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蛋白酶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紫外诱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应长青 洪心 +5 位作者 李旭颖 郑宸 尹凡硕 谢辉 韩松 秦博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对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进行紫外诱变,通过改变遗传性状获得产蛋白酶性能优良的嗜热菌株。方法用牛奶平板对嗜热菌株产蛋白酶能力进行初步判断;将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照射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菌落计数、计算致死率;以紫外诱变后致死... 目的对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进行紫外诱变,通过改变遗传性状获得产蛋白酶性能优良的嗜热菌株。方法用牛奶平板对嗜热菌株产蛋白酶能力进行初步判断;将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照射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菌落计数、计算致死率;以紫外诱变后致死率75%~85%的诱变时间处理菌悬液,采用Folin法对紫外诱变前后的菌株所产蛋白酶的活性进行检测比较;诱变处理的菌液连续传5代,每代检测蛋白酶的活性。结果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可在牛奶平板上产生清晰透明的蛋白水解圈;Anoxybacillus sp.DL4菌株经90s紫外照射处理后的致死率为81.46%;突变株的酶活性提高了17.33%;菌株传代5次,每代蛋白酶活性基本相同。结论紫外诱变能够明显提高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DL4的蛋白酶活性,且其遗传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菌 蛋白酶 紫外诱变
下载PDF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膳食构成对氟骨症患病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柳 李俏 +8 位作者 尹韵伊 娄群 尹凡硕 张美晨 武辽伟 郭宁 黄伟 高彦辉 杨艳梅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膳食构成与氟骨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氟骨症患者(病例组)与未患病居民(对照组)的膳食构成差别。2019年8月,以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 目的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膳食构成与氟骨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氟骨症患者(病例组)与未患病居民(对照组)的膳食构成差别。2019年8月,以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年龄≥18岁当地居民,并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及各类食物进食频次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食物进食频次与氟骨症的关系。利用便携式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拍摄前臂和小腿X线片,结合临床体征,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 192-2008)进行氟骨症判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61例研究对象,病例组376例、对照组685例。病例组患者年龄构成(≤60、>60岁:162、214例)与对照组(≤60、>60岁:423、26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2,P<0.001),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51)。病例组患者食用肉类、蛋类频次>1次/周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χ^(2)=8.06、5.46,均P<0.05),食用奶类频次>1次/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4.01,P=0.046),食用海鲜类频次≥1次/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16,P=0.04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尿氟后,食用肉类、蛋类或奶类频次>1次/周以及食用海鲜类频次≥1次/周均与氟骨症患病风险无关(均P>0.05);但在≤60岁群体中,食用蛋类频次>1次/周与氟骨症患病风险相关[比值比(OR)=0.59,95%置信区间(CI):0.39,0.88]。结论肉类、蛋类、奶类和海鲜类食物进食频次在氟骨症患者和对照人群之间存在差异;在≤60岁群体中,食用蛋类频次>1次/周可能会降低氟骨症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调查 氟骨症 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产淀粉酶培养基优化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宸 应长青 +3 位作者 洪心 卢婷婷 李旭颖 尹凡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9期3619-3624,共6页
目的:对产淀粉酶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菌株进行培养基优化及产酶条件研究,以便提高菌株的产酶能力,并为下一步菌株的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常规方法液体培养菌株,用平板初筛和DNS法复筛选择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单因素筛选... 目的:对产淀粉酶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菌株进行培养基优化及产酶条件研究,以便提高菌株的产酶能力,并为下一步菌株的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常规方法液体培养菌株,用平板初筛和DNS法复筛选择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单因素筛选培养基最适的碳源、氮源、Ca^(2+)浓度和Mg^(2+)浓度,对单因素筛选的最佳碳源、氮源、Ca^(2+)和Mg^(2+)的三个较佳浓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对培养基不同p H值及不同培养温度进行培养条件研究。结果:产淀粉酶菌株筛选结果显示:六株菌中淀粉酶酶活力值最大的是菌株D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基单因素筛选结果显示: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铵、最适Ca^(2+)、Mg^(2+)浓度均为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基优化结果显示:C源0.1%,N源0.2%,Mg^(2+)0.04%,Ca^(2+)0.04%为最佳的培养基成分组合。产酶条件筛选结果显示:培养基p H值为6、培养温度为55℃时菌株产酶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基的优化及最适的产酶条件能提高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DL4产淀粉酶能力,Ca^(2+)、Mg^(2+)离子对菌株产淀粉酶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菌 淀粉酶 培养基优化 产酶条件
