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及ALT水平与干扰素应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尹炽标 张复春 +2 位作者 冼建中 曹阳 唐小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98,共2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及ALT水平在预测IFN疗效中作用。 5 0例慢乙肝患者接受重组IFN治疗 2 4周并随访一年以上。IFN治疗后 2 0例患者 (4 0 % )持续应答 ,应答组治疗前HBVDNA水平显著低于无应答组 (P <0 0 5 )。 5 0例IF...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及ALT水平在预测IFN疗效中作用。 5 0例慢乙肝患者接受重组IFN治疗 2 4周并随访一年以上。IFN治疗后 2 0例患者 (4 0 % )持续应答 ,应答组治疗前HBVDNA水平显著低于无应答组 (P <0 0 5 )。 5 0例IFN治疗患者中 2 6例 (5 2 % )为高病毒血症水平 (HBVDNA >10 7Copies /ml) ,2 4例 (4 8% )为低病毒血症水平 (HBVDNA <10 7Copies /ml) ,低病毒血症水平组血清HBVDNA及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高病毒血症水平组 (5 4 %vs 2 5 %和 4 6 1%vs16 7% ,P均 <0 0 5 )。多变量分析显示 ,治疗前高水平ALT、低HBVDNA含量及治疗过程中ALT明显升高 (>4倍以上 )是判断干扰素治疗的患者HBVDNA阴转的独立预测因素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载量 ALT水平 干扰素 应答关系
下载PDF
2005年广州市29例流脑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尹炽标 张复春 +5 位作者 王建 贾卫东 李凌君 陈燕清 龚兰 唐小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98-601,共4页
目的了解2005年春季广州地区局部暴发流行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3月收治的29例确诊流脑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流脑患者绝... 目的了解2005年春季广州地区局部暴发流行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3月收治的29例确诊流脑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流脑患者绝大多数(89.6%)为成年患者,以外来人员及民工为主(75.9%),多数患者(62.1%)在同一暴发点,均未接种过流脑疫苗。临床表现典型,轻型2例(6.9%),普通型21例(72.4%),暴发型6例(20.7%)。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头痛,呕吐23例(79.3%),瘀点瘀斑23例(79.3%),脑膜刺激征阳性22例(75.9%),意识障碍13例(44.8%)。发病早期外周血及脑脊液W BC、血清LDH、CK、CK-M B、ALT、AST、CH E、ALB、BUN、CREAT、GLU、TRIG、CH OL、K、Na、Ca等有不同比例的异常,暴发型尤其显著,治疗后逐渐恢复。并发心肌损害12例,肝损害10例,肾损害3例,7例发生关节炎,关节腔积液4例。普通型和暴发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异常例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为65.5%(19例),病原菌对青霉素、氯霉素、复方磺胺及头孢曲松均敏感。29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本次流行以成人民工为主,临床表现典型,暴发型比例高,关节炎发生率较高,多脏器损害比例高,病原体检出率高,常用抗生素敏感,抢救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测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干扰素对其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尹炽标 唐小平 +1 位作者 罗幸儿 卢群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78-79,共2页
本文应用CD_3、CD_4、CD_8单克隆抗体酶标试剂检测4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其结果与20例正常人比较,显示CD_3、CD_4、CD_4/CD_8比值明显降低,CD_8则明显升高;其中34例慢丙肝接受了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_... 本文应用CD_3、CD_4、CD_8单克隆抗体酶标试剂检测4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其结果与20例正常人比较,显示CD_3、CD_4、CD_4/CD_8比值明显降低,CD_8则明显升高;其中34例慢丙肝接受了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_1治疗,治疗前后CD_3、CD_4、CD_8、CD_4/CD_8比值与10例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慢丙肝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_1对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干扰素 诊断
下载PDF
54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尹炽标 唐小平 +9 位作者 张复春 唐漾波 许敏 陈燕清 王健 陈谐捷 邓西龙 刘晋新 贾卫东 谢敏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8-22,i001,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例重症SAR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与死亡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963%... 目的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例重症SAR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与死亡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963%为持续高热;全部有明显呼吸困难。796%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低于020(占50%);981%的患者嗜酸粒细胞显著降低;血小板降低者占204%。35例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降低至400/μL以下。血清ALT、AST、LDH及CK升高者分别为648%、630%、574%和481%,有肾功能损害者占129%。48例患者双肺受累,833%(10/12)的病例死亡前胸片可见双肺广泛的磨玻璃样改变。经综合治疗,778%的患者临床治愈出院;死亡12例,病死率为222%。出院后随访4周,333%有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血小板减少、CD+4降低、BUN升高与死亡显著相关(P值均<001)。结论重症SARS患者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及CD+4显著降低,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大范围肺实变及磨玻璃样改变等。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继发感染、血小板下降、CD+4降低、BUN升高是影响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死亡 并发症 基础疾病 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CD4^+ 升高 持续高热 呼吸困难 嗜酸粒细胞
下载PDF
