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跑步站立阶段肢体优势导致肢体不对称的生物力学影响
- 1
-
-
作者
尤心慈
顾耀东
-
机构
宁波大学大健康研究院
-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7-477,共1页
-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C03130
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22A021199
-
文摘
目的本研究探讨站立阶段下肢关节位移的差异,以检验肢体优势对不对称性的影响。方法共招募了32名健康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年龄35.33±6.90岁,身高174.17±3.34 cm,体重63.92±4.53 kg)。该实验采用与AMTI测力板同步的Vicon八摄像头动作捕捉系统来记录从脚后跟撞击到脚趾脱落的阶段。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优势肢体和非优势肢体之间的连续相对相位(CRP)。结果优势肢体髋膝关节的最大CRP值(t=1.104,P>0.05),最小CRP值较小(t=-2.672,P<0.05),平均绝对相对相位(MARF)(t=3.275,P<0.05)和偏差相位(DP)(t=7.582,P<0.001)较大。将膝踝关节优势肢体与非优势肢体进行比较,最大CRP值较小(t=-0.422,P>0.05),DP值较小(t=-7.237,P<0.001),最小CRP值较大(t=7.909,P<0.001)和较大的MARF值(t=0.355,P>0.05)。结论在站立阶段下肢关节移位的矢状面存在不对称性。与非优势肢体相比,优势肢体的协调模式变化较大,运动变异性大,同相和反相位协调模式更少。因此,在计划运动训练或物理治疗时,通过识别和利用这种不对称性,优化非优势肢体的摆动动作,增强优势肢体产生的推进力,将稳定跑步姿势,提高马拉松跑步过程中的运动效率,降低因不对称引起的运动改变而受伤的风险。
-
关键词
膝踝关节
相对相位
生物力学
跑步
不对称性
推进力
物理治疗
反相位
-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G822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