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冀辽交界地区地壳应力场研究
1
作者 郝美仙 陈立峰 +3 位作者 张帆 张珂 尹战军 王禄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0-708,共9页
利用200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生在蒙冀辽交界地区的472个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蒙冀辽交界地区0.25°×0.25°精细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覆盖整个蒙冀辽交界地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 利用200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生在蒙冀辽交界地区的472个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蒙冀辽交界地区0.25°×0.25°精细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覆盖整个蒙冀辽交界地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①蒙冀地区受拉张应力体系作用,主压应力场为东向,源自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强烈挤压作用。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正断层和走滑型,P轴整体呈NE、NNE向,T轴整体呈NW或NNW方向,与前人研究该区域活动构造运动和地块受拉张和裂陷作用相符合。②蒙辽交界地区P波矛盾比较大,震源机制界面较为散乱,蒙辽或冀辽交界地区辽宁一侧震源机制解以逆断层为主,辽南地区震源机制以正断性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应力场 P波初动 综合震源机制解 蒙冀辽交界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层析成像研究
2
作者 王禄军 高磊 +2 位作者 郝美仙 尹战军 韩晓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5-1279,共5页
基于内蒙古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观测报告,使用3398个M≥1.0地震的Pg波和Sg波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37°~43°N,104°~110°E)地下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地震进行重定位,同时对该区上地壳速度... 基于内蒙古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观测报告,使用3398个M≥1.0地震的Pg波和Sg波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37°~43°N,104°~110°E)地下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地震进行重定位,同时对该区上地壳速度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从Pg波速度结构来看,5~10 km深度从东北到西南对角线存在不规则的连续高速体,15~20 km深度高速体不再连续,而呈散状分布;从Sg波速度结构来看,5 km和15 km处基本与Pg波速度结构一致,10 km和20 km处低速区分布较多且地震多发生在高低速体交界处和断裂周围,表明该区地壳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 双差层析成像 重定位 速度结构
下载PDF
地震速报中地震定位方法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尹战军 张建中 +3 位作者 郝美仙 戴勇 王鑫 刘颖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2期22-25,共4页
选取2008—2014年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内地震事件,对每一事件采用单纯型、LocSAT、HypoSAT、HYP2000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以定位结果中的定位残差大小为唯一判定指标,考察4种定位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发现,单纯型方法定位残... 选取2008—2014年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内地震事件,对每一事件采用单纯型、LocSAT、HypoSAT、HYP2000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以定位结果中的定位残差大小为唯一判定指标,考察4种定位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发现,单纯型方法定位残差最小,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速报的有效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单纯型 LocSAT HYP2000 HypoSAT
下载PDF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研究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5
4
作者 尹战军 张帆 +3 位作者 郝美仙 王鑫 安全 翟浩 《山西地震》 2018年第1期4-6,共3页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内蒙古中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得出该地区较精确的震源深度。重新定位的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地区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主要分布在6~10km。
关键词 震源深度 双差定位方法 内蒙古中部
下载PDF
浅谈地震速报 被引量:1
5
作者 尹战军 王鑫 郝美仙 《科技资讯》 2017年第20期28-31,共4页
侧重介绍内蒙古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之地震速报系统的构成和地震的监测范围及地震的监测能力,同时也普及一些地震速报方面的科学知识,地震速报是地震监测工作的首要工作任务,它要求快速、准确,其流程为:地震发生后,接收到报警信号,值班... 侧重介绍内蒙古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之地震速报系统的构成和地震的监测范围及地震的监测能力,同时也普及一些地震速报方面的科学知识,地震速报是地震监测工作的首要工作任务,它要求快速、准确,其流程为:地震发生后,接收到报警信号,值班人员通过MSDP软件监测到实时波形判断地震类型,在实时波形上标注震相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地震台网速报信息服务系统EQIM将定位参数报送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同时运用地震短信发布平台向有关人员发送手机短信,将测定结果以传真方式向相关政府部门发送地震震情等信息,让人们了解地震速报的具体功能,在谈起地震速报时不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速报系统 地震速报能力 建议及改进
下载PDF
