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冰心的精神肖像与她的小诗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捷() 刘燕(校订) 《江汉学术》 2017年第1期42-50,共9页
冰心那些向泰戈尔致敬的文章以及写出的小诗,都远比郑振铎对这位哲人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更显神秘。泰戈尔的"孩子"典型是爱的化身,是对冰心的"母亲""大海"和"自然"的补充。《新约》中四部福音... 冰心那些向泰戈尔致敬的文章以及写出的小诗,都远比郑振铎对这位哲人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更显神秘。泰戈尔的"孩子"典型是爱的化身,是对冰心的"母亲""大海"和"自然"的补充。《新约》中四部福音书对爱的展示,《旧约》中的部分情节及泰戈尔的爱的福音书,共同构成了冰心的"宇宙的爱"和"爱的宇宙"。爱的哲学显现在带宗教色彩的诗、小说、散文中,对她的作品有着正面和负面的效果。整体上看,冰心受限于浓厚的宗教情感所导致的不足,但由这种纯粹的情感所激发的作品仍值得称道。在冰心对精神状态的描述中,不仅强调了爱,也包括一些由寂寞、孤寂、烦闷、悲哀等等同义词所传达出的与之对立的情绪。在这方面冰心是"五四"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冰心智识的发展本身就是"五四"之后的时代最有趣的故事。令人遗憾的是冰心囿于时代局限,终于无法超越两种张力:一方面是本土传统和外来冲击间的张力;另一方面则是东西方最重要的文明智慧源泉与中国社会—政治环境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泰戈尔 郑振铎 圣经文学
下载PDF
活水的泉源:《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
2
作者 尹捷() 刘燕() 《国际汉学》 CSSCI 2019年第2期134-141,共8页
本文系以色列著名汉学家、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名誉教授伊爱莲(Irene Eber)为斯洛伐克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Marián Gálik)的专著《影响、翻译与平行:〈圣经〉在中国评论集》(Influence,Translation and Parallels:Sel... 本文系以色列著名汉学家、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名誉教授伊爱莲(Irene Eber)为斯洛伐克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Marián Gálik)的专著《影响、翻译与平行:〈圣经〉在中国评论集》(Influence,Translation and Parallels:Selected Essays on the Bible in China.Sankt Augustin,2004)撰写的序言。文章回顾了19世纪以来《圣经》中译本及其接受史与影响史,对高利克论著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评论,进而阐述中国现代文学对《圣经》文本的挪置与改写。伊爱莲认为《圣经》在中国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生命,通过翻译和创作,它另发新枝。高利克的这本论著的独特意义在于,它向我们全方位地揭示了《圣经》阐释的特有张力。在有着自身文学传统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圣经》所孕育的这种张力为世俗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伊爱莲指出,高利克"米德拉西"(midrash)式的阐释运用了"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概念,评述了1921-1999年与《圣经》主题有关的许多作家作品,呈现了近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圣经》文本之间持续不断的对话。我们惊悉伊爱莲教授于2019年4月11日在耶路撒冷去世,悲痛万分,特以此译文,遥寄哀思,缅怀故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圣经》 中国现当代文学 活水 名誉教授 东亚研究 斯洛伐克 19世纪
原文传递
对中国三本《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著的评论
3
作者 尹捷() 刘燕(校) 《宗教与历史》 2018年第1期174-190,197,共18页
本文主要评论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出版的三本有关《圣经》、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重要著作,即马佳的《十字架下的徘徊:基督宗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1995)、杨剑龙的《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1998)、王本朝的《二十... 本文主要评论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出版的三本有关《圣经》、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重要著作,即马佳的《十字架下的徘徊:基督宗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1995)、杨剑龙的《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1998)、王本朝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2000),并从一个汉学家的视角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督教文学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和特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意图有助于我们对宗教与文学关系进行更深入地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在中国 基督教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跨学科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