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恢复程度的长白山风灾区地下火阴燃特征和发生概率模拟
1
作者 尹赛男 单延龙 +3 位作者 陈响 曹丽丽 于渤 张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126,共10页
【目的】基于室内模拟点烧试验分析长白山风灾区地下火阴燃特征并建立发生概率预测模型,为该地区地下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风灾区不同恢复程度(恢复区、半恢复区、未恢复区)的地下可燃物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地下可燃物... 【目的】基于室内模拟点烧试验分析长白山风灾区地下火阴燃特征并建立发生概率预测模型,为该地区地下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风灾区不同恢复程度(恢复区、半恢复区、未恢复区)的地下可燃物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地下可燃物含水率梯度(0%、5%、10%、15%),通过室内模拟点烧试验,分析不同恢复程度的地下火阴燃温度和蔓延速率变化特征;采用双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不同恢复程度和含水率对地下火阴燃峰值温度和蔓延速率的影响;使用含水率和深度2个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风灾区地下火阴燃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结果】长白山风灾区恢复区和未恢复区地下火阴燃的极限含水率为10%,半恢复区地下火阴燃的极限含水率为15%。不同恢复程度的地下火阴燃温度较低,自我维持燃烧的时间随可燃物含水率升高而增加,高含水率条件下的熄灭时间最短;地下火阴燃蔓延速率缓慢,最快仅为3.25 cm·h^(-1)。恢复程度和含水率交互作用对地下火阴燃峰值温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含水率0%和5%条件下不同恢复程度的峰值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恢复区不同含水率之间的峰值温度存在显著差异;地下火阴燃的蔓延速率受恢复程度和含水率影响,二者交互作用对蔓延速率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地下火阴燃发生概率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精度高(P<0.01,AUC=0.917)。【结论】长白山风灾区恢复区和半恢复区的地下火阴燃温度较高,最高温度分别为640.57℃和602.02℃,未恢复区的地下火阴燃蔓延速率最快(3.25 cm·h^(-1)),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地下火发生概率预测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风灾区 地下火 燃烧特征 发生预测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主要可燃物类型地表细小可燃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韩喜越 王晓迪 +4 位作者 崔晨曦 单延龙 于渤 尹赛男 曹丽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103,共10页
【目的】细小可燃物是森林地表可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表细小可燃物开展研究,对预防林火发生和森林可燃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主要可燃物类型为研究对象,对该林业局地表细小可燃物特征及其影响... 【目的】细小可燃物是森林地表可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表细小可燃物开展研究,对预防林火发生和森林可燃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主要可燃物类型为研究对象,对该林业局地表细小可燃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基于不同细小可燃物的载量、表面体积比、含水率、热值、灰分特征,使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方法分析该林业局主要可燃物类型的地表细小可燃物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随机森林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可燃物类型的燃烧性进行排序。【结果】根河林业局主要可燃物类型凋落物层可燃物的表面积体积比、载量、含水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可燃物的热值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杂乱物1 h时滞可燃物的表面积体积比、载量、热值、含水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可燃物的载量、热值、含水率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凋落物层和杂乱物1h时滞可燃物的载量和热值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根河林业局主要可燃物类型的燃烧性从高到底依次为:山杨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柴桦-兴安落叶松林、杜鹃-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樟子松人工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结论】根河林业局主要可燃物类型的地表细小可燃物特征之间绝大多数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凋落层的可燃物载量最高,草本可燃物的载量较低,杂乱物1 h时滞可燃物的含水率较低;环境因子对细小可燃物的载量和热值的影响较大;山杨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柴桦-兴安落叶松林的细小可燃物燃烧性最高,杜鹃-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的燃烧性较高,樟子松人工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的燃烧性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可燃物 影响因素 冗余分析 根河林业局
下载PDF
我国北方森林地下火燃烧温度预测
3
作者 于渤 王明霞 +3 位作者 崔晨曦 尹赛男 单延龙 韩喜越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44-251,共8页
森林地下火燃烧是一个隐蔽、漫长的阴燃过程,整个燃烧过程都靠自身释放的热量维持,所以开展地下火燃烧温度预测研究,对于地下火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 森林地下火燃烧是一个隐蔽、漫长的阴燃过程,整个燃烧过程都靠自身释放的热量维持,所以开展地下火燃烧温度预测研究,对于地下火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点烧试验,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预测不同含水率下地下火燃烧温度.结果表明:基于Logistic和Richards回归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适合地下火燃烧温度预测;3参数的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不同含水率下不同深度地下火燃烧温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和真实值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尤其是在3 cm深度处,平均相对误差(MRE)都小于15%,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下火 温度预测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含水率
