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建立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的体外模型,在保证冠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浓度对比剂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克沙醇注射液(270 mg I/ml)采用等渗盐水进行稀释,...目的通过建立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的体外模型,在保证冠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浓度对比剂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克沙醇注射液(270 mg I/ml)采用等渗盐水进行稀释,其浓度为3.24、4.32、5.40、6.48、7.56、8.64、9.72 mg I/ml,以上液体分别置于7支相同长度的输液管内,按碘溶液浓度由低至高进行编号(1~7)。每次将3支输液管固定在鲜猪心上,模仿三支冠脉走行。采用256层螺旋CT将管电压设为80 k V,电流采用105、210、315 m A,再固定电流105 m A时变换不同电压80、100及120 k V,记录输液管中CT值、噪声值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及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管电压固定80 k V时,改变管电流(105、210、315 m A),CT值、SD、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 m A较210 m A及315 m A ED分别降低了50.62%和67.01%。管电压固定105 m A时,改变管电流(80、100、120 k V),3组不同管电压间图像质量评分及SD、SNR、CNR无明显差异(P〉0.05);而其管内CT值、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 V较100 k V及120 k V ED分别降低了47.80%和65.84%。管电压固定80 k V时,改变管电流(105、210、315 m A),或当管电流固定105 m A时,改变管电压(80、100、120 k V),碘溶液组(1~7)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对冠脉体模扫描表明,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低剂量CT扫描参数与低浓度对比剂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冠脉CTA成像是可行的。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256 i 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定量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分析于本院接受256 i CT颈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573例,男性332例,女性241例,平均年龄57.22±13.02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目的采用256 i 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定量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分析于本院接受256 i CT颈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573例,男性332例,女性241例,平均年龄57.22±13.02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图像(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分别测量及统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颈总动脉轻度狭窄有性别分布差异,男性轻度狭窄者较女性多(P=0.027);颈内动脉轻度狭窄无性别分布差异;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均有性别分布差异(P=0.013,P=0.000),男性中度以上狭窄者较女性多;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动脉狭窄程度与年龄均有相关性(P=0.000),随年龄增加狭窄程度增高。结论 256 i CT颈动脉成像可以客观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部位,性别与年龄是颈动脉狭窄的重要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建立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的体外模型,在保证冠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浓度对比剂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克沙醇注射液(270 mg I/ml)采用等渗盐水进行稀释,其浓度为3.24、4.32、5.40、6.48、7.56、8.64、9.72 mg I/ml,以上液体分别置于7支相同长度的输液管内,按碘溶液浓度由低至高进行编号(1~7)。每次将3支输液管固定在鲜猪心上,模仿三支冠脉走行。采用256层螺旋CT将管电压设为80 k V,电流采用105、210、315 m A,再固定电流105 m A时变换不同电压80、100及120 k V,记录输液管中CT值、噪声值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及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管电压固定80 k V时,改变管电流(105、210、315 m A),CT值、SD、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 m A较210 m A及315 m A ED分别降低了50.62%和67.01%。管电压固定105 m A时,改变管电流(80、100、120 k V),3组不同管电压间图像质量评分及SD、SNR、CNR无明显差异(P〉0.05);而其管内CT值、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 V较100 k V及120 k V ED分别降低了47.80%和65.84%。管电压固定80 k V时,改变管电流(105、210、315 m A),或当管电流固定105 m A时,改变管电压(80、100、120 k V),碘溶液组(1~7)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对冠脉体模扫描表明,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低剂量CT扫描参数与低浓度对比剂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冠脉CTA成像是可行的。
文摘目的采用256 i 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定量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分析于本院接受256 i CT颈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573例,男性332例,女性241例,平均年龄57.22±13.02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图像(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分别测量及统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颈总动脉轻度狭窄有性别分布差异,男性轻度狭窄者较女性多(P=0.027);颈内动脉轻度狭窄无性别分布差异;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均有性别分布差异(P=0.013,P=0.000),男性中度以上狭窄者较女性多;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动脉狭窄程度与年龄均有相关性(P=0.000),随年龄增加狭窄程度增高。结论 256 i CT颈动脉成像可以客观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部位,性别与年龄是颈动脉狭窄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