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感官感知动词“V到”与“V见”的异同
被引量:
3
1
作者
鲁志杰
崔希亮(
指导
)
尹
洪波
(
指导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9,共10页
感官感知动词中"V到"与"V见"存在多种形式,共同的语义特征为[+感觉到],在表达对信息的感知时可替换使用。词语的多义性、[+到达]语义特征等是影响"V到"和"V见"存在差异的因素,主动感知和被动...
感官感知动词中"V到"与"V见"存在多种形式,共同的语义特征为[+感觉到],在表达对信息的感知时可替换使用。词语的多义性、[+到达]语义特征等是影响"V到"和"V见"存在差异的因素,主动感知和被动感知、外界刺激与主观判断、施事在场与不在场是差异形成的内在机制。感知类动词"V到"和"V见"的物理/心理空间的意向图式为:行为的发出者—感知方式—(容器内的实体)—感知的结果,"V到"进一步向言语空间投射,语义由感知行为义虚化为因果推理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动词
“V到”
“V见”
语义
图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感官感知动词“V到”与“V见”的异同
被引量:
3
1
作者
鲁志杰
崔希亮(
指导
)
尹
洪波
(
指导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不详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9,共10页
基金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培育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7YPY056)的成果.
文摘
感官感知动词中"V到"与"V见"存在多种形式,共同的语义特征为[+感觉到],在表达对信息的感知时可替换使用。词语的多义性、[+到达]语义特征等是影响"V到"和"V见"存在差异的因素,主动感知和被动感知、外界刺激与主观判断、施事在场与不在场是差异形成的内在机制。感知类动词"V到"和"V见"的物理/心理空间的意向图式为:行为的发出者—感知方式—(容器内的实体)—感知的结果,"V到"进一步向言语空间投射,语义由感知行为义虚化为因果推理义。
关键词
感知动词
“V到”
“V见”
语义
图式
Keywords
perception verbs
"V dao(到)"
"V jian(见)"
semantics
schema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感官感知动词“V到”与“V见”的异同
鲁志杰
崔希亮(
指导
)
尹
洪波
(
指导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