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护理管理者职业获益感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尹兴川 高正阳 赵文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70-771,775,共3页
本研究旨在从护理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理清关键影响护士职业环境的指标,从职业暴露、分层管理+双向选择、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倦怠、心理资本、共情、医护合作水平、工作投入等因素来提升护士感知的职业获益感,为医院稳定护士职业队伍,输... 本研究旨在从护理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理清关键影响护士职业环境的指标,从职业暴露、分层管理+双向选择、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倦怠、心理资本、共情、医护合作水平、工作投入等因素来提升护士感知的职业获益感,为医院稳定护士职业队伍,输出优质护理人才,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获益感 职业暴露 护士
下载PDF
N+1换药模式在居家老人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文波 尹兴川 宋红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560-562,共3页
目的基于老年人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出院后对换药的迫切需求,构建医院-家庭-医院换药的新模式,从而极大地改善居家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对患者家属行进培训,教会清洁换药方法,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反复医院困难,指导... 目的基于老年人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出院后对换药的迫切需求,构建医院-家庭-医院换药的新模式,从而极大地改善居家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对患者家属行进培训,教会清洁换药方法,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反复医院困难,指导患者居家采用新型敷料换药N次(2~5次),来院评估一次的新型模式。结果 65例患者均达到二期愈合或好转率为90%以上。结论采用N+1换药模式使居家老年人3~4期压力损伤患者得到了延续性护理,减少了患者往来医院的烦恼,降低了医疗费用,满足了患者及家庭对伤口专科护理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换药模式 压力性损伤 延续性护理
下载PDF
水凝胶+高渗盐敷料在手术切口线结异物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正阳 赵文波 尹兴川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82-783,793,共3页
目的观察使用水凝胶+高渗盐敷料治疗手术切口线结异物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对照组9例,通过评估伤口,根据伤口线结排斥反应的不同时期分别采用高渗盐敷料、水凝胶给予换药处理。为创面提供最佳愈合环境,加... 目的观察使用水凝胶+高渗盐敷料治疗手术切口线结异物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对照组9例,通过评估伤口,根据伤口线结排斥反应的不同时期分别采用高渗盐敷料、水凝胶给予换药处理。为创面提供最佳愈合环境,加速伤口愈合,减轻病人痛苦。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心理疏导,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要求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熟练、正规、有耐心,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讲解换药方法,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水凝胶+高渗盐敷料治疗手术切口线结异物排斥反应,在换药过程中由一名护士进行连续性护理,既可消除患者对不熟悉护理人员的不安情绪,又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依赖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敷料 水凝胶 线结异物反应
下载PDF
图示卡在预防静脉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丽娟 赵晓玉 +3 位作者 郭泓延 石晓群 冷馨 尹兴川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6年第8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静脉炎 图示 预防 临床护理工作 保护血管 头皮针穿刺 静脉输液 治疗过程 静脉给药 临床护士
下载PDF
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4
5
作者 董爱琴 杨景芝 尹兴川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15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预防性用药 院内感染 耐药菌株 不合理使用 不合理现象 抗生素 联合用药 致病菌
下载PDF
1例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术后伤口不愈的护理体会
6
作者 赵文波 尹兴川 周凤吉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3期4016-4016,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伤口不愈 护理体会
下载PDF
基于基础医学课程的诺奖解读第二课堂教育探索
7
作者 吴艳瑞 郭兴伦 +2 位作者 尹兴川 黄宁 李安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11期149-152,共4页
医学教育创新改革要求重视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第二课堂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知识应用、道德判断、沟通实践等能力提升。第二课堂也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耦合性。本文主要探讨以学生为主体... 医学教育创新改革要求重视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第二课堂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知识应用、道德判断、沟通实践等能力提升。第二课堂也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耦合性。本文主要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诺奖解读基础医学课程第二课堂建设,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达到课堂全方面全过程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五术” 健康中国 第二课堂 诺奖解读 基础医学课程 思政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