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 被引量:6
1
作者 尹学明 赵芳 +2 位作者 伍杰 刘韩 文亮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亚丁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之东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地理区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构成了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按照四川自然植被分类的依据、原则和系统,根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群落外貌... 亚丁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之东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地理区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构成了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按照四川自然植被分类的依据、原则和系统,根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群落外貌、动态和生态地理分布等进行合理的分类,以探索该区域植被的发生、发展和演替规律,进一步提高植被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亚丁 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下载PDF
林业科技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尹学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86-88,共3页
保护生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基础和纽带,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森林作为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 保护生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基础和纽带,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森林作为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经营活动 林业科技 陆地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应用 人类发展 社会经济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被引量:27
3
作者 万世明 李安春 +1 位作者 胥可辉 尹学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技术对南海北部ODP1146站中新世以来(~20Ma)粘土矿物的组成、结晶学特征、微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粘土矿物的物质来源及其记录的东亚季风演化历史.1146站粘土... 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技术对南海北部ODP1146站中新世以来(~20Ma)粘土矿物的组成、结晶学特征、微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粘土矿物的物质来源及其记录的东亚季风演化历史.1146站粘土矿物组合的总体特点是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较低.物源分析表明,1146站蒙脱石主要来自于吕宋岛,伊利石和绿泥石来自于珠江和台湾(长江),而高岭石则主要来自于珠江.1146站的粘土矿物不仅被南海周围物源的同时代气候所控制,而且为相互消长的不同传输作用(表层洋流)的强度所影响.1146站(伊利石+绿泥石)/蒙脱石比值可以用来作为东亚季风演化的矿物学标志.指标变化显示出东亚冬季风强度和冬季风相对夏季风的强度在15Ma、8Ma和3Ma左右发生了3次显著加强,结果可以与黄土、北太平洋风尘沉积、南海微体古生物记录等很好对比.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可能促进了东亚季风的这3次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物源分析 东亚季风 中新世 南海
下载PDF
人造林窗对粗枝云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天雷 尹学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27-31,共5页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低效林不同大小林窗(面积50 m2、100 m2、150 m2)改造,以未处理作为对照,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林窗改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林窗改造,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低效林不同大小林窗(面积50 m2、100 m2、150 m2)改造,以未处理作为对照,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林窗改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林窗改造,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具有显著提升,其中,林窗面积越大,提升效果越显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150 m2(L3)>100 m2(L2)>50 m2(L1)>对照(CK);3种大小面积林窗和对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均表现为上层(0~5 cm)>中层(5 cm^10 cm)>下层(10 cm^15 cm);且林窗改造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表层富集特性,林窗面积越大,上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所占比例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云杉人工林 人造林窗 影响
下载PDF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天雷 武萍 尹学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42-44,共3页
对国内外有关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物理模拟过程模型、动力学模拟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3个土壤侵蚀模型的特点,探讨了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在物理模拟过程和动力学模型研究中,要加强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对国内外有关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物理模拟过程模型、动力学模拟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3个土壤侵蚀模型的特点,探讨了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在物理模拟过程和动力学模型研究中,要加强相关理论基础研究;而因子分析模型研究中,必须结合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聚类分析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模型 3S技术
下载PDF
基于全局性极小化二维反投影误差的射影重建方法
6
作者 杜宇慧 姬光荣 尹学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6-320,共5页
建立1种新的射影重建方法。该方法以全局性极小化射影三维空间点的二维反投影误差平方和为准则,相对于缩小SVD反投影误差的方法,具有更为明确合理的物理意义。实现过程是以奇异值分解为基本工具的分步线性迭代计算,避免了传统射影重建... 建立1种新的射影重建方法。该方法以全局性极小化射影三维空间点的二维反投影误差平方和为准则,相对于缩小SVD反投影误差的方法,具有更为明确合理的物理意义。实现过程是以奇异值分解为基本工具的分步线性迭代计算,避免了传统射影重建方法复杂的非线性优化环节。它无需估计投影深度,避免了基础矩阵计算的复杂性问题,因而也不受相机特殊运动的限制。文中利用虚拟物体图像和真实物体图像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准确性和鲁棒性高等方面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射影重建 平均二维反投影误差 线性迭代
下载PDF
