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激光从放射性核废物中提取有用物质
1
作者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2期40-,共1页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24日报道,日本科技厅制订“凤凰”计划,从1987年开始,五年内花费7亿日元,开发三项技术:(1)用激光、电子、新材料等高技术。
关键词 放射性核 放射性废物 核废物 日本科技 日本经济新闻 衰变期 人工智能技术 动力堆 自动停堆 子力
下载PDF
南朝鲜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政策
2
作者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6期18-19,共2页
一、技术引进政策战后南朝鲜的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经济上取得的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南朝鲜政府强有力的指导,采取果断的措施引进国外技术,迅速进行消化吸收并国产化。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消化吸收 技术开发 电气产品 八十年代 工业生产技术 民间企业 工业产品成本 科技信息 引进外资
下载PDF
日本的石油产业现状及其技术开发动向
3
作者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5期27-28,共2页
一、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采取的能源政策、措施能源的大量消费曾带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以两次石油危机为契机,日本政府为摆脱能源过多依赖于石油,而石油又过多依赖少数国家的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对应政策... 一、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采取的能源政策、措施能源的大量消费曾带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以两次石油危机为契机,日本政府为摆脱能源过多依赖于石油,而石油又过多依赖少数国家的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对应政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产业 两次石油危机 石油消费国 技术开发 原油储备 液化天然气 炼油工艺 国际能源机构 石油需求 总发电量
下载PDF
日本核电简讯
4
作者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5期31-,共1页
1.据日本原子能产业新闻1987年1月8日报道,日本通产省于12月25日发表1986年度各类电每度价格及每度电的建设单价。据统计,每度电价第一次低于水电和火电,见表1。
关键词 日本通产省 产业新闻 液化天然气 设备利用率 能源方针 运转时间 堆型 生长时间 计算法 维修作业
下载PDF
日本电气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政策
5
作者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2期20-22,共3页
日本的产业经济,经历了战后四十多年的农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现在正向着高度信息化社会“脱皮”、“变身”。以吨为单位的“重、厚、长、大”的钢铁、造船、水泥、重型机械等产业走向成熟化。
关键词 通信产业 日本电气 发展政策 重型机械 产业走向 电报传真 高度信息化 工业化社会 通信事业 地区通信
下载PDF
南朝鲜的电子产业
6
作者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7期19-20,共2页
南朝鲜的电子工业起步于1958年,从组装收音机开始,以取代进口产品为目的,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南朝鲜政府积极地支持、外国企业的踊跃投资,在整个出口型产业中,发展速度仅次于纤维业,居第三位。1984年,电子工业产值为72亿美元,占整个... 南朝鲜的电子工业起步于1958年,从组装收音机开始,以取代进口产品为目的,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南朝鲜政府积极地支持、外国企业的踊跃投资,在整个出口型产业中,发展速度仅次于纤维业,居第三位。1984年,电子工业产值为72亿美元,占整个制造业(230亿美元)的31%,直接出口额为42亿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出口型 外国企业 居第 总出口额 彩色电视机 电子零部件 整机产品 国际市场 东盟国家
下载PDF
南朝鲜科学技术研究概况
7
作者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9期15-17,共3页
一、南朝鲜经济迅速发展在于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研究、开发、消化、吸收、国产化自从1962年南朝鲜开始施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现在共25年,在经济上取得了迅速发展。1960年。
关键词 科学技术研究 第一个五年计划 科技研究所 基础研究 电子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工业技术研究 民间企业 次要地位 基础科学研究
下载PDF
日本2030年原子能产业构想
8
作者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2期36-,共1页
1986年7月18日,日本通产省大臣咨询机关、综合能源调查会原子部会,发表了向通产省资源能源厅提出的原子能产业发展长期构想,主要内容如下:
关键词 日本通产省 总发电量 核电站建设 轻水堆 核燃料循环 核能发电 铀浓缩 堆型 经济发展 石油危机
下载PDF
日本研究建设海上浮扬式核电站
9
作者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2期40-,共1页
据日本《朝日新闻》7月16日报道,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开始着手研究建设海上浮扬式核电站。日本现有核电站32座,发电量为2,452万千瓦。由于日本地震频繁,设计。
关键词 中央研究所 《朝日新闻》 建筑费用 火力发电站 钢筋水泥 建设费 降低成本 系泊试验 基础调查
下载PDF
日本“太阳光线A”卫星发射计划
10
作者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2期33-34,共2页
据英文版“日本时报8月14日报道,美国将首次参加日本宇宙计划。日本文部省宇航科学研究所计划从1987年开始,执行一项名为“太阳光线A”卫星发射计划。
关键词 卫星发射 太阳光线 日本文部省 太阳活动 卫星观测
下载PDF
日本玄海核电站一号机组发生漏水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11
作者 尹延钊 《国际科技交流》 1989年第9期49-51,共3页
日本九州电力公司玄海核电站一号机组,加压轻水堆,1975年建成,装机容量559000kw。1988年6月6日发生漏水事故,到停机时,发电量达449kwh。利用率达70.5%。除1985年8月7日发生冷凝器真空下降、手动停机一周外,运转正常。
关键词 核电站 事故 日本
下载PDF
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动向
12
作者 夏延年 尹延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8年第5期45-47,共3页
