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及术后48 h出院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尹星华 马祝一 +4 位作者 顾建明 冯刚 包前军 高臻斌 周一新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揭示ERAS模式下延长TKA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揭示ERAS模式下延长TKA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10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矫形骨科病房接受初次TKA的患者共182例,男37例,女145例;年龄22~86岁,平均(65.2±7.7)岁。分析该患者人群术后LOS、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内再住院率等指标,分析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白蛋白、术前及术后血色素、术者等因素对TKA术后LOS的影响。结果ERAS模式下初次TKA患者平均术后LOS(2.8±0.9)d,其中术后LOS≤48 h的病例82例(45.1%)。术后1个月内7例(3.8%)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1.1%)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1.1%)严重内科并发症(1例胃出血和1例肺炎),3例(1.6%)伤口浅表感染。术后1个月内再住院患者3例(1.6%),其中2例因严重内科并发症,1例因伤口浅表感染。术后LOS>48 h比≤48 h的患者ASA分级更高(P=0.030),类风湿关节炎比骨关节炎的比例低(P=0.030),术者也是术后LOS的影响因素(P=0.040)。结论ERAS诊治模式在初次TKA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患者术前的内科情况是影响术后LOS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围手术期对内科情况进行优化来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加速康复 住院时间 并发症 再住院率
下载PDF
同期双侧、单侧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勇 唐杞衡 +4 位作者 尹星华 宋洋 杨德金 唐浩 周一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同期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SB-TJA)与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U-TJA)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接受初次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 675例患者,接受SB-TJA者246例(SB-TJA组)、接受U-TJA者1 429例(U-... 目的观察同期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SB-TJA)与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U-TJA)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接受初次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 675例患者,接受SB-TJA者246例(SB-TJA组)、接受U-TJA者1 429例(U-TJA组),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各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 SB-TJA组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疾病7例、神经系统疾病2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2例、伤口并发症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U-TJA组分别为47、17、54、9、17、12例,两组各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8岁(OR=1.986,P=0.01)和ASA分级Ⅲ级(OR=4.136,P=0.031)是术后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接受SB-TJA与U-TJA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年龄>68岁和ASA分级Ⅲ级是SB-TJA与U-TJA术后发生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ASA分级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股骨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窦勇 田伟 +2 位作者 柳剑 杨德金 尹星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13-15,18,I0002,共5页
目的采用三维CT测量膝骨关节炎患者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方法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112膝),其中内翻型92膝(内翻组)、外翻型20膝(外翻组);Ⅲ期股骨头坏死34例(68膝)作为正常组。回顾性分析3组术前的CT资料... 目的采用三维CT测量膝骨关节炎患者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方法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112膝),其中内翻型92膝(内翻组)、外翻型20膝(外翻组);Ⅲ期股骨头坏死34例(68膝)作为正常组。回顾性分析3组术前的CT资料,采用三维CT重建的方法测量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FTA)、解剖股骨远端外翻角(aLDFA)、解剖胫骨近端内翻角(aMPTA)、股骨后髁角(PCA)、股骨髁扭转角(CTA),Whiteside线与股骨后髁连线(PCL)的夹角(WPCL)、与外科髁上轴(SEA)的夹角(WSEA)及与临床髁上轴(CEA)的夹角(WCEA)。结果内翻组mFTA、WPCL、WSEA、WCEA均高于正常组,aMPTA、PCA、CTA均低于正常组;外翻组aMPTA、PCA、CTA、WPCL、WSEA、WCEA均高于正常组,mFTA、aLDFA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内翻组PCA与mFTA呈负相关(r=-0.555),与aMPTA呈正相关(r=0.450);外翻组PCA与mFTA呈负相关(r=-0.614),与aLDFA呈负相关(r=-0.719);P均<0.05。随着mFTA逐渐增大至15°,内翻组PCA、CTA逐渐减小,P均<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均存在Whiteside线外移;内翻型患者PCA、CTA均降低,PCA与mFTA和aMPTA相关;外翻型患者PCA、CTA均升高,PCA与mFTA和aLDF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膝关节 股骨旋转力线 股骨后髁角 股骨髁扭转角 Whiteside线
下载PDF
模板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中的应用及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要林 邵宏翊 +3 位作者 郭盛杰 蒋毅 尹星华 周一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512-517,共6页
