52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4.1岁。所有患者入组前疼痛状况评价均为中-重度疼痛,疼痛性质多为慢性持续性疼痛,14例伴有突发性疼痛,38例患者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每个患者至少外贴芬太尼5贴(15个治疗天),每12小时评定疗效1次。疼痛程度评定和疗效判定均按数字分级法进行,同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芬太尼的最终滴定剂量为每小时25μg者6例,50μg者38例,100μg者7例,150μg者1例。芬太尼对晚期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满意,CR8例,PR36例,有效率为84.62%,与美施康定的疗效相近;疗效常在48~72小时出现,而后2~4天最为显著,且止痛效果多维持在一个较恒定的水平。在有效镇痛的同时,绝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多见为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等,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许多不良反应可减轻或消失,但便秘的发生则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芬太尼通过其独特的透皮缓释方式,具有持久而稳定的镇痛作用,又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可作为口服强阿片类药物的有效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贴剂 癌症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策 尤向辉 +1 位作者 聂娜 宋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02-503,共2页
肿瘤免疫治疗是在肿瘤免疫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生物学手段,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来发挥抗肿瘤效应。其中,肿瘤免疫相关单克隆抗体和肿瘤疫苗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肿瘤治疗新时代的开启。随着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在肿瘤免疫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生物学手段,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来发挥抗肿瘤效应。其中,肿瘤免疫相关单克隆抗体和肿瘤疫苗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肿瘤治疗新时代的开启。随着免疫治疗新靶点和免疫激活新途径的发现,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文中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疗法 综述文献专题
下载PDF
伊班磷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骨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文超 张燕军 +6 位作者 任军 范黎 尤向辉 黄若宇 黄颍 斯晓明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 :评价伊班磷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将 1 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患者 ,采用随机、阳性对照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 (组A ,n =8)用伊班磷酸钠 4mg ,阳性对照组 (组B ,n =1 0 )用帕米磷酸二钠90mg ,... 目的 :评价伊班磷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将 1 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患者 ,采用随机、阳性对照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 (组A ,n =8)用伊班磷酸钠 4mg ,阳性对照组 (组B ,n =1 0 )用帕米磷酸二钠90mg ,均单次iv滴注 ,观察 2 1d评价止痛效果 .结果 :1 8例入组患者 ,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组A患者 ,有效率 4 / 8;组B患者 ,有效率 3/ 1 0 .组A 4例有效患者 ,3~ 6 (平均 4 .5 )d起效 ,观察期间均无复发 ;组B 3例有效患者 ,6~ 9(平均 7.5 )d起效 ,2例于治疗后 1 1~ 1 4 (平均 1 2 .5 )d复发 .不良反应组B为发热 ,组A主要是恶心呕吐、骨肌肉疼痛、水肿和手足麻木等 ,但发生率较低 ,程度均轻 .结论 :伊班磷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痛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耐受性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磷酸钠 骨肿瘤/继发性 疼痛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被引量:12
9
作者 焦凯 尤向辉 晏沐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8期713-714,共2页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PGE1)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6例正常人和1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浓度.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水平[(01.8±18.1)ng/L]明显高于...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PGE1)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6例正常人和1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浓度.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水平[(01.8±18.1)ng/L]明显高于正常人[(44.1±13.3)ng/L,P<0.01],且ET水平的升高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水平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经PGEI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由治疗前的(96.8士14.4)ng/L降至(78.3士11.5)ng/L,PMO.05.结论:提示PGEI有益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DDM 糖尿病 内皮素 前列腺素E1
下载PDF
新型抗癌药埃坡霉素类似物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妍 斯晓明 +3 位作者 杨静悦 陈衍 尤向辉 刘文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920-923,共4页