下载PDF
吉林省森林火灾火源数据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尹赛男 舒立福 +5 位作者 张大明 单延龙 杜帅 唐抒圆 张鑫瑶 张志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5-172,共8页
【目的】根据吉林省1969―2013年森林火灾资料,分析吉林省森林火灾火源的特点,为火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吉林省森林火灾资料数据为基础,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绘制图表分析森林火灾火源的年际变化,确定目前吉... 【目的】根据吉林省1969―2013年森林火灾资料,分析吉林省森林火灾火源的特点,为火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吉林省森林火灾资料数据为基础,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绘制图表分析森林火灾火源的年际变化,确定目前吉林省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主要火源之间的显著差异关系,根据多重比较结果和均值图得出各火源对森林的危害程度。【结果】吉林省1969―2013年已查明火源的森林火灾为5 216起,占总森林火灾次数的75.35%;过火总面积合计达103 162.70 hm^2,占总过火面积的63.63%;受害森林面积合计达51 316.88 hm^2,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55.15%。吉林省共有森林火灾火源23种,目前主要火源为烧荒烧灰、故意放火、祭祀用火、外国烧入、野外取暖做饭、野外吸烟。烧荒烧灰、外国烧入和野外吸烟一直是吉林省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3种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和过火总面积分别占总的64.63%、71.90%和67.33%;故意放火、祭祀用火、野外取暖做饭有明显"抬头"趋势。以烧荒烧灰发生次数最多,并主要集中在1969—1985年,由烧荒烧灰引起的森林火灾占总次数的41.78%,对森林的危害最大,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54.17%。野外吸烟引起的森林火灾极为频繁,在1969—2013年呈连续状态,每年都有发生,占总次数的22.03%,对森林危害也较大,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15.51%。由外国烧入引起的森林火灾1974―2013年共发生43起,仅占总次数的0.82%,但对森林的危害极大,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2.22%。祭祀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在1970―1989年发生较为频繁,1990年开始逐渐减少,但从2002年开始有"抬头"趋势,并主要发生在4月清明节前后,占总次数的9.51%。吉林省6种主要火源每次危害程度大小依次为外国烧入、野外取暖做饭、烧荒烧灰、野外吸烟、祭祀用火、故意放火。特别是外国烧入火源如果控制不力,很有可能发展为重特大森林火灾。【结论】吉林省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现为烧荒烧灰、故意放火、祭祀用火、外国烧入、野外取暖做饭、野外吸烟,应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火源 年际变化 方差分析
下载PDF
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标系统在通化市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杜帅 单延龙 +4 位作者 尹赛男 彭瑶 张浩 刘金鑫 高文双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76-180,共5页
针对通化市林火特点,引入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标系统,利用通化市1996—2010年气象资料和森林火灾数据,研究林火天气指标与林火的相关性,并划分森林火险等级.结果表明:除了干旱码(DC)外,林火次数与其他林火天气指标极显著相关;受害森林面积... 针对通化市林火特点,引入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标系统,利用通化市1996—2010年气象资料和森林火灾数据,研究林火天气指标与林火的相关性,并划分森林火险等级.结果表明:除了干旱码(DC)外,林火次数与其他林火天气指标极显著相关;受害森林面积、火场总面积与林火天气指数(FWI)、初始蔓延指标(ISI)极显著相关,与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FMC)虽然没有达到极显著相关,但显著度与0.01水平很接近,因此可以证明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标系统适合通化市进行林火天气预报.按照极端火险天气小于3%的原则和几何方法划分了森林火险级别.4级火险天气下林火频率、火场面积比例、受害森林面积比例最大,森林火灾发生近似于正态分布,因此此种等级划分方法比较适合通化市,但需要更多的森林火灾资料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林火天气指标系统 森林火险等级 通化市
下载PDF
吉林省主要森林火灾火源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8
6
作者 尹赛男 宋光辉 +2 位作者 单延龙 高博 费师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4,88,共7页
以吉林省1969—2017年森林火灾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用Arcmap进行绘图,对吉林省森林火灾6种主要火源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1969—2017年间,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在整个中东部地区发生森林火灾次数最多,其中延边... 以吉林省1969—2017年森林火灾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用Arcmap进行绘图,对吉林省森林火灾6种主要火源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1969—2017年间,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在整个中东部地区发生森林火灾次数最多,其中延边地区共发生1 452次,共造成受害森林面积25 364.64 hm^2;祭祀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共发生531次,主要集中发生在中部地区,其中辽源地区祭祀用火共发生78次;纵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共发生150次,主要集中发生在东部延边、白山和吉林3个地区的交汇处;野外生活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共发生274次,主要发生在吉林地区和延边地区;境外烧入引起的森林火灾共发生26次,主要发生在延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源 空间分布 吉林省