背景:模板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中的应用包括髋臼侧模板测量和股骨侧模板测量,有胶片模板测量和数字化测量两种形式。各家报道的测量准确度不同,但少有分析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目的:探讨胶片模板测量的准确性,并分析可能... 背景:模板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中的应用包括髋臼侧模板测量和股骨侧模板测量,有胶片模板测量和数字化测量两种形式。各家报道的测量准确度不同,但少有分析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目的:探讨胶片模板测量的准确性,并分析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原因。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某手术组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126髋)做研究对象。术前分别由组内1名住院医师和1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单独完成髋关节的模板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同手术实际使用假体进行比对。同时考察患者身体体重指数(BMI)、下肢长度、髋臼覆盖和健侧测量是否是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结果:住院医师组和高年资主治医师组测量髋臼假体相差1个型号以内的符合率分别为88.89%和93.18%,相差2个型号以内为98.41%和98.86%;股骨假体相差1个型号以内符合率为89.68%和93.18%,相差2个型号以内为98.41%和100%。两组测量结果组内相关系数(ICC)髋臼侧为0.893、股骨侧为0.977。BMI和测量偏失结果之间髋臼侧相关系数r=0.019,P=0.835,股骨侧相关系数r=0.008,P=0.927。下肢长度和测量偏失结果之间髋臼侧相关系数r=0.039,P=0.785,股骨侧相关系数r=0.028,P=0.779。髋臼覆盖和测量偏失结果之间髋臼侧相关系数r=0.087,P=0.332。髋臼侧患侧测量较健侧测量准确度高(t=-4.094,P=0.000);股骨侧患侧测量和健侧测量没有统计学差异(t=1.391,P=0.169)。结论:术前胶片模板测量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型号选择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BMI、下肢长度及髋臼覆盖和测量准确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髋臼侧患侧测量较健侧测量准确度高,而股骨侧患侧测量和健侧测量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模板测量 胶片 身高体重指数 髋臼覆盖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7
5
作者 黄行健 周一新 +2 位作者 杨德金 尹星华 唐浩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57-63,共7页
对于髋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最成功的治疗方法之一.有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7.6%,而其临床表现通常滞后于影像学表现[3].为了实现对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干预,临床医师必须熟知各... 对于髋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最成功的治疗方法之一.有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7.6%,而其临床表现通常滞后于影像学表现[3].为了实现对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干预,临床医师必须熟知各种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晚期并发症 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表现 并发症发生率 关节炎患者 术后并发症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唐杞衡 周一新 +3 位作者 宋洋 尹星华 杨德金 边涛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1期15-17,21,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158例病历资料。通过分析病历记录、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记录,确定膝关节翻修原因。初次膝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158例病历资料。通过分析病历记录、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记录,确定膝关节翻修原因。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2年内进行的翻修为早期翻修,2年后进行的翻修为晚期翻修。结果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常见原因有:假体周围感染(41. 6%)、假体松动(24. 8%)和不稳定(9. 9%)。聚乙烯磨损(3. 1%)不是膝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早期翻修的常见原因是假体周围感染(61. 1%)、僵直(12. 5%)和不稳定(8. 3%),晚期翻修的常见原因是假体松动(41. 6%)、假体周围感染(25. 8%)和不稳定(11. 2%)。结论膝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是假体周围感染。最常见的早期翻修原因是假体周围感染,而最常见的晚期翻修原因是假体松动。应该重视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和假体周围感染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败原因 感染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盆对线参数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亮 尹星华 +1 位作者 杨德金 周一新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5期406-411,共6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典型的多关节受累的系统性脊柱关节病。目前针对AS患者脊柱-骨盆对线参数的研究鲜见于国内研究。目的:测量AS患者脊柱-骨盆对线参数,分析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影像资料清晰的AS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3...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典型的多关节受累的系统性脊柱关节病。目前针对AS患者脊柱-骨盆对线参数的研究鲜见于国内研究。目的:测量AS患者脊柱-骨盆对线参数,分析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影像资料清晰的AS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36例分别作为AS组和对照组。常规拍摄脊柱全长站立位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骨盆对线参数:胸椎后突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骨斜面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矢状面垂直轴向偏心距(SVAO)、α角及闭孔率(OFR)。结果:AS组TK显著高于对照组(39.5°±10.2°vs.32.2°±10.3°,P=0.006);LL显著低于对照组(31.5°±14.6°vs.49.0°±13.8°,P<0.001);PT显著高于对照组(24.0°±14.1°vs.13.1°±7.5°,P<0.001);α角显著低于对照组(43.7°±12.1°vs.58.8°±10.6°,P<0.001);SVAO显著高于对照组(27.2 mm±12.8 mm vs.13.0 mm±6.7 mm,P<0.001);OFR显著高于对照组(1.41±0.15 vs.1.12±0.08,P<0.001)。SS和PI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S患者呈现显著骨盆后倾后移倾向,并伴腰椎前凸丧失和胸椎后突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盆对线
下载PDF
单臂外固定器结合髓内钉延长术治疗股骨短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辉 何啸天 +5 位作者 王建业 杨敬 尹星华 顾建明 周一新 秦泗河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68-473,共6页