目的:观察埃坡霉素类似物(BMS-247550)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以埃坡霉素类似物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12例。埃坡霉素类似物40mg/m2,静滴,持续3h以上,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 目的:观察埃坡霉素类似物(BMS-247550)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以埃坡霉素类似物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12例。埃坡霉素类似物40mg/m2,静滴,持续3h以上,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日,连用14天,21天为1周期。本组中位化疗周期数为6个(2-10周期)。结果:12例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8例(66.7%),稳定(SD)4例(33.3%),进展(PD)0例(0%),总有效率(CR+PR)66.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6.5个月,1年生存率75.0%。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黏膜炎、腹泻、恶心、呕吐、便秘、手足综合征、神经毒性。结论:埃坡霉素类似物和卡培他滨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使用方便,毒性反应可以耐受,是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坡霉素类似物 卡培他滨 联合化疗 晚期乳腺癌
下载PDF
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细胞角质蛋白-19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锋 任军 +6 位作者 贾军 尤向辉 汪海丹 张燕军 郭晓彤 贠军 斯晓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 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作为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以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静脉血进行EGFRm... 目的 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作为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以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静脉血进行EGFRmRNA检测,同时与目前研究较多的循环上皮细胞标志:细胞角质蛋白CK-19的mRNA做比较。结果 在30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没有发现EGFRmR NA的表达( 0% ),但有8例CK-19阳性( 26. 7% )。而40例乳腺癌患者检测出13例EGFRmRNA阳性(32. 5% ),与正常人相比P<0. 01,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K-19的mRNA阳性例数为14 (35. 0% ),与正常人相比P>0. 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到25例( 62. 5% )的肿瘤组织中EGFR阳性,所有外周血中EGFRmRNA阳性的病例,相应的原发肿瘤病灶中EGFR蛋白均为阳性,组织中EGFR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外周血EGFRmRNA检出率也高(P<0. 01)。26例初治患者中5例EGFRmRNA阳性(19. 2% ),14例复治患者中8例EGFRmRNA阳性(57. 1% ),两组相比P<0. 05,存在显著性差异。6例曾使用过紫杉醇类药物挽救化疗的转移性患者中1例EGFRmRNA阳性(16. 7% ), 8例未使用过紫杉醇类药物挽救化疗的转移性患者中7例EGFRmRNA阳性(87. 5% ),两组相比P<0. 05,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细胞角质蛋白-19(CK-19) 信使RNA(m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循环肿瘤细胞 微转移 紫杉醇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防治化疗诱发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燕军 任军 +6 位作者 范黎 刘文超 尤向辉 黄若宇 黄颍 斯晓明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介素 1 1 (rhIL 1 1 )促进化疗后肿瘤患者血小板增殖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 :采用开放、自身交叉、空白对照方法 ,患者第 1周期化疗后观察为空白对照周期 (A周期 ) ,第 2周期化疗后使用rhIL 1 1为治疗周期 (B周期 ) .r...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介素 1 1 (rhIL 1 1 )促进化疗后肿瘤患者血小板增殖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 :采用开放、自身交叉、空白对照方法 ,患者第 1周期化疗后观察为空白对照周期 (A周期 ) ,第 2周期化疗后使用rhIL 1 1为治疗周期 (B周期 ) .rhIL 1 1于第 2周期化疗后 2 4h开始 ,5 0 μg/kg皮下注射 ,每日一次 ,连续用药 1 4d或连续 2次检查血小板计数至≥3× 1 0 1 1 /L时停药 .结果 :共入选 30例患者 ,2例患者因B周期输注血小板而被剔除 ,2 8例可评价疗效 ,30例可评价毒性反应 .A周期和B周期化疗前的PLT均值无差异 ;从化疗后序日第 7~ 2 1日 ,B周期PLT的均值高于A周期 ,起效时间位于化疗后第 7日 ;B周期的最低值序日提前 ,最高值序日后延 ;对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水肿、头晕痛、肌骨痛、气短和呼吸困难、皮疹、局部痛、红肿、硬结、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和皮肤出血点 ,均为WHOⅠ Ⅱ度毒性 .结论 :rhIL 1 1具有明显的促进血小板增殖作用 ,缩短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持续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生成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Rac1b siRNA对胃癌AGS细胞中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妍 杨静悦 +4 位作者 斯晓明 陈衍 尤向辉 刘都户 刘文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Rac1b表达后对胃癌AGS细胞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针对Rac1b基因的siRNA序列(Rac1bsiRNA),脂质体法转染AGS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Rac1b siRNA对AG...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Rac1b表达后对胃癌AGS细胞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针对Rac1b基因的siRNA序列(Rac1bsiRNA),脂质体法转染AGS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Rac1b siRNA对AGS细胞Rac1b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氧条件下转染Rac1b siRNA后AGS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表达水平以及细胞中血管生成相关分子P53、VHL和HIF-1α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测序证实体外合成的Rac1b siRNA序列正确。