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l胁迫下海滨锦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的生理特性变化 被引量:38
1
作者 尹增芳 何祯祥 +1 位作者 王丽霞 钦佩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以1/4 Hoagland溶液为基础培养液,研究了0.5%、1.0%、1.5%、2.0%和2.5%NaCl处理对海滨锦葵[Kostelezkya rirginica(L.)Pres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海滨锦葵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 以1/4 Hoagland溶液为基础培养液,研究了0.5%、1.0%、1.5%、2.0%和2.5%NaCl处理对海滨锦葵[Kostelezkya rirginica(L.)Pres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海滨锦葵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当NaCl浓度达2.5%时种子不萌发,但NaCl胁迫解除后,种子的萌发率水平与对照相当。幼苗在含0.5%~1.0%NaCl的培养液中生长状况良好,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明显增高;但当NaCl浓度达1.5%-2.0%时,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逐渐下降;与对照相比,NaCl胁迫下幼苗的MDA水平降低。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海滨锦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牛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海滨锦葵可通过种子休眠、增加根系活力、降低体内MDA水平来缓解一定的盐害效应.以适应盐胁迫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锦葵 种子萌发 盐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外源钙对NaCl胁迫下海滨锦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25
2
作者 尹增芳 何祯祥 +1 位作者 陈梦阳 钦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2-466,共5页
以1/4 Hoag land+0.5%N aC l为基础培养液,研究培养液中C aC l2浓度为0、15、20、25、30、35 mm o l/L时海滨锦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C aC l2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逐渐增加。海滨锦葵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 以1/4 Hoag land+0.5%N aC l为基础培养液,研究培养液中C aC l2浓度为0、15、20、25、30、35 mm o l/L时海滨锦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C aC l2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逐渐增加。海滨锦葵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C aC l2浓度为15~25 mm o l/L时逐渐升高,丙二醛(M DA)含量下降,幼苗生长状况较好。但在C aC l2浓度为30~35 mm o l/L时,M DA含量逐渐升高,而以上其它各项生理指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外源钙离子对N aC l胁迫下海滨锦葵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缓解效应,其中以25 mm o l/L C aC l2对N aC l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锦葵 NACL胁迫 外源钙离子 缓解效应
下载PDF
植物细胞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7-414,共8页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植物细胞壁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现在已基本清楚了细胞壁的解剖结构及化学组成,但细胞壁的发生发育、细胞壁的功能和细胞壁的各种组成成份--木质素、纤维素等的研究及利用尚需进...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植物细胞壁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现在已基本清楚了细胞壁的解剖结构及化学组成,但细胞壁的发生发育、细胞壁的功能和细胞壁的各种组成成份--木质素、纤维素等的研究及利用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细胞壁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初步的构想以共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壁 结构 功能 生物合成 发育
下载PDF
鹅掌楸花粉败育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4
4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7年第2期1-7,共7页
花粉败育是限制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生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败育多数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之前,少数发生在小孢子形成以后,是由于花粉发育过程中存在异常现象造成的。异常现... 花粉败育是限制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生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败育多数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之前,少数发生在小孢子形成以后,是由于花粉发育过程中存在异常现象造成的。异常现象有7个方面:(1)造孢组织解体;(2)小孢子形成过程中胼胝质的积累与降解异常;(3)绒毡层发育异常;(4)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异常;(5)小孢子解体;(6)生殖细胞败育;(7)药隔维管束韧皮部的伴胞解体。这些原因可引起花粉产量和质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花粉 败育 生殖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杂种马褂木插穗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尹增芳 方炎明 樊汝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7-30,共4页
