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糖原、蛋白质、硷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尤纪青 郭惠芳 +4 位作者 梅静艳 焦佩英 冯建军 姚民一 肖树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5-278,共4页
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2-35d的小鼠1次ig蒿甲醚(Art)300mg·kg-1后24h,其体内♀、血吸虫的糖原含量较对照组减少约50%,72h后则分别减少64.1%和77.9%。给药后72h,♀、虫的蛋白质含量... 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2-35d的小鼠1次ig蒿甲醚(Art)300mg·kg-1后24h,其体内♀、血吸虫的糖原含量较对照组减少约50%,72h后则分别减少64.1%和77.9%。给药后72h,♀、虫的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减少68.1%和49.3%。给药24h,♀、虫的硷性磷酸酶(AKP)活力的抑制率约为25%,72h后,♀虫的AKP进一步被抑制,抑制率达61.6%。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受抑制亦以♀虫较为明显,给药72h♀、虫抑制率分别为75.7%和4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蒿甲醚 糖原 硷性磷酸酶
下载PDF
吡喹酮与蒿甲醚合并治疗小鼠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尤纪青 梅静艳 肖树华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50-51,共2页
吡喹酮与蒿甲醚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尽管二者对血吸虫成虫均有杀灭作用,但对童虫的作用有所不同,吡喹酮除对成虫有效外,对刚钻入宿主皮肤的童虫亦有较好的杀灭效果,而对第21d童虫和第3~14d童虫的作用较差或无效。蒿甲醚对第7d童虫... 吡喹酮与蒿甲醚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尽管二者对血吸虫成虫均有杀灭作用,但对童虫的作用有所不同,吡喹酮除对成虫有效外,对刚钻入宿主皮肤的童虫亦有较好的杀灭效果,而对第21d童虫和第3~14d童虫的作用较差或无效。蒿甲醚对第7d童虫有较好的疗效,对第35d成虫次之,而对其它发育期的血吸虫的作用则较差或不明显。因此将两种药物伍用,以期增强它们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蒿甲醚 血吸虫病 药理
下载PDF
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实验治疗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尤纪青 肖树华 +3 位作者 焦佩英 郭惠芳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89年第3期16-19,共4页
小鼠于感染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后用甲苯达唑口服治疗,剂量为12.5~100mg/kg/d×10时囊肿抑制率为49.2~77.5%,用阿苯达唑100~300mg/kg/d×10~14治疗的为61.3~72.1%,而用吡喹酮400mg/kg/d,或800mg/kg/d,2次均服,疗程为10d时... 小鼠于感染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后用甲苯达唑口服治疗,剂量为12.5~100mg/kg/d×10时囊肿抑制率为49.2~77.5%,用阿苯达唑100~300mg/kg/d×10~14治疗的为61.3~72.1%,而用吡喹酮400mg/kg/d,或800mg/kg/d,2次均服,疗程为10d时则无效,但若给服500mg/kg/d×14,囊肿抑制率为63.4%。药物有效各组的每鼠平均囊数,除个别组外,均较相应对照组的为少。此外,甲苯达唑与吡喹酮合并服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 甲苯达唑
下载PDF
甲苯达唑对小鼠不同期的细粒棘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尤纪青 肖树华 +3 位作者 杨元清 焦佩英 柴君杰 焦伟 《地方病通报》 1994年第1期22-24,共3页
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3,5和12个月,1次ig甲苯达唑(Med)25mg·kg-1,3组的血药含量基本相似。而3组之间囊壁的药含量却有较大的差异,以3个月组的囊壁药含量为最高,5个月的次之,而12个月组的则... 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3,5和12个月,1次ig甲苯达唑(Med)25mg·kg-1,3组的血药含量基本相似。而3组之间囊壁的药含量却有较大的差异,以3个月组的囊壁药含量为最高,5个月的次之,而12个月组的则较低,上述3组小鼠给予igMeb25mg·kg-1,连给28d,其囊重抑制率分别为86.3,66.9和33.5%。且生发层细胞以3个月组损害较明显,5个月组次之,12个月组为最轻。结果提示体积较大和有较厚囊壁的细粒棘球蚴囊是影响Meb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囊 生发层 甲苯达唑
下载PDF
吡喹酮引起细粒棘球蚴囊生发层损害的囊组织药物含量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尤纪青 肖树华 +4 位作者 杨元清 郭惠芳 焦佩英 柴君杰 焦伟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26-31,共6页
