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泗洪重岗汉代农业画像石刻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尤振尧 周晓陆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72-82,共11页
一、出土情况与画象石时代一九八四年三月,南京博物院与泗洪县图书馆共同在江苏省泗洪县重岗乡政府所在地——袁集村清理了一座西汉末年画像石刻结构墓。出土地点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洪泽湖西岸。此墓规模不大,整个墓室仅用十二块... 一、出土情况与画象石时代一九八四年三月,南京博物院与泗洪县图书馆共同在江苏省泗洪县重岗乡政府所在地——袁集村清理了一座西汉末年画像石刻结构墓。出土地点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洪泽湖西岸。此墓规模不大,整个墓室仅用十二块石灰岩石板叠扣砌成,南北长2.94,宽2.20,高1.10米。墓内分为并列东西两室,为夫妇合葬墓。墓里的随葬品早年被盗,仅存铁环首刀、银发钗、钱币,及玉璏、铜铺首残件等数件。钱币除一枚西汉“五铢”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刻 粮食加工 汉代 出土 新石器时代遗址 画象 汉画像石 农业生产 洪泽湖 西汉末年
下载PDF
从《农耕图》谈东汉时徐淮地区农业生产状况 被引量:8
2
作者 尤振尧 《中国农史》 1984年第2期31-36,共6页
一画象石刻盛行于汉代,它大都作为砌建墓葬的材料,装饰于墓室或祠堂(享堂),具有时代特色。它不仅把绘画与雕刻结合一起,集中反映了汉代艺术的成就,而且内容丰富,犹如一部画册,如实地记录着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情景,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 一画象石刻盛行于汉代,它大都作为砌建墓葬的材料,装饰于墓室或祠堂(享堂),具有时代特色。它不仅把绘画与雕刻结合一起,集中反映了汉代艺术的成就,而且内容丰富,犹如一部画册,如实地记录着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情景,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徐州地区是全国出土汉画象石刻较多的地区之一。今鲁南的滕县、沂南等县,以及苏北的徐州和邻近的铜山、沛县、睢宁、新沂、东海等地,都曾出土过大量的汉代画象石刻。仅苏北地区,建国三十多年来,我们在这里发掘出土和蒐集到这种画象石刻,据不完全的统计,近四百块左右。内容大都反映当时剥削阶级的奢侈生活画面,亦有少数描绘当时被剥削阶级的生产画面,较突出的有《纺织图》、《冶铁图》、《狩猎图》、《农耕图》,等等。以农业生产为内容的《农耕图》石刻,在遗存的汉代画象石刻中较为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地区 时代特色 冶铁业 东汉时期 牛耕 西汉时期 东海郡 黄河流域 庄园制 祠堂
下载PDF
宝应《射阳汉石门画像》考释 被引量:3
3
作者 尤振尧 《东南文化》 1985年第0期62-70,7,共10页
一、问题的提出 《射阳汉石门画像》是我国汉画像石刻中出土时间较早,影响较大的汉画像石刻之一,于清乾隆年间出土在江苏宝应县射阳镇而得名。因当时全国出土这类汉画像石刻为数不多、特别是射阳所出的这组汉画像石刻中,又有一幅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射阳汉石门画像》是我国汉画像石刻中出土时间较早,影响较大的汉画像石刻之一,于清乾隆年间出土在江苏宝应县射阳镇而得名。因当时全国出土这类汉画像石刻为数不多、特别是射阳所出的这组汉画像石刻中,又有一幅内容属“圣贤”画像——》孔子见老子》图,则更为引人瞩目。随后,许多金石学家相继著文,将它编纂在有关著录中,其中主要有《金石萃编》、《两汉金石记》、《平津读碑记》、《半毡斋题跋》等数种。《射阳汉石门画像》就是《半毡斋题跋》一书中的题目。但这类著录都因受到当时印刷条件的局限,仅有文字说明,均无画像拓本附录,读者无法进行图文对照,使这份重要资料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而且,文字内容亦因各家说法不一,涉及汉画像石刻的出土、件数、画像内容、时代及墓主等各个方面,也就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墓 画像石刻 石门 孔子 墓主 拓本 汪中 凤鸟 金石 宝应县
下载PDF
丹阳毛庄和宝应汜水出土的古代银锭 被引量:2
4
作者 尤振尧 《东南文化》 1986年第2期33-38,共6页
