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 被引量:3
1
作者 尹至 董智慧 符伟国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455-458,共4页
关键词 治疗性血管生成 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 前列腺素类药物 动脉供血不足 成形手术 动脉硬化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60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吕晓霞 尹至 +4 位作者 金星 吴学君 侯向前 宋颖博 李建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5653-5657,共5页
背景:动物实验已经证实,来源于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能够在血管损伤部位分化形成新生血管,进而改善肢体血液供应。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加非随机对照的双盲试验,于200... 背景:动物实验已经证实,来源于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能够在血管损伤部位分化形成新生血管,进而改善肢体血液供应。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加非随机对照的双盲试验,于2004-09/2007-09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及科研中心完成。对象:受试对象为下肢血管缺血性病变失去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适应症,并愿意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3—83岁,平均65岁。方法:实验采用干细胞分离液,利用梯度密度法分离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液。根据缺血范围选取缺血肢体肌肉多点穿刺注射。主要观察指标:以治疗后6个月患者下肢疼痛症状、行走能力、皮肤溃疡、踝肱指数、足坏疽评分的变化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患肢疼痛、麻木感和冷感觉改善率为78.33%,47例患者静息痛消失或明显减轻,5例患者跛行距离由不足50m提高到大于100m,10例伴有溃疡的患者,溃疡愈合或面积逐渐减小。11例踝肱指数增加大于0.1,4例足趾坏疽患者中1例症状明显缓解,静息痛消失,行坏疽足趾切除,愈合良好;2例疼痛消失,睡眠改善,坏疽组织有脱落迹象:1例于膝下截肢。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肢体疼痛、冷感、麻木疗效确切,对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下肢严重缺血 治疗性血管生成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27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晓霞 尹至 +2 位作者 金星 吴学君 侯向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6653-6656,共4页
背景:骨髓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并分化为体内各种细胞的能力,移植后能够提供内皮细胞及细胞因子并促进毛细淋巴管生成。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的前瞻性实验,于2004.10... 背景:骨髓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并分化为体内各种细胞的能力,移植后能够提供内皮细胞及细胞因子并促进毛细淋巴管生成。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的前瞻性实验,于2004.10/2007—12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及科研中心完成。对象:淋巴水肿的患者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21~53岁。方法:患者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采用肢体淋巴水肿的常规康复治疗。抽取患者自体骨髓后,用干细胞分离液处理并离心骨髓干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液,对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将骨髓干细直接注射至患肢淋巴水肿区域处。主要观察指标:以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健侧与患侧肢体特定截面周长的差值评价肢体淋巴水肿程度。结果:所有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肢体肿胀明显消退,肢体沉重感减轻,瘢痕软化,上肢水肿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差值为(9.2±1.4)cm,治疗后3个月为(3.5±0.9)cm,下肢水肿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差值为(8.2±1.3)cm,治疗后3个月为(3.7±0.6)cm。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肢体慢性淋巴水肿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自体移植 淋巴水肿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老年下肢缺血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晓霞 尹至 +3 位作者 金星 吴学君 侯向前 李亚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161-2163,共3页
目的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34例老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7例,糖尿病足7例。用梯度密度法分离骨髓干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液。直接注射至患肢肌... 目的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34例老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7例,糖尿病足7例。用梯度密度法分离骨髓干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液。直接注射至患肢肌肉内。结果患肢疼痛、麻木感和冷感觉改善率为79.41%,术后第1天患者即反映患肢不适感好转。出院时,27例患者静息痛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患者跛行距离由不足50m提高到大于100m,6例伴有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或面积逐渐减小,6例踝肱指数(ABI)增加大于0.1,4例足趾坏疽患者中:1例症状明显缓解,静息痛消失,行坏疽足趾切除,愈合良好,2例疼痛消失,睡眠改善,坏疽组织有脱落迹象,1例于膝下截肢时被截除。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方法安全、简单、有效。尤其是对于下肢动脉没有流出道的患者,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下肢缺血 治疗性血管生成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晓霞 黄诚 +3 位作者 尹至 洪必根 姜洪江 黄相杰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文登整骨医院就诊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随机平均分为BMSC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无菌条件下连续3...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文登整骨医院就诊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随机平均分为BMSC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无菌条件下连续3次每月行关节腔注射培养的BMSC与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术后3、6、12个月测量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关节评分为(70.9±18.9),对照组关节评分为(69.7±20.9),治疗前两组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治疗后治疗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40.9±20.2),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为(51.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自体BMSC具有较少并发症并能够提高术后的关节功能,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骨关节炎 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丝素蛋白膜表面亲水基团对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6
作者 刁小娟 赵东旭 +2 位作者 秦博 李珺山 尹至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通过交联剂分别对丝素蛋白膜表面主要基团氨基、羟基及羧基的屏蔽,测定其表面亲水性基团的作用效果。方法以只铺加丝素膜的聚苯乙烯板为对照,采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对丝素蛋白膜表面介导细胞黏附的主要基团氨基、羟基和羧基... 目的通过交联剂分别对丝素蛋白膜表面主要基团氨基、羟基及羧基的屏蔽,测定其表面亲水性基团的作用效果。方法以只铺加丝素膜的聚苯乙烯板为对照,采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对丝素蛋白膜表面介导细胞黏附的主要基团氨基、羟基和羧基进行屏蔽,确定屏蔽反应的最适反应时间及最适p H值,并采用MTT方法间接检测屏蔽效果。EGDE对羟基、氨基、羧基的屏蔽作用2组间SUVmax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GDE均可以起到屏蔽羟基(0.514±0.020,P<0.01)、氨基(0.583±0.036,P<0.01)、羧基(0.523±0.023,P<0.01)的目的,且对丝素蛋白膜表面亲水性基团屏蔽的最适时间为10 h,屏蔽羧基所选用的缓冲液最适p H为4。通过MTT法检测丝素蛋白膜表面三种亲水性基团(羟基、羧基、氨基)介导细胞黏附作用总和的大小,羟基、羧基、氨基的屏蔽率分别为:16.67﹪、14.05﹪、10.44﹪,而在丝素蛋白膜表面:含羟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的数量比例为17:4:2。结论对于单个羟基、羧基、氨基亲水性基团来讲,介导细胞黏附作用的大小为:氨基>羧基>羟基;但三种亲水基团介导细胞黏附作用的总和是:羟基>羧基>氨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羟基 羧基 氨基 细胞黏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