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汤 “群方之冠”“以和为贵”(上)
1
作者 陈明 尹笑玉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9期74-75,共2页
桂枝汤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第一个方剂,也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首”。原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和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张仲景在此基础上,对药物用量进行调整以及加减药味,衍生出了诸如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附... 桂枝汤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第一个方剂,也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首”。原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和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张仲景在此基础上,对药物用量进行调整以及加减药味,衍生出了诸如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小建中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足见他对药味药量的精细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小建中汤 张仲景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桂汤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承上启下
2
作者 陈明 尹笑玉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6期11-15,共5页
中医学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且璀璨的历史道路。许多中医学界的古圣先贤,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著作。就像因写出极具影响力的古典诗歌的杜甫被赞誉为“诗圣”一样,中医学界也有属于自己的,作出了巨大贡献的... 中医学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且璀璨的历史道路。许多中医学界的古圣先贤,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著作。就像因写出极具影响力的古典诗歌的杜甫被赞誉为“诗圣”一样,中医学界也有属于自己的,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医圣”——张仲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伤寒杂病论》 古圣先贤 承上启下 张仲景 中医学界 杜甫 浓墨重彩
下载PDF
桂枝汤——“群方之冠”“以和为贵”(下)
3
作者 陈明 尹笑玉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10期77-78,共2页
接续上期有关桂枝汤组成、用法的介绍,本期将为您补充有关桂枝汤“出汗”的治疗,以及从张仲景的方剂中衍生出的中成药。卫气与营气,一个护卫体表而主外,一个掌管“后勤”而主内,一阴一阳,配合紧密。但若因外邪干扰,或者疲劳过度、起居... 接续上期有关桂枝汤组成、用法的介绍,本期将为您补充有关桂枝汤“出汗”的治疗,以及从张仲景的方剂中衍生出的中成药。卫气与营气,一个护卫体表而主外,一个掌管“后勤”而主内,一阴一阳,配合紧密。但若因外邪干扰,或者疲劳过度、起居失宜等内伤,导致营卫失调,就会表现出异常出汗,表现为怕风、怕冷等。针对这一病症,“医圣”张仲景使用桂枝汤来进行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疲劳过度 张仲景 卫气 营气 营卫失调 一阴一阳 以和为贵
下载PDF
仲景用“和”,名方荟萃;平调致和,百病可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宁 冯建春 +4 位作者 张广中 贾海忠 赵进喜 刘鑫源 尹笑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468-471,共4页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中医理论的重要精神,和法功在调和,具有致中和的作用。张仲景和法,涉及到柴胡剂、桂枝剂、泻心汤类方以及四逆散、乌梅丸等,名方荟萃,内容丰富。认真领会仲景和法要旨,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前...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中医理论的重要精神,和法功在调和,具有致中和的作用。张仲景和法,涉及到柴胡剂、桂枝剂、泻心汤类方以及四逆散、乌梅丸等,名方荟萃,内容丰富。认真领会仲景和法要旨,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和法 临床思维
下载PDF
《伤寒论》“胃家实”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尹笑玉 陈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73-177,共5页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作为“阳明病篇”提纲证,其解读历来存在争议,争议点主要围绕“胃家”的代指及“实”字的含义两点展开。由于“胃家实”作为提纲证统摄“阳明病篇”全篇,是准确把握阳明病证之机要与理解“阳明病篇”立法处方...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作为“阳明病篇”提纲证,其解读历来存在争议,争议点主要围绕“胃家”的代指及“实”字的含义两点展开。由于“胃家实”作为提纲证统摄“阳明病篇”全篇,是准确把握阳明病证之机要与理解“阳明病篇”立法处方的切入点,因此有必要对“胃家实”的概念进行考据并结合临床情况阐发其实践应用。该文从训诂学及中医经典理论角度出发,结合临床阐释“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内涵,并由此展开针对“阳明病篇”第179~181条的讨论,概括总结“阳明病篇”的方证主治以及主要的治法思路,以期对经方之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有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家实 阳明病 六经提纲证 伤寒论 经典理论
下载PDF
试论“提壶揭盖”法及其扩展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尹笑玉 陈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60-64,共5页