背景:在Ilizarov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单臂外固定器结合髓内钉延长术(LON),可大幅缩短外固定器使用时间,减少拆除外固定器后的骨折发生率。目的:评估LON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对下肢力线的影响,探讨更加可靠的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 背景:在Ilizarov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单臂外固定器结合髓内钉延长术(LON),可大幅缩短外固定器使用时间,减少拆除外固定器后的骨折发生率。目的:评估LON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对下肢力线的影响,探讨更加可靠的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LON技术治疗27例股骨短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1例;年龄14~46岁,平均(22.5±7.3)岁。测量手术前后的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和机械轴过胫骨平台位置的百分比,使用Paley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采用Likert满意度量表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2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7个月,平均(31.4±15.1)个月。延长长度为4.8~11.7 cm,平均(7.8±2.0)cm;外固定器佩戴时间为3.0~10.5个月,平均(6.4±2.0)个月;外固定指数(EFI)0.5~1.4月/厘米,平均(0.8±0.2)月/厘米。骨愈合时间为6.5~18.5个月,平均(11.8±3.1)个月;骨愈合指数(BHI)为1.1~2.3月/厘米,平均(1.5±0.3)月/厘米。末次随访的Paley评分,优15例,良8例,中4例,差0例;Likert满意度,非常满意23例,满意4例。术后22例患者的LDFA较术前平均减小1.3°±1.6°(P<0.05),未发现延长长度和LDFA差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未发现深部感染。结论:LON技术治疗股骨短缩畸形安全有效,不会造成外翻角度明显增加,Paley评分系统中关于LDFA值的内容仍有改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外固定器 髓内钉 股骨
下载PDF
人工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病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杜辉 尹星华 +2 位作者 黄勇 邵宏翊 周一新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5期289-294,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人工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病死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北京积水潭医院人工关节登记系统和病案室的病历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人工髋和膝关节初次置换或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提... 目的探讨我国人工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病死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北京积水潭医院人工关节登记系统和病案室的病历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人工髋和膝关节初次置换或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在住院期间发生病死的病例并分析其病死原因,计算病死率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病例16 734例,其中13例住院期间病死,病死率为0.78‰。年龄为70~79岁的患者病死率为2.16‰,年龄为8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为5.29‰,相对于60岁以下患者的病死率(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9)。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术前ASAⅠ级病例病死率为0.19‰,而ASAⅢ~Ⅳ级病例病死率为10.81‰,显著高于前者(P<0.001)。男性患者病死率为1.11‰,女性患者病死率为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人工髋和膝关节翻修术术后患者病死率为2.61‰,初次单侧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病死率为0.6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患者接受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与患者的年龄和术前ASA分级密切相关,高龄患者和ASA分级高的患者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医院死亡率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复杂畸形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星华 杜辉 +3 位作者 顾建明 周一新 杨敬 何啸天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18-522,共5页
背景: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为胫骨远端复杂畸形的处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新途径。目的:采用踝上截骨术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复杂畸形,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采用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 背景: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为胫骨远端复杂畸形的处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新途径。目的:采用踝上截骨术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复杂畸形,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采用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的18例胫骨远端复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手术时年龄15~51岁,平均(26.7±9.1)岁;治疗均为单足(未手术侧无病变或病变轻微)。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改变、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差异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外固定器拆除后随访7~67个月,平均(32.7±18.3)个月。外固定器矫正畸形时间11~65 d,平均(39±17)d;外固定器佩戴时间104~313 d,平均(213±66)d。单纯矢状位畸形2例,单纯冠状位畸形4例,斜面畸形(矢状位合并冠状位畸形)12例。矢状位畸形参数与正常值差值的绝对值从术前的14°±11°,矫正至术后的3°±5°(P=0.002);冠状位畸形参数与正常值差值的绝对值从术前的25°±23°,矫正至术后的6°±11°(P<0.001)。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65.4±15.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4±12.0)分(P<0.001)。有5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所有患者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并未出现畸形复发。