慢性肝病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尹炽标 张复春 +4 位作者 冼建中 曹阳 卢业成 易俊卿 唐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906-908,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5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5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行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四项指标含量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对其中10例病理分期为S2或S3的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并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的变化。结果:上述指标血清含量与慢性肝病发展阶段性一致。在慢性肝炎重度(CHS)与肝硬化(HC)阶段达最高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一致,在炎症分级 G4,纤维化分期S4或S3处于最高水平,丹参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确切疗效,适用于肝纤维化的基础治疗。结论:血清HA,LN,ⅣC,PCⅢ是反映肝纤维化的有效指标。丹参对防治肝纤维化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 LN ⅣC PCⅢ 病理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尹炽标 卢业成 +3 位作者 蒋涛 易俊卿 陈万山 李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6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同时检测其血清内毒素(ET)及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IVC和PⅢNP)水平,对所有慢性乙...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6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同时检测其血清内毒素(ET)及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IVC和PⅢNP)水平,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判断其病理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把血清内毒素及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活检病理分级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ETM)的发生率随肝脏病变的加重而升高。血清内毒素、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活检病理分级分期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可作为肝脏病理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内毒素血症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脏病理 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7
作者 尹炽标 张复春 +4 位作者 冼建中 曹阳 卢业成 易俊卿 唐小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105-107,共3页
本研究对95例做了肝组织括检的慢性肝病患者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并对其中10例病理分期为S<sub>2</sub>、S<sub>3</sub>的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 本研究对95例做了肝组织括检的慢性肝病患者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并对其中10例病理分期为S<sub>2</sub>、S<sub>3</sub>的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A、LN、ⅣC、PCⅢ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95例患者均为我院1998年12月~1999年8月住院病人。其中男性76例,女性19例,年龄18~5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HA 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患者 丹参注射液 肝脏病理 分级分期 慢性肝炎重度 肝组织 PCI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IgM的检测及其对病情的影响
8
作者 尹炽标 连粤湘 唐小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33-934,共2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 和慢性乙型重症肝炎(CSHB)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对病情发展、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33 例CHB、78 例CSHB患者及100 例正常人检测血清抗- CMV-IgM及肝功能,...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 和慢性乙型重症肝炎(CSHB)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对病情发展、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33 例CHB、78 例CSHB患者及100 例正常人检测血清抗- CMV-IgM及肝功能,并将CHB与CSHB组中抗- CMV- IgM 阳性者与单纯HBV感染者进行对比。结果 正常对照、CHB及CSHB组血清抗- CMV- IgM 的检出率分别为1-0 % (1/100) ,2-5% (21/833) 及11-5% (9/78),CSHB 组中抗-CMV-IgM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CHB组( P<0-05) 。在CHB中,抗- CMV-IgM 阳性者血清总胆红素(SB)及丙氨酸转移酶(ALT)均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者( P< 0-05) 。在CSHB 中,抗- CMV-IgM 阳性者病死率达87-5% (7/8) ,高于单纯HBV感染者的71-9% (23/32) 。结论 CHB,CSHB 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加重病情,尤其CSHB患者抗- CMV-IgM 阳性率较高,合并CMV感染者预后甚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巨细胞病毒 IGM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SARS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贾卫东 邓西龙 +4 位作者 唐小平 尹炽标 张复春 杨湛 方积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84-2287,共4页
目的了解糖皮质激素(GCS)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概况,分析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对改善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SARS病例225例,氧合指数(OI)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判别指标,治疗有效的标准是治疗后OI较治疗前上升20%以上。结果5... 目的了解糖皮质激素(GCS)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概况,分析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对改善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SARS病例225例,氧合指数(OI)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判别指标,治疗有效的标准是治疗后OI较治疗前上升20%以上。结果59.56%(134/225)的SARS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所有病例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治疗前OI的平均水平为237.08mmHg,治疗后OI的平均水平为335.08mmHg,平均升高110.26mmHg,升幅为46.41%;GCS每日体质量用量1~3mg/kg、每日用量160~240mg、累计用量1000~2000mg组的治疗效果最好;GCS应用疗程为8~14d的治疗效果最好。结论在SARS治疗中,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减轻患者肺部症状、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疗效,比较适宜的静脉给药方法为:每天用量1~3mg/kg或160~240mg/d,累计治疗8~14d,累计用量控制在1500m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疗效 氧合指数 剂量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隔离防护 被引量:15
