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眼结膜吸吮线虫虫卵及幼虫形态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尹克霞 刘玉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5-145,181,共2页
关键词 结膜吸吮线虫 虫卵 幼虫 形态观察
下载PDF
利什曼原虫感染期间显性免疫原中的保守蛋白
2
作者 尹克霞 黄勇 李玉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感染 显性免疫原 保守蛋白 热休克蛋白 抗原性核糖体蛋白 组蛋白
下载PDF
囊虫病和棘球蚴病免疫接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尹克霞 刘黎黎 张志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虽然世界各地采取服用抗蠕虫药和改变人们行为的方法来防治囊虫病和球蚴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疫苗的研究仍是必要的,它有可能在防治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在本文主要介绍在绵羊中抗棘球蚴病和在绵羊牛和猪体中预防囊虫病的... 虽然世界各地采取服用抗蠕虫药和改变人们行为的方法来防治囊虫病和球蚴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疫苗的研究仍是必要的,它有可能在防治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在本文主要介绍在绵羊中抗棘球蚴病和在绵羊牛和猪体中预防囊虫病的一些有实用值的疫苗.有资料表明,重组疫苗对动物实验感染的保护率可高达80%以上,这些有潜力的疫苗在动物身上的成功,对于人体用疫苗预防囊虫病和棘蚴病的研究工作受到很大鼓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棘球蚴病 免疫接种 疫苗 抗原
下载PDF
肠道原虫感染3例误诊分析
4
作者 尹克霞 张志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1851-1851,共1页
关键词 肠道原虫感染 误诊分析 病例资料 退休教师 门诊就诊 医院就诊 对症治疗 腹泻 间歇性 痢特灵
下载PDF
多种寄生虫种群感染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尹克霞 李玉民 黄勇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311-313,共3页
关键词 寄生虫病 影响因素 多种寄生虫种群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媒介昆虫遗传操纵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尹克霞 张志华 李怀菊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301-303,共3页
媒介昆虫遗传操纵的研究进展尹克霞张志华李怀菊综述程义亮审校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迄今,全球范围的媒介昆虫控制仍然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虫剂,但由于杀昆虫药抗药性的出现,以及杀虫药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促使... 媒介昆虫遗传操纵的研究进展尹克霞张志华李怀菊综述程义亮审校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迄今,全球范围的媒介昆虫控制仍然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虫剂,但由于杀昆虫药抗药性的出现,以及杀虫药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促使人们寻求替代的方法。近年来,应用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昆虫 遗传 基因组结构
下载PDF
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免疫接种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尹克霞 刘黎黎 张志华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1年第2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囊尾蚴病 刺球蚴病 免疫接种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玉冰 戴伟 +4 位作者 刘波 尹克霞 徐宏秀 李桂玲 葛凌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 (CSF)及血清中的循环抗原 (CA) ,并与ELISA比较。结果 检测脑囊虫病人CSF和血清各 48份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1.2 5 %和 70 .83... 目的 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 (CSF)及血清中的循环抗原 (CA) ,并与ELISA比较。结果 检测脑囊虫病人CSF和血清各 48份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1.2 5 %和 70 .83%。检测健康人CSF和血清各 2 6份 ,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92 .31%和 90 .0 0 %。检测 2 3份非囊虫病 (脑肿瘤、脑脓肿、脑结核、脑外伤 )患者CSF和血清的交叉率分别为 8.70 %和 11.32 %。检测包虫病患者、血吸虫病患者和华支睾吸虫患者的血清各 10份 ,交叉率分别为 2 0 .0 0 %、10 .0 0 %和 0。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相近。结论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用于脑囊虫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操作简便、快速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诊断 循环抗原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CA 脑脊液 CSF
下载PDF
养宠物者感染弓形虫的归因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傅斌 刘新 +1 位作者 尹克霞 赵长磊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89-190,共2页