1968、1978年我们先后在丹阳县和宝应县人民银行搜集到两批古代银锭。据了解,前者出土在毛庄,计有十笏;后者出土在汜水,计有八笏(图1)。这两批银锭大都镌刻文字,记载每笏重量、姓名、地点等。由于两者时代不同,不但形制有异,而且文字内... 1968、1978年我们先后在丹阳县和宝应县人民银行搜集到两批古代银锭。据了解,前者出土在毛庄,计有十笏;后者出土在汜水,计有八笏(图1)。这两批银锭大都镌刻文字,记载每笏重量、姓名、地点等。由于两者时代不同,不但形制有异,而且文字内容有别,数量之多又属解放后首次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特别是货币史来说,是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现就这两批银锭的形制、文字等,以及出土现场勘察情况,提出初步看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锭 代银 丹阳 文字 行人 印记 毛重 宝应县 姓名 五十两
下载PDF
从画象石刻《纺织图》看汉代徐淮地区农业生产状况 被引量:4
5
作者 尤振尧 《古今农业》 1990年第1期53-63,共11页
汉代画象石刻是我国古代一份极为珍贵韵文化遗产,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几乎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而反映农业生产的内容,无疑是更为难得的题材。属这方面的内容,除《牛耕图》外,《纺织图》是另一突出的题... 汉代画象石刻是我国古代一份极为珍贵韵文化遗产,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几乎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而反映农业生产的内容,无疑是更为难得的题材。属这方面的内容,除《牛耕图》外,《纺织图》是另一突出的题材。它不仅可以弥补文献记载之不足,而且把当时农村纺织生产情景更加形象地展现人们的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象 牛耕图 纬车 嘉祥武氏祠 农业生产状况 徐淮地区 络车 纺织生产 织妇 汉画
下载PDF
继往开来,阔步前进!——纪念南京博物院建院60周年
6
作者 尤振尧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5期9-14,共6页
“虎踞龙盘今胜昔”。今年四月十五日,正当古城南京春暖花开的缛丽季节里,南京博物院迎来了自已建院60周年的喜庆日子。 南京博物院座落在南京市中山门内,背靠钟山南麓,面向通往东郊明孝陵和中山陵的林荫大道。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宜人,... “虎踞龙盘今胜昔”。今年四月十五日,正当古城南京春暖花开的缛丽季节里,南京博物院迎来了自已建院60周年的喜庆日子。 南京博物院座落在南京市中山门内,背靠钟山南麓,面向通往东郊明孝陵和中山陵的林荫大道。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宜人,交通便利。它的主体建筑,采用“中西合壁”结构,即前面大殿与后面展厅相连,大殿为仿辽式宫殿建筑,展厅则为西式现代化设施,而屋顶又施金黄色琉璃瓦,闪耀着诱人的光彩;殿前庭园广阔,花木葱葱似锦;门前竖立着一对仿汉阙式大门,蔚然可观。她的前身为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始建于1933年。60年前,由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时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倡议创建,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主持制订各项办院方针和有关建筑大事。规定办院的宗旨是:“提供科学研究、辅助民众教育”;其具体任务是:“通过系统的调查、搜集、保管、陈列并说明一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现代化工艺之材料与标本”,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博物馆具有收藏、展览和科学研究三大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中国文物 南京市 藏品 书法 扬州 国画 江苏省 南唐二陵
下载PDF
东汉彭城相缪宇墓 被引量:49
7
作者 尤振尧 陈永清 周晓陆 《文物》 1984年第8期22-29,共8页
东汉彭城相缪宇墓,位于江苏邳县西北55公里的青龙山南麓。墓早年被盗,局部结构已有残损。1980年冬,邳县文化馆曾进行调查,发现墓内后室横额上镌刻墓主缪宇的姓名、职官、简历以及丧葬日期等。1982年春,南京博物院和邳县文化馆共同进行... 东汉彭城相缪宇墓,位于江苏邳县西北55公里的青龙山南麓。墓早年被盗,局部结构已有残损。1980年冬,邳县文化馆曾进行调查,发现墓内后室横额上镌刻墓主缪宇的姓名、职官、简历以及丧葬日期等。1982年春,南京博物院和邳县文化馆共同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城 东汉 后室 徐州地区 画像石刻 青龙山 前室 文化馆 画像石墓 墓主
