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重庆“城市空间”的电影美学嬗变 被引量:5
1
作者 尹葰嫣 虞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198,共5页
21世纪以来,以重庆为拍摄地的电影出现“井喷”,重庆这一“城市空间”在电影中呈现出自然风景、日常生活、人文、人际关系等新的美学特质。本文以21世纪重庆“城市空间”大幅度进入电影银幕空间生产的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作为自然的风景... 21世纪以来,以重庆为拍摄地的电影出现“井喷”,重庆这一“城市空间”在电影中呈现出自然风景、日常生活、人文、人际关系等新的美学特质。本文以21世纪重庆“城市空间”大幅度进入电影银幕空间生产的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作为自然的风景空间、历史存留的废墟空间、现代化的新生活空间、人际关系空间、超现实感的空间这五层空间实践的文本表达,探究重庆“城市空间”电影美学的独特成因和重庆“城市空间”建构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城市空间 电影美学 重庆
下载PDF
三极贯通的影像之桥——2020北京师范大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十周年国际学术论坛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尹葰嫣 华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4-207,共4页
2020年10月24日至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主办,西南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十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重庆举行。
关键词 影视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学术论坛 影像 十周年
下载PDF
新时期谢晋“反思”三部曲的“人民性”审美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尹葰嫣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新时期谢晋“反思”三部曲的“人民性”审美表达通过人民性意识形态主体表达,以电影文本对时代苦难记忆进行细微书写,呈现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铭记,对时代境遇下的人民生活进行自省。重回新时期谢晋“反思”三部曲的“人民性”审美表达现... 新时期谢晋“反思”三部曲的“人民性”审美表达通过人民性意识形态主体表达,以电影文本对时代苦难记忆进行细微书写,呈现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铭记,对时代境遇下的人民生活进行自省。重回新时期谢晋“反思”三部曲的“人民性”审美表达现场,对汲取重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内容重要性的经验具有现实召唤的指导作用,对当今各类艺术门类、艺术表现形式和渲染方式错综复杂具有启示作用,也令如何更好地让“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更赋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谢晋电影 电影审美表达 人民性 人性
原文传递
人民-影像:中国电影的人民性表达
4
作者 尹葰嫣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11,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从人民中来,以人民为创作对象、到人民中去,讲述人民故事、经得起人民的评价与认可,这是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从人民中来,以人民为创作对象、到人民中去,讲述人民故事、经得起人民的评价与认可,这是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电影自扎根本土创作以来就流消在血液中的优良品质。中国电影在百年成树的过程中,人民立场与主体性在中国电影创作中始终存在并承续着,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文艺观的美学追求。人民性作为中国电影的精神内核是当代文艺工作者需要始终坚守和把握的创作与践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创作 当代中国电影 文艺工作者 创作对象 美学追求 精神内核 践行原则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原文传递
人民-影像:中国电影的人民性表达——“第30期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综述
5
作者 尹葰嫣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2022年12月10日,由《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承办的“第30期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在线上举办。本次论坛以“人民-影像:中国电影的人民性表达”为议题,从“史实钩沉与史述生成”“理论提炼与美学总结”“导演研究与... 2022年12月10日,由《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承办的“第30期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在线上举办。本次论坛以“人民-影像:中国电影的人民性表达”为议题,从“史实钩沉与史述生成”“理论提炼与美学总结”“导演研究与类型建构”“观众接受与文化阐释”四个维度进行学术观察与交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论坛 观众接受 《当代电影》 类型建构 文化阐释 新闻传媒 电影学 影像
原文传递
短视频中的中式美学建构与民族化叙事 被引量:1
6
作者 吕佳音 尹葰嫣 《当代电视》 CSSCI 2023年第11期95-100,共6页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短视频将视频内容与中式美学交互融合,采用民族化的叙事方式构筑传奇性、寄托劝谕性;在情景交融之中营造意境;于日常生活中挖掘民族特色,为中华文化和美学精神的传播探索出一条清晰且有效的传播路径。
关键词 短视频 中式美学 民族性 意境 生活美学
原文传递