Rac1b siRNA转染AGS细胞后,可在mRNA和蛋白水平特异性抑制Rac1b的表达,对其同源分子Rac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Rac1bsiRNA可显著抑制AGS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分泌,这种抑制作用在缺氧情况下更为明显。同时,Rac1bsiRNA在缺氧情况下可抑制AGS细胞内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p53和VHL蛋白的表达。结论:Rac1b siRNA可抑制胃癌AGS细胞中Rac1b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相关分子HIF-1α、P53及VHL的表达抑制缺氧情况下AGS细胞VEGF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b SIRNA 胃肿瘤 血管生成相关分子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与组织中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锋 翟勇平 +1 位作者 尤向辉 任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3-497,548,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的表达,评价其作为循环乳腺癌细胞标志的可能性;结合相应肿瘤组织中EGFR蛋白的检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探讨其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方法以RT-PCR法...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的表达,评价其作为循环乳腺癌细胞标志的可能性;结合相应肿瘤组织中EGFR蛋白的检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探讨其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方法以RT-PCR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25例良性乳腺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EGFR mRNA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肿瘤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外周静脉血中EGFR mRNA检出率(32.5%)与健康人组(0)和良性乳腺病患者组(0)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到乳腺癌患者相应肿瘤组织中有25例(62.5%)EGFR蛋白阳性,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级别高的患者其相应外周血EG-FR mRNA的检出率也高。EGFR mRNA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ER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PR和HER-2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T-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GFR mRNA有望成为检测循环乳腺癌细胞的有效方法。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RT-PCR法检测外周血EGFR mRNA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益于乳腺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疗效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使核糖核酸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循环肿瘤细胞
下载PDF
γ-sem inoprotein单链抗体/突变型人羧肽酶A融合基因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轲 尤向辉 +3 位作者 郝晓柯 刘新平 张盈华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 从人正常肺组织中提取羧肽酶 A基因后进行了定点突变 ,并将突变型人羧肽酶 A基因与抗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进行融合 .方法 应用重叠延伸法将突变型人羧肽酶 A与抗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进行融合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结果 ... 目的 从人正常肺组织中提取羧肽酶 A基因后进行了定点突变 ,并将突变型人羧肽酶 A基因与抗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进行融合 .方法 应用重叠延伸法将突变型人羧肽酶 A与抗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进行融合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 :我们得到大约为 1 980 bp的基因 ,其 5 端为抗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 ,3 端为人羧肽酶 A突变体基因 ,抗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和突变型人羧肽酶 A基因成功地融合为一条基因 ,应用 p GEX- 4 T- 1表达载体原核表达得到一 Mr约为 970 0 0的特异蛋白 .结论 抗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和突变型人羧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羧肽酶类 突变 基因表达 前列腺癌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化疗后血小板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燕军 任军 +6 位作者 范黎 刘文超 尤向辉 黄若宇 黄颍 斯晓明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促进化疗后肿瘤患者血小板增值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交叉、空白对照方法 ,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入AB或BA组 .AB组即第一周期化疗后使用rhIL 11为治疗周期 (A周期 ) ,第二周期化...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促进化疗后肿瘤患者血小板增值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交叉、空白对照方法 ,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入AB或BA组 .AB组即第一周期化疗后使用rhIL 11为治疗周期 (A周期 ) ,第二周期化疗后观察为空白对照 (B周期 ) .BA组与AB组相反 ,即第一周期化疗后观察为空白对照 (B周期 ) ,第二周期化疗后使用rhIL 11(A周期 ) .rhIL 11于化疗后 2 4h开始用药 ,2 5 μg·kg-1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连续用药 14d或连续 2次检查血小板计数至≥ 30 0× 10 9·L-1时停药 .结果 :共入选 19例患者 ,BA组 2例因第 1周期化疗后疾病进展 ,中止化疗而剔除 ,17例可评价疗效和毒性反应 .经统计学分析 ,治疗周期和对照周期化疗前的血PLT均值无差异 ;rhIL 11可升高化疗后患者PLT数的绝对值 ,起效时间位于化疗后第 10日 ;缩短PLT下降时间、延长PLT回升时间 ;对白细胞没有影响 ;于化疗后第 18日血红蛋白降低 .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局部疼痛、水肿、头痛头晕和肌肉骨痛 ,均为WHOⅠ~Ⅱ度毒性 .结论 :rhIL 11可升高化疗后患者PLT数的绝对值、缩短PLT下降时间、延长PLT回升时间 .耐受性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生成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FK228促进IL-3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7
