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吗丁啉片剂和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文铃 贺师鹏 +4 位作者 许光炘 柳斯品 尹文记 刘立京 蔡志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5-31,共7页
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交叉口服比利时和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的片剂(t1,t2)和混悬剂(s1,s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标本,进行相对生物度研究的结果显示,口服两家公司片剂和混悬剂均能很快吸收。口服吗丁啉片t1和t2达峰时... 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交叉口服比利时和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的片剂(t1,t2)和混悬剂(s1,s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标本,进行相对生物度研究的结果显示,口服两家公司片剂和混悬剂均能很快吸收。口服吗丁啉片t1和t2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01±0.37和0.74±0.47h;峰浓度(Cmax)分别为13.05±4.46和16.03±5.24μg/l;口服两种片剂均有吸收迟滞时间(tlag),分别为0.16±0.04和0.16±0.06h;二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7.38士17.44和70.12士20.07μg·h/l;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8.50±2.18和8.05±3.13h;经t检验,两个产品的上述主要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1对t2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64±27.47%。口服吗丁啉混悬剂S1和S2,吸收迅速,tmax分别为0.56±0.26和0.65±0.28h、Cmax分别为13.40±4.98和12.90±5.07μg/l;tlag分别为0.08±0.01和0.07±0.01h、AUC分别为75.26±34.96和66.55±32.38μg·h/l;t1/2β分别为7.83±1.57和8.38±1.53h。经t检验,二者的上述主要参数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2对S1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83±20.98%。尿回收率为0.5%。对口服t1的一组受试者尿药量测定结果显示,24h尿中回收原型吗丁啉占给药剂量的0.46±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丁啉 生物利用度 放射免疫测定法
下载PDF
法莫替丁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梅 许光炘 +3 位作者 尹文记 王凯 王文铃 蔡志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3-97,共5页
本文进行了分别由三个厂家生产的法莫替丁在10例正常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0例正常志愿者交叉口服由温州,青岛及国外生产的2片法莫替丁片(每片20mg),用HPLC法测定法莫替丁的血浆浓度和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药... 本文进行了分别由三个厂家生产的法莫替丁在10例正常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0例正常志愿者交叉口服由温州,青岛及国外生产的2片法莫替丁片(每片20mg),用HPLC法测定法莫替丁的血浆浓度和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药代动力学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温州组:T_(peak)=2.01±0.34h,C_(max)=166.10±42.96μg·h^(-1)·L^(-1),T_(1/2)β=2.38±0.52h,CLr=12.06±2.18l/h,AUC=920.20±130.00μgh^(-1)·L^(-1);青岛组:T_(peak)=1.87±0.34h,C_(max)=177.08±33.38μg·h^(-1)·L^(-1),T_(1/2)β=2.64±0.69h,CLr=12.07±2.25l/h,AUC=937.23±117.00μg·h^(-1)·L^(-1);国外组:T_(peak)=1.94±0.58h,C_(max)=165.80±38.13μg/1,T_(1/2)β=2.51±0.61h.Clr=12.04±2,421/h,AUC=894.33±130.73μg·h^(-1)·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莫替丁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枸橼酸芬太尼在中国手术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光忻 尹文记 +5 位作者 刘立京 王凯 王文玲 蔡志基 大光 王亚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7-164,共8页
16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两组,8例一次静脉推注20μg/kg进口芬太尼,另8例一次静脉推注20μg/kg国产芬太尼.用RIA法测定0-12 h的血药浓度和0-48 h的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芬太尼在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三室模型.芬太尼入血后血浆浓度下... 16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两组,8例一次静脉推注20μg/kg进口芬太尼,另8例一次静脉推注20μg/kg国产芬太尼.用RIA法测定0-12 h的血药浓度和0-48 h的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芬太尼在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三室模型.芬太尼入血后血浆浓度下降迅速,10min时已有90%以上的入血药物被排除.药-时曲线显示,芬太尼在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有二次增加现象,主要是因为此药在人体存在肝肠循环.两组病人的T_(1/2π) .和T_(1/2α),T_(1/2)β分别为 2.00±1.24 min,27.56±43.09min,334.35=141.96min(比利时药组)和 1.59±0.64min,12.74±6.61min,301.61±70.15min(国产药组).Cls和Clr分别为1.18±0.33 l/min,0.07±0.03 l/min(比利时药组)和0.73±0.38 l/min,0.03±0.02 l/min.从结果看,两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是相似的.注射芬太尼48h以内,尿中回收原型芬太尼占给药剂量的6.66±2.84%(比利时药组)和3.80±1.73%(国产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药代动力学 放射免疫测定法
下载PDF