10
作者 洪文昕 张复春 +7 位作者 尹炽标 王建 胡凤玉 雷春亮 蔡卫平 许敏 陈燕清 杨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7-500,531,共5页
【目的】了解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特点及治疗、预后及隔离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5月至6月下旬收治的81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8~71(22.4±11.... 【目的】了解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特点及治疗、预后及隔离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5月至6月下旬收治的81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8~71(22.4±11.98)岁,男44例,女37例。输入性病例32例,本地病例49例。90.2%患者有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呈家庭及群集现象。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为主。潜伏期1~7(2.86±1.39)d。大部分病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43.7%),常见症状为发热(92.6%)、咳嗽(85.2%)、咽痛(50.7%)、头痛(34.6%)、全身肌肉痛(28.3%)、鼻塞流涕(46.9%),有腹泻症状者少。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或降低(92.6%),47.9%的病例嗜酸粒细胞下降,74.1%的病例合并低钾血症。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全部病例痊愈出院。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大多数病例病情轻,预后良好,二级防护可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能从早期输入病例转为本土病例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临床特征 隔离防护
下载PDF
双草退黄冲剂1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连粤湘 龙晓英 +1 位作者 吴婉芬 尹炽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 :观察双草退黄冲剂 1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对 3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 (治疗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双草退黄冲剂 1号治疗 4周 ,分析其黄疸消退情况及疗效等 ... 目的 :观察双草退黄冲剂 1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对 3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 (治疗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双草退黄冲剂 1号治疗 4周 ,分析其黄疸消退情况及疗效等 ,与同期西医常规治疗 2 2例 (对照组 )作比较。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小鼠D 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73 5 % (2 5 / 34例 )和 2 3 5 % (8/ 34例 ) ,对照组为 5 9 1% (13/ 2 2例 )和 4 0 9% (9/ 2 2例 ) ,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实验研究显示双草退黄冲剂 1号大、中剂量组肝损伤轻微 ,疗效明显优于模型组 ,且使肝脏SOD活性升高及血清ALT、AST降低 (P <0 0 5 ,P <0 0 1)。结论 :双草退黄冲剂 1号可加快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及减轻肝损伤 ,其机理可能与提高SOD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草退黄冲剂1号 急性黄疸型肝炎 D-半乳糖胺 实验性急性肝损伤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三种登革热抗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卢业成 陈万山 +5 位作者 张复春 王建 尹炽标 唐小平 杨湛 袁小珍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86-588,597,共4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斑点法(DIBA)和免疫层析法(ICT)检测登革热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他优缺点。方法用ELISA、DIBA和ICT同时检测登革热患者和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脑、流感、钩体等其他发热患者的DV-IgM/IgG抗体...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斑点法(DIBA)和免疫层析法(ICT)检测登革热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他优缺点。方法用ELISA、DIBA和ICT同时检测登革热患者和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脑、流感、钩体等其他发热患者的DV-IgM/IgG抗体,比较测试结果。结果用ICT法(澳大利亚PANBIOLim ited)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60.4%(32/53),DV-IgG无1例阳性;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14.7%(5/34),DV-IgG无1例阳性。用ELISA法(德国GM BH)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66.0%(35/53),DV-IgG的阳性率为70.2%(40/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35.3%(12/34),DV-IgG的假阳性率为8.8%(3/34)。用ELISA法(澳大利亚PANBIO Lim ited)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75.5%(40/53),DV-IgG的阳性率为49.1%(28/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11.8%(4/34),DV-IgG无1例阳性。用DIBA法(新加坡Genelabs Diagnostics)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84.9%(45/53),DV-IgG的阳性率为64.9%(37/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47.1%(16/34),DV-IgG无1例阳性。结论通过比较显示,ICT法检测DV-IgM抗体适合在登革热爆发流行期间用作疫区基层医疗单位的早期初筛试验;ELISA法检测DV-IgM/IgG抗体适合在普查及大批量标本检测时使用;DIBA法检测DV-IgM抗体不适合作为初筛试验;DIBA法检测DV-IgG抗体适合在登革热散发期间使用,可作为登革病毒感染的确证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斑点法
下载PDF