原文传递
江苏邳县白山故子两座东汉画像石墓 被引量:10
8
作者 尤振尧 陈永清 周甲胜 《文物》 1986年第5期17-30,共14页
(一) 墓地环境 1981年9月,我们在邳县白山故子村清理了两座东汉画像石墓。故子村位于邳县西南30公里的西白山旁,与睢宁县古邳公社交界,属邳县占城果园所辖。西南1.5公里为斗山,东南1公里为东白山,东面2公里为廿山,北面紧靠白山湖。此地... (一) 墓地环境 1981年9月,我们在邳县白山故子村清理了两座东汉画像石墓。故子村位于邳县西南30公里的西白山旁,与睢宁县古邳公社交界,属邳县占城果园所辖。西南1.5公里为斗山,东南1公里为东白山,东面2公里为廿山,北面紧靠白山湖。此地石料丰富。为建造画像石墓提供了方便。村旁有个叫"故子"的大土墩,两座画像石墓就挖在大土墩上。经调查这个大土墩是一处东西约长60、南北宽50、高出四周地面4米许的商代遗址。由于长年雨水冲刷和社员在遗址上挖土,遗址形成南高(约4米)北低(约1.5米)的漫坡。遗址南部紧挨故子村,从社员建房切削的断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墓 前室 东汉 白山 画像石刻 遗址 后室 徐州地区 墓葬 长方形
原文传递
江苏东海庙墩遗址和墓葬 被引量:9
9
作者 尤振尧 周晓陆 《考古》 1986年第12期1073-1078,共6页
庙墩位于江苏省东海县青湖乡西丁旺村之北(图一),为一圆台形土墩,现存面积南北为138.5米,东西90米,中部最高处高出地面1.70米。庙墩土色浅灰,与周围黄色沙壤土有明显区别。其四周是广阔的农田,在墩西30米处有一条宽约50米的古河道南北... 庙墩位于江苏省东海县青湖乡西丁旺村之北(图一),为一圆台形土墩,现存面积南北为138.5米,东西90米,中部最高处高出地面1.70米。庙墩土色浅灰,与周围黄色沙壤土有明显区别。其四周是广阔的农田,在墩西30米处有一条宽约50米的古河道南北向通过,以后又转折向西。1982年1月上旬西丁旺村农民在庙墩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陶器和玉器,计有铜甬钟9件,铜鼎3件,铜匜、盘、壶、凿各1件;陶瓿2件;玉器2件。青铜器出土时除少数严重锈蚀外,其余均基本完整,后被砸破卖给乡废品收购站,以至部分器物已经残缺。东海县图书馆闻讯后已将这批器物收集保存。同年2月下旬,在东海县图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遗址 平整土地 墓葬 县图书馆 出土 东海县 沙壤土 古河道 收集保存
原文传递
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 被引量:55
10
作者 尤振尧 贺云翱 殷志强 《考古学报》 1985年第1期119-133,152-153,共17页
龟山位于徐州市西北约9公里,是一座高约三、四十米的石灰岩山,因南北呈椭圆形起伏,形状似龟,故名。其南旁另有一座小山,形状与龟山相似,当地称为"小龟山"。现属铜山县拾屯公社所辖。1972年6月,我院曾在龟山的西麓中部,发掘一... 龟山位于徐州市西北约9公里,是一座高约三、四十米的石灰岩山,因南北呈椭圆形起伏,形状似龟,故名。其南旁另有一座小山,形状与龟山相似,当地称为"小龟山"。现属铜山县拾屯公社所辖。1972年6月,我院曾在龟山的西麓中部,发掘一座西汉竖井式崖洞墓,(原未编号,现补编为龟山一号墓),出土一批珍贵的器物,其中有"楚私官"、"御食官"、"文后家官"、"丙长翁主"等铭刻铜器,故推定此墓为西汉中期与楚国诸侯王家族有关的墓。1981年2月,当地在一号墓南边采石时,又发现另一座西汉横穴式崖洞墓,即这次发掘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中期 龟山 崖洞 墓葬 长方形 过道 南京博物院 铜山县 发掘 出土
原文传递
徐州青山泉白集东汉画象石墓 被引量:44
11
作者 尤振尧 《考古》 1981年第2期137-150,202,共15页
一九六五年冬,我院在青山泉白集清理了一座东汉画象石墓。白集位于徐州市东北约20公里,属铜山县青山泉公社。这一带四周环山,石料丰富,是徐州附近常出汉代画象石墓的地区之一。墓葬早年曾遭破坏。墓前的祠堂仅部分保存;墓室顶部的藻井... 一九六五年冬,我院在青山泉白集清理了一座东汉画象石墓。白集位于徐州市东北约20公里,属铜山县青山泉公社。这一带四周环山,石料丰富,是徐州附近常出汉代画象石墓的地区之一。墓葬早年曾遭破坏。墓前的祠堂仅部分保存;墓室顶部的藻井已被揭开,随葬器物掠劫一空,室内并填满淤土。但结构大体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象 徐州地区 东汉墓 祠堂 中室 墓葬 石刻 徐州市 汉代 横梁
原文传递
《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一文的重要补充 被引量:28
12