盐酸阿芬太尼在手术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尹文记 刘立京 +4 位作者 许光炘 王文铃 贺师鹏 大光 蔡志基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本文进行了两组不同剂量的阿芬太尼在14例手术病人中药代动力学研究。7例一次性iv 80μg·kg^(-1)阿芬太尼,另7例一次性iv 40μg·kg^(-1)。用RIA方法测定0-8 h阿芬太尼的血浆浓度和0-48 h尿中的回收率。研究表明:阿芬太尼在两... 本文进行了两组不同剂量的阿芬太尼在14例手术病人中药代动力学研究。7例一次性iv 80μg·kg^(-1)阿芬太尼,另7例一次性iv 40μg·kg^(-1)。用RIA方法测定0-8 h阿芬太尼的血浆浓度和0-48 h尿中的回收率。研究表明:阿芬太尼在两组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为3室模型。阿芬太尼的初级消除很快,给药后30 min内90%的原型药被消除。病人血浆浓度未发现2次上升现象。二者药-时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阿芬太尼的代谢过程为1级消除。两组阿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数据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阿芬太尼的快、慢分布相和消除相的半衰期t_(1/2)π,t_(1/2)α和t_(1/2)β分别为0.71 min±s 0.37 min,11.66 min±s 3.46 min和86.12 min±s 19.15 min;平均总体和中心室的分布容积Vd、Vc分别为34.22L±s 8.27L和4.23L±s 1.72L;平均总体清除率Cl为0.29 L·min^(-1)±s 0.08L·min^(-1)。另外,k_(12)/k_(21)为1.5,k_(13)/k_(31)为3.5,k_(10)大于k_(31)。用药后48 h以内,40μg·kg^(-1)组和80μg·kg^(-1)组的病人尿中排出的原形阿芬太尼分别占总给药量的0.68%±s 0.72%和0.66%±s 0.54%。其肾清除率分别为0.0016 L·min^(-1)±s 0.0011 L·min^(-1)和0.0021 L·min^(-1)±s 0.0015 L·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芬太尼 手术病人 药代动力学 RIA方法 血浆浓度
原文传递
强痛定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尹文记 蔡志基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CSCD 1994年第4期199-204,共6页
强痛定(1-butyryl-4-cinnamylplperazine.BCP).代号.AP-237.系哌嗪的一种衍生物,化学结构见图1。1968年Irikura等人首次合成此化合物.自此以后,国外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的临床前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工作,但至今未见国外有关临... 强痛定(1-butyryl-4-cinnamylplperazine.BCP).代号.AP-237.系哌嗪的一种衍生物,化学结构见图1。1968年Irikura等人首次合成此化合物.自此以后,国外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的临床前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工作,但至今未见国外有关临床药理及应用的报道。1971年我国东北第六制药厂将此化合物开发成药物,经有关部门鉴定通过作为镇痛药用于临床,取名强痛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研究 强痛定 药效学 化学结构 研究工作 国外学者 临床药理 化合物 衍生物 临床前 制药厂
原文传递
盐酸阿芬太尼手术病人药代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尹文记 许光炘 +3 位作者 刘立京 王文钤 大光 蔡志基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CSCD 1993年第2期96-97,共2页
本文进行了两组不同剂量的阿芬太尼在14例手术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7例病人一次性iv 80 μg·kg^-1·阿芬太尼.另7例手术病人一次性iv 40 μg·kg^-1。用RIA法测定0-8h阿芬太尼的血浆浓度和0-18h尿中阿芬太尼的回收率... 本文进行了两组不同剂量的阿芬太尼在14例手术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7例病人一次性iv 80 μg·kg^-1·阿芬太尼.另7例手术病人一次性iv 40 μg·kg^-1。用RIA法测定0-8h阿芬太尼的血浆浓度和0-18h尿中阿芬太尼的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阿芬太尼在两组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为开放型三室模型。阿莽太尼的初级消除很快.给药后30min内80%的原型药被消除。两组中的平均t1/2在三相中无显著差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研究 阿芬太尼 手术病人 药代动力学参数 盐酸 不同剂量 血浆浓度 RIA法 三室模型 一次性 回收率 开放型 人体内
原文传递
氨酚待因2号片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凯 许光炘 +3 位作者 邓艳萍 刘静雯 刘立京 尹文记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CSCD 1994年第4期227-232,共6页
氨酚待因2号片是一改进的解热镇痛复方药,其中含扑热息痛300 mg/片,磷酸可待因15 mg/片。作为新的复方药,有必要对其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本文用原料药配成水剂与片剂对比,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用HPLC和GC-MS法分别检测了8位正常健康志... 氨酚待因2号片是一改进的解热镇痛复方药,其中含扑热息痛300 mg/片,磷酸可待因15 mg/片。作为新的复方药,有必要对其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本文用原料药配成水剂与片剂对比,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用HPLC和GC-MS法分别检测了8位正常健康志愿者一次po氨酚待因2号片剂或水剂(30 mg磷酸可待因和600mg扑热息痛)后血浆中可待因和扑热息痛的含量。结果如下:po两片氨酚待因2号片后,扑热息痛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t_(peak)=0.74 h±s 0.43 h,C_(max)=8.04 mg·L^(-1)±s 3.96 mg·L^(-1),t_(1/2)=2.81 h±s1.09 h,Clr=0.39 L·h^(-1)±s 0.12 L·h^(-1),Cls=30.77 L·h^(-1)±s 9.02 L·h^(-1)。氨酚待因片中的可待因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t_(peak)=0.87 h±s 0.15 h,C_(max)=50.65μg·L^(-1)±s10.17μg·L^(-1),t_(1/2)=3.11h±s 0.49h,Clr=16.12L·h^(-1)±s 2.02L·h^(-1),Cls=173L·h^(-1)±s 11.40 L·h^(-1);po水剂对照药后,扑热息痛和可待因的药代动力学房室模型均与po片剂的药代规律相似,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扑热息痛和可待因的相对生物度分别为99.97%±s 10.55%,100.73%±s 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酚待因2号片 相对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 扑热息痛 磷酸可待因 二室模型 健康志愿者 氨酚待因片 解热镇痛 HPLC 房室模型 复方药 po 片剂 水剂 原料药 MS法 5μg 对照药 统计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