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成人癫痫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
作者 尹克金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4期4106-4106,共1页
目的:比较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成人癫痫的疗效。方法:选取癫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给予药物丙戊酸钠治疗,治疗组28例给予药物托吡酯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无恶化病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 目的:比较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成人癫痫的疗效。方法:选取癫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给予药物丙戊酸钠治疗,治疗组28例给予药物托吡酯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无恶化病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的表现及例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在治疗癫痫疗效上优于丙戊酸钠,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可采取起始时低剂量,依病情酌情缓慢加量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丙戊酸钠 癫痫 疗效
下载PDF
乙酰唑胺激发试验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尹克金 白卓杰 王小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676-1678,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ACZ)激发试验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CCI患者5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8名为对照组。使用ACZ激发试验CT灌流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的神经系统进行...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ACZ)激发试验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CCI患者5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8名为对照组。使用ACZ激发试验CT灌流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全面检查;选取脑桥及基底核层面作为感兴趣层,选取椎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供血区进行标记,采用镜像法测量左右对称区达峰时间、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结果:在使用ACZ激发前,观察组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血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动脉皮层支供血区达峰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激发后,2组各区域的脑区相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ACZ激发后再采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有效提高CCCI的临床检出率,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在早期即可有效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乙酰唑胺激发试验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海流能柔性叶片水轮机获能区的分析与研究
3
作者 王树杰 尹克金 +3 位作者 袁鹏 王俭超 李冬 单忠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42-1348,共7页
以柔性叶片水轮机获能区的研究为重点,分析柔性叶片水轮机的受力特性,提出正负获能区的概念,明确获能区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减小负获能区的不利影响来提高柔性叶片水轮机整体获能能力的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和水槽模型实... 以柔性叶片水轮机获能区的研究为重点,分析柔性叶片水轮机的受力特性,提出正负获能区的概念,明确获能区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减小负获能区的不利影响来提高柔性叶片水轮机整体获能能力的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和水槽模型实验进行分析和验证。最后根据柔性叶片水轮机获能区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提出相关工程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叶片 海流能 获能区 获能能力 淹没度
下载PDF
肝纤维化-4指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尹克金 栾丽芹 +5 位作者 孙鸿 王学军 孙坚 吴成放 王文斌 庞潇丽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9期652-657,共6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南京江北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南京江北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应用肝纤维化-4指数(fibrosis-4 index,FIB-4)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程度,FIB-4≥2.67定义为严重肝纤维化。END定义为静脉溶栓后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时增加≥4分。通过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D的相关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IB-4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13例患者,184例(58.8%)为男性,年龄(64.8±11.8)岁,中位基线NIHSS评分为6分(四分位数间距:4~9分),中位FIB-4为1.76(四分位数间距:1.28~2.56),45例(14.4%)发生END。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FIB-4较高与END显著独立相关(优势比2.121,95%置信区间1.422~3.16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FIB-4对EN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689,95%置信区间0.595~0.784;P=0.001)。FIB-4的最佳截断值为1.82,其预测EN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1%和54.9%。结论FIB-4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疾病恶化 肝硬化 危险因素 试验预期值
原文传递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尹克金 张兢 +4 位作者 栾丽芹 宰国田 杨帆 王文斌 刘德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SCH)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连续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SCH定义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SCH)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连续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SCH定义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4.50~10.0 mU/L且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正常。应用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评分评价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总分1~2分定义为轻度动脉粥样硬化,〉2分定义为重度动脉粥样硬化。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CH与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63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其中SCH 62例(23.6%),轻度动脉粥样硬化119例(45.2%),重度动脉粥样硬化144例(54.8%)。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63.6±10.9)岁对(60.5±11.4)岁;t=2.274,P=0.024]、高半胱氨酸水平[(17.10±6.20)μmol/L对(15.63±5.17)μmol/L;t=2.058,P=0.04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8.0(5.0~10.0)分对6.0(5.0~9.0)分;Z=2.059,P=0.039]以及高血压(72.9%对58.8%;χ2=5.812,P=0.016)、吸烟(38.2%对26.1%;χ2=4.366,P=0.037)和SCH(30.6%对15.1%;χ2=8.610,P=0.003)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轻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高半胱氨酸水平以及NIHSS评分后,SCH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存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345,95%可信区间1.692~6.612;P=0.001)。结论SCH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存在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颅内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低血清陷窝蛋白-1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转归不良 被引量:5
6