作者 喻召才 刘文超 +4 位作者 刘都户 黄颖 斯晓明 尤向辉 陈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在IL-3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CD34+细胞,用含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或SCF+IL-3及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在IL-3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CD34+细胞,用含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或SCF+IL-3及不同浓度FK228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7d,分别用抗CD14、GPA、CD15及CD36单克隆抗体(mAb)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将CD34+细胞用含SCF、IL-3或SCF+IL-3及FK228的半固体培养液培养,并行细胞集落分析;将CD34+细胞用含SCF+IL-3的培养液培养7d,然后分离CD36+GPA-细胞,将细胞用含有IL-3+FK228的半固体培养液中培养,并行细胞集落分析。结果:FK228以一种剂量依赖方式促进CD36+细胞的产生,对CD14+细胞及CD15+细胞的产生无明显影响;0.5μg/LFK228可明显增加含IL-3培养体系中CD36+细胞的数量;FK228可明显增加含IL-3的半固体培养基中集落形成的数量及组成单个集落的细胞数;FK228可明显促进CD36+GPA-细胞在含IL-3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红细胞集落。结论:FK228可促进白细胞介素3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 自细胞介素3 红系前体细胞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长春瑞滨联合G-CSF动员实体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疗效评估
18
作者 陈衍 刘文超 +4 位作者 尤向辉 张燕军 贾军 斯晓明 黄颖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化疗敏感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APBSC)的动员效果并对其...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化疗敏感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APBSC)的动员效果并对其毒性反应进行评估。方法:选取对NVB敏感性实体瘤病例。按75mg/m^2的总剂量静脉注射,按不同时间间隔分次给予,待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给予rhG-CSF5ug/(kg·d)皮下注射,白细胞倍增当日及次日采集APBSC。检测分离CD34^+细胞数量,观察动员期间不良反应。用采集的APBSC回输预处理后实体瘤患者,评估骨髓造血恢复情况。结果:入选的3例患者均进行2次APBSC采集,采集液中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数均达到造血重建阈值,可以支持2—3个周期的大剂量化疗。整个动员过程中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3例患者在接受APBSC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后,造血功能在短期内均获得满意重建。结论:NVB联合G—CSF可作为化疗敏感性实体瘤患者APBSC动员的一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瑞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实体瘤
下载PDF
腹膜后鳞癌2例
19
作者 范黎 潘伯荣 +1 位作者 李屏 尤向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920-920,共1页
1病例报告 例1男,63岁,湖北省武汉市人,已婚,汉族,西安市205研究所干部.1998-04发现左腹部包块,约鸡蛋大小,无压痛后肿块迅速增大,并出现疼痛.1998-05 07腹痛加剧,伴头晕出汗,四肢发凉,即住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肠系膜上有一10 cm×... 1病例报告 例1男,63岁,湖北省武汉市人,已婚,汉族,西安市205研究所干部.1998-04发现左腹部包块,约鸡蛋大小,无压痛后肿块迅速增大,并出现疼痛.1998-05 07腹痛加剧,伴头晕出汗,四肢发凉,即住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肠系膜上有一10 cm×9c1m×8 cm大小之肿瘤,同时横结肠穿孔,遂行肿瘤及粘连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肠系膜纤维瘤病",术后未行特殊治疗2000-05出现腹痛伴乏力,日趋消瘦,外院CT及B超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7月中旬在我院就诊,再行CT及B超发现肝内呈弥漫分布的大小不一的结节7个,另于腹主动脉前方、胃后方、胰腺下方、胰尾及左肾水平前方的腹膜后有一6.2 cm×8.7 cm×10.5 cm之占位病变.于2000-08-15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报告为:纤维组织中可见癌细胞巢,并见角化珠形成,符合鳞状上皮细胞癌后行化疗,但肝功急剧恶化,并出现神志不清、抽搐等肝昏迷症状,于2000-09 01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病理学 鳞癌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显微镜检查 病例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中CD226分子在NK细胞上表达的变化
20
作者 张赟 程光 +3 位作者 尤向辉 张红梅 任军 金伯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5年第3期152-154,134,共4页
本文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重建中,CD226分子在CD56bright和CD56dimNK细胞亚群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于干细胞回输第12天,CD56+NK细胞占外... 本文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重建中,CD226分子在CD56bright和CD56dimNK细胞亚群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于干细胞回输第12天,CD56+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为26.6%,其中CD56bright亚群,占CD56+NK细胞87.3%;CD56+CD226+细胞占CD56+NK细胞92.1%,CD56brightCD226+细胞占CD56+CD226+细胞89.9%。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CD56bright亚群是NK细胞造血重建最早出现并占优势的一个亚群,CD226分子可能作为一种分化标记主要表达在CD56bright亚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26 NK细胞 亚群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