从解剖学的角度观察了杂种马褂木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杂种马褂木1~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原基源于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2)愈伤组织内有些细... 从解剖学的角度观察了杂种马褂木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杂种马褂木1~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原基源于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2)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未发现根原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马褂木 不定根 插穗 解剖学
下载PDF
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活动周期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黄金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活动周期可分为休眠期、恢复活动期、活动期和转化期4个时期。休眠期维管形成层区约由3层细胞组成,细胞壁较厚,细胞内具有大量小液泡,其内包含一些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细胞质内充满了游离的核糖核蛋白体,脂粒圆... 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活动周期可分为休眠期、恢复活动期、活动期和转化期4个时期。休眠期维管形成层区约由3层细胞组成,细胞壁较厚,细胞内具有大量小液泡,其内包含一些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细胞质内充满了游离的核糖核蛋白体,脂粒圆球形,散布在小液泡之间;内质网光滑型,多为短片状,只有近质膜处才呈网格状;线粒体内嵴不清晰,高尔基体数量较少,一般由3~5层扁平囊组成,周围未分泌形成高尔基小泡。恢复活动期维管形成层的细胞壁变薄,细胞内逐渐形成大液泡,内含物降解,细胞质的电子透明度增高。活动期维管形成层区细胞层数可达8~9层,细胞壁非常薄,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和细胞核贴壁分布,或通过原生质索悬垂在细胞的某一位置,细胞器结构清晰,细胞质膜大量内折,与壁物质的形成有关。转化期维管形成层区细胞停止分裂,细胞壁逐渐增厚,液泡数日增多,体积减小,细胞开始积累淀粉、脂类和蛋白质等类物质。休眠期和活动期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相反,而恢复活动期与转化期细胞结构特征相似,互为可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维管形成层 周期性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05-610,共6页
应用控制授粉、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后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控制授粉后花粉正常萌发,并有较多的花粉管进入柱头,但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甚至解体;(2)花粉萌发6d后花粉管经花柱... 应用控制授粉、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后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控制授粉后花粉正常萌发,并有较多的花粉管进入柱头,但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甚至解体;(2)花粉萌发6d后花粉管经花柱沟、珠孔塞和珠心冠原组织进入胚囊进行珠孔受精,20d时游离核胚乳细胞化,发育形成2~4个细胞厚的狭长组织,35d后可观察到球形胚;(3)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珠被发育形成种皮。授粉时,胚珠具2层珠被,外、内珠被均由外表皮、中层和内表皮组成;胚与胚乳发育期间,珠被各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种皮由外珠被的外表皮细胞形成的膜层和中层细胞形成的气室以及内、外珠被内表皮细胞形成的硬化层组成;(4)受精时成熟胚囊及到达珠孔的花粉管的数目较少,受精频率较低;(5)受精过程基本正常,但胚和胚乳发育不协调,导致胚在发育早期败育,很难观察到后期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鹅掌楸 北美鹅掌楸 种间杂交
下载PDF
鹅掌楸属树种的胚胎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尹增芳 黄坚钦 樊汝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前,鹅掌楸属树种的胚胎学研究可以划分为3 个阶段,即描述胚胎学阶段、比较胚胎学阶段以及实验胚胎学阶段,研究内容涉及了雌、雄配子体的构建,传粉与受精作用的完成,胚与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性细胞的分离以及未成熟胚的培养等方面... 目前,鹅掌楸属树种的胚胎学研究可以划分为3 个阶段,即描述胚胎学阶段、比较胚胎学阶段以及实验胚胎学阶段,研究内容涉及了雌、雄配子体的构建,传粉与受精作用的完成,胚与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性细胞的分离以及未成熟胚的培养等方面。笔者概述了鹅掌楸属树种的一般胚胎学过程与杂交胚胎学的研究结果,以及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进展,并针对鹅掌楸属树种生殖细胞工程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统的建立等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鹅掌楸 鹅掌楸 胚胎学 综述