四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定位效果浅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尹战军 郝美仙 +2 位作者 王鑫 张帆 刘颖 《山西地震》 2016年第3期42-46,共5页
选取2008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范围内的所有地震事件,分别采用单纯型、LocSAT、Hyposat、HYP2000地震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以定位结果中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源深度、震级残差为主要分析对比指标,与国家台网中... 选取2008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范围内的所有地震事件,分别采用单纯型、LocSAT、Hyposat、HYP2000地震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以定位结果中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源深度、震级残差为主要分析对比指标,与国家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速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单纯型定位方法为区内速报地震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单纯型 LocSAT HYP2000 Hyposat
下载PDF
内蒙古三号地井水位频谱与含水层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战军 丁风和 +1 位作者 查斯 刘颖 《防灾减灾学报》 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
采用平滑伪魏格纳分布方法,对内蒙三号地井数字化水位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结果显示,引起三号地水位变化的主要潮汐分波有M2波、S2波、O1波和K1波,其中M2波的振幅最大。基于卷积回归法得到了该井气压系数和M2波潮汐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滑... 采用平滑伪魏格纳分布方法,对内蒙三号地井数字化水位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结果显示,引起三号地水位变化的主要潮汐分波有M2波、S2波、O1波和K1波,其中M2波的振幅最大。基于卷积回归法得到了该井气压系数和M2波潮汐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滑动拟合得到了不排水状况下该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含水层垂直向应力变化量在两次水位下降阶段,所反应的构造张应力现象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水位 时频分析 含水层参数 内蒙古三号地井水位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呼包鄂地区岩石圈各向异性初步研究
8
作者 尹战军 张建中 张永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选取呼包鄂区域1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156个远震事件,使用剪切波分裂软件,对所选远震波形数据进行处理,求取并分析震中距85°—110°范围内同时被各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震相SKS的各向异性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及慢波到时差,结... 选取呼包鄂区域1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156个远震事件,使用剪切波分裂软件,对所选远震波形数据进行处理,求取并分析震中距85°—110°范围内同时被各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震相SKS的各向异性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及慢波到时差,结果表明:呼包鄂区域地下深层介质存在各向异性,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ESE,慢波延迟时间为0.87—1.74 s,平均延迟1.26 s,推断该区地下深层介质存在各向异性层,层厚100—200 km,平均层厚约14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震事件 剪切波分裂软件 各向异性参数 SKS波
下载PDF
M_(S(BB))、M、M_(S7)震级对比
9
作者 尹战军 王石磊 王树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6期17-20,共4页
选取2009—2015年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的46个M≥4.1地震,依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6)中关于量取地震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的各项条款,重新量取M_(S(BB)),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结果产出的M震级和M_(S7)震级进行对比分析,... 选取2009—2015年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的46个M≥4.1地震,依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6)中关于量取地震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的各项条款,重新量取M_(S(BB)),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结果产出的M震级和M_(S7)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M_(S(BB))震级与M_(S7)震级的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面波震级 地震速报 偏差
下载PDF
甘-青地区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逐日比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戴勇 高立新 +4 位作者 杨彦明 尹战军 郝美仙 梁莹 陆颍哲 《华南地震》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以甘肃、青海及周边地区(30.5°~41.0°N,94.0°~108.0°E)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方法,以及由此演化出的地磁垂直分量逐日比方法,对位于甘-青地区的都兰、山丹、古丰、固原和中卫五个台站地磁数... 以甘肃、青海及周边地区(30.5°~41.0°N,94.0°~108.0°E)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方法,以及由此演化出的地磁垂直分量逐日比方法,对位于甘-青地区的都兰、山丹、古丰、固原和中卫五个台站地磁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1自2008年以来,甘-青地区累计发生5次显著地震,其中4次地震前10个月内,出现过加卸载比成组高值异常,3次地震之前10个月内出现过逐日比成组高值异常;2甘-青地区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逐日比异常判据阈值分别为3.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垂直分量 加卸载响应比 逐日比 异常