墨西哥柏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攀 李荣伟 +2 位作者 向成华 朱志芳 尹学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对四川川中丘陵地区 2 0世纪 80年代中叶引种造林的墨西哥柏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径阶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 ,用“相对生长法则”建... 对四川川中丘陵地区 2 0世纪 80年代中叶引种造林的墨西哥柏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径阶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 ,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生物量干重的回归方程 ,方程的精度均在 98.5 %以上。同时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 :川中丘陵区 11年生墨西哥柏林分生物量平均为 77.75 6t/hm2 ,净生产量为 892 8.73kg/hm2 ·a。其中 ,乔木层生物量为 75 .710t/hm2 ,占林分总量的 97.37% ;净生产量为 6 882 .73kg/hm2 ·a ,占林分净生产量的 77.0 9%。林分中草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 1.0 5 0t/hm2 和 10 5 0kg/hm2 ·a ;枯枝落叶现存量为 0 .996t/hm2 ,占林分平均生物量的 1.2 8% ,林分年枯枝落叶量为 996kg/hm2 ·a ,占林分生产力的11.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柏 人工林 四川 生物量 生产力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基于数字电位器的电子水平仪自动调零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高云炜 姬光荣 尹学明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S期140-142,共3页
零点漂移是所有传感仪表都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所设计的电子水平仪,提出了一种用单片机控制数字电位器实现水平仪自动调零的方法,并给出了硬件设计电路和软件控制流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仪表系统的自动调零。
关键词 数字电位器 电子水平仪 自动调零
下载PDF
杜仲人工林中的邻体干扰 被引量:3
9
作者 潘攀 李荣伟 +3 位作者 覃志刚 朱志芳 尹学明 朱绍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15-18,共4页
本文研究了四川地区杜仲 (Eucommiaulmoides)人工林 ,杜仲个体生长速度与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杜仲个体为基株 ,3m为半径圆内的个体均被定义为邻体 ,采用张大勇改进的干扰指数模型和杜仲的生长速度进行回归分析 ,发现杜仲生长速... 本文研究了四川地区杜仲 (Eucommiaulmoides)人工林 ,杜仲个体生长速度与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杜仲个体为基株 ,3m为半径圆内的个体均被定义为邻体 ,采用张大勇改进的干扰指数模型和杜仲的生长速度进行回归分析 ,发现杜仲生长速度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杜仲林内 ,杜仲个体之间表现为强烈的种内竞争 ,个体生长的动力来自杜仲各个体对资源竞争所引起的自疏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竞争 邻体干扰指数
下载PDF
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伍杰 尹学明 +1 位作者 刘兆发 阮建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46-49,共4页
通过对贡嘎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的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和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贡嘎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51科688属2 472种(含种下单位,下同),种子植物有120科631属2 323种。保护区植物科、属、种组成丰富,被子植物占有明显优... 通过对贡嘎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的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和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贡嘎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51科688属2 472种(含种下单位,下同),种子植物有120科631属2 323种。保护区植物科、属、种组成丰富,被子植物占有明显优势,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77%、90%、93%;2)保护区地质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单种属和少种属数量较多,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北温带分布类型、东亚分布类型及泛热带分布类型占据着不同的地域和海拔,并彼此交汇渗透,使该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复杂;3)保护区各类温带性质的区系成分共计237属,热带性质的区系成分共计162属,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4)保护区东亚分布类型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结合保护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与其它植物区系间的关系,表明保护区是某些植物分布的过渡地带,特别是东亚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植物区系 贡嘎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甘孜高海拔地区大果圆柏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伍杰 刘兆发 +1 位作者 尹学明 阮建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本文分析了大果圆柏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对育苗环节的苗圃地选择、种子采集、种子贮藏、种子处理、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播种量以及苗木的后期管理进行了叙述。研究结果表明:1)沙藏是贮藏种子的最好方式,各项调查指标均优于其它贮藏方... 本文分析了大果圆柏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对育苗环节的苗圃地选择、种子采集、种子贮藏、种子处理、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播种量以及苗木的后期管理进行了叙述。研究结果表明:1)沙藏是贮藏种子的最好方式,各项调查指标均优于其它贮藏方式;2)育苗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夏季的控温和冬春两季的控湿措施;3)大果圆柏种子生长周期长,易受病虫侵害,种子发芽率不高,且种子存在生理后熟现象,无法打破休眠期,播种后次年才能发芽出土;4)大果圆柏苗木经过3个生长期后,可以出圃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大果圆柏 育苗技术
下载PDF
海螺沟主要植被类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芳 尹学明 +2 位作者 伍杰 刘韩 文亮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61-64,共4页
海螺沟属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原始森林面积超过70 km2。1999年5月至9月及2006年7月,笔者对海螺沟进行了植物多样性调查。基于植被垂直带谱的样带和样方统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海螺沟有高等植物78科352属1432种(含种下单位),植... 海螺沟属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原始森林面积超过70 km2。1999年5月至9月及2006年7月,笔者对海螺沟进行了植物多样性调查。基于植被垂直带谱的样带和样方统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海螺沟有高等植物78科352属1432种(含种下单位),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表现为不同空间的带状组合,植被类型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螺沟 植被类型
下载PDF
甘孜州核桃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帅伟 刘韩 +2 位作者 李静 尹学明 苟天雄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85-87,共3页