目的 分析养狗养猫在弓形虫传播方面的危害性。 方法 分别在济宁、枣庄、临沂随机选择 1~ 2个居民区 ,对养狗和养猫者进行问卷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选择性别、年龄、住址和职业相同者 1∶1对照 ,双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弓形虫抗体... 目的 分析养狗养猫在弓形虫传播方面的危害性。 方法 分别在济宁、枣庄、临沂随机选择 1~ 2个居民区 ,对养狗和养猫者进行问卷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选择性别、年龄、住址和职业相同者 1∶1对照 ,双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弓形虫抗体。 结果 不养宠物者抗体阳性率为 8 60 % (19/ 2 2 1) ;养宠物者抗体阳性率为 19 91% (4 4/ 2 2 1)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单纯养狗者阳性率为 16 5 4(2 1/ 12 7) ;单纯养猫者阳性率为 2 4 47% (2 3 / 94) ,同时养狗和猫阳性率为 2 7 5 9% (16/ 5 8)。归因危险性分析 ,单纯养狗者中 5 2 0 0 %的感染由于养狗所致 ,单纯养猫者约 71 0 0 %的感染因养猫所致 ,同时养狗和猫约 75 0 %的感染由此而得。 结论 养狗 /猫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 弓形虫感染 调查 血清学检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影响人群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玉民 黄勇 +1 位作者 尹克霞 盛振东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10-311,共2页
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显示,我国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59.69%,总感染率为62.23%.在已报道的156人体感染的原虫、蠕虫中,以吸虫的种类最多,绦虫的种类最少.各类肠道寄生虫感染以线虫感染率最高,为59.02%,其次是原虫10.32%,吸虫0.57%... 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显示,我国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59.69%,总感染率为62.23%.在已报道的156人体感染的原虫、蠕虫中,以吸虫的种类最多,绦虫的种类最少.各类肠道寄生虫感染以线虫感染率最高,为59.02%,其次是原虫10.32%,吸虫0.57%和绦虫0.195%.单一虫种感染率33.83%,多重感染(感染2种或2种以上)率25.86%,最多的1人感染9种寄生虫[1],儿童感染最为严重.   经过多年的防治,肠道寄生虫病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群健康.我们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个体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肠道寄生虫感染和流行的因素,对预防和控制肠道寄生虫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 寄生虫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传播潜势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培义 王利磊 +6 位作者 赵长磊 尹克霞 陈锡欣 刘新 万功群 缪峰 付兆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达到基本消灭后期其传播流行的潜势。方法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进行10年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研究。结果班氏丝虫病微丝蚴(mf)率由1980年基本消灭第1年的0.31%,降至第10年的0.01%;蚊媒自然感染率在第1年... 目的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达到基本消灭后期其传播流行的潜势。方法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进行10年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研究。结果班氏丝虫病微丝蚴(mf)率由1980年基本消灭第1年的0.31%,降至第10年的0.01%;蚊媒自然感染率在第1年的0.15%,到第9~10年时均降至0;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由第7年6.85%下降至第10年的1.56%。结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当监测点mf率在0.17%~1.15%,残存mf血症者mf密度为1~50条/120μl时,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传播趋于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传播潜势 微丝蚴血症 淡色库蚊 蚊媒幼丝虫 抗体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免疫放射测定法检测丝虫抗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玉冰 徐凤泉 +4 位作者 李桂萍 尹克霞 张壮丽 贾克东 王福勇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95-197,共3页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McAb)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McAb)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40/50),丝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部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抗原 单克隆抗体 免疫放射测定法
下载PDF
两种恶性疟快速诊断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玉冰 王福勇 +3 位作者 尹克霞 贾凤菊 张洪花 韩广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恶性疟 快速诊断 ICT DEAE-TLC
下载PDF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循环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玉冰 刘瑞娟 +4 位作者 王丽娜 刘波 尹克霞 李桂玲 韩广东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3期8-10,共3页