作者 尤振尧 《考古学报》 1985年第3期352-352,共1页
《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发掘报告在《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发表后,在徐州市开展文物普查中,征集到一方阴刻篆文"刘注"的龟钮银印。据了解,龟钮银印发现于此墓内第六室,为一电工在发掘过程中装电灯时所拣。印正方形,边长... 《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发掘报告在《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发表后,在徐州市开展文物普查中,征集到一方阴刻篆文"刘注"的龟钮银印。据了解,龟钮银印发现于此墓内第六室,为一电工在发掘过程中装电灯时所拣。印正方形,边长2.1、通高1.7、印台厚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崖洞 龟山 铜山 考古学 银印 发掘报告 徐州市 正方形 文献记载
原文传递
江苏泗洪重岗汉画象石墓 被引量:16
13
作者 尤振尧 周陆晓 《考古》 1986年第7期614-622,共9页
1984年2月,江苏省泗洪县重岗乡植树时,发现一座汉画象石墓。县文教局和县图书馆即派人去调查,并上报省文化厅。随后,由南京博物院会同泗洪县图书馆,于3月1至4日进行了清理。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泗洪县文教局、重岗乡政府的大力协助。现将... 1984年2月,江苏省泗洪县重岗乡植树时,发现一座汉画象石墓。县文教局和县图书馆即派人去调查,并上报省文化厅。随后,由南京博物院会同泗洪县图书馆,于3月1至4日进行了清理。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泗洪县文教局、重岗乡政府的大力协助。现将清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象 大泉五十 浅浮雕 江苏省 县图书馆 墓主 泗洪县 汉画 墓葬 洪泽湖
原文传递
江苏泗洪曹庙东汉画像石 被引量:13
14
作者 尤振尧 《文物》 1986年第4期40-47,82,共9页
1974年底,南京博物院在泗洪县曹庙公社裴墩搜集到一批东汉画像石,简讯已在《文物》1975年第3期报道。经初步整理,计有门额二、石柱一、墓壁石四、横额四,共十一石,现将其中较完整的九石介绍于下。画一、画二:似为门额,上沿作圆弧形,下... 1974年底,南京博物院在泗洪县曹庙公社裴墩搜集到一批东汉画像石,简讯已在《文物》1975年第3期报道。经初步整理,计有门额二、石柱一、墓壁石四、横额四,共十一石,现将其中较完整的九石介绍于下。画一、画二:似为门额,上沿作圆弧形,下沿齐平。画一宽1.50、最高0.51米;画二宽1.25、最高0.40米。画一由于石面严重风化漶泐,可辨的形象有龙和凤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江苏 形象 后汉书 织机 南京博物院 门额 凤凰 仙草 圆弧形
原文传递
江苏灌云县板浦出土“提控之印” 被引量:1
15
作者 尤振尧 《考古》 1988年第2期188-,178,共2页
1978年冬,灌云县板浦镇水利工程中出土一方"提控之印"。后为县图书馆所征集(现存淮阴市博物馆)。据县图书馆所提供的材料称:该印铜质,边长7.7、厚1.6、通纽高5.3厘米,重975克。从所附印文看,印面刻九叠篆书"提控之印&qu... 1978年冬,灌云县板浦镇水利工程中出土一方"提控之印"。后为县图书馆所征集(现存淮阴市博物馆)。据县图书馆所提供的材料称:该印铜质,边长7.7、厚1.6、通纽高5.3厘米,重975克。从所附印文看,印面刻九叠篆书"提控之印"四字。纽边右旁刻有"丁亥年行尚书省造"八字,左旁刻有"提控之印"四字。 "提控之印"过去曾在河北满城出土过一方,但江苏尚属首次发现。关于它的具体年代及其价值问题。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尚书省 县图书馆 出土 首次发现 水利工程 行台尚书省 价值问题 博物馆 灌云县 淮阴市
原文传递
苏南地区东汉画像砖墓及其相关问题的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尤振尧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2-61,共10页
