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泻阴补阳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研究
1
作者 黄灵慧 王继兵 +4 位作者 尹正录 曹星星 吴家昊 陈波 孟兆祥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泻阴补阳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OMT)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普通针刺组和针刺补泻组,每组各27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治疗,镜像组行TOMT治疗,普通针刺组... 目的:探讨泻阴补阳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OMT)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普通针刺组和针刺补泻组,每组各27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治疗,镜像组行TOMT治疗,普通针刺组在镜像组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针刺补泻组在普通针刺基础上加用泻阴补阳法,1次/d,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3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足内翻角度、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足内翻角度改善情况、下肢运动功能、小腿踝跖屈肌群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足内翻角度、FMA评分和M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补泻组治疗后MAS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补泻组的足内翻角度、FMA评分及MAS评分、MBI评分和临床疗效均优于镜像组和普通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普通针刺组的足内翻角度、FMA评分与MBI评分优于镜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结合TOMT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有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足内翻角度,缓解小腿踝跖屈肌群肌张力,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阴补阳 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 脑卒中 足内翻
下载PDF
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便秘疗效观察
2
作者 曹星星 尹正录 +2 位作者 黄灵慧 王娜 孟兆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便秘(post-stroke constipation,P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PS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1例脱落)和对照组(29例,1例脱落)...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便秘(post-stroke constipation,P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PS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1例脱落)和对照组(29例,1例脱落)。对照组给予综合性、个体化的直肠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量表(Cleveland Clinic Score,CCS)评分、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后的CC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且治疗组C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阶段肌电值均显著升高(P<0.001),且治疗组上述阶段的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PSC,可改善患者排便频率及伴随症状,提高盆底快慢肌的肌力和慢肌的耐力,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便秘 电针 直肠功能训练 疗效观察 便秘临床症状评分量表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 盆底肌 俞募配穴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成年脑性瘫痪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尹正录 孟兆祥 +2 位作者 薛永骥 任素伟 金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99,共3页
康复机器人目前在康复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表明,早期应用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RAGT)对脑卒中、脊髓损伤和脑外伤患者,有利于其重建正常步态,恢复步行能力。在我们前期研究中,应用RAGT训练对脑性... 康复机器人目前在康复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表明,早期应用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RAGT)对脑卒中、脊髓损伤和脑外伤患者,有利于其重建正常步态,恢复步行能力。在我们前期研究中,应用RAGT训练对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儿童步行功能也有明显改善作用,是一种新的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能力 康复机器人 脑性瘫痪 脑瘫患者 脊髓损伤 robot 常规康复训练 步态分析 脑外伤患者 步行速度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2
4
作者 尹正录 朱小云 +2 位作者 范章岭 张熙斌 王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患侧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患侧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Biodex System-4等速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t>7.083,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369,P<0.05)。两组在60°/s、120°/s角速度时,肘屈肌、伸肌峰力矩、总功和平均功率均提高(t>2.149,P<0.05),观察组120°/s角速度时伸肌峰力矩,60°/s、120°/s角速度时伸肌总功和平均功率优于对照组(t>2.027,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虚拟情景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腰骶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尹正录 孟兆祥 +4 位作者 王继兵 全逸锋 金星 徐池 林舜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9-1251,共3页
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由于脊髓损伤使得其平面以下运动、感觉等功能受损,不仅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还会影响躯干核心肌肉功能[1];加之ISCI患者术后脊椎达到稳定状态需要制动一定时间,容易导致腰背肌废... 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由于脊髓损伤使得其平面以下运动、感觉等功能受损,不仅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还会影响躯干核心肌肉功能[1];加之ISCI患者术后脊椎达到稳定状态需要制动一定时间,容易导致腰背肌废用性萎缩,影响到I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将来的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2]。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通过视、听觉反馈和游戏式训练方式来激发和维持患者主动重复训练,从而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3]。但是MOTOmed作为一种肢体训练设备无法兼顾躯干控制能力训练[4]。悬吊运动训练(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运动,加强中央躯干肌肉、髋部深层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5]。本研究旨在探讨MOTOmed虚拟情景联合SET训练对腰骶段I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情景 重复训练 废用性萎缩 深层肌肉 步行能力 腰骶段
下载PDF
