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多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肺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龙九童 林维凯 +1 位作者 郑文武 尤培林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SP-VATS)、多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MP-VATS)对早期肺癌患者肺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P-VATS组与SP-VATS组,各45例。MP-... 目的探究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SP-VATS)、多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MP-VATS)对早期肺癌患者肺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P-VATS组与SP-VATS组,各45例。MP-VATS组行MP-VATS,SP-VATS组行SP-VATS,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应激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复发情况。结果SP-VATS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MP-VATS组,胸管留置时间短于MP-VATS组,清扫淋巴结个数多于MP-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量(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EV_(1)、PEF、MMV均低于治疗前,但SP-VATS组高于MP-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D4^(+)水平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但SP-VATS组CD4^(+)水平低于MP-VATS组,CD8^(+)水平高于于MP-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VAT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MP-VATS组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P-VATS治疗早期肺癌,患者胸管留置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清扫淋巴结个数较多,且该治疗方案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手术应激反应较轻,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 多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功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三维重建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尤培林 陈文树 +5 位作者 赵力澜 郭天兴 朱立桓 涂鹏杰 黄建源 潘小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研究三维重建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三维重建分为重建组(58例)和非... 目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研究三维重建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三维重建分为重建组(58例)和非重建组(9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PSM,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通过对术前8个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BMI、CT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FEV1和拟切除肺段类型)PSM后,两组各成功匹配43例患者。PSM后,与非重建组相比,重建组患者复杂肺段手术时间更短(155.77±30.17 min vs.212.94±66.49 min,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46.00±25.94 ml vs.88.79±68.36 ml,P=0.002)。结论术前三维重建有助于提高单操作孔胸腔镜复杂肺段手术效率并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肺段切除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 早期肺癌
下载PDF
胸膜固定术在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建源 陈文树 +2 位作者 潘小杰 林招贤 尤培林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对胸膜固定术在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PSP)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并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1例、女... 目的对胸膜固定术在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PSP)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并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1例、女性20例,平均(22.99±5.62)岁,根据术中行胸膜固定与否,分为单纯肺大疱切除组25例,肺大疱切除加胸膜固定组146例,随访两治疗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171例纳入研究,随访4~64个月,共有3例复发,总复发率1.75%(3/171),初次发作气胸术后复发率为1.71%(2/117),复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率为1.85%(1/5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47)。4例复发性PSP(4/54,7.41%)合并血胸,初次发作PSP无合并血胸情况(P<0.05)。单纯肺大疱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8%(2/25),肺大疱切除加胸膜固定组术后复发率为0.68%(1/14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两个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组,在年龄、BMI、吸烟史、气胸发作史、手术部位、肺大疱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胸膜固定术使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时间延长,总住院费用增加(P <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PSP安全、有效。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降低初次发作气胸的复发率及复发性PSP血气胸的发生;联合胸膜固定术可以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存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时间延长,总住院费用增加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初次发作气胸 胸膜固定术 复发率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联合低剂量螺旋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尤培林 丁运 +5 位作者 郭天兴 朱立桓 陈文树 黄阳昀 李武锦 潘小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低剂量螺旋CT(LD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120例LDCT检出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术前检测CTC、测量LDCT上肺结节实性成...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低剂量螺旋CT(LD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120例LDCT检出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术前检测CTC、测量LDCT上肺结节实性成分占比(Cdmax/Td),以术后病理为诊断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C、CTC联合LDCT对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CTC与MSPN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20例SPN中,恶性肺结节102例(85%),其中肺腺癌97例(81%);含浸润成分的MSPN[包括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CTC明显高于不含浸润成分的MSPN[原位腺癌(AIS)][10.65(9.05~12.70)比8.00(6.85~10.20)FU/3 ml,Z=-3.119,P<0.05];CTC、Cdmax/Td预测MSPN是否含浸润成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855;CTC联合Cdmax/Td预测MSPN是否含浸润成分的AUC大于Cdmax/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14比0.855,Z=2.24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TC与肺腺癌LDCT肿瘤最大径(Td)、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7.118、14.474、4.368,P<0.05),与恶性结节脉管侵犯、胸膜侵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无相关(χ^(2)=1.601、0.822、0.457,P>0.05)。结论CTC对MSPN病理浸润具有预测价值;CTC联合LDCT对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纯影像预测;CTC与Td、淋巴结转移、术后TNM分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螺旋CT 肺结节 肺腺癌
原文传递
循环肿瘤细胞在低剂量螺旋CT检出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丁运 尤培林 +5 位作者 郭天兴 陈文树 黄阳昀 朱立桓 李武锦 潘小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在低剂量螺旋CT(LDCT)检出的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120例LDCT检出的SPN患者。术前检测CTC,并与癌胚抗原(CEA)比较,以术后病理为SPN良恶性诊...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在低剂量螺旋CT(LDCT)检出的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120例LDCT检出的SPN患者。术前检测CTC,并与癌胚抗原(CEA)比较,以术后病理为SPN良恶性诊断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C在SPN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CTC与恶性肺结节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120例SPN中,经术后病理证实恶性肺结节102例(85%),良性肺结节18例(15%);恶性肺结节CTC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10.5比7.5 FU/3 ml,Z=-3.834,P<0.01);CTC鉴别SPN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C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84比0.625,P<0.05);CTC截断值为8.15 FU/3 ml时,敏感度78%(79/102),特异度67%(12/18);单因素分析显示CTC与肺腺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12.894、4.073,P<0.05),与肿瘤最大直径、胸膜侵犯、脉管侵犯无明显相关(χ2=2.044、0.696、1.470,P>0.05)。结论 CTC在LDCT检出的SPN良恶性鉴别上较CEA更具优势,且与临床IA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及术后TNM分期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低剂量螺旋CT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