为探讨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循环抗原 (CAg)诊断囊虫病的价值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囊虫病人及非囊虫病人血清中的 CAg,并将该方法与 EL ISA作了比较。检测 78份囊虫病患者血清 ,5 6例显示为阳性 ,阳性率为 71.... 为探讨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循环抗原 (CAg)诊断囊虫病的价值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囊虫病人及非囊虫病人血清中的 CAg,并将该方法与 EL ISA作了比较。检测 78份囊虫病患者血清 ,5 6例显示为阳性 ,阳性率为 71.79%。其中 5 2份活动型脑囊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 80 .77% ;2 0份非活动型脑囊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 5 5 % ;6份单纯皮肌型囊虫病血清的阳性率为 5 0 %。检测 4 0份健康人血清 ,阴性符合率为 87.5 %。检测 10份包虫病患者血清、 10份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2 0 .0 0 %和 10 %。 10份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 2 3例其他脑疾患 (脑肿瘤、脑脓肿、脑结核、脑外伤 )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为 11.32 %。本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 EL ISA相似。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囊虫病人血清 CAg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操作简便快速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检测 囊虫病 血清 循环抗原
下载PDF
金标免疫渗滤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冰 徐宏秀 +4 位作者 王昌源 尹克霞 李文 杨艳君 葛凌云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2期11-13,共3页
为寻找简便可行的脑囊虫病诊断方法,将2株抗猪囊尾蚴囊液抗原McAb,一个滴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另一与胶体金结合,建立了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CSF)中循环抗原(CA)的金标免疫渗滤法(DIGPA)。本法中抗原、抗体通... 为寻找简便可行的脑囊虫病诊断方法,将2株抗猪囊尾蚴囊液抗原McAb,一个滴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另一与胶体金结合,建立了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CSF)中循环抗原(CA)的金标免疫渗滤法(DIGPA)。本法中抗原、抗体通过渗滤在膜上进行反应,10分钟内即可用肉眼观察结果.以该法检测48例脑囊虫病患者CSF、26份健康人CSF及23例非囊虫病患者CSF。对检测样本作了沸浴处理,处理前后的48例脑囊虫病患者CSF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7.08%和93.75%,处理前后的对照CSF阴性符合率均未改变.26例健康人CSF,阴性符合率为96.15%;23例非囊虫病患者CSF,1例出现阳性反应,交叉反应率为4.35%。该方法可检出最小抗原量为0·5μg/L沸治处理可提高脑囊虫病人CSF的CA阳性检出率. DIGFA敏感、特异、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可用于囊虫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金标免疫渗滤法 McAb 循环抗原 诊断
下载PDF
用免疫印迹法分析间日疟血清对抗原组份的反应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克义 尹克霞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0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将疟原虫血期抗原经SDS-PAGE,电转至硝酸纤维素膜后,与疟疾免疫血清进行反应。结果,所有P.v病人血清均和P.c抗原发生阳性反应。P.v病人血清与P.c抗原的反应比与P.f抗原的反应显著。P.v病人血清和P.c抗原的反应及抗P.c免疫兔血清和P.c抗... 将疟原虫血期抗原经SDS-PAGE,电转至硝酸纤维素膜后,与疟疾免疫血清进行反应。结果,所有P.v病人血清均和P.c抗原发生阳性反应。P.v病人血清与P.c抗原的反应比与P.f抗原的反应显著。P.v病人血清和P.c抗原的反应及抗P.c免疫兔血清和P.c抗原的反应相符,但较弱。研究提示,用P.c抗原比用P.f抗原诊断间日疟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法 疟原虫抗原 间日疟
下载PDF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徐宏秀 刘玉冰 +2 位作者 尹克霞 徐靖 邵国林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的效果。方法 1.吡喹酮单剂,按20mg/kg.d×6d(每日每公斤体重20mg,分3次服用,共服6d)或10mg/kg.d×12d给药,间隔2~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2.阿苯达唑单剂,按15mg/kg.d×15d给药,间隔2~3个...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的效果。方法 1.吡喹酮单剂,按20mg/kg.d×6d(每日每公斤体重20mg,分3次服用,共服6d)或10mg/kg.d×12d给药,间隔2~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2.阿苯达唑单剂,按15mg/kg.d×15d给药,间隔2~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3.干芜散单剂,每次1.56g,每d3次,连续服用1年。4.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用药,第一疗程给予阿苯达唑20mg/kg.d×12d。后续吡喹酮30mg/kg.d×12d,间隔2~3个月后据第一疗程服药反应和囊尾蚴感染轻重给予吡喹酮30mg/kg.d×12d或50mg/kg.d×12d,2~3个月后再给予吡喹酮50mg/kg.d×12d。5.