下载PDF
呼包鄂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方法初探
11
作者 尹战军 张永刚 《西部资源》 2019年第5期176-177,共2页
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多种涉及研究地震波各向异性的方法,讨论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劣性,总结给出呼包鄂地区上地幔各项异性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地震波 上地幔 各向异性
下载PDF
莫力达瓦、嫩江交界5.0级地震长波辐射异常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勇 高立新 +3 位作者 尹战军 王鑫 学峰 张立丰 《华南地震》 201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通过涡度、时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莫力达瓦、嫩江交界5.0级地震前,震中区域(124.50°E^126.50°E,47.50°N^52.50°N)红外遥感OLR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莫力达瓦、嫩江交界5.0级地震前震中区域OLR涡度场存在显著增强... 通过涡度、时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莫力达瓦、嫩江交界5.0级地震前,震中区域(124.50°E^126.50°E,47.50°N^52.50°N)红外遥感OLR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莫力达瓦、嫩江交界5.0级地震前震中区域OLR涡度场存在显著增强的异常现象;震中区格点(125.50°E,49.50°N)OLR涡度值时序曲线在震前存在显著异常变化,其时频结果也显示在地震前存在能量密度增强现象,异常期间谱结构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力达瓦、嫩江交界5.0级地震 长波辐射 涡度 异常变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戴勇 高立新 +2 位作者 胡博 尹战军 赵星 《防灾减灾学报》 2012年第1期56-62,共7页
从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地震周期性规律等角度,着重研究了该区域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强震自公元849年以来,具有百年尺度的周期性特征,1900年之后进入第五活跃期,且当前应变处于较高状态,未来几年内该地震带发生6... 从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地震周期性规律等角度,着重研究了该区域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强震自公元849年以来,具有百年尺度的周期性特征,1900年之后进入第五活跃期,且当前应变处于较高状态,未来几年内该地震带发生6级以上地震可能性较大。临河—乌海—巴彦浩特地区是7.0级地震的主体空区。ML5.0以上地震具有以东经110°为轴东西对跳特征,东经110°以西地区是新一轮中等以上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1970年以来,发生的6次5.9级以上地震前,均存在ML4.0级以上地震空区或条带。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阴山地震带逐渐形成两条明显的ML4.0级以上地震条带,条带交汇部位所在临河—乌海地区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北缘 阴山地震带 中强地震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大兴安岭隆起北段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反演和地震重新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帆 韩晓明 +3 位作者 李娟 王鑫 张晖 尹战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77-782,共6页
使用2009-01-01~2017-03-30内蒙古地震台网和邻省台网记录的大兴安岭北段地区593个天然地震的3 848条P波到时数据,应用VELEST方法反演大兴安岭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模型、台站走时校正值和重新定位结果。联合反演获得的台站走时校正值反... 使用2009-01-01~2017-03-30内蒙古地震台网和邻省台网记录的大兴安岭北段地区593个天然地震的3 848条P波到时数据,应用VELEST方法反演大兴安岭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模型、台站走时校正值和重新定位结果。联合反演获得的台站走时校正值反映了地壳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台站下方波速异常,大兴安岭北段东南侧速度高于西北侧;重新定位结果中,震中位置在空间上更加收敛;震源深度剖面图显示,大兴安岭北段西北侧震源深度较浅,东南侧较深,大兴安岭山脊区域震源深度分布下限较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速度模型 VELEST 重新定位
下载PDF
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全 韩晓明 +3 位作者 刘甜甜 郭延杰 翟浩 尹战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6-944,共9页
利用中国地震局的“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华北地区东部”(简称科学台阵3.2期)项目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地区26个流动台站连续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其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及1~20 Hz频段速度均方根值,研究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 利用中国地震局的“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华北地区东部”(简称科学台阵3.2期)项目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地区26个流动台站连续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其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及1~20 Hz频段速度均方根值,研究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地区背景噪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频段背景噪声时空分布差异性显著,噪声源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微震频段背景噪声主要来自海洋活动,其中高频微震频段背景噪声没有时空分布差异;低频微震频段背景噪声有一定的时空分布差异,白天差异性相比夜间更突出,这主要因温度变化和观测井微变形引起;低频段,白天三分向噪声水平大于夜间,且水平向噪声水平和动态范围大于垂直向,主要因白天环境温度变化和地倾斜影响大于夜间,且水平向对温度和地倾斜比垂直向更敏感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木伦断裂带 背景噪声 概率密度函数 噪声均方根