原文传递
慢性饮水型砷暴露人群尿砷代谢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健 范晨璐 +6 位作者 娄群 张美晨 尹凡硕 张在宏 张欣 杨艳梅 高彦辉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分析吉林和山西省高水砷暴露地区人群尿砷代谢产物,探讨不同人群砷代谢模式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和吉林省白城市部分乡(镇)的饮水砷含量超标村(水砷≥0.05 mg/L)为调查... 目的:分析吉林和山西省高水砷暴露地区人群尿砷代谢产物,探讨不同人群砷代谢模式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和吉林省白城市部分乡(镇)的饮水砷含量超标村(水砷≥0.05 mg/L)为调查采样点,选择饮用当地集中式供水和小井水的35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砷暴露组,以临近饮食居住习惯相同、经济条件相近的低砷水源地区人群为对照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一般健康状况检查。采集两组人群尿样,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LC-AFS)技术分离和检测4种形态砷化合物,包括三价无机砷(iAs^(Ⅲ))、五价无机砷(iAs^(Ⅴ))、一甲基胂酸(MMA)、二甲基胂酸(DMA)。计算总砷(tAs)、无机砷百分比(iAs%)、MMA百分比(MMA%)、DMA百分比(DMA%)、甲基化率(PMI)和二甲基化率(SMI)。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砷代谢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415名村民,其中砷暴露组1256人,对照组159人;对照组与砷暴露组年龄、性别比例、职业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和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砷暴露组尿tAs、iAs%、MMA%、DMA%、PMI和SMI中位数(M)分别为12.86μg/L、15.03、5.23、76.35、84.97、93.68和69.68μg/L、10.24、8.37、79.31、89.76、90.65,砷暴露组尿tAs、DMA%和P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iAs%和SMI均低于对照组(U=-13.87、-4.30、-6.64、-6.64、-1.99,P均<0.05)。对人群尿砷代谢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和BMI是iAs%的影响因素(β=-0.08、-0.08,P均<0.05);性别、饮酒、BMI和受教育程度是MMA%的影响因素(β=-0.11、-0.09、-0.07、0.08,P均<0.05);年龄、性别、BMI和受教育程度是DMA%的影响因素(β=0.06、0.09、0.10、-0.09,P均<0.05);年龄和BMI是PMI的影响因素(β=0.08、0.08,P均<0.05);性别、饮酒、BMI和受教育程度是SMI的影响因素(β=0.09、0.08、0.08、-0.09,P均<0.05)。结论:不同砷暴露人群尿砷代谢模式存在差异,年龄、性别、吸烟、饮酒、BMI以及受教育程度可能是不同砷代谢模式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一甲基胂酸 二甲基胂酸 甲基化率 二甲基化率
原文传递
雌激素受体1基因rs180113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饮茶型氟骨症风险的关联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力梅 刘洋 +9 位作者 刘晓娜 李丙云 郦芒 郭宁 娄群 褚衍茹 尹凡硕 张美晨 杨艳梅 高彦辉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rs180113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饮茶型氟骨症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择青海、新疆、内蒙古3个省区的典型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作为调查点,进行横断面研究。现场对年龄> 16岁的参与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rs180113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饮茶型氟骨症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择青海、新疆、内蒙古3个省区的典型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作为调查点,进行横断面研究。现场对年龄> 16岁的参与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和X线诊断。同时收集砖茶水样、血样和尿样。X线片的氟骨症诊断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 192-2008);砖茶氟和尿氟的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采用Sequenom MassARRAY飞行质谱系统完成ESR1基因rs1801132位点的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94人,氟骨症总检出率为23.9%(238/994)。藏族人群氟骨症检出率(39.9%,123/308)比蒙古族、汉族人群明显增高[22.2%(58/261),13.4%(57/425),χ^2=20.435、67.811,P均< 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以日茶氟摄入量≤3.5 mg、尿氟含量≤1.6 mg/L、年龄≤45岁为参比组,日茶氟摄入量> 7.0 mg[比值比(OR)= 2.865,95%置信区间(CI):1.923~4.268]、尿氟含量在> 1.6~3.2 mg/L(OR=2.368,95%CI:1.686~3.326)和> 3.2 mg/L(OR=3.559,95%CI:2.401~5.276)、年龄在> 45~65岁(OR=2.361,95%CI:1.603~3.477)和> 65岁(OR=4.556,95%CI:2.845~7.296)时,氟骨症患病风险均高于参比组。日茶氟摄入量为> 3.5~7.0 mg、尿氟水平为> 1.6~3.2 mg/L组,G等位基因对蒙古族人群氟骨症患病具有保护作用(调整OR=0.207,95%CI:0.044~0.974),日茶氟摄入量为> 3.5~7.0 mg、性别为男性组,G等位基因对汉族人群氟骨症患病具有保护作用(调整OR=0.315,95%CI:0.112~0.887)。结论 ESR1基因rs1801132位点SNP可能与蒙古族和汉族人群饮茶型氟骨症易感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饮茶型氟骨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