在甘孜州核桃主产区泸定、康定、丹巴、巴塘、乡城和得荣6个项目试验区共采集土壤样品18个,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6个重金属指标和2个农药残留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照LY/T1678—2006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 在甘孜州核桃主产区泸定、康定、丹巴、巴塘、乡城和得荣6个项目试验区共采集土壤样品18个,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6个重金属指标和2个农药残留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照LY/T1678—2006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均符合LY/T1678—2006森林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的规定要求;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具备发展核桃绿色食品和无公害林果产品生产的基础条件。本研究为指导全州核桃绿色食品生产和经济林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重金属含量 农药残留 土壤环境质量
下载PDF
2699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沙眼衣原体DNA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学明 刘斌 袁慧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8期2701-2703,共3页
目的 分析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 T)在银川地区的感染现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就诊于该院患者的2699份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T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C T D N A总阳性率为15.23%(411/2699),... 目的 分析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 T)在银川地区的感染现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就诊于该院患者的2699份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T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C T D N A总阳性率为15.23%(411/2699),其中2011-2018年阳性率分别为14.12%(25/177)、12.12%(44/363)、15.45%(53/343)、13.68%(42/307)、15.76%(55/349)、15.63%(53/339)、16.71%(71/425)、17.17%(68/396).男、女性阳性率分为16.24%(372/2290)和9.54%(39/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0,P=0.001).11~<21岁年龄组患者C T D N A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6.09%(30/115),各年龄组人群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季节中夏季阳性率最高,为18.25%,夏、冬两季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3,P<0.05).结论 C T在人群中感染与年龄、性别、季节有关,应加强宣教,加大对青年人群的筛查力度,以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感染 流行特点
下载PDF
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尹学明 《价值工程》 2013年第14期197-198,共2页
农业是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基础性行业,农业生产被给予更多重视。而农业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是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是农民在生产生活中不可忽略的问题。笔者在文章中就农业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农业是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基础性行业,农业生产被给予更多重视。而农业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是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是农民在生产生活中不可忽略的问题。笔者在文章中就农业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 工程建设 工程管理 探讨
下载PDF
重庆轻轨电力监控系统(SCADA)简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学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10期36-36,34,共2页
重点对重庆轻轨电力监控系统(SCADA)的特点及功能进行论述。
关键词 电力监控系统 SCADA 特点 功能
下载PDF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设计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学明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2年第20期184-186,共3页
开展矿山建设工作,需了解所处区域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制定并落实有效的治理方案。优化土地复垦工程设计,确保环境治理工作效益水平的提高。本文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工作的意义为切入点,结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开展矿山建设工作,需了解所处区域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制定并落实有效的治理方案。优化土地复垦工程设计,确保环境治理工作效益水平的提高。本文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工作的意义为切入点,结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要点,提出土地复垦工程设计的关键要素,希望以此全面提高矿山工程整体建设工作的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综合治理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 意义 预防要点
下载PDF
高中数学函数问题的探究
18
作者 尹学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第21期21-22,共2页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教师要注重学生函数思想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将函数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的内涵和本质,运用函数去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函数 函数思想 解题探究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 since Miocene 被引量:12
19
作者 万世明 李安春 +1 位作者 胥可辉 尹学明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1期23-37,共15页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crystallinity, chemistry, and micromorphology of clay particles in sediments from ODP Site 1146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were analyzed, and used to trace sediment sources and o...