结论:对于胫骨远端复杂畸形,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可以有效矫正胫骨远端复杂畸形,改善患肢外观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上截骨 外固定器 胫骨远端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晓阳 尹星华 +1 位作者 戴丽 程洋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了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7至2020-06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162例TKA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出现症状... 目的了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7至2020-06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162例TKA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出现症状性DVT及继发的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情况,分析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D二聚体、术前三酰甘油、术前胆固醇及术前血尿酸与症状性DVT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TKA术后有65例症状性DVT患者(0.80%),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第3天,远端DVT占比(73.85%)明显高于近端DVT(26.15%);继发症状性PTE有5例,仅1例为高危分层。术前血尿酸增高是症状性DVT的危险因素(OR=2.532;95%CI=1.207~5.310;P=0.014)。结论TKA患者尽管给予常规预防,但仍无法避免术后症状性DVT的发生,对于术前血尿酸增高的患者在围术期预防中需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新年贺词
12
作者 尹星华 《电焊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龙腾霄汉开新宇,鹊立梅梢报福音。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电焊机》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向关心支持我们的行业领导、
关键词 工作人员 杂志社 电焊机
下载PDF
加强民主管理强化参与意识形成企业合力
13
作者 尹星华 古庆荣 《新钢管理》 2000年第3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特钢公司 民主管理 厂务公开 廉政建设
下载PDF
全膝关节成形术中股骨外翻截骨角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胡乃严 尹星华 陈林林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5期319-322,共4页
全膝关节成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中晚期膝骨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多项研究结果表明,TKA术后下肢力线对手术远期疗效及假体寿命影响较大[1-2]。据统计,约20%的初次 TKA 术后患者对临床疗效不是很满意,常常合并 1 种... 全膝关节成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中晚期膝骨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多项研究结果表明,TKA术后下肢力线对手术远期疗效及假体寿命影响较大[1-2]。据统计,约20%的初次 TKA 术后患者对临床疗效不是很满意,常常合并 1 种或多种并发症,甚至在术后短期内需行翻修手术,术后下肢力线不良是引起TKA翻修的主要原因[3]。TKA术后恢复良好的下肢力线是置换后的膝关节在长时间内有良好功能且不易失败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力线 全膝关节成形术 临床疗效 TKA 翻修手术 外翻截骨 远期疗效 膝关节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作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彭慧明 唐杞衡 +9 位作者 钱文伟 翁习生 周一新 林进 金今 王炜 冯宾 尹星华 王龙超 田雪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06-412,共7页
目的探讨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收治的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两... 目的探讨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收治的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两组:关节注射组50例,术中于膝关节周围浸润注射混合镇痛注射液100ml(罗哌卡因200mg+芬太尼1μg+1:1000肾上腺素0.25mg+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51例。术后48h内均统一配置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泵。比较术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开启静脉PCA泵的时间和用药总量、膝关节活动范围、上消化道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关节注射组PCA泵的开启时间为术后4-10h(M=8h),空白对照组为术后2~5h(M=4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01,P=0.000)。关节注射组术后12h、24h和总的静脉PCA泵用药剂量分别为(8.62±3.601)ml、(21.22±9.220)ml、(38.52±7.764)ml,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8.43±9.671)ml、(35.30±11.414)ml、(55.52±12.405)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关节注射组在麻醉恢复室时疼痛VAS评分为(2.40±1.927)分,小于空白对照组的(3.06±2.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07)。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率、术后其余时点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可延长静脉PCA泵开启时间、节省阿片类药物用量、缓解术后早期疼痛,且无明显并发症,是安全且有效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麻醉和镇痛 注射 关节内
原文传递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尹星华 周一新 +3 位作者 唐杞衡 宋洋 黄行健 杨德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765-1769,共5页
[目的]分析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5月~2013年12月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2例,这些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疼痛、肿胀、周径发生改变、Homans... [目的]分析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5月~2013年12月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2例,这些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疼痛、肿胀、周径发生改变、Homans征阳性时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ultrasonography,USG)检查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同时记录入组患者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事件的发生,分析患者年龄、性别、BMI、手术类型、单双侧、糖尿病史、术前血糖、术前胆固醇、术前甘油三酯、术前D-dimer等与症状性VT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共发生症状性VTE 19例(3.16%),其中远端DVT 18例(3.00%),近端DVT 4例(0.66%),PE 2例(0.33%)。症状性VTE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74±9.04)岁,显著高于其余患者人群(OR=1.065;95%CI=1.001~1.133;P=0.047)。[结论]症状性VTE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进行常规的预防,其发生率仍不低。年龄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症状性VTE的危险因素。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应进行及时有效的VTE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双下肢深静脉彩超