针刺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尹正录 孟兆祥 +2 位作者 林舜艳 高巨 沈文瑞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12期68-70,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血清TNF-α、IL-1β和IL-6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情况。方法:健康SD老年大鼠50只,按1∶3∶3∶3比例随机分配到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单纯麻醉组),C组(麻醉手术组),D组(麻醉手术加针刺干预组... 目的:观察针刺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血清TNF-α、IL-1β和IL-6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情况。方法:健康SD老年大鼠50只,按1∶3∶3∶3比例随机分配到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单纯麻醉组),C组(麻醉手术组),D组(麻醉手术加针刺干预组)。A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B组予腹腔内注射芬太尼20 ug/kg+氟哌利多500 ug/kg;C组予腹腔内注射芬太尼20 ug/kg+氟哌利多500 ug/kg后。D组于麻醉前20 min,取百会、印堂和双侧内关穴行针刺,接G6805-2型电针仪连续刺激,20 min后进行手术操作,电针刺激持续至手术操作完毕。采用Y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的变化,对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进行测试,TUNEL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海马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及Bcl-2、Bax的表达。结果:D组老年大鼠Y迷宫逃避时间和逃避反应达标率均优于B、C组(均P<0.05),而其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其它各组(均P<0.05),Bcl-2/Bax比率高于其余组(均P<0.05)。结论:针刺干预会减少老年大鼠早期炎症介质的合成,抑制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减轻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 针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炎症介质 海马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尹正录 孟兆祥 +1 位作者 王继兵 金星 《中国康复》 2014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合并SHS的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合并SHS的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瘫上肢上肢简化的Fugl-Mye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的临床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药物导入 针刺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头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尹正录 孟兆祥 +1 位作者 王继兵 任素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0期916-919,共4页
目的观察头针与减重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瘫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B组(23例)和C组(23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减重步行训练,... 目的观察头针与减重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瘫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B组(23例)和C组(23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减重步行训练,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D区和E区及ADL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GMFM中的D区评分分别为(25.38±4.85)分,(29.54±5.70)分,(32.37±6.58)分;E区评分分别为(55.35±11.64)分,(60.80±12.47)分,(65.74±13.50)分;ADL评分分别为(60.24±14.49)分,(68.25±13.74)分,(76.30±14.58)分,;3组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B组、C组治疗后GMFM中的D区和E区评分均优于A组(P<0.05),C组治疗后的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脑性瘫痪 康复训练 步行功能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2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尹正录 吴万垠 +1 位作者 孟兆祥 林舜艳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经肝动脉灌注栓塞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中药灌注栓塞组(治疗组)和TA-CE组的疗效(如瘤体客观反应率、AFP...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经肝动脉灌注栓塞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中药灌注栓塞组(治疗组)和TA-CE组的疗效(如瘤体客观反应率、AFP水平、KPS评分、生存率等)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瘤体客观反应率方面,治疗组有效率(ORR)为25.0%,瘤体控制率(DCR)为72.2%;TACE组ORR为23.8%,DCR为71.3%;在AFP水平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34.7%,稳定率为51.4%,TACE组分别为30.6%和47.5%;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KPS评分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8±1.9)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5个月,6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3.7%7、1.2%4、8.6%、20.8%;TACE组平均生存时间为(9.7±1.8)个月,MST为9.5个月,6、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0.5%、69.8%、36.2%、10.1%。两组平均生存时间、MST和1、2年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7例(23.6%)出现骨髓抑制反应,TACE组中有60例(37.5%)出现骨髓抑制反应。两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和腹痛。结论中药制剂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与TACE相近,但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T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中药灌注栓塞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38
10
作者 任素伟 林春 +3 位作者 孟兆祥 王继兵 尹正录 陈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Mallet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C区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Mallet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GMFM-C区评分均提高(t〉2.074,P〈0.05),观察组效果最佳(F〉10.032,P〈0.001)。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降低(t=4.767,P〈0.001),且在三组中最低(F=4.262,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肌内效贴 悬吊训练 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 儿童
下载PDF
