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6例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尹佃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133-133,共1页
目的探索首次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并进行分析。方法总结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川崎病临床资料,其中6例符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6例川崎病患儿首次... 目的探索首次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并进行分析。方法总结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川崎病临床资料,其中6例符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6例川崎病患儿首次接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次),36h体温仍高于38.5℃,其中3例再次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剂量为1g/(kg·次),其中2例热退,1例仍有发热,给予激素治疗后热退;另3例再次接受丙种球蛋白2g/(kg·次)治疗后热退。结论对于首剂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川崎病患儿,可再次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治疗,2g/(kg·次)丙种球蛋白较1g/(kg·次)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3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尹佃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129-129,共1页
目的通过对4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分析,进一步了解更昔洛韦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确诊的4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选择更昔洛韦治疗,5mg/(kg.次),每12h1次,疗程2周... 目的通过对4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分析,进一步了解更昔洛韦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确诊的4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选择更昔洛韦治疗,5mg/(kg.次),每12h1次,疗程2周,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无论从热退时间、咽峡炎消失、异型淋巴细胞降低等均有显著效果。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静脉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康淑敏 尹佃枝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835-836,共2页
关键词 静脉用药 阿奇霉素 药物治疗 小儿 支原体肺炎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红辉 尹佃枝 +1 位作者 吴蓓蓉 姚泽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8期958-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启动子区域的g-413A>T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二核苷酸(GT)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改良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prove...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启动子区域的g-413A>T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二核苷酸(GT)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改良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proved multipl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IMLDR)技术对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例组)和6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HO-1基因启动子g-413A>T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二核苷酸(GT)n的重复序列多态位点进行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出生体重、胎龄、日龄、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HO-1基因启动子g-413A>T的等位基因以及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HO-1基因的S等位基因频率及SS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还发现与L等位基因以及LL基因型比较,S等位基因以及SS基因型可显著提高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最后,本研究发现SS基因型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LS和LL基因型患者。结论 HO-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T)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基因多态性 g-413A>T 二核苷酸(GT)n重复序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