原文传递
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洋 周一新 +3 位作者 唐杞衡 尹星华 黄行健 杨德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974-979,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52例,男189例,女663例;年龄22-87岁,平均(64.9±7.9)岁。诊断为骨关节炎829例、类风湿关节炎23例。记录... 目的探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52例,男189例,女663例;年龄22-87岁,平均(64.9±7.9)岁。诊断为骨关节炎829例、类风湿关节炎23例。记录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医生组别、糖尿病、高血压、术前血栓(通过双下肢彩色超声检查确定)、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前总蛋白、术前肌酐、术前尿素氮、术前凝血酶原活化时间、手术时间、手术起始平均动脉压、麻醉方式、氨甲环酸使用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筛选与术后输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为663例(77.8%),术前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者71例(8.3%),术前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者27例(3.2%),术中使用氨甲环酸者740例(86.9%),输血者202例(23.7%)。在单因素分析中,男性与女性、年龄≥70岁与〈70岁、术前血红蛋白正常与低于正常、术前红细胞压积正常与低于正常、氨甲环酸使用与未使用组患者术后输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女性[OR=2.283,95%CI(1.405,3.711)]、年龄/〉70岁[OR=2.048,95%CI(2.064,4.292)]、术前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男性〈120g/L、女性〈110g/L,OR=I.506,95%CI(1.376,4.427)]、术前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男性〈40%、女性〈37%,OR=3.412,95%CI(1.086,6.591)]均为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未使用氨甲环酸组术后输血率63.2%、使用氨甲环酸组14.9%,未使用氨甲环酸组术后输血量为(280.4±374.4)ml、使用氨甲环酸组为(95.4±210.5)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总体输血率为23.7%,术中使用氨甲环酸能有效降低术后输血率至14.9%。女性、≥70岁、术前贫血是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输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内科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杞衡 周一新 +4 位作者 尹星华 宋洋 黄行健 杨德金 吕艳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952-1954,共3页
[目的]调查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内科并发症的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管理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1日~12月31日期间行初次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麻... [目的]调查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内科并发症的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管理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1日~12月31日期间行初次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麻醉、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 050例患者行1 188个初次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9±11.9)岁,70.1%的患者为女性。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包括心梗(0.1%)、心绞痛(1.9%)、心律失常(1.2%)、心衰(0.4%)、脑梗(0.6%)、肺栓塞(0.2%)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0.4%)。90%的严重内科并发症发生于术后4 d内。年龄≥70岁(OR:2.49,95%CI:1.17~5.29)和ASAⅢ级(OR:15.97,95%CI:2.66~95.79)是严重内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会出现严重的内科并发症。要重视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尤其是高龄和高ASA分级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日不宜过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内科并发症 围手术期管理
原文传递
钽金属骨小梁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勇 周一新 +6 位作者 郭盛杰 唐浩 唐杞衡 顾建明 杨德金 尹星华 宋洋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6期38-44,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钽金属骨小梁(TM)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联合应用TM臼杯和钽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钽金属骨小梁(TM)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联合应用TM臼杯和钽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19例20髋,其中男8例9髋,女11例11髋。所有患者均得到早期随访,平均随访8.4(4~17)个月,平均52.7(28~62)岁。均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术前及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对于泪滴连线位置;采用X线片观察术后即刻及随访时TM臼杯及钽金属加强块周围透亮线、假体是否移位;统计所有并发症情况。结果髋关节手术前后的Harris总分术前34.0分,随访时78.3分,手术前后Harris总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t=-17.01,P〈0.01)。患侧旋转中心高度术前34.4 mm,术后21.4 mm,手术前后旋转中心的高度具有统计学差异(t=-3.11,P〈0.01)。所有患者随访时臼杯及钽金属加强块均稳定。所有患者随访时无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TM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能够增加与宿主骨的接触面积,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同时又能重建相对正常的旋转中心,为恢复正常的髋关节生物力学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再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