20世纪80年代的“谢晋电影论争”及其历史再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虞吉 尹葰嫣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回看20世纪80年代的“谢晋电影论争”,其历史叙述与评价存在诸多模糊与多种阐释。以“重回历史语境”与“大历史观”的视角,重新审视80年代的“谢晋电影”和迁延而生的“谢晋电影论争”,有着厘清学理与纠正历史评价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 谢晋电影 “谢晋电影论争” 谢晋电影模式 历史评价
原文传递
凤凰泣血的坚守——评电影《百鸟朝凤》的艺术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尹葰嫣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85,共3页
电影《百鸟朝凤》是已故导演吴天明的最后遗作,2016年上映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热议,最终以文艺电影的高票房完美收官。本文认为,该片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故事主人公对唢呐艺术"凤凰泣血"的坚守、创作团队对"艺术至上"... 电影《百鸟朝凤》是已故导演吴天明的最后遗作,2016年上映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热议,最终以文艺电影的高票房完美收官。本文认为,该片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故事主人公对唢呐艺术"凤凰泣血"的坚守、创作团队对"艺术至上"创作理念的坚守、观众艺术审美观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文艺电影 艺术价值
原文传递
红色经典的类型化再造——徐克版《智取威虎山》改编刍议 被引量:2
9
作者 尹葰嫣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88,共3页
红色经典电影作为主流电影的历史性资源,承载着深刻的文化现代性,极富再创造价值。2014年,由徐克拍摄的影片《智取威虎山》,就是改编自同名样板戏的成功范例。从叙事层面、人物塑造和奇观营造三个方面,徐克在保留原型故事框架的前提下,... 红色经典电影作为主流电影的历史性资源,承载着深刻的文化现代性,极富再创造价值。2014年,由徐克拍摄的影片《智取威虎山》,就是改编自同名样板戏的成功范例。从叙事层面、人物塑造和奇观营造三个方面,徐克在保留原型故事框架的前提下,多向度实施类型化再造,使其在院线上映后,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为红色经典资源的类型化阐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电影 类型化再造 改编策略
原文传递
《调音师》:“人性之恶”的叙事缝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葰嫣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现代文化思潮语境下,电影叙事学透过电影符号学的浸润成为现代电影理论中的一个分支,而电影文本作为叙事载体在叙述者与被述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以及形式与结构等叙事外在结构的构成元素上不断地进行着尝试或实践。研究电影《调... 现代文化思潮语境下,电影叙事学透过电影符号学的浸润成为现代电影理论中的一个分支,而电影文本作为叙事载体在叙述者与被述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以及形式与结构等叙事外在结构的构成元素上不断地进行着尝试或实践。研究电影《调音师》在电影叙事方面所采用的现代性叙述方式及其叙述设置与叙述视角的博弈策略,是分析印度电影市场获得与票房验证的有力佐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叙事动力 叙事设置 叙事视角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色场景与幕后场景
11
作者 索菲.基亚里 高山湖 +1 位作者 尹葰嫣 万琼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8-64,共7页
莎士比亚戏剧一直受到西方学界研究的高度重视,迄今为止,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另辟蹊径,选取莎剧中的两部——《仲夏夜之梦》和《奥赛罗》,试图通过分析莎翁这两部经典名剧中的情色场景和幕后场景的内容,探究莎剧... 莎士比亚戏剧一直受到西方学界研究的高度重视,迄今为止,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另辟蹊径,选取莎剧中的两部——《仲夏夜之梦》和《奥赛罗》,试图通过分析莎翁这两部经典名剧中的情色场景和幕后场景的内容,探究莎剧舞台上未曾得以呈现却独具深意的幕后戏剧情节和动作,如秘密、保密与情色场景之间无法割裂的联系,以展现莎剧的舞台魅力和艺术生命,填补我们想象的空白和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奥赛罗》 情色场景 幕后场景 秘密 想象
原文传递
千载余韵 光影深深--重提“写意美学”与电影创作的互通性
12
作者 张若晨 尹葰嫣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5-108,共4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围绕着商业性和艺术性作出了许多尝试,但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力度、辨识度仍不够高,审美意识和符号体系还不够完善,想要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建构中国电影学派,必须从中国电影特有的历史文化语境入手,找寻滋养与...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围绕着商业性和艺术性作出了许多尝试,但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力度、辨识度仍不够高,审美意识和符号体系还不够完善,想要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建构中国电影学派,必须从中国电影特有的历史文化语境入手,找寻滋养与灵感。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诸多电影理论家、电影学者提出中国电影艺术要向传统文艺探胜求宝,而中国的古典诗词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或者形式感方面都是中华文化的巨大瑰宝之一,汲取古典诗词的养料有益于中国电影的艺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中国电影学派 赋比兴 蒙太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