干芜散、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用药,首先服用干芜散单剂6个月,后按4方法服用吡喹酮、阿苯达唑,另外间隔期间继续服用干芜散。结果 1~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80.0%,69.6%,97.8%和94.8%,按X2检验,1.2.3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4.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亦无差异(P>0.05),但4.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2.3种(P<0.005),且第5疗法与第4疗法相比杀虫反应大大减轻。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不仅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而且可大大减轻杀虫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结合 治疗 脑囊虫病 临床研究 干芜散 吡喹酮 阿苯达唑
下载PDF
脑囊虫病细胞因子基因检测方法的建立
18
作者 徐宏秀 魏冬冬 +1 位作者 刘玉冰 尹克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 建立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方法。方法 设计 6对用于IFN -γ ,IL - 2 ,IL - 1 0 ,IL - 1 3和 β-actin基因扩增的引物 ,建立可用于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的技术。结果 用RT -PCR检测 30例脑囊虫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现 2 7例有细胞因... 目的 建立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方法。方法 设计 6对用于IFN -γ ,IL - 2 ,IL - 1 0 ,IL - 1 3和 β-actin基因扩增的引物 ,建立可用于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的技术。结果 用RT -PCR检测 30例脑囊虫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现 2 7例有细胞因子表达 ,3例未检到细胞因子 ,在 2 7例有细胞因子表达的患者中IFN -γ ,IL - 2 ,IL - 1 0IL - 1 3的表达分别为 7例、6例、1 6例、1 7例和 1 4例 ,2 7例均IL - 1 0和 (或 )IL - 1 3表达 ,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细胞因子 基因检测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班氏丝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
19
作者 李桂萍 徐凤全 +4 位作者 高金桐 王福勇 刘玉冰 王培义 尹克霞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应用抗马来微丝蚴抗原4B_1株单克隆抗体(McAb)和抗马来成虫代谢抗原4B_7株McA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中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8.46%(102/130)和87.13%(88/101);检测51例晚期丝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9... 应用抗马来微丝蚴抗原4B_1株单克隆抗体(McAb)和抗马来成虫代谢抗原4B_7株McA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中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8.46%(102/130)和87.13%(88/101);检测51例晚期丝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92%和1.96%;36例经治疗后微丝蚴血症阴转者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3.89%和8.33%。丝虫病非流行区99例肠道蠕虫感染者阳性率分别为16.16%和5.05%。结果表明抗马来成虫代谢抗原4B_7株McAb应用于诊断班氏丝虫感染的效果优于抗马来微丝螺4B_1株Mc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循环抗原 ELISA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检测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研究
20
作者 刘玉冰 王福勇 +3 位作者 贾凤菊 尹克霞 徐洪秀 程义亮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1年第2期65-66,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简便、快速的恶性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法检测体外培养的不同虫株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中的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 (LDH-p)。结果该方法的敏感度可达 1 0个原虫 /μl~ 2 0个原虫 /μl血。检测感染期相同、原...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简便、快速的恶性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法检测体外培养的不同虫株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中的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 (LDH-p)。结果该方法的敏感度可达 1 0个原虫 /μl~ 2 0个原虫 /μl血。检测感染期相同、原虫密度均为 5%的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FCC-1 /AH株、FCC/YN株感染红细胞的最高阳性稀释度不同 ,提示不同虫株恶性疟原虫体内的 LDH可能存在着差异。整个检测过程3 0 min,不需特殊设备 ,费用低廉。结论薄层色谱法检测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敏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乳酸脱氢酶 薄层色谱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