画像砖是东汉时代砖室墓中的一种印有画像的建筑装饰材料,它是在秦、西汉时代的画像砖(大都为空心砖)基础上发展而来,开始时仅流行于陕西咸阳附近,内容也比较古朴、大部属龙、凤一类吉祥图象。延至东汉时代,地域则扩大至四川成都、德阳... 画像砖是东汉时代砖室墓中的一种印有画像的建筑装饰材料,它是在秦、西汉时代的画像砖(大都为空心砖)基础上发展而来,开始时仅流行于陕西咸阳附近,内容也比较古朴、大部属龙、凤一类吉祥图象。延至东汉时代,地域则扩大至四川成都、德阳及河南新野,邓县一带,画像内容不仅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而且还有更多反映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题材,同时,小型的实心砖也开始逐渐地流行起来。江苏发现东汉画像砖墓是近年来的事,见诸于正式发表资料的,有溧水柘塘和高淳固城两处,计四座墓葬(各为两座),尤以高淳一处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砖 汉画像石 画像石墓 相关问题 历史故事 神话传说 固城 墓葬 砖室墓 六朝时代
原文传递
徐州茅村画象石墓 被引量:2
17
作者 尤振尧 《考古》 1980年第4期347-352,共6页
1965年11月,我院在徐州市北12.5公里的茅村清理了一座古墓。墓葬位置在村边凤凰山东北面的山腰间,是一座石室墓。清理前墓葬的顶部已暴露在地面,叠涩式的盖顶早被揭开,石板也不存在,室内填满淤泥和碎石块。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墓... 1965年11月,我院在徐州市北12.5公里的茅村清理了一座古墓。墓葬位置在村边凤凰山东北面的山腰间,是一座石室墓。清理前墓葬的顶部已暴露在地面,叠涩式的盖顶早被揭开,石板也不存在,室内填满淤泥和碎石块。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墓室结构墓的结构分前、后两主室。墓内东西长5.85、南北宽3.20米,方向58度。全用青石叠扣砌建。前室内长2.24、宽2.27、残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象 前室 石室墓 墓葬 徐州地区 雕刻 随葬品 清理 石板 开元通宝
原文传递
扬州古城1978年调查发掘简报 被引量:24
18
作者 尤振尧 《文物》 1979年第9期33-42,共10页
一、地理位置和调查发掘经过扬州是江淮间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根据文献记载,远在春秋末期,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吴王夫差就在这里兴建邗城。这是扬州最早的古城。与此同时,还开邗沟通江淮。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上一直是我国... 一、地理位置和调查发掘经过扬州是江淮间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根据文献记载,远在春秋末期,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吴王夫差就在这里兴建邗城。这是扬州最早的古城。与此同时,还开邗沟通江淮。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 扬州 唐代 城墙 筑城 东南地区 文献记载 汉代 层堆积 地理位置
原文传递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网疃庄汉木槨墓 被引量:15
19
作者 尤振尧 黎忠义 《考古》 1963年第6期287-290,3-4,共6页
连云港市海州网疃庄焦山于1969年了月间大雨后被水冲刚出一座古墓。市文教局闻讯派人去了解,并搜集散失出土物,其中除漆、玉器外,还有铁劍、铜镜等重要文物。8月间市文教局秦锦森同志来南京开会带来部分出土物要求帮助鉴定并派人前往调... 连云港市海州网疃庄焦山于1969年了月间大雨后被水冲刚出一座古墓。市文教局闻讯派人去了解,并搜集散失出土物,其中除漆、玉器外,还有铁劍、铜镜等重要文物。8月间市文教局秦锦森同志来南京开会带来部分出土物要求帮助鉴定并派人前往调查,9月16日由我院尤振尧同志去了解。现将所得资料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 土物 漆器 连云港市 图版 铜镜 玉器 图案 江苏连云港 出土
原文传递
江苏新海连市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勘察记 被引量:12
20
作者 尤振尧 陈克猷 《考古》 1961年第6期321-323,11-12,共5页
大村在江苏省新海连市东北,离市区7公里。大村东、南、北三面靠山,遗址就在村东到山脚之间,面积约有20000平方米,高出地面1至3米。由东到西有一条自山上泻下的水从遗址中间穿过,将遗址分为两段,南边的面积大、文化层厚,北边的面积小、... 大村在江苏省新海连市东北,离市区7公里。大村东、南、北三面靠山,遗址就在村东到山脚之间,面积约有20000平方米,高出地面1至3米。由东到西有一条自山上泻下的水从遗址中间穿过,将遗址分为两段,南边的面积大、文化层厚,北边的面积小、文化层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层 陶片 新石器时代遗址 粗砂质 探沟 泥质 出土 汉代 铜器 图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