下载PDF
τc方法在内蒙古地区预警震级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美仙 周银兴 +2 位作者 张建中 张珂 尹战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地震预警技术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预警系统中,震级的测定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考虑到地震预警震级估算方法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利用内蒙古测震台网2016~2018年ML≥2.0地震波形数据共120条,分别采用P波3s时间窗内垂直向... 地震预警技术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预警系统中,震级的测定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考虑到地震预警震级估算方法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利用内蒙古测震台网2016~2018年ML≥2.0地震波形数据共120条,分别采用P波3s时间窗内垂直向位移时程和P波全波段垂直向位移时程计算特征周期参数值,得到了地震预警震级的计算公式,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P波全波段关系式得到的结果较采用P波3s固定时间窗计算值收敛性更好,关系式拟合相关系数更接近1,能够对预警地震震级做出较好的估计。同时结合数据处理结果,探讨了地震预警的警报快速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τc值 震级估算
下载PDF
内蒙古数字测震台网单台近震震级偏差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鑫 张帆 +2 位作者 尹战军 戴勇 张晖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6期26-32,共7页
使用内蒙古测震台网产出的观测报告,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的地震事件,将该台网监测区域内各台站记录数据进行检索整理,对样本数接近和超过100个的39个台站数据进行归类统计,计算各台站单台震级和台网平均震级... 使用内蒙古测震台网产出的观测报告,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的地震事件,将该台网监测区域内各台站记录数据进行检索整理,对样本数接近和超过100个的39个台站数据进行归类统计,计算各台站单台震级和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离差,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仪器、量规函数、台基等方面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在进行量规函数和台基校正后,震级偏差在±0.2之内的样本数达到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测震台网 震级偏差 量规函数 台基
下载PDF
基于快速傅里叶方法的地震前兆振幅谱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戴勇 高立新 +2 位作者 尹战军 查斯 杨彦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2期51-58,共8页
利用FFT方法,对地电、地磁、形变及重力等前兆时间序列信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宝昌地震台及乌加河地震台地电两测向日均值时间序列存在3个主要谐波分量,其中周期近一年的分量物理意义明确.FFT方法在精确确定前兆时间序列中的干扰信息周... 利用FFT方法,对地电、地磁、形变及重力等前兆时间序列信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宝昌地震台及乌加河地震台地电两测向日均值时间序列存在3个主要谐波分量,其中周期近一年的分量物理意义明确.FFT方法在精确确定前兆时间序列中的干扰信息周期时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快速傅里叶变换 振幅谱
下载PDF
内蒙古测震台网新震级标度试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美仙 周银兴 +3 位作者 刘颖 尹战军 戴勇 刘永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5期10-14,共5页
针对数字地震记录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的特点,IASPEI震级工作组提出新的震级标度及测定方法,本文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2010—2015年4级以上地震,按照新震级标度测定地方性震级M_L、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矩震级M_W,与传统震级M_S进行对... 针对数字地震记录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的特点,IASPEI震级工作组提出新的震级标度及测定方法,本文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2010—2015年4级以上地震,按照新震级标度测定地方性震级M_L、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矩震级M_W,与传统震级M_S进行对比研究,为震级测定的连续性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记录 IASPEI震级 对比
下载PDF
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Ms6.2级地震震兆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蒙生 张晁军 尹战军 《华北地震科学》 2006年第4期23-27,共5页
通过对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前后2年左右记录资料的地震活动性、地震活动图像时空变化特征及测震学指标等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巴音木仁6.2级地震活动性从震前半年左右时间内开始明显增强,出现了典型前兆震群-磴口震群,地震活... 通过对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前后2年左右记录资料的地震活动性、地震活动图像时空变化特征及测震学指标等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巴音木仁6.2级地震活动性从震前半年左右时间内开始明显增强,出现了典型前兆震群-磴口震群,地震活动图像出现了条带及空区特征,这种特征在震后有向东北迁移的倾向,可能对1979年五原6.0级地震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同时震前b值、Vp/Vs、Q值等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此震所出现的震兆特征对探讨分析浅源中强地震的孕育过程及提取临震信息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木仁6.2级地震 地震活动图像特征 前兆震群 测震学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