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crystallinity, chemistry, and micromorphology of clay particles in sediments from ODP Site 1146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were analyzed, and used to trace sediment sources and obtain proxy records of the past changes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since the Miocene, based on a multi-approach,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SEM-EDS). Clay minerals consist mainly of illite and smectite, with associated chlorite and kaolinite. The illite at ODP Site 1146 has very well-to-well crystallinity, and smectite has moderate-to-poor crystallinity. In SEM the smectite particles at ODP Site 1146 often appear cauliflower-like, a typical micromorphology of volcanic smecites. The smectite at ODP Site 1146 is relatively rich in Si element, but poor in Fe, very similar to the smectite from the West Philippine Sea. In contras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illite at ODP Site 1146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s from those of the Loess plateau, Yellow River, Yangtze River, and Pearl River. A further study on sediment source indicates that smectite originates mainly from Luzon, kaolinite from the Pearl River, and illite and chlorite from the Pearl River, Taiwan and/or the Yangtze River. The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at ODP Site 1146 were not only controlled by continental eathering regimes surrounding the SCS, but also by the changing strength of the transport processes. The ratios of (illite+chlorite)/smectite at ODP Site 1146 were adopted as proxies for the East Asian monsoon evolution. Relatively higher ratios reflect strongly intensified winter monsoon relative to summer monsoon, in contrast, lower ratios indicate a strengthened summer monsoon relative to winter monsoon. The consistent variation of this clay proxy from those of Loess plateau, eolian deposition in the North Pacific, planktonic, benthic foraminifera, and black carbon in the SCS since 20 Ma shows that three profound shift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intensity, and aridity in the Asian inland and the intensity of winter monsoon relative to summer monsoon, occurred at about 15 Ma, 8 Ma, and the younger at about 3 Ma. The phased uplift of the Himalaya-Tibetan plateau may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Asian monsoon at 15 Ma, 8 Ma, and 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mineral sediment source analysis East Asian monsoon MIOCENE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current system in the East China Sea since the early Holocen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a level and the monsoon system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旭峰 李安春 +3 位作者 万世明 蒋富清 尹学明 卢健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62-1071,共10页
The Okinawa Trough is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air-sea interaction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present offshore export of particles in the bottom nepheloid layer occur pri... The Okinawa Trough is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air-sea interaction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present offshore export of particles in the bottom nepheloid layer occur primarily with downwelling from the northeast winter monsoon, which is inhibited by a transverse circulation pattern in summer. This current system was very different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owing to low sea level(-120 m) and exposure of a large shelf area. We collected sediment core Oki01 from the middle Okinawa Trough during 2012 using R/V K exue No. 1 to elucidate the timing and cause of the current system transi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Clay mineral, dry density, and elemental(Ti, Ca) composition of core Oki01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lay minerals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Huanghe(Yellow) and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s during 16.0–11.6 ka, and the modern current system in the East China Sea formed beginning in the early Holocene. Therefore, mixing of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Changjiang River and partially Taiwan Island sediment are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he decrease of log(Ti/Ca) and alternating provenance since the early Holocene indicate less sediment from the East China in summer because of resistance of the modern current system, i.e., a "water barrier" and upwelling. Conversely, sediment delivery persists in winter and log(Ti/Ca) indicates the winter monsoon signal since the early Holocene. Our evidence also suggests that sediment from Taiwan Island could be transported by the Kuroshio Current to the middle Okinawa Trough, where it mingles with winter monsooninduced export of sediment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Although the present research advances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he Okinawa Trough, more sediment cores should be retrieved over wide areas to construct a larger scenar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大陆架 季风系统 海平面 古环境变化 冲绳海槽 海气相互作用 东中国海 中国东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