下载PDF
4种林型的早春草本植物的抗火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杜帅 宋光辉 +2 位作者 方海滨 单延龙 尹赛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8-61,共4页
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4种主要林型的早春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林型下的早春草本植物抗火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型早春草本植物抗火性可分为强、较强、一般... 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4种主要林型的早春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林型下的早春草本植物抗火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型早春草本植物抗火性可分为强、较强、一般。适合在人工红松林下生长的抗火性强的早春草本植物为林金腰子和东北延胡索;适合在人工长白落叶松林下生长的抗火性强的早春草本植物为小叶芹、美汉草和东北延胡索;适合在蒙古栎林下生长的抗火性强的早春草本植物为美汉草、细心幌子和铃兰;适合在红松阔叶林下生长的抗火性强的早春草本植物为多被银莲花、侧金盏花和荷青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抗火性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概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博 陈响 +4 位作者 单仔赫 韩喜越 单延龙 尹赛男 于渤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3-168,共6页
为实现对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概率的基本预测,根据该地区历史火灾资料、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人为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该地区林火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坡度、海拔、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 为实现对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概率的基本预测,根据该地区历史火灾资料、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人为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该地区林火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坡度、海拔、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是该地区林火发生的主要驱动因子;坡度、海拔、平均气压、平均气温与林火发生概率呈正相关,平均相对湿度和最小相对湿度与林火发生概率呈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91,最佳临界值为0.425;建立的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概率预测模型,建模样本总体准确率为82.4%,验证样本总体准确率为80.5%;该地区夏季林火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春、秋季;林火发生概率较高的Ⅳ级和Ⅴ级火险区主要集中在夏季该地区东南部、西部以及春、秋季该地区东南部。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林火预测提供1种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LOGISTIC回归 林火驱动因子 发生概率预测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阴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主要气体释放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抒圆 高博 +5 位作者 于渤 王晓迪 尹赛男 单延龙 韩喜越 曹丽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共7页
【目的】模拟阴燃过程,研究土壤表层温度变化规律和气体释放特征,为阴燃燃烧动力学、阴燃蔓延机制和阴燃火灾监测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阴燃炉实验,分析测定不同燃烧时间下的... 【目的】模拟阴燃过程,研究土壤表层温度变化规律和气体释放特征,为阴燃燃烧动力学、阴燃蔓延机制和阴燃火灾监测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阴燃炉实验,分析测定不同燃烧时间下的土壤温度和气体(CO_(2)、CO)释放量,及不同含水率(20%、30%、40%)对气体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阴燃过程中土壤表层温度呈现先快速增加,然后保持平稳,最后快速下降直至熄灭的变化趋势;根据土壤表层温度变化特征,将阴燃过程分为点燃期、上升期、稳定期和熄灭期4个阶段,各阴燃阶段校正燃烧效率(MCE)均小于0.75;阴燃过程中CO_(2)平均释放量为316.23 mg/m^(3),CO平均释放量为101.25 mg/m^(3);阴燃过程中CO呈现持续性释放状态,CO_(2)呈现间歇性释放状态;燃烧时间对CO_(2)和CO释放量存在显著性影响,但CO_(2)和CO释放量不存在相关关系;不同含水率下,CO_(2)释放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CO释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阴燃中的温度和气体变化,阴燃在14 h后出现向明燃转化的趋势,但由于土壤中可燃物含量下降,最终未转化为明燃;由于含水率升高导致土壤氧气含量下降和热量损失增加,因此CO_(2)释放量降低;在含水率20%~40%的条件下,阴燃均可以维持蔓延传播,因此CO释放量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 阴燃 温度变化 含水率 气体释放
下载PDF
不同粒径腐殖质火垂直燃烧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尹赛男 单延龙 +2 位作者 宋光辉 韩喜越 高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101,共7页
森林地下火是发生在腐殖质层和泥炭层的一种森林火灾,对森林危害极大。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森林地下火频发区域,因此,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林型—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使用Origin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绘图,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 森林地下火是发生在腐殖质层和泥炭层的一种森林火灾,对森林危害极大。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森林地下火频发区域,因此,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林型—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使用Origin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绘图,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不同腐殖质粒径下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当腐殖质粒径为<20目、<40目时森林地下火燃烧时间较短、燃烧充分、燃烧温度高、蔓延速度快;当腐殖质粒径为<60目、<80目时森林地下火的燃烧时间长、燃烧较不充分、燃烧温度和蔓延速度降低;当腐殖质粒径为<100目时由于腐殖质中氧气浓度过小,最终可能会导致地下火熄灭;不同腐殖质粒径的森林地下火燃烧深度与最高温度(除粒径<100目外)和蔓延速度皆呈现正向线性相关关系,即森林地下火燃烧深度越大,温度越高、蔓延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下火 腐殖质 粒径 温度 蔓延速度 大兴安岭