醒脑静对老年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温海明 林舜艳 +6 位作者 高巨 尹正录 何桥 代冬梅 刘刚 李红新 詹锦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46-1549,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氯胺酮(KTM)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同时应用醒脑静(XNJ),以观测其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G1组:空白组,...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氯胺酮(KTM)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同时应用醒脑静(XNJ),以观测其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G1组:空白组,第1天(D0)生理盐水(NS)5 mL/(kg.h)腹腔注射,第2天(D1)至第7天(D6)无药物处理;G2组:D0 KTM 5 mg/(kg.h)腹腔注射,从D1开始每天NS 2 mL/kg腹腔注射,持续至D6;G3组:D0 KTM 5 mg/(kg.h)腹腔注射,从D1开始每天XNJ 2 mL/kg腹腔注射,持续至D6;G4组:D0:KTM 5 mg/(kg.h),从D1开始每天XNJ 6 mL/d腹腔注射,持续至D6。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的变化,对各组大鼠脑海马匀浆中AchE、ChAT的活性进行测定,TUNEL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海马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G3、G4组与G2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和游泳总距离缩短(P<0.05)。G2组大鼠模型的ACh含量和ChAT活性与G1组比较降低,G3、G4组大鼠模型的Ach含量和ChAT活性均高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G3、G4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和Bax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G4组大鼠模型海马区Bcl-2表达与G2组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大鼠KTM腹腔注射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与中枢神经系统Ach含量和ChAT活性的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增高有关,XNJ对此种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 MORRIS水迷宫 醒脑静 氯胺酮 乙酰胆碱酯酶 胆碱转移酶 海马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金星 孟兆祥 +5 位作者 尹正录 张熙斌 王继兵 范章岭 陈波 柯明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均进行8周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均进行8周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D区和E区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机器人组患儿的GMFMD区评分分别为59.33±20.69,77.24±17.35;E区评分分别为:41.58±9.81,49.81±21.06,两组评分较治疗前都明显提高(P<0.01),且机器人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步行训练 脑性瘫痪 步行能力
下载PDF
老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S-100β蛋白关系及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舜艳 高巨 +2 位作者 尹正录 戴载深 徐少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术后不同时间血清S-100β蛋白的表达变化和POCD的发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血清S-100β蛋白与POCD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根据术后第7... 目的探讨老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术后不同时间血清S-100β蛋白的表达变化和POCD的发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血清S-100β蛋白与POCD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根据术后第7天患者症状、舌脉及体征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监测患者术前、术毕、术后24及48 h血清S-100β蛋白变化。结果肠癌患者POCD中医证型主要是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腑滞浊留证和气血亏虚证,其中以肾精亏虚、痰浊阻窍及气血亏虚证为主。两组患者术前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毕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最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及48 h较术毕有所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OCD组术毕高于术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及48 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CD组术毕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及48 h POCD组高于非POC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术毕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各中医证型之间相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癌患者POCD发病与中医"虚"、"痰"关系最密切,以肾精亏虚、痰浊阻窍及气血亏虚证为主。血清S-100β蛋白可作为评估老年患者肠癌手术后发生POCD的重要指标,但在各中医证型组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肠癌 中医证型 POCD S-100Β
下载PDF
丰富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鑫 孟兆祥 +4 位作者 钱贞 尹正录 金星 全逸峰 王继兵 《中国康复》 2016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丰富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传统平衡训练,丰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丰富环境,并结合任务导向性项目... 目的:探讨丰富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传统平衡训练,丰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丰富环境,并结合任务导向性项目进行平衡训练;在治疗前、4周训练结束时评价2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平衡仪站立位睁眼静态平衡测试、"起立-行走"计时(TUGT)。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丰富组更优于常规组(P<0.05);2组TUGT评分、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0.01),且丰富组更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丰富平衡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平衡训练 脑卒中 BERG平衡量表 平衡功能
下载PDF
MOTOmed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步态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继兵 孟兆祥 尹正录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MOTOmed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步态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 目的研究MOTOmed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步态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MOTOmed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6 min步行距离、10 m步行时间和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患者步态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结果对照组治疗前BI评分为(31.28±5.62)分,治疗8周后BI评分、6 min步行距离、10 m步行时间分别为(60.34±7.56)分、(62.35±6.32)m、(60.64±4.37)s;治疗组治疗前BI评分为(30.27±6.53)分、0、0,治疗8周后BI评分、6 min步行距离、10 m步行时间分别为(73.25±8.64)分、(70.23±5.48)m、(51.89±5.12)s。