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每天口服吡喹酮500mg/kg,连给3或7天时,大部分囊的生发层示轻度损害,少数呈中度损害,疗程末次给药后24h的囊壁吡喹酮平均含量约为0.3μg/g囊组织,这些与在体外用吡喹酮1μg/ml培养细粒棘球蚴囊的结果相仿。当疗程... 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每天口服吡喹酮500mg/kg,连给3或7天时,大部分囊的生发层示轻度损害,少数呈中度损害,疗程末次给药后24h的囊壁吡喹酮平均含量约为0.3μg/g囊组织,这些与在体外用吡喹酮1μg/ml培养细粒棘球蚴囊的结果相仿。当疗程延长至14天时,部分囊的生发层呈中或重度损害,但较体外用吡喹酮10μg/ml培养囊所引起的生发层损害为轻,后者囊壁于培养1~7天的吡喹酮平均含量约为4μg/g囊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囊 吡喹酮 液相色谱
下载PDF
用感染包虫病的小鼠筛选药物 被引量:1
6
作者 尤纪青 焦佩英 +5 位作者 郭惠芳 高芳华 肖树华 柴君杰 张文林 焦伟 《地方病通报》 1989年第2期44-51,共8页
应用感染继发性包虫病的小鼠筛选了89个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其中以甲苯达唑的抗包虫效果较好,在所筛选的噻二唑类化合物,吡喹酮类化合物及苯硫脲嗪亦有一定的抗包虫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包虫病 药物筛选 噻类化合物
下载PDF
口服[^(35)S]阿苯达唑亚砜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7
作者 尤纪青 孙惠良 +5 位作者 焦佩英 郭惠芳 肖树华 吴元芳 张留芳 柴君杰 《地方病通报》 1992年第3期5-8,共4页
感染小鼠口服[^(35)S]阿苯达唑亚砜150mg/kg(含0.74MBq)后lh,血中的^(35)S浓度达高峰值,2~4h后降低至峰值的1/2,24h后大部分已消除。小鼠口服药物后0.5h,即可在各脏器中测得^(35)S的含量,在0.5~2h达高峰值,至8h迅速下降,24~48h大部... 感染小鼠口服[^(35)S]阿苯达唑亚砜150mg/kg(含0.74MBq)后lh,血中的^(35)S浓度达高峰值,2~4h后降低至峰值的1/2,24h后大部分已消除。小鼠口服药物后0.5h,即可在各脏器中测得^(35)S的含量,在0.5~2h达高峰值,至8h迅速下降,24~48h大部分消除。囊壁的高峰值为血峰值的53%,正常鼠口服[^(35)S]阿苯达唑150mg/kg(含0.67MBq)后72h,尿、粪的累计排泄率分别为89.2%和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细粒棘球蚴 吸收 分布
下载PDF
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3 位作者 梅静艳 焦佩英 郭惠芳 杨元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1-248,共8页
为了观察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作用,小鼠、兔和犬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不同时间灌服(ig)蒿甲醚(Art),并根据总减虫率和减雌虫率评价预防效果。结果,小鼠于感染后d7开始ig1剂Art,然后每wk重复给药1次,共4次的... 为了观察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作用,小鼠、兔和犬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不同时间灌服(ig)蒿甲醚(Art),并根据总减虫率和减雌虫率评价预防效果。结果,小鼠于感染后d7开始ig1剂Art,然后每wk重复给药1次,共4次的效果最好。兔与犬于感染后d7igArt10或15mg/kg,然后每1-2wk重复给药1次,共2-4次,总减虫率和减雌虫率为96.8%-100%,部份或全部受治动物无雌虫,一些与急性血吸虫病有关的指标,如体温、嗜酸性粒细胞数和粪便虫卵等均无异常或阴性。兔每隔天感染血吸虫尾蚴48-52条,共5次,并于第1次感染后d7开始,用Art15mg/kg,按上述给药方案预防,总减虫率和减雌虫率为97.6%-98.4%。上述感染犬和多次感染的兔用Art预防后,肝组织结构正常,虫卵肉芽肿数亦明显减少。结果认为,Art具有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作用,可明显减低血吸虫感染率、减轻感染度和防止急性血吸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童虫 血吸虫病 蒿甲醚 预防
下载PDF
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醛缩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烯醇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翟自立 尤纪青 +3 位作者 郭惠芳 焦佩英 梅静艳 肖树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 ]观察蒿甲醚 (Art)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GPM )、醛缩酶 (ALD)、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PGM)和烯醇化酶 (ENO)的影响。 [方法 ]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4~ 5wk后 ,1次灌服Art10 0mg/kg或 30 0mg/kg ,并于 2 4~ 48h后剖... [目的 ]观察蒿甲醚 (Art)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GPM )、醛缩酶 (ALD)、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PGM)和烯醇化酶 (ENO)的影响。 [方法 ]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4~ 5wk后 ,1次灌服Art10 0mg/kg或 30 0mg/kg ,并于 2 4~ 48h后剖杀 ,收集日本血吸虫雌虫和雄虫 ,按NADPH的生成量或NADH的耗用量测定虫体的上述 4种酶活力。 [结果 ]经Art 10 0mg/kg作用 2 4h后 ,雌虫的GPM、ALD、PGM和ENO活力分别较对照组下降 15 %、 19%、 5 0 %和 46 % ,其间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 ,而雄虫仅PGM和ENO活力分别下降 2 2 %和 32 % ;48h后 ,雄虫的GPM和ALD活力亦分别下降 2 1%和 18% ,雌虫的GPM、ALD、PGM和ENO及雄虫的PGM和ENO活力则进一步下降。经Art 30 0mg/kg作用后 2 4~ 48h ,雌虫和雄虫的上述 4种酶活力均明显下降 ,且呈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 [结论 ]Art对日本血吸虫尤其是雌虫的上述 4种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烯醇化酶 蒿甲醚 GPM ALD PGM
下载PDF
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核苷摄入和核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翟自立 梅静艳 +2 位作者 尤纪青 姚民一 肖树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 观察蒿甲醚( Art) 对日本血吸虫核苷摄入和核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感染小鼠1 次灌服(ig) Art 300 mg/kg 后24 h 或48 h , 分别测定雌虫( ♀) 、雄虫( ♂) 的 R N A 和 D N A 含量。另取... 目的: 观察蒿甲醚( Art) 对日本血吸虫核苷摄入和核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感染小鼠1 次灌服(ig) Art 300 mg/kg 后24 h 或48 h , 分别测定雌虫( ♀) 、雄虫( ♂) 的 R N A 和 D N A 含量。另取经 Art 作用24 h 后的♀及♂虫体, 作体外培养2 h 或4 h , 测定虫体对3 H 腺苷、[53 H] 尿苷和[ 甲基3 H] 胸苷的摄入量以及上述3 H 标记核苷摄入虫体核酸的量。结果: 经 Art 体内作用48 h 后, 血吸虫♀虫的 R N A 和 D N A 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减少516 % 和235 % , 差异均显著, 而♂虫 R N A 含量减少424 % 。♀及♂虫体经 Art 作用后移置体外培养2h 或4 h , ♀虫对3 种3 H 标记核苷的摄入量均较对照组的明显为少, 减少率达352 % ~501 % 。体外培养2 h ,[ 甲基3 H] 胸苷掺入♀虫 D N A 的量较对照组减少714 % , 培养4 h 后, [3 H] 腺苷掺入♀虫 R N A 和 D N A 的量较对照组减少652 % 与500 % 。结论: Art 对日本血吸虫, 尤其是♀虫的核酸代谢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核酸含量 核苷摄入 蒿甲醚
下载PDF
嵩乙醚的抗血吸虫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树华 殷静雯 +3 位作者 梅静艳 尤纪青 李英 姜洪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用蒿乙醚或蒿甲醚100~200mg·kg^(-1)·d^(-1)×2d灌胃治疗,显示两药对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减虫率相仿。特别是d7童虫和d35成虫组的减虫率较高,分别达77.5~87.2%和51.7~61.3%。经蒿... 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用蒿乙醚或蒿甲醚100~200mg·kg^(-1)·d^(-1)×2d灌胃治疗,显示两药对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减虫率相仿。特别是d7童虫和d35成虫组的减虫率较高,分别达77.5~87.2%和51.7~61.3%。经蒿乙醚作用后,d7童虫和d35成虫的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虫的皮层和实质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活力亦明显受抑制,表明蒿乙醚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蒿乙醚 蒿甲醚
下载PDF
皮下埋植吡喹酮缓释剂控制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焦伟 柴君杰 +6 位作者 吴树春 伊斯拉音.乌斯曼 王鸣杰 尤纪青 付承 瞿群 张文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家犬皮下埋植吡喹酮缓释剂的剂量与驱虫效果相关。用50mg/kg剂量在埋植后4个月以细粒棘粒蚴原头节进行攻击可保护家犬不受感染。3只家犬埋植剂量为36.36、4444和66.66mg/kg吡喹酮,3个月药物释放率各为76.7%、65.8%和56.1%。血... 家犬皮下埋植吡喹酮缓释剂的剂量与驱虫效果相关。用50mg/kg剂量在埋植后4个月以细粒棘粒蚴原头节进行攻击可保护家犬不受感染。3只家犬埋植剂量为36.36、4444和66.66mg/kg吡喹酮,3个月药物释放率各为76.7%、65.8%和56.1%。血液吡喹酮浓度在埋植后10天至3个月维持在0.8974~3.6849μg/ml之间。50mg/kg吡喹酮剂量对植药犬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缓释剂 细粒棘球绦虫 皮下埋植
下载PDF