“提壶揭盖”法源自于对古代医家使用开宣肺气以通利小便的治疗经验的总结,已成为中医的特色治疗法则之一。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提壶揭盖”法局限于通过宣降肺气以治疗小便不利病症,作者认为“提壶揭盖”法的内涵是巧妙运用气机升降出入... “提壶揭盖”法源自于对古代医家使用开宣肺气以通利小便的治疗经验的总结,已成为中医的特色治疗法则之一。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提壶揭盖”法局限于通过宣降肺气以治疗小便不利病症,作者认为“提壶揭盖”法的内涵是巧妙运用气机升降出入之理,以恢复脏腑之气化功能,临床可以扩展运用到诸多疾病中。如通过开宣肺气以利导膀胱、大肠,畅达心肺以疏达胞宫、精室,通利下焦以启达心、肺、胃之气机等,从而将“提壶揭盖”法广泛用于治疗小便癃闭、遗尿漏尿、淋漓不尽,大便秘结或溏泄不爽,月经后期、闭经,男子射精、勃起障碍以及咳嗽、气喘、痞满、呕哕等诸多病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壶揭盖 藏象理论 肺主宣降 太阳主开 治则治法 经方运用
下载PDF
藏象理论指导下的经方治疗呃逆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尹笑玉 陈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76-578,共3页
本文结合《黄帝内经》藏相理论,及临床医案,将呃逆分为:脾胃升降失司、肺胃失降、肝气犯胃、肾不纳气四型;分别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进行初步探讨。治疗呃逆,当以胃气不降为中心线索,但又必须观察有无脾、肺、肝、肾病气之影响,因脾... 本文结合《黄帝内经》藏相理论,及临床医案,将呃逆分为:脾胃升降失司、肺胃失降、肝气犯胃、肾不纳气四型;分别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进行初步探讨。治疗呃逆,当以胃气不降为中心线索,但又必须观察有无脾、肺、肝、肾病气之影响,因脾胃表里相合,肺胃同主肃降,肝胆易乘胃土,胃肾密切相关,总结了治疗呃逆常用的调中理气、宣降肺胃、抑木扶土、补肾纳气四法,可供临床参考。并附各种治法验案数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藏象理论 经方运用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当代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入门教育及入门背诵材料选择的探讨
8
作者 陈明 尹笑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2期29-33,共5页
现今我国的中医学培养模式以院校制培养为主流,受众也以高考应届毕业生为主体,造成了本科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有国学基础薄弱、逻辑推理思维固化等问题,导致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难以接受取类比像、思外揣内、对立统一等的观念,较难树立整... 现今我国的中医学培养模式以院校制培养为主流,受众也以高考应届毕业生为主体,造成了本科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有国学基础薄弱、逻辑推理思维固化等问题,导致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难以接受取类比像、思外揣内、对立统一等的观念,较难树立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等专业思想,这些都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研究造成了一定阻力。通过对本科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特征分析及中医学入门教育特点的研究,笔者认为编撰适宜的背诵材料即“口袋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后续经典学习的入门材料较符合中医学学科特点及当今学情。文章从中医学专业的学科特征、本科低年级学生学情分析入手,阐述了教师在此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几点原则;提出了中医学本科入门阶段背诵材料遴选的指导思想并附示例,旨在为进一步完善中医学本科低年级教育教学方法作一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本科教学 入门背诵 歌诀词赋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试论中医诊疗中病、证、症的离合关系及其应用
9
作者 尹笑玉 陈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641,共6页
中医临床中,病名、证型与主症的确立对于理法方药的裁定具有各自不同的指导意义,三者合而相参则能够相互补充,从时空序列中较为精确地定位当前的疾病状态与预后转归发展,从而指导处方用药;三者相离则各彰所长,只要把握其不同的临床适用... 中医临床中,病名、证型与主症的确立对于理法方药的裁定具有各自不同的指导意义,三者合而相参则能够相互补充,从时空序列中较为精确地定位当前的疾病状态与预后转归发展,从而指导处方用药;三者相离则各彰所长,只要把握其不同的临床适用范围即可高效准确地掌握病情之机要,从而确立治法选定方药。文章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类论述临证中定病名、辨病证与抓主症的内涵与外延及其间的相互联系,阐明了三者在不同的离合作用下的应用方法及意义,并例举验案验方为佐,力图说明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及临床诊疗应用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思路 辨证论治 抓主症 方证相对 专病专方 离合关系
原文传递
关于“病证与症状”“辨证与辨病”的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笑玉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7-541,共5页
本文主要讨论"病证与症状的关系""临床上如何确立病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必要性"三大议题;得出了依标本辨病机、遵缓急立先后,在此基础上参照西医诊断的结论;旨在说明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确立病名、辨析... 本文主要讨论"病证与症状的关系""临床上如何确立病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必要性"三大议题;得出了依标本辨病机、遵缓急立先后,在此基础上参照西医诊断的结论;旨在说明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确立病名、辨析病证、把握病机三者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有机结合,不可偏废。在关于"辨病"的讨论中,本文着重论述了作为现代中医,如何看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及西医诊断等问题,指出了应在灵活借鉴、为我所用原则下衷中参西,以减少误诊、漏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参照西医诊断进而扩展临床思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 病证 辨病 辨证 辨证知机