钢铁工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是日本汽车、电机制造、机械、家电、造船工业以及交通运输、建筑业所需钢材的主要供应者,在对外贸易中也有重要地位。一、一般生产情况日本的钢铁企业分四类,高炉企业、普通电炉企业、特种钢专... 钢铁工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是日本汽车、电机制造、机械、家电、造船工业以及交通运输、建筑业所需钢材的主要供应者,在对外贸易中也有重要地位。一、一般生产情况日本的钢铁企业分四类,高炉企业、普通电炉企业、特种钢专门企业及其他制钢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钢铁企业 造船工业 特种钢 家电工业 发展动向 供应者 交通运输 电机制造 汽车工业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共生适配性与产业转移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友金 尹延钊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110,共10页
共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客观要求,产业转移路径选择的本质是寻找与之具有更强共生适配性的地域产业承载系统。文章基于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背景,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了“产业扩散—产业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分析框架... 共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客观要求,产业转移路径选择的本质是寻找与之具有更强共生适配性的地域产业承载系统。文章基于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背景,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了“产业扩散—产业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分析框架,从“共生三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3个维度建立了共生适配性指数模型,评估了2010、2014、2018、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60个主要国家的共生适配性。结果表明:六大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显示出明显的区域空间分异特征,其中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最高,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最低。文章最后以共生适配性指数和特征要素禀赋为甄别条件,为中国不同类型制造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提出了路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共生适配性 一带一路 路径选择 共生系统 产业承接 经济走廊
原文传递
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转移的互惠共生效应——基于双边价值链升级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友金 尹延钊 曾小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6-146,共11页
实现互惠共生是可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共生理论框架下,把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作为"一带一路"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的质参量,采用2003—2017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75个国家的面板... 实现互惠共生是可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共生理论框架下,把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作为"一带一路"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的质参量,采用2003—2017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7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以及两步SYS-GMM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转移对双边价值链升级的互惠共生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共生、产业共生以及市场共生是促进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转移实现互惠共生的重要传导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转移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资源密集型制造业表现为非对称互惠共生,而其他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则表现为对称互惠共生。文章研究结论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实现互惠共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互惠共生 价值链升级 “一带一路” 中介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
原文传递
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转移的规模测算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小明 刘友金 尹延钊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5,共8页
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产业转移是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结果表明,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转移呈现规模大、差异大和种类多等特点;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及"一带一... 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产业转移是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结果表明,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转移呈现规模大、差异大和种类多等特点;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数量、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政局稳定性等对中国的产业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地理距离和资源禀赋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显著为负。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一方面要提升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及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科学识别与防范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治风险和"资源诅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一带一路 产业转移 规模测算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