蒿甲醚早期治疗小鼠血吸虫病的疗效(英文)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1 位作者 焦佩英 梅静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2,共6页
蒿甲醚(Art)系青蒿素的衍生物,不仅有抗疟作用,还有抗血吸虫(特别是d7童虫)作用。本文应用Art的早期治疗方案,观察其控制血吸虫感染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小鼠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当天(do)igArt300mg.kg... 蒿甲醚(Art)系青蒿素的衍生物,不仅有抗疟作用,还有抗血吸虫(特别是d7童虫)作用。本文应用Art的早期治疗方案,观察其控制血吸虫感染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小鼠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当天(do)igArt300mg.kg-1,然后每隔2-3wkig1次相同剂量的Art时,减虫率和减雌虫率均低。若于感染后d7开始ig首剂Art,然后每wkig1次,共给4次时,可使宿主体内的雌虫减少近90%或90%以上,且部分鼠的雌虫被完全消灭,肝脏亦无明显变化。此外,d7童虫经Art300mg·kg-1作用后,残留的雌虫发育缓慢,治后3wk(即感染后28d),大部分雌虫的生殖腺尚未发育成熟,少数虽已发育,但其子宫内的虫卵数较对照组的减少91.7%。表明Art用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早期治疗,可起到保护宿主的作用,不仅可控制血吸虫感染,而且还可减轻感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抗血吸虫药 小鼠 药理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组织化学的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5 位作者 尤纪青 郭惠芳 焦佩英 肖树华 柴君杰 焦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71-176,共6页
本文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组织化学成份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体内存在糖原、RNA、D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质、酸性粘多糖、胶原及网状纤维成分、AKP、ATP酶及ACP等生化物质... 本文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组织化学成份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体内存在糖原、RNA、D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质、酸性粘多糖、胶原及网状纤维成分、AKP、ATP酶及ACP等生化物质。并对上述成分的定位,含量及其生理学的意义进行了重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蚴 钙小体 糖原
下载PDF
兔重复感染血吸虫尾蚴的蒿甲醚和吡喹酮早期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5 位作者 梅静艳 焦佩英 郭惠芳 冯建军 王诗芳 谢蓉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2-256,共5页
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8-52条,每wk1次,共6次,并于第1次感染后d7ig1次蒿甲醚(Art)10mg.kg-1,然后每1或2wk重复ig1次相同剂量的Art,连给8或4次时,减♀虫率各为97.8%和88.9%;... 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8-52条,每wk1次,共6次,并于第1次感染后d7ig1次蒿甲醚(Art)10mg.kg-1,然后每1或2wk重复ig1次相同剂量的Art,连给8或4次时,减♀虫率各为97.8%和88.9%;上述兔于第1次感染后d21inl次吡喹酮(Pra)40mg.kg-1,然后每1或2wk重复ig1次相同剂量的Pra,连给7或4次的♀虫率减少率均为100%。兔每隔1d感染1次血吸虫尾锄48-52条,共5次,并于第1次感染后d7ig1次Art10mg.kg-1,然后每wk重复给药1次,连给5次的减♀虫率为95.1%,但受治的4只兔仍残留♀虫,而每2wk重复给药1次,连给3次的减♀虫率为78.2%。将每次ig的Art剂量增至15mg.kg-1,则每wk给药组的6兔中,4兔无♀虫,减♀虫率为98.4%,每2wk给药1次的5兔中,2兔无♀虫,减丰虫率为97.6%。上述兔于第1次感染后d21ig1次Pra40mg·kg-1,然后每1或2wk重复ig1次相同剂量的Pra,连给3或2次的减♀虫率各为99.1%和98.2%。在各组受治的5兔中,各有4及1兔无♀虫。将每次igPra的剂量减至30mg.kg-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 蒿甲醚 吡喹酮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大鼠及犬皮下埋植吡喹酮控释棒的药物释放及预防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焦伟 柴君杰 +5 位作者 吴树春 伊斯拉音 王鸣杰 尤纪青 瞿群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3期40-43,共4页