原文传递
试论表证与因势利导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笑玉 陈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82-1886,共5页
表证,指外感初起、病位在表的病证,对于非外感而病症在表者,亦可使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法。文章通过对表证与在表之症的讨论,辨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指明在表之症也可借用汗而发之的思路进行治疗。通过对发汗解表治法的溯源,阐释... 表证,指外感初起、病位在表的病证,对于非外感而病症在表者,亦可使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法。文章通过对表证与在表之症的讨论,辨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指明在表之症也可借用汗而发之的思路进行治疗。通过对发汗解表治法的溯源,阐释“因势利导”的3层含义,指出临证时应在辨证论治与辨证知机的基础上,通过对主证、病机之先后缓急的综合判断,利用病症部位之内外高下、病变脏腑之气化特点以及病邪自身之趋向性进行选方谴药,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证 因势利导 在表之症 汗法 经典理论
原文传递
郭志强教授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谦 李军 +2 位作者 尹笑玉 宗春晓 薛晓鸥 《现代中医临床》 2021年第5期43-46,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为临床上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常将其归为闭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不孕症等范畴。目前中医治疗PCOS思路多从肝、脾、肾的调理入手。郭志强教授根据多年临...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为临床上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常将其归为闭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不孕症等范畴。目前中医治疗PCOS思路多从肝、脾、肾的调理入手。郭志强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应用“提壶揭盖”法从肺论治PCOS。“提壶揭盖”法主要适用于PCOS中的两种实证:肺失宣降,痰湿内蕴;肺气闭郁,气滞血瘀。“提壶揭盖”多为宣肺之法,临床多用辛味、发散之药,并常佐以健脾、养血之品顾护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从肺论治 提壶揭盖 名家经验 郭志强
原文传递
古汉字构形释义法——理解《黄帝内经》术语的新思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琬晴 闫家馨 +3 位作者 王一 刘浩歌 尹笑玉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6-629,共4页
古汉字构形释义法是将古汉字拆分为若干个构件,根据构件含义与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语境相结合,直观化地阐释文本含义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阐释《黄帝内经》文本及中医学专业术语的含义,具有溯源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有助于更准确、... 古汉字构形释义法是将古汉字拆分为若干个构件,根据构件含义与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语境相结合,直观化地阐释文本含义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阐释《黄帝内经》文本及中医学专业术语的含义,具有溯源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有助于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黄帝内经》的医理思想,理解古人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字 构形 黄帝内经 溯源 含义
原文传递
伤寒论教学中Flash演示教学法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明 尹笑玉 《中医教育》 2019年第3期36-39,共4页
伤寒论课程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基础课程之一,借助于演示教学法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剖析应用Flash动画技术对《伤寒论》中的重点方证条文进行动画短片演示教学的优势,阐明了以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方式展现《伤寒论》方证的发病途径... 伤寒论课程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基础课程之一,借助于演示教学法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剖析应用Flash动画技术对《伤寒论》中的重点方证条文进行动画短片演示教学的优势,阐明了以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方式展现《伤寒论》方证的发病途径及方式、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预后发展及方药组成思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实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互补、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借助此种动画演示的形式,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兴趣,使之较快地接受与理解《伤寒论》条文内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伤寒论课程作为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演示教学 动画教学 Flash演示教学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