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6
1
作者 尹安雨 伍健明 +4 位作者 孙艳花 刘晓蕾 雷益 李莉芳 夏军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确性。方法对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行MRI颈动脉管壁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 1.5T MRI,检查序列包括3D TOF、T1WI、T2WI、T2-TSE及增强T1WI扫描,对引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成分(纤维帽、脂... 目的探讨MRI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确性。方法对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行MRI颈动脉管壁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 1.5T MRI,检查序列包括3D TOF、T1WI、T2WI、T2-TSE及增强T1WI扫描,对引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成分(纤维帽、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钙化等)进行分析,并与CEA取出的斑块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检查共发现双侧颈动脉48支粥样硬化斑块,CEA取出31支斑块。MRI诊断斑块内脂质坏死、斑块内出血、钙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100%,90.0%、90.0%,96.6%、10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分别为0.763、0.729、0.783。结论 MRI对诊断易损斑块内脂质坏死核、纤维帽、斑块内出血、钙化等成分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为临床外科手术方式及内科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磁共振成像 纤维帽 出血 脂质坏死核
下载PDF
MRI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坏死核:与手术病理对照 被引量:2
2
作者 尹安雨 张娜 +1 位作者 何品 夏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MRI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内脂质坏死核心(LRNC)的准确性。方法对19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行MR颈动脉检查,于MRI图像和病理组织学切片上分别测量LRNC的大小,计算其所占总管壁面积的百分比,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共151个... 目的探讨MRI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内脂质坏死核心(LRNC)的准确性。方法对19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行MR颈动脉检查,于MRI图像和病理组织学切片上分别测量LRNC的大小,计算其所占总管壁面积的百分比,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共151个MRI图像层面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区域相匹配,MRI与组织学测得LRNC占总管壁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0.64±9.03)%和(18.65±9.49)%,两者具有中-高度相关性(r=0.69,P<0.001)。结论MRI可定量测量颈动脉斑块内LRNC,有助于预测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斑块 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宇宁 夏军 +2 位作者 刘伟宗 张海飞 尹安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3期1783-1785,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CT、MRI、DSA的诊断优缺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诊断进行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CT、MRI、DSA四种影像技术进行... 目的:观察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CT、MRI、DSA的诊断优缺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诊断进行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CT、MRI、DSA四种影像技术进行检查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对比其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超声不仅可以准确检测管腔狭窄的程度及动脉壁内膜(MT)的厚度,还能够通过斑块的回声和形态特点来诊断斑块形状。CT对钙化斑块敏感率很高,远超出超声检出率。MRI在检测斑块性质的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具有高组织分辨率。DSA可以准确的鉴别颈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还能准确的显示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及情况。结论:与其他影像技术比较,MRI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的血管腔和血管壁结构,更准确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斑块 超声 CT MRI DSA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宇宁 夏军 +3 位作者 尹安雨 雷益 邱喜雄 张海飞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及性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5月期间13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MRI病例资料,并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理结果相对照,总结其影像信号特点。结果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及性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5月期间13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MRI病例资料,并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理结果相对照,总结其影像信号特点。结果13个病例共18个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取出13个斑块;13例斑块存在脂质坏死池;6例纤维帽撕裂;7例斑块内出血;11例斑块内钙化;4例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磁共振信号具有特征性,磁共振成像能有效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5
作者 尹安雨 陈彦孜 +2 位作者 李建华 刘欢 张玉忠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24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患者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头颅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MCA最...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患者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头颅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MCA最狭窄处HR–VWI。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MCA狭窄处的血管和斑块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管壁特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59例存在MCA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年龄(52.13±12.25)岁,男性47例(79.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44例(74.6%),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15例(25.4%),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明显强化斑块(81.8%对53.3%)更多,两组斑块分布以腹侧壁(35.6%)、下侧壁(27.1%)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明显强化程度[OR=6.000,95%CI(1.116,32.246),P <0.05]、管腔重度狭窄[OR=17.417,95%CI(1.987,152.675),P <0.00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强化程度和管腔狭窄程度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0.851,95%CI(0.711,0.962)]。结论:当MCA最狭窄处斑块明显强化并且管腔存在重度狭窄时最易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斑块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和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4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艳花 潘悦 +4 位作者 杨雅洁 何劲松 尹安雨 许美权 关弘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382-385,393,共5页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AR)、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4(NANOG)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1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该类患者...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AR)、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4(NANOG)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1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该类患者中AR、NANOG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AR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AR表达和NANOG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43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中,AR阳性率为35.7%(51/143),AR阳性率与年龄、月经状态无关(均P〉0.05),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143例患者中NANOG阳性率为53.1%(76/143),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不表达NANOG蛋白.NANOG阳性组的AR阳性率为27.6%(21/76),NANOG阴性组为44.8%(3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2,P=0.03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AR表达与NANOG表达呈负相关(r=-0.255,P=0.002).结论 AR、NANOG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分子生物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雄激素受体 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4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SWI对急性失血性贫血兔模型脑改变的实验性研究
7
作者 胡若凡 尹安雨 +3 位作者 周汝明 林帆 滕国召 夏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47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性贫血兔模型不同脑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信号值的变化。方法对10例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失血性贫血模型行MRI扫描,测量SWI图像上双侧额叶皮层,额叶白质、颞叶皮层及丘脑核团的信号强度,并通过半定量方式评价脑灰白质对比...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性贫血兔模型不同脑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信号值的变化。方法对10例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失血性贫血模型行MRI扫描,测量SWI图像上双侧额叶皮层,额叶白质、颞叶皮层及丘脑核团的信号强度,并通过半定量方式评价脑灰白质对比度及静脉结构现象的情况。结果大白兔放血前大脑额叶皮层基础SWI信号值高于额叶白质,有统计学差异(F=117.04,P=0.01);经过连续放血后,兔的额叶皮层、颞叶皮层及丘脑灰质的SWI信号值均低于放血前基础SWI信号值,有统计学差异(F=8.10,P=0.01;F=7.67,P=0.01;F=6.72,P=0.02)。在半定量分析中,急性失血性贫血的大白兔在连续放血后其脑灰白质对比度及静脉结构的显示均优于放血前基础图像。结论 MRI SWI能反映急性失血性贫血的状态下,大脑皮质、灰质核团及白质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磁共振 SWI 脱氧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