作者 尹克金 栾丽芹 +1 位作者 王文斌 殷勤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699-703,共5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陷窝蛋白-1(caveolin-1, Cav-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90 d时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v-1水平,在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陷窝蛋白-1(caveolin-1, Cav-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90 d时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v-1水平,在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对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低血清Cav-1水平与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16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16例(68.5%),年龄50~83岁,平均(63.4±9.1)岁,平均血清Cav-1水平为(5.483±2.617)ng/ml。转归良好组83例(49.1%),转归不良组86例(50.9%)。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皮质下梗死(60.5%对43.4%;χ2=4.944,P=0.026)、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DWI-ASPECTS)≤7分(58.1%对40.9%;χ2=4.984,P=0.026)的患者比例以及年龄[(65.5±8.9)岁对(61.2±10.7)岁;t=2.793,P=0.006]、基线收缩压水平[(140.6±17.2)mmHg对(134.9±13.4)mmHg;t=2.368,P=0.019;1 mmHg=0.133 kP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4.8±3.4)分对(3.9±2.2)分;t=2.211,P=0.036]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而血清Cav-1水平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4.9±2.3)ng/ml对(6.1±2.1)ng/ml;t=2.977,P=0.003]。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v-1水平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1.157,95%可信区间1.016~1.319;P=0.028)。结论血清Cav-1水平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陷窝蛋白1 预后 危险因素 治疗结果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营养不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尹克金 栾丽芹 +5 位作者 化晓莉 王学军 孙坚 吴成放 王文斌 庞潇丽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江北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老年营养风...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江北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评估营养状况。END定义为静脉溶栓后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基线值增加≥4分。比较END组和非END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营养不良与E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56例患者,男性156例(60.9%),年龄(65.6±12.0)岁。根据GNRI和PNI,分别有122例(46.7%)和62例(24.2%)患者伴有营养不良。住院期间有37例患者(14.5%)发生END。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营养不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根据GNRI评估的重度营养不良与正常营养状态相比:优势比5.736,95%置信区间1.033~31.866,P=0.046;根据PNI评估的重度营养不良与正常营养状态相比:优势比4.928,95%置信区间1.589~15.282,P=0.006)。结论营养不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非常普遍,并且与静脉溶栓后END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营养不良 营养评价 疾病恶化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相关指标与住院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尹克金 曹正雨 +1 位作者 张小兵 夏思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指标: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2B)、D2B达标率、采血到肌钙蛋白报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到首份心电图时间的影响,以及对住院预后的影响。方...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指标: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2B)、D2B达标率、采血到肌钙蛋白报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到首份心电图时间的影响,以及对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胸痛中心成立前、后9个月的104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胸痛中心成立前组(绿色通道组,n=45)和胸痛中心成立后组(胸痛中心组,n=59),比较两组的D2B时间、PCI次日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等指标。结果胸痛中心成立后D2B时间较成立前明显下降[(90.5±39.0)min vs(148.9±67.9)min,P<0.01],达标率提高(59.3%vs 22.2%,P<0.01);胸痛中心成立后的PCI次日心力衰竭发生率较成立前稍下降(11.9%vs 15.6%,P<0.05),住院病死率稍高(8.5%vs 0,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痛中心成立后采血到肌钙蛋白报告时间、FMC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逐月下降并达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结论胸痛中心建立后,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可明显缩短D2B时间,提高D2B达标率,有利于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胸痛中心 进门-球囊扩张时间
原文传递
多支冠状动脉弥漫性痉挛致室颤、心源性休克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小兵 尹克金 夏思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996-998,1002,共4页
目的通过1例患者的临床实践并复习文献,阐述多支冠状动弥漫性痉挛导致心源性休克的诊断要点、治疗手段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4年前有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第一对角支支架置入史患者,突发持续性胸骨后胸痛30 min,于2018-05-31急诊... 目的通过1例患者的临床实践并复习文献,阐述多支冠状动弥漫性痉挛导致心源性休克的诊断要点、治疗手段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4年前有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第一对角支支架置入史患者,突发持续性胸骨后胸痛30 min,于2018-05-31急诊收治,发生室颤、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抗休克药物、电除颤、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内推注抗痉挛药物、主动脉球囊反搏等措施,成功抢救,1周后病情稳定。既往史及本次CAG及血管内超声对比提示,患者从单支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痉挛进展到多支冠脉弥漫性痉挛,引发室颤、心源性休克。结论多支冠脉弥漫性痉挛是心源性休克不常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冠状动脉痉挛 心室颤动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反搏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思良 张小兵 尹克金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后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资料完整的27例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夜间凌晨心绞痛发作16例(59.26%);在心绞...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后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资料完整的27例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夜间凌晨心绞痛发作16例(59.26%);在心绞痛发作时经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认下壁导联ST段抬高16例(59.26%)。27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痉挛冠状动脉显著狭窄11例(40.74%);痉挛冠状动脉无显著狭窄16例(59.26%)。痉挛冠状动脉显著狭窄11例中,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痉挛冠状动脉均为右冠状动脉(RCA)(5例在高度狭窄的左前降支中植入支架,另1例在左回旋支植入支架),其中有4例在PCI后才证实心绞痛由非PCI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痉挛冠状动脉无显著狭窄组与有显著狭窄组,在年龄,血脂(LDL-C水平),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心电图ST段抬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均使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其中23例患者心绞痛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控制,4例出院后1个月仍心绞痛发作,加用尼可地尔才得到控制。结论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多见于无显著狭窄的RCA,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冠脉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造影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参数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尹克金 孙鸿 +4 位作者 王学军 孙坚 吴成放 王文斌 栾丽芹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参数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参数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TEG检查。