260例SARS病人胸部X线表现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晋新 江松峰 +6 位作者 陈碧华 张烈光 黄德扬 黄务枝 史红玲 尹炽标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 :斑片状影 183例 (70 .3 8% ) ;大片状影 10 2例 (3 9.2 3 % ) ;间质改变 2 0 8例 (8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 :斑片状影 183例 (70 .3 8% ) ;大片状影 10 2例 (3 9.2 3 % ) ;间质改变 2 0 8例 (80 % ) ;磨玻璃样改变 113例 (4 3 .46% ) ;大范围肺实变 3 1例 (11.92 % ) ;索条状影 10 8例 (4 1.5 4% ) ;弥漫性病变 42例(16.15 % ) ;单肺受累 96例 (3 6.92 % ) ;双肺受累 176例 (67.69% )。结论 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实变是SARS的共同特征 ,胸片能够显示和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肺炎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2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谐捷 唐小平 +4 位作者 尹炽标 廖春信 赵子文 刘晋新 蔡卫平1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06-210,共5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三家医院收治SARS病人中的 2 5例死亡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死亡病例年龄在 6 0岁以上者 16例 (占 6 4 % ) ,平均 (6 1± 18)岁。 16例 (6...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三家医院收治SARS病人中的 2 5例死亡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死亡病例年龄在 6 0岁以上者 16例 (占 6 4 % ) ,平均 (6 1± 18)岁。 16例 (6 4 % )合并有基础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 ,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逐渐升高 ,而淋巴细胞和血小板逐渐下降 ,与疾病初期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磷酸肌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及尿素氮 (BUN)与入院时相比升高 2倍以上 ,提示有多器官、多系统功能损害。 19例 (76 % )继发感染 ,主要为肺部细菌和 /或真菌感染。所有病例均有肺部弥漫病变 ,2 0例 (80 % )累及双肺 ,其中 19例出现肺内广泛的磨玻璃样病变 ,内含分枝状支气管气像的“白肺”改变。病理检查肺组织呈间质性炎症、急性渗出性炎症、双肺实变、肺泡内广泛性透明膜形成。死亡原因均为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导致Ⅰ型呼吸衰竭 ,其中 9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 (MODS)。结论 SARS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1)年龄 >6 0岁 ;(2 )存在基础疾病 ;(3)继发严重感染 ;(4 )X线胸片进展迅速。死亡原因主要为ARDS导致Ⅰ型呼吸衰竭或M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死亡原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146例医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其耐药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丽芬 张顺玲 +2 位作者 王琦 尹炽标 杨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146例传染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对2003-2005年传染病住院患者中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真菌感染率从2003的1.16%上升到2005年的1.62%。感染的部位以消化道、口腔为主,分别占39.04%、32... 目的探讨146例传染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对2003-2005年传染病住院患者中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真菌感染率从2003的1.16%上升到2005年的1.62%。感染的部位以消化道、口腔为主,分别占39.04%、32.88%。被检出真菌有19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37.67%、26.71%,对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敏感,但敏感率在下降,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耐药率较高。感染的发生与病情危重、免疫功能紊乱、老龄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等因素相关。结论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真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多。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医院感染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13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敏 王彤 +2 位作者 尹炽标 唐小平 雷春亮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经验。方法 分析 2 0 0 3年 2月~ 2 0 0 3年 4月收治住院的 136例SARS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 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以发热 (10 0 % )、畏寒 (81 6 % )、头痛 (72 8% )、咳嗽 (... 目的 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经验。方法 分析 2 0 0 3年 2月~ 2 0 0 3年 4月收治住院的 136例SARS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 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以发热 (10 0 % )、畏寒 (81 6 % )、头痛 (72 8% )、咳嗽 (6 9 1% )和气促 (6 4 7% )为主要临床表现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 (6 4 7% )或降低 (2 4 2 % ) ,10 0 %的患者X线胸片提示有肺部炎症 ,其中双侧受累占71 4 %。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增强剂 ,部分病例配合无创性正压通气 (BiPAP)后 ,131例 (96 3% )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SARS传染性强 ;临床特点以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肺炎为主 ;重症病例早期用大剂量激素加丙种球蛋白及BiPAP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抗脂益肝汤治疗脂肪肝31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谭行华 谭俊 +2 位作者 尹炽标 谭健华 廖励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10-111,共2页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B超诊断的31例脂肪肝患者,其中2例合并有胆结石,2例合并有慢性胆囊炎,4例合并有高血压病,2例合并有糖尿病,1例合并有慢性结肠炎,3例合并有酒精性肝中毒,6例合并有病毒性肝炎.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岁.
