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涵义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尹景旺 曾光成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9-22,共4页
个人主义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 ,它对整个西方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某种决定意义的影响。在西方 ,个人主义是一个具有多重涵义的复合概念。个人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关于人性的判断、一套价值观念体系、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和... 个人主义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 ,它对整个西方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某种决定意义的影响。在西方 ,个人主义是一个具有多重涵义的复合概念。个人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关于人性的判断、一套价值观念体系、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一种社会秩序原则和财产制度、一种政治哲学。突破对西方个人主义传统的认识 ,对其多重涵义进行重新审视 ,有助于我们价值观念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 文化涵义 价值
下载PDF
休谟宗教思想的伦理政治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尹景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7,共7页
本文试图从休谟时代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境入手,把休谟的宗教研究和他的伦理政治观念综合起来考察,尽可能客观地再现休谟宗教研究的真实意图;伦理政治意图的再现,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休谟的宗教思想。
关键词 意图问题 自然法 宗教的腐化 伦理世俗化
下载PDF
浅析“思维之网”的重要“纽结”——中心概念
3
作者 尹景旺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9,88,共5页
自人类进入符号文化领域以来 ,几乎所有理论思维都在某种程度上涉及概念问题 ,作为“思维之网”的概念体系 ,其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断更新重组 ,产生了诸如知性概念、心灵概念、逻辑概念等等分类。人们不禁要问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概念... 自人类进入符号文化领域以来 ,几乎所有理论思维都在某种程度上涉及概念问题 ,作为“思维之网”的概念体系 ,其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断更新重组 ,产生了诸如知性概念、心灵概念、逻辑概念等等分类。人们不禁要问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概念体系 ,如何在其变化中找到基点从而准确、快捷地把握住理论的核心 ?着手这样思考的人有理由去关心中心概念的哲学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心概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之网 中心概念 内涵 外延
下载PDF
休谟《英国史》中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尹景旺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8-73,共6页
1745年休谟(1711—1776)在哲学著作《人类理解研究》中就已表明,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历史问题。1752年休谟开始写作《英国史》,1756年出版第1卷,前后共写了六大卷,在时问跨度上该书从公元前凯撒入侵一直写到1688年光荣革命,是休谟... 1745年休谟(1711—1776)在哲学著作《人类理解研究》中就已表明,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历史问题。1752年休谟开始写作《英国史》,1756年出版第1卷,前后共写了六大卷,在时问跨度上该书从公元前凯撒入侵一直写到1688年光荣革命,是休谟所有著作中耗时和篇幅最长的著作。《英国史》的写作时间是紧跟在《道德原则研究》和政治随笔的写作时间(1748—1749年)之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休谟 国史 《道德原则研究》 哲学著作 写作时间 历史问题 光荣革命
原文传递
《国王的两个身体》与注释法学派的政治世界 被引量:1
5
作者 尹景旺 《原道》 CSSCI 2018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本文从讨论坎托洛维奇《国王的两个身体》出发,对该书重点关注的注释法学派及其所处的政治世界进行简要分析,并以此来揭示11—15世纪的注释法学派思潮对于西方政治法律思想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所起的关键作用。笔者认为,坎托洛维奇的这部... 本文从讨论坎托洛维奇《国王的两个身体》出发,对该书重点关注的注释法学派及其所处的政治世界进行简要分析,并以此来揭示11—15世纪的注释法学派思潮对于西方政治法律思想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所起的关键作用。笔者认为,坎托洛维奇的这部著作对他自己、对读者无疑都是一次中世纪政治神学的奥德赛之旅。西欧的学术流动如悠悠长河蜿蜒千年,俯瞰这样的宏景自然需要居高凌顶的视野;逝去的古典和中世纪文明众多板块间的碰撞与错层,生起语言延续体的裂痕甚至它们之间永久的脱离,而这又需要能字斟句酌的“小学”功夫来解码它们曾经共处的思想“板块”,以便自由而精准地巡弋于促使它们彼此相离的时代“大洋”。坎托洛维奇所追根溯源的各种概念、拟制和因果联结,就像暗夜航船上空的群星,指引着那条稍有不慎便易迷失的前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托洛维奇 注释法学派 罗马法 教会法 国王的两个身体
原文传递
休谟对洛克观念论的批判及其政治意蕴
6
作者 尹景旺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本文试图从休谟对洛克观念论的批判人手,分析休谟的认识论研究如何逻辑性地预示了他的政治立场,又如何表现出他与洛克等人在伦理政治问题上的分歧。
关键词 观念论 政治意蕴 洛克 休谟 批判 认识论研究 政治立场 政治问题
原文传递
休谟与自然法传统
7
作者 尹景旺 《哲学门》 CSSCI 2009年第1期101-134,共34页
本文主要讨论休谟哲学思想与自然法传统之间的关系。休谟哲学思想的出发点是道德哲学,而18世纪道德哲学的难题又主要源自于近代自然法传统。因此,探讨休谟道德哲学的自然法背景,以及休谟认识论研究在自然法危机和变革时期的独特地位,对... 本文主要讨论休谟哲学思想与自然法传统之间的关系。休谟哲学思想的出发点是道德哲学,而18世纪道德哲学的难题又主要源自于近代自然法传统。因此,探讨休谟道德哲学的自然法背景,以及休谟认识论研究在自然法危机和变革时期的独特地位,对于理解休谟哲学的来龙去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合社会性 人为的正义 反省印象 道德鉴赏力
原文传递
休谟历史研究中的政治科学
8
作者 尹景旺 《哲学门》 CSSCI 2014年第1期266-287,共22页
自马基雅维里开创近代政治科学以来,人性科学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成为政治科学的重要方法。休谟从人性科学出发探寻人性的普遍原则,将各种信念背后的人性依据在自然史研究中呈现出来,道德的人性基础由此从宗教信念的前提下释放出来;正义... 自马基雅维里开创近代政治科学以来,人性科学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成为政治科学的重要方法。休谟从人性科学出发探寻人性的普遍原则,将各种信念背后的人性依据在自然史研究中呈现出来,道德的人性基础由此从宗教信念的前提下释放出来;正义与非义这样的德行与恶行,不再具有自然法传统中的“自然的”人性特征,而成为“人为的”。休谟在以《英国史》为代表的历史研究中充分运用了人性科学、信念学说和人为的正义等理论,对宗教狂热、权利论和契约论进行了批判,在历史研究中为政治科学确立了效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科学 自然史 信念 人为的正义 效用
原文传递
张志刚主编:《20世纪宗教观研究》
9
作者 尹景旺 《哲学门》 2007年第2期293-300,共8页
20世纪,两次大战的硝烟废墟,模糊了人们朝向天国的目光;甚嚣尘上的意识形态,让高昂的信仰头颅叩伏在了世俗政权的脚下;各种世俗化理论争先敲响宗教的丧钟;虚无主义则让现代主体身处一个“神性缺席的世界黑夜之中”。除了解放神学和原教... 20世纪,两次大战的硝烟废墟,模糊了人们朝向天国的目光;甚嚣尘上的意识形态,让高昂的信仰头颅叩伏在了世俗政权的脚下;各种世俗化理论争先敲响宗教的丧钟;虚无主义则让现代主体身处一个“神性缺席的世界黑夜之中”。除了解放神学和原教旨主义仍给予宗教复兴一些微弱支持外,启蒙理性和世俗化的声浪,几乎已席卷了宗教研究的各个领域。宗教的命运,在这一世纪似乎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教旨主义 宗教复兴 解放神学 启蒙理性 宗教观 张志刚 虚无主义 20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