END定义为入院24 h内任意一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采用单变量分析比较END组和非END组之间人口统计学特征、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TEG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对END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68.9±13.4)岁,男性111例(63.8%),中位基线NIHSS评分为5.0分,29例(16.7%)发生END。与非END组患者相比,END组患者年龄、高半胱氨酸、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基线NIHSS评分以及存在糖尿病和出血性转化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增高( P均<0.05),而TEG凝血反应时间显著缩短( P=0.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2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2 -1.066;P=0.031]、糖尿病( OR 2.627,95% CI 1.021-7.176;P=0.041)、高敏C反应蛋白较高( OR 1.050,95% CI 1.018-1.083;P=0.002)、出血性转化( OR 3.088,95% CI 1.707 - 13.492;P=0.034)及TEG凝血反应时间缩短( OR 0.440,95% CI 0.213-0.907;P=0.026)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由年龄、糖尿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出血性转化构成的基础模型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95% CI 0.665-0.871)。将TEG凝血反应时间加入基础模型后,预测END的ROC曲线下面积增至0.816(95% CI 0.733-0.899)。 结论:TEG凝血反应时间缩短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弹力描记术 疾病恶化 试验预期值
原文传递
P2Y1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和远期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克金 孙鸿 +5 位作者 王学军 孙坚 韩振强 吴成放 王文斌 栾丽芹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8期571-576,共6页
目的 探讨P2Y1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和远期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并评定氯吡格雷抵抗,采用... 目的 探讨P2Y1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和远期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并评定氯吡格雷抵抗,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P2Y12基因C34T 和G52T 多态性.在患者出院后12个月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为卒中复发、心肌梗死和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构成的联合终点.结果 共纳入214例患者,51例(23.8%)存在氯吡格雷抵抗,29例(13.4%)发生主要终点事件. C34T CC 基因型患者128例(59.8%),CT+TT 基因型86例(40.2%),CT+TT 基因型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76.5%对28.8%;χ2=25.672,P=0.001). G52T GG基因型患者131例(61.2%),GT+TT基因型83例(38.8%),GT+TT基因型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与GG基因型患者无差异统计学意义(43.1%对37.4%;χ2=0.534,P=0.46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6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9~1.115;P=0.021]、糖尿病(OR 3.773,95% CI 1.672~8.475;P=0.004)和C34T CT+TT基因型(OR 9.087,95% CI 4.416~22.665;P=0.002)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058,95% CI 1.001~1.121;P=0.049]、高血压(HR 3.105,95% CI 1.149~9.523;P=0.028)、高半胱氨酸(HR 1.101, 95% CI 1.020~1.190;P=0.014)和C34T CT+TT基因型(HR 2.588,95% CI 1.121~5.967;P=0.026)是联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2Y12基因C34T 多态性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且与远期血管性事件复发风险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受体 嘌呤能P2Y12 多态现象 遗传学 抗药性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氯吡格雷
原文传递
血浆Dickkopf-1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转归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克金 栾丽芹 +4 位作者 化晓莉 王学军 孙坚 吴成放 王文斌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Dickkopf-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和转归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江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4 ... 目的探讨血浆Dickkopf-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和转归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江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END定义为入院后7 d内任意一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增加≥1分。转归不良定义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ickkopf-1与END和转归的独立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浆Dickkopf-1对END和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76例患者,男性92例(52.3%),年龄(66.7±9.6)岁。中位Dickkopf-1为4.30μg/L,52例(29.5%)发生END,81例(46.0%)转归不良。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ickkopf-1较高是END[优势比(odds ratio,OR)1.69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23~2.351;P=0.002]和转归不良(OR 1.566,95%CI 1.156~2.121;P=0.004)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ickkopf-1对EN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17(95%CI 0.634~0.801);最佳截断值为4.40μg/L,对应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和60.5%。Dickkopf-1对转归不良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 0.624~0.778);最佳截断值为4.25μg/L,对应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4%和61.1%。结论血浆Dickkopf-1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END和转归不良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疾病恶化 治疗结果 试验预期值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促甲状腺素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文斌 郭奇奇 +3 位作者 李奇 成宜舜 尹克金 栾丽芹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934-936,941,共4页
目的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SC)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探讨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和ISC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江北医院住院经诊断为ISC合并SCH的患者共61例,依据患者TSH水平分为A组2... 目的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SC)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探讨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和ISC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江北医院住院经诊断为ISC合并SCH的患者共61例,依据患者TSH水平分为A组21例(4.20μIU/ml≤TSH<10.00μIU/ml)和B组40例(TSH≥10.00μIU/ml);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三组血清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TG、TC、HDL-C、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水平。结果 FT_(4)水平B组稍低于A组、对照组,A组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SCH患者的CIMT均稍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TC、TG、LDL-C、Hcy水平B组高于A组、对照组,TSH、LDL-C、Hcy水平A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H和TG、TC、LDL-C、Hcy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32、0.662、0.680、0.665,P<0.01)。结论 SCH患者更易患ISC,且TSH水平越高出现ISC的危险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促甲状腺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