下载PDF
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进程的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1-436,共6页
利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导管形态的建成可划分为初生壁的延展、次生壁的构建与穿孔板的形成等3个时期。初生壁的延展是导管分化的初始阶段,导... 利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导管形态的建成可划分为初生壁的延展、次生壁的构建与穿孔板的形成等3个时期。初生壁的延展是导管分化的初始阶段,导管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及其细胞器贴壁分布。次生壁的构建是导管分化的关键阶段,次生壁物质的沉积在导管液泡膜破裂之前即已开始,此时导管分子内细胞器结构清晰,其中高尔基体及其分泌小泡最为丰富,说明高尔基体与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及运输密切相关;导管分子液泡膜裂解后,次生壁物质沉积极为迅速,伴随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导管分子细胞质解体,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表现出程序化细胞死亡(PCD)的典型特征。穿孔板的形成是导管分化的终极阶段,在导管次生壁形成时,相邻导管分子的端壁上不发生壁物质的积累,而且在次生壁构建后期,端壁上的壁物质降解,最后残余的端壁断裂形成穿孔板。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分化阶段彼此相继有序地进行,其中次生壁构建的启动是导管分子不可逆分化的临界期,随后的分化阶段是一种典型的PCD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美洲黑杨 导管 超微结构 临界期 细胞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1 位作者 甘习华 黄国兵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6-60,共5页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1) 从顶端分生组织至原形成层,以及由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的转化是随着茎的发育逐渐向顶进行的,而且叶迹与维管组织的发育密切相关;(2) 维管形...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1) 从顶端分生组织至原形成层,以及由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的转化是随着茎的发育逐渐向顶进行的,而且叶迹与维管组织的发育密切相关;(2) 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型,并在芽萌动前已开始活动,4 月中旬进入活动旺盛期,分裂形成的薄壁细胞迅速分化为导管参与构成次生木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原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 发生 发育
下载PDF
鹅掌楸花粉保存条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尤录祥 《江苏林业科技》 1997年第2期5-8,共4页
研究比较了鹅掌楸花粉的几种保存条件。结果表明:(1)新鲜花粉在超低温(-196℃,LN2)条件下可保持5d。花粉存活率(76.51%)与对照(新鲜花粉)几乎相同(75.55%)。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无异常变化。而保... 研究比较了鹅掌楸花粉的几种保存条件。结果表明:(1)新鲜花粉在超低温(-196℃,LN2)条件下可保持5d。花粉存活率(76.51%)与对照(新鲜花粉)几乎相同(75.55%)。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无异常变化。而保存15d的花粉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严重损伤,内膜系统及细胞器降解。25d后几乎观察不到存活的花粉。(2)在-25℃保存条件下,以二甲基亚砜为保护剂,添加蔗糖作为辅佐剂保存效果较好。(3)4℃不宜作为鹅掌楸花粉的保存条件,5d后花粉的萌发率降至23.51%;而且大部分花粉细胞内膜系统严重损伤,15d后细胞质及核质“空泡化”,发生致死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花粉 超低温保存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中国鹅掌楸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3期34-37,共4页
多糖、脂类和蛋白质的消长变化与花粉发育过程中营养供应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雄蕊特别是花药壁内的多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逐渐消耗殆尽。初期的小孢子母细胞内脂滴的含量丰富,无淀粉粒,也无颗粒状的蛋白质。进行减数分裂的小孢子母细胞... 多糖、脂类和蛋白质的消长变化与花粉发育过程中营养供应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雄蕊特别是花药壁内的多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逐渐消耗殆尽。初期的小孢子母细胞内脂滴的含量丰富,无淀粉粒,也无颗粒状的蛋白质。进行减数分裂的小孢子母细胞内、中层及绒毡层细胞积累了大量的蛋白质与脂类;减数分裂完成后,绒毡层和四分体小孢子开始逐渐积累淀粉与脂类,但蛋白质的含量较少,至小孢子时期,小孢子壁及绒毡层细胞的径切向壁和内切向壁沉积了大量的脂类物质,而且小孢子核周围分布大量淀粉粒,未观察到蛋白质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鹅掌楸 小孢子发生 细胞化学
下载PDF
