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尹乾兵 弋石泉 +2 位作者 殷勇 薛志强 龚双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58例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32例行PFNA内固定(A组)、26例... 目的探讨使用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58例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32例行PFNA内固定(A组)、26例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0.5-4年,平均2年,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病例数、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效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不仅可以用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有效固定,而且可以用于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植骨病例少,固定可靠,下地时间快,康复快等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中青年 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
下载PDF
术前活动能力与TKA患者术后膝前痛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帆 弋石泉 尹乾兵 《中国医药导刊》 2021年第6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活动能力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膝前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TKA的患者107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膝前痛分为疼痛组和非疼痛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活动能力及手术相... 目的:探讨术前活动能力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膝前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TKA的患者107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膝前痛分为疼痛组和非疼痛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活动能力及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过程中有1例失访,剩余106例中有27例术后出现膝前痛列为疼痛组,其余79例术后未出现膝前痛列为非疼痛组,术后膝前痛发生率为25.47%(27/106);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爬楼梯测试(SCT)结果、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计时起身行走测试(TUG)结果、股四头肌肌力、Carton指数、Q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UG结果(OR=1.246,P<0.05)、6MWT结果(OR=0.971,P<0.05)、股四头肌肌力(OR=0.182,P<0.05)、Carton指数(OR=0.378,P<0.05)、Q角(OR=4.721,P<0.05)是TKA术后膝前痛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前活动能力下降、股四头肌肌力下降、Carton指数减小及Q角增大是TKA术后膝前痛的危险因素。对于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监测,预防术后膝前痛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前 活动能力 膝前痛
下载PDF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的原因浅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尹乾兵 殷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 探讨近年来常用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四川省绵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284例运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 目的 探讨近年来常用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四川省绵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284例运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30例,女154例;年龄55-90岁,平均74岁。根据Evans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进行分型,Ⅰ型20例,Ⅱ型30例,Ⅲ型108例,Ⅳ型116例,Ⅴ型10例。研究病例相关信息及连续影像资料,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本组获随访6-24个月。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共失效25例,包括术中因髓腔过于狭窄而改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3例,术中出现股骨骨折改为加长型PFNA 3例。拉力螺钉切割或穿透股骨头2例,拉力螺钉穿透髋臼1例,拉力螺钉退钉3例,固定钉断裂2例,术中螺钉钉帽断裂1例,主钉断裂1例,骨折不愈合3例,主钉远端骨折2例,髋内翻2例,感染2例。结论 骨质严重疏松,术前选择内固定方式不当,骨折复位不良及骨折缺损处理不当,PFNA术中选择的长度及周径不合适,术中选择拉力螺钉的长度及固定位置不当,术后功能康复锻炼不当及过早负重是导致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失效原因
下载PDF
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骨运输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恒 朱红 +5 位作者 弋石泉 殷勇 蒲超 杨帆 谢成 尹乾兵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0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究对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诊治处理方式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诊治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8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 目的探究对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诊治处理方式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诊治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8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对全部患者运用骨运输治疗措施,观察并比较实施骨运输治疗处理前后,患者软组织缺损情况、骨缺损长度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施骨运输处理后,患者软组织缺损情况、骨缺损长度变化情况均呈现显著好转迹象(P<0.05);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P<0.05)。结论对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诊治处理方式,临床诊治结果显著,对患者感染情形及骨缺损情形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感染性骨缺损 骨运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恒 弋石泉 +3 位作者 殷勇 杨帆 谢成 尹乾兵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相关技术在髋臼发育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室进行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治疗的7例8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例,女性6例7髋,年龄18~29岁,平均21.3岁;术前骨关节炎Ton... 目的探讨分析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相关技术在髋臼发育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室进行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治疗的7例8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例,女性6例7髋,年龄18~29岁,平均21.3岁;术前骨关节炎Tonnis分型均为1期;蛙式位头臼关系基本正常,正位片存在Shenton线不连续。所有患者均行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手术治疗,其中7髋结合股骨头成型术。比较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症状改善明显,全部骨愈合后近期无疼痛,无跛行。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71.8分,术后末次随访结果为90.6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上2例出现髋臼轻度矫正过度,1例轻度矫正不足,2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轻度麻木,术后6个月时间内自行恢复;1例出现耻骨下支骨折;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手术效果良好,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 髋臼发育不良
下载PDF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治疗下肢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经验浅谈 被引量:7
6
作者 尹乾兵 何思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总结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治疗下肢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304例下肢创伤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疗伤胶囊等治疗方法。结果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治疗,定期的随访,患者产生下肢血栓的几率明显下降,对于患者产... 目的总结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治疗下肢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304例下肢创伤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疗伤胶囊等治疗方法。结果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治疗,定期的随访,患者产生下肢血栓的几率明显下降,对于患者产生血栓,可以及早发现,及时对应治疗,无一例产生肺栓塞、脑梗死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下肢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预防、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医疗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 疗伤胶囊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被引量:14
7
作者 殷勇 谭钢 +5 位作者 王恒 尹乾兵 谢成 杨帆 弋石泉 杨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1例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内固定失败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12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8.56±3...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1例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内固定失败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12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8.56±3.21)岁(55~80岁)。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4例发生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但无严重后果。2例随访期间因为癌症死亡,其余19例随访时间2~5年,平均(3.53±0.14)年。1例患者脱位后经闭合复位后恢复正常。其余无脱位病例发生。19例均无假体松动、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发生。Harris评分由术前(38.56±7.25)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9.58±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但由于内固定失败导致骨折缺损程度较重,较多患者需要重建股骨大小转子稳定性以及需要长柄假体进行固定,手术难度和创伤大,术中出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失败 人工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