关键词 抗脂益肝汤 脂肪肝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Y型聚乙二醇干扰素琢-2b注射液治疗HCV基因2/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封波 尚佳 +38 位作者 武淑环 陈红 韩英 李跃旗 张大志 赵龙凤 魏少峰 毛青 尹炽标 韩涛 汪茂荣 陈士俊 李军 谢青 甄真 高志良 张跃新 龚国忠 杨东亮 潘晨 盛吉芳 唐红 宁琴 施光峰 牛俊奇 罗光汉 孙永涛 尤红 王贵强 张伦理 彭劼 张琴 刘家俊 陈成伟 陈新月 赵伟 王润华 孙黎 魏来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以标准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评价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 IFN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 目的以标准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评价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 IFN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筛选符合要求的2型/3型CHC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Y型Peg IFNα-2b组和Peg IFNα-2a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疗程24 w,停药随访24 w。采用Abbott Real Time HCV Genotype II检测HCV基因型,采用Cobas Taq Ma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详细记录不良事件。主要疗效指标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并进行非劣效检验。结果本试验实际入组2型/3型CHC患者255例,实际治疗241例。全分析集(FAS)数据显示,158例试验组和83例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5.4%(95%CI 79.94%~90.94%)和79.5%(95%CI 70.84%~88.20%,P=0.2402);对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人群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7.9%(95%CI 82.45%~93.27%)和85.9%(95%CI 77.82%~94.01%,P=0.7060),率差的95%可置信区间均符合非劣效标准;对PPS人群分析显示,85.8%受试者获得了早期病毒学应答(RVR),RVR的阳性预测值为9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95.6%和95.2%,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和3.6%。结论应用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CHC患者,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 IFNα-2b具有与对照药物Peg IFNα-2a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医院工作人员SARS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丽芬 张顺玲 +4 位作者 尹炽标 王琦 杨湛 唐小平 雷春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 探讨医院工作人员在收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过程中受到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从 2 0 0 3年 2~ 4月约 3个月收治 SARS过程中受到感染的医院工作人员的临床特征及感染的原因及在此过程... 目的 探讨医院工作人员在收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过程中受到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从 2 0 0 3年 2~ 4月约 3个月收治 SARS过程中受到感染的医院工作人员的临床特征及感染的原因及在此过程中所不断完善的预防对策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感染 SARS 19名工作人员中 11名护士、8名医生 ,通过近距离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在收治过程中 ,通过不断完善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措施、加强宣传教育 ,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制、强调个人防护是减少 SARS医院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医院工作人员 医院感染 预防对策
下载PDF
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NS1抗原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万山 张复春 +5 位作者 卢业成 唐小平 尹炽标 王建 宋伟南 刘丽儿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742-744,738,共4页
目的探讨固相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检测NS1抗原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登革病毒感染早期患者血清171份,非登革病毒感染发热患者血清11份,正常人血清10份,采用ELISA法检测全部192份血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和IgM抗... 目的探讨固相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检测NS1抗原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登革病毒感染早期患者血清171份,非登革病毒感染发热患者血清11份,正常人血清10份,采用ELISA法检测全部192份血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和IgM抗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技术对发病5 d内的125份血清进行扩增和鉴定分型;并采用C6/36细胞微量培养法对发病第1、2天的41份血清进行登革病毒分离培养。结果登革病毒感染患者发病2 d内、3~5 d以及6~10 d血清N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是92.7%(38/41)、83.3%(70/84)、10.9%(5/46);IgM抗体的检出率分别是2.4%(1/41)、51.2%(43/84)、97.8%(45/46);非登革病毒感染的发热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有1例疟疾患者血清登革病毒IgM抗体呈阳性,NS1抗原无一例阳性。RT-PCR在登革病毒感染患者发病第1、2天和3~5天的检出率分别是85.4%(35/41)、83.3%(70/84);登革病毒感染患者发病第1、2天血清的病毒分离培养阳性率分别是80.0%(16/20)、38.1%(8/21),总分离率58.5%(24/41);RT-PCR-RFLP分型鉴定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均证实2006年广州流行株为登革Ⅰ型病毒。结论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操作技术成熟,且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对登革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疫情的早期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NS1抗原 固相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 病毒培养 登革病毒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