中国鹅掌楸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4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se(Hesml.)Sarg.)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雄配子体的发育符合大多数被子植物的发育特征,表现在:1.小孢子核在萌发孔的相对侧靠近小孢子壁... 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se(Hesml.)Sarg.)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雄配子体的发育符合大多数被子植物的发育特征,表现在:1.小孢子核在萌发孔的相对侧靠近小孢子壁处进行有丝分裂,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而后进一步发育形成分隔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纤维素的壁。2.胞质分裂极不均等,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大小悬殊,而且生殖细胞内不含质体。3.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发生一系列位移和形态变化,生殖细胞向营养核移动,与营养核贴合时,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凝缩;与营养核分离后,生殖细胞纤维素的壁才完全解体消失,同时质膜凹陷,细胞呈不规则形态。4.营养细胞内脂质小泡极性分布,形成生殖细胞的脂体冠。5,营养核在与生殖细胞贴合过程中形状由近圆球形变为近弯月形,但核仁、核膜界限清晰,染色质始终保持均一状态。对生殖细胞分裂前的位置变化及其与营养细胞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鹅掌楸 雄配子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杨树维管组织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83-88,共6页
杨树是林业生产中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 ,也是林木研究中重要的目的树种。长期以来对杨树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初步形成了林木维管组织形成与结构的基础知识 ,提出在杨树的茎端存在初生 -次生维管组织过渡区 ,阐明了杨树... 杨树是林业生产中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 ,也是林木研究中重要的目的树种。长期以来对杨树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初步形成了林木维管组织形成与结构的基础知识 ,提出在杨树的茎端存在初生 -次生维管组织过渡区 ,阐明了杨树次生维管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发育影响因子与细胞化学变化 ;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初步为维管组织发育的分子机理与调控机制的阐明提供了可靠的佐证。笔者从广义的细胞生物学角度 ,对杨树维管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维管组织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花粉发育的电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91-96,共6页
本文扼要介绍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概况;内容包括①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胼胝质壁的积累,胞质融合和胞质重组的形态变化和生物学意义;②雄配子体发育中细胞器的分布、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以及雄性生殖单位与精子异型性概念的提出... 本文扼要介绍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概况;内容包括①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胼胝质壁的积累,胞质融合和胞质重组的形态变化和生物学意义;②雄配子体发育中细胞器的分布、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以及雄性生殖单位与精子异型性概念的提出;③花粉的外壁模式与内部结构及其壁蛋白的分布与功能;④花粉败育的形态表现和机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发育 电镜
下载PDF
美洲黑杨次生韧皮部筛管发育过程中原生质组分选择性自溶现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共7页
观察次生韧皮部筛管分子发育过程中原生质组分的变化,对于研究筛管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以美洲黑杨为实验材料,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次生韧皮部筛管发育过程.根据筛管细胞结构和原生质组分的系列变化,可将筛管发育过程划分... 观察次生韧皮部筛管分子发育过程中原生质组分的变化,对于研究筛管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以美洲黑杨为实验材料,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次生韧皮部筛管发育过程.根据筛管细胞结构和原生质组分的系列变化,可将筛管发育过程划分为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未成熟期是指筛管液泡膜破裂之前筛管的发育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细胞的径向扩展、壁的增厚以及筛管质体和P--蛋白质的产生.成熟期是筛管原生质组分发生选择性自溶,形成成熟筛管的阶段,以液胞膜的裂解作为分化开始的标志.在此时期内,筛管内的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细胞器迅速解体消失.细胞核的降解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①核膜早期降解,核质呈弥散状,这种弥散状的核质与由P--蛋白质构成的电子致密物相连;②染色质早期凝聚,后期核物质几乎完全降解,但核膜依然非常清晰.筛管衰退期以质膜开始解体作为标志.此时筛管质体的被膜裂解,淀粉类物质分散在筛管腔内,而线粒体是筛管内较迟降解的细胞器.后期筛板上产生胼胝质,筛管内P--蛋白质解体.在筛管原生质完全降解消失后,筛板处的胼胝质自溶,最后形成具开放筛孔的筛板,至此筛管完全失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筛管 发育 原生质 选择性自溶
下载PDF