下载PDF
黑龙江省3种主要火源引发森林火灾的次数和面积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尹赛男 王东昶 +3 位作者 单延龙 韩喜越 高博 王明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目的】根据森林火灾历史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由雷击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火源引起森林火灾的时空格局,为该地区火源管理和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97—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 【目的】根据森林火灾历史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由雷击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火源引起森林火灾的时空格局,为该地区火源管理和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97—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在不同月份和日内时刻造成火场总面积的差异性;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Ripley’s K函数)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黑龙江省1997—2017年由雷击火引起的森林火灾最频繁,危害也最大,且近年来发生次数有所增加;雷击火主要聚集发生在大兴安岭地区,以6月和7月发生最频繁;每年9月16:00—16:59由雷击火引发的森林火灾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引起的森林火灾次数和火场总面积在1997—2017年呈波动式下降,且主要发生在4月和5月;农事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在6月12:00—12:59和9月16:00—16:59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而野外吸烟火源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在月和日上均不存在差异,说明针对该种火源在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大的时间都应重点防范。从空间上看,农事用火主要聚集分布在黑河市市辖区、嫩江县、逊克县、七台河市等地;野外吸烟则主要聚集分布在松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逊克县、嘉荫县、七台河市和鸡东县等地。【结论】随着黑龙江省火源管控、林火监测和扑救能力的逐渐加强致使雷击火、野外吸烟、农事用火在近年造成的火场总面积相比之前都有大幅下降;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3种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在空间上都呈聚集分布,主要聚集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北部黑河、伊春地区及东南部七台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森林火灾火源 时间变化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腐殖质阴燃燃烧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尹赛男 杜帅 +4 位作者 单延龙 高博 王明霞 韩喜越 张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23-3130,共8页
森林地下火是发生在腐殖质层的一种缓慢、无焰、低温、持久的阴燃燃烧,整个燃烧过程都是靠自身所释放的热量所维持。所以地下火发生时产生的温度是研究其火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更是森林地下火监测和扑救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以大兴安岭地... 森林地下火是发生在腐殖质层的一种缓慢、无焰、低温、持久的阴燃燃烧,整个燃烧过程都是靠自身所释放的热量所维持。所以地下火发生时产生的温度是研究其火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更是森林地下火监测和扑救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以大兴安岭地区5种地类下人工种植的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以室内控制点烧实验为基础,研究不同地类和腐殖质粒径阴燃燃烧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腐殖质阴燃燃烧最高温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地类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阴燃燃烧最高温度的影响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4种腐殖质粒径下不同地类之间的阴燃燃烧最高温度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任意一种腐殖质粒径下塔头甸子的阴燃燃烧温度都是最高的,最高可达897.53℃,其次是水湿地,有坡山地、无坡山地、农用地的腐殖质阴燃燃烧温度较低。不同地类的腐殖质燃烧地表温度较高,最高温度可达618.83℃;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腐殖质燃烧的地表温度随之降低,二者之间关系可以用y=a×x^(b)方程拟合,并且拟合程度高(R^(2)>0.9,P<0.01)。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地区森林地下火监测扑救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 腐殖质 阴燃燃烧 温度变化
下载PDF
吉林省延边地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规划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赛男 刘焕达 +2 位作者 周辉 单延龙 杜帅 《森林防火》 2018年第2期10-14,共5页