治疗前后两组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10 m步行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MOTOmed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步态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运动训练 不完全性 胸腰段 脊髓损伤 步态功能 日常生活功能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凡国华 尹正录 +1 位作者 范章岭 王林兰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9期77-78,共2页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对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训练8周后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患者的步态功能、平衡功能、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均P<0.05)。结论...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对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训练8周后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患者的步态功能、平衡功能、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下肢康复机器人 步行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舜艳 尹正录 +2 位作者 孙超 陈波 高伟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构建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并评价其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苏北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根治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采用随... 目的构建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并评价其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苏北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根治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ERAS治疗,治疗组接受中医特色ERAS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 d肺功能及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本研究共有7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患者,最终有67名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n=23)和治疗组(n=34)。对照组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31±1.17)、(3.14±1.02)和(8.69±1.37)天;治疗组分别为:(3.12±1.11)、(2.08±0.75)和(6.57±1.25)天,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11例发生并发症(33.3%),治疗组共有6例(17.6%),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1天肺功能指标较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各项指标较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ERAS体系可以减少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肺功能恢复,并抑制早期炎症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快速康复外科 肺癌 胸腔镜 肺功能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_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继兵 孟兆祥 尹正录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7期180-182,共3页
目的分析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_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17例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采用膀胱功能训练、针灸、盆底肌锻炼、手法排尿、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药物治疗,评定患者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平均膀... 目的分析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_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17例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采用膀胱功能训练、针灸、盆底肌锻炼、手法排尿、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药物治疗,评定患者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患者每天平均排尿次数(10.79±5.47)次、膀胱容量(450.65±120.39)ml、残余尿量(70.89±30.23)ml和LUTs评分(15.63±7.48)分均优于治疗前的(18.64±3.76)次、(321.93±100.24)ml、(120.78±82.64)ml、(29.79±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能显著改善T_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吡的斯明 巴氯酚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与康复运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蓉蓉 周颖 尹正录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2期240-241,共2页
急性脑血管病重患者常因气道梗阻、意识障碍、中枢性呼吸衰竭等因素而需行气管切开术,以通畅气道,必要时使用呼吸机呼吸[1]。但因气管切开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使封管时间延长,对患者的恢复不利。因此气管... 急性脑血管病重患者常因气道梗阻、意识障碍、中枢性呼吸衰竭等因素而需行气管切开术,以通畅气道,必要时使用呼吸机呼吸[1]。但因气管切开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使封管时间延长,对患者的恢复不利。因此气管切开后气道的管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气管切开 康复运动 护理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与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林兰 尹正录 凡国华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6期889-890,共2页
①目的探讨规范的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及康复训练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疗效。②方法对3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规范的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康复训练治疗;2月后... ①目的探讨规范的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及康复训练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疗效。②方法对3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规范的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康复训练治疗;2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气管切开封管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③结果观察组封管时间、抗生素使用的费用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规范的人工气道湿化与康复训练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管理是有效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康复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