杨树筛管/伴胞复合体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利用电镜技术研究美洲黑杨次生韧皮部筛管和伴胞发育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观察到筛管和伴胞由同一个次生韧皮部衍生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筛管的发育历经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变化。未成熟期筛管分子表现为细胞的径向扩展... 利用电镜技术研究美洲黑杨次生韧皮部筛管和伴胞发育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观察到筛管和伴胞由同一个次生韧皮部衍生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筛管的发育历经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变化。未成熟期筛管分子表现为细胞的径向扩展、壁的增厚、筛管质体和P-蛋白质的产生;成熟期筛管分子细胞组分发生选择性自溶,细胞核核质弥散状,核膜不清晰,或核膜清晰而核物质降解,最后细胞核完全解体转化为P-蛋白质类的物质;衰退期筛管分子细胞质完全解体消失,失去功能。在筛管成熟期间,伴胞的细胞质较浓,内含丰富的核糖核蛋白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与筛管相连的细胞壁上具有胞间连丝。随着筛管功能的衰退,伴胞表现出典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细胞质内质网库槽膨大,细胞核核周腔出现,染色质凝聚边缘化,最后细胞完全解体消失。总之,美洲黑杨次生韧皮部筛管发育首先经历了细胞去核化的过程,在维持一段时间的生理功能后细胞质逐渐解体消失,与此同时伴胞细胞核、细胞质降解。笔者推测筛管与伴胞一起作为功能复合体共同完成各自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管/伴胞复合体 细胞程序性死亡 超微结构 美洲黑杨
下载PDF
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52-52,共1页
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研究尹增芳,樊汝汶(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应用控制授粉、常规行蜡切片技术,研究了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北美鹅掌楸(Lirioden... 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研究尹增芳,樊汝汶(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应用控制授粉、常规行蜡切片技术,研究了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tulipifera)种间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鹅掌楸 控制授粉 胚囊 南京林业大学 切片技术 珠孔受精 珠孔塞 外珠被 柱头毛 内珠被
下载PDF
美洲黑杨次生维管组织发育的内在节律性与细胞内含物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s)是一种重要的商业用材树种,在我国多用作胶合板和纸浆原料,其速生性的特点也很早为人们所认识。众所周知,树木次生维管组织的发育具有内在的节律性,与此同时维管组织的细胞内含物也会发生动态变化。利用电镜... 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s)是一种重要的商业用材树种,在我国多用作胶合板和纸浆原料,其速生性的特点也很早为人们所认识。众所周知,树木次生维管组织的发育具有内在的节律性,与此同时维管组织的细胞内含物也会发生动态变化。利用电镜技术及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美洲黑杨次生维管组织的发育以及细胞内含物分布的变化,发现次生维管组织的发育具有内在节律性,在年周期中表现为分化期和休眠期交替出现;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交替分化形成。在维管组织发育过程中,早期蛋白质和脂类物质首先减少,然后淀粉粒解体消失,发育期内维管组织的蛋白质、脂类和淀粉的积累最少,休眠期内维管组织细胞内最早出现淀粉的积累,然后蛋白质和脂类物质积累大大增加。杨树维管组织发育过程的内在节律性与细胞内含物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维管组织 内在节律性 细胞内含物
下载PDF
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过程中细胞游离Ca^(2+)的动态变化
20
作者 尹增芳 宁代锋 +2 位作者 李玉春 席梦利 施季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31,175-176,共7页
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低温装载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不同阶段细胞内游离Ca2+的分布,以其相对荧光强度的强弱来衡量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初生造孢细胞中Ca2+荧光较弱,次生造... 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低温装载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不同阶段细胞内游离Ca2+的分布,以其相对荧光强度的强弱来衡量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初生造孢细胞中Ca2+荧光较弱,次生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Ca2+荧光增强。早期四分体小孢子细胞质中Ca2+荧光强度较强,胼胝质壁无荧光;后期细胞质中的Ca2+荧光减弱,而胼胝质壁处Ca2+荧光增强。小孢子内Ca2+分布不均匀,细胞质中的Ca2+荧光较弱,细胞壁处Ca2+荧光较强,二细胞花粉时期,细胞呈现较强的Ca2+荧光。在花药壁组织内Ca2+分布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造孢组织时期,花药壁组织Ca2+荧光强度在不同壁层组织中分布均匀;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药壁中层细胞Ca2+荧光最强,绒毡层细胞次之;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呈解体状态,Ca2+荧光最强,并保持到二核花粉时期直至绒毡层完全消失,但此时花药纤维层发育形成,表现出较强的Ca2+荧光。花药组织中Ca2+分布动态显示出Ca2+由外而内流动的迹象,而且细胞内游离Ca2+分布特征与花粉发育过程的重要转变环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鹅掌楸 花粉发育 游离CA^2+ 低温装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