报告了一种吡喹酮控释棒,并实验观察了这种用于皮下埋植的吡喹酮缓释制剂在大鼠和家犬体内的缓释效果和对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的驱虫作用。初步观察结果,在大鼠体内60天的药物释放率为47.6%;在家犬体内75天的释放率为... 报告了一种吡喹酮控释棒,并实验观察了这种用于皮下埋植的吡喹酮缓释制剂在大鼠和家犬体内的缓释效果和对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的驱虫作用。初步观察结果,在大鼠体内60天的药物释放率为47.6%;在家犬体内75天的释放率为52.3%。在实验犬体内吡喹酮埋植量为32.93~65.88mg/kg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缓释制剂 细粒棘球绦虫 驱虫
下载PDF
阿苯达唑对小鼠肌肉内移行的犬钩虫幼虫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树华 任海南 +5 位作者 尤纪青 强慧琴 金群 赵连栋 李斌 张聪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小鼠于接种犬钩虫第3期幼虫1000条后1wk,ig阿苯达唑75、150或300mg/kg·d,连给3d时,自各组小鼠肌肉检获的幼虫数为2.7±1.7、2.0±1.5和1.0±1.0条,较对照组的205&... 小鼠于接种犬钩虫第3期幼虫1000条后1wk,ig阿苯达唑75、150或300mg/kg·d,连给3d时,自各组小鼠肌肉检获的幼虫数为2.7±1.7、2.0±1.5和1.0±1.0条,较对照组的205±68为少。小鼠ig阿苯达唑150mg/kg·d×3,并于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和肌肉的阿苯达唑及其有效代谢物阿苯达唑亚砜的含量。结果,在血浆和肌肉中仅查见少量阿苯达唑。但是较高浓度的阿苯达唑亚砜(5.4—10.5μg/ml)除在血浆中查见外,亦在肌肉中测得(2.2—4.6μg/g)。肌肉中的阿苯达唑亚砜含量较高,有益于杀死在肌肉中移行的钩虫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虫幼虫 钩虫 阿苯达唑 小鼠
下载PDF
蒿甲醚对血吸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翟自立 尤纪青 +3 位作者 郭惠芳 焦佩英 梅静艳 肖树华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4期19-22,共4页
为观察蒿甲醚 (Art)对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的影响 ,取血吸虫成虫置于含 Art(7.5~ 6 0 μmol/ L)和 /或氯化血红素 (hemin,8~ 5 0 μmol/ L)的培养液内培养 2 4 h后 ,分别按... 为观察蒿甲醚 (Art)对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的影响 ,取血吸虫成虫置于含 Art(7.5~ 6 0 μmol/ L)和 /或氯化血红素 (hemin,8~ 5 0 μmol/ L)的培养液内培养 2 4 h后 ,分别按邻苯三酚自氧化和 NADPH氧化方法测定虫体的 SOD和 GR活力 ,结果表明 ,在 hemin(10 μmol/ L)存在下 ,Art(7.5~6 0 μmol/ L)对虫体 GR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效果与使用的 Art浓度有关 ,将 hemin浓度升至 4 0 μmol/ L,Art对虫体SOD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 ,Art明显增强 Fe( )诱导的血吸虫蛋白巯基含量下降 ,提示 Art具有铁依赖的抑制血吸虫 SOD和 GR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血吸虫 谷胱甘肽还原酶 抑制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实验治疗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4 位作者 焦佩英 郭惠芳 黄立信 柴君杰 焦伟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11-16,共6页
在疗程为10~14d时,甲苯达唑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5mg/kg/d,阿苯达唑的为100mg/kg/d。在所用的疗程下,甲苯达唑的剂量较阿笨达唑100~300mg/kg/d低3~11倍时,它们的疗效相仿,但甲苯达唑100mg/kg/d的疗效则优于剂量... 在疗程为10~14d时,甲苯达唑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5mg/kg/d,阿苯达唑的为100mg/kg/d。在所用的疗程下,甲苯达唑的剂量较阿笨达唑100~300mg/kg/d低3~11倍时,它们的疗效相仿,但甲苯达唑100mg/kg/d的疗效则优于剂量大l~2倍的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与阿苯达唑合并治疗未能明显提高疗效,但此2种药物并用吡喹酮治疗则疗效明显提高。实验证明阿苯达 唑亚砜的疗效优于阿苯达唑,而阿苯达唑用则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囊 包虫病 甲苯达唑
下载PDF
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化学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4 位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吴嘉彤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层内DNA、RNA、蚤白质结合的酪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以及碱性蛋白质的影响仅见于7及14天。亦以甲苯达唑组的较为显著。停药后,上述变化的恢复时间,吡喹酮及阿苯达唑的分别为14~30及30天,而甲苯达唑组的则需9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组织化学 吡喹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