根据吉林省延边地区1969-2013年间森林火灾的统计数据和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的现状,运用Arc GIS10.2进行空间分析,分别绘制出延边州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图、延边州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的空间分布图、延边州增建森林消防专业(... 根据吉林省延边地区1969-2013年间森林火灾的统计数据和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的现状,运用Arc GIS10.2进行空间分析,分别绘制出延边州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图、延边州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的空间分布图、延边州增建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的空间分布图。延边地区森林火灾火点极为密集,且历史上重特大森林火灾也频频发生。目前延边地区共建立了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79支。根据"一区两线"重点森林防火区域或重特大森林火灾分布情况和森林火灾火点的密集程度,建议延边地区增建25支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地区 森林火灾 空间分析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下载PDF
吉林省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时间变化
14
作者 关山 单延龙 +2 位作者 杜帅 尹赛男 孙平岩 《森林防火》 2017年第3期22-26,共5页
为了更好地预防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简称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研究了吉林省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1969-1980年间共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150起,其中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为15起,但造成的受害森林面积和过火... 为了更好地预防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简称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研究了吉林省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1969-1980年间共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150起,其中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为15起,但造成的受害森林面积和过火总面积,分别占重特大森林火灾总受害森林面积的39.61%和过火总面积的35.99%;吉林省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季节性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5月和秋季的9-10月,其中9月份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燃烧面积为最多;吉林省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日变化规律呈现出明显的单波型曲线,结合起火时间和着火时间统计,重特大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9:00-18:59之间,其中以14:00-14:59为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重特大森林火灾 时间变化 受害森林面积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月动态变化及发生预测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博 单仔赫 +4 位作者 曹丽丽 单延龙 韩喜越 王明霞 尹赛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62,共10页
【目的】大兴安岭地区是黑龙江省森林火灾的多发区,研究该地区森林火灾月动态变化并构建发生预测模型,旨在为该地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兴安岭地区1997—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使用Origin、ArcMap等软件绘图... 【目的】大兴安岭地区是黑龙江省森林火灾的多发区,研究该地区森林火灾月动态变化并构建发生预测模型,旨在为该地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兴安岭地区1997—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使用Origin、ArcMap等软件绘图,分析该地区森林火灾的月动态变化;根据该地区6个气象站台的逐月气象数据研究气象要素与林火发生之间的关系,使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使用配对t检验方法验证模型精度。【结果】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997—2017年共发生森林火灾776起,共造成火场总面积1171585.73 hm2;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月变化趋势呈单峰型,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春季的森林火灾造成的火场总面积较大;火点主要集中在该地区西部和东南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火场面积较大;林火发生次数由北向南随月份的增加而升高,之后回落;火场总面积除个别月份(3、5、10月)较为集中外,其他月份变化波动不大,尤其是8月份;气温、降水等8个指标分别与林火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最大日降水量为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预测模型的影响变量。【结论】1997—2017年大兴安岭地区6月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5月火场总面积最大;呼中地区夏季火灾发生最为频繁;基于气象因素建立了林火发生预测模型,且模型精度较高(t=0.001,P=0.999>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月动态变化 气象因子 发生预测 森林火灾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潜在地表火行为特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沣桐 周雪 +5 位作者 丁佳欣 单延龙 尹赛男 刘泓禹 高博 韩喜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90,共8页
森林火灾包括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其中地表火发生最为频繁。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数据,应用Behaveplus软件和SPSS三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类、不同可燃物湿度以及火焰平均风速对各火行为指... 森林火灾包括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其中地表火发生最为频繁。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数据,应用Behaveplus软件和SPSS三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类、不同可燃物湿度以及火焰平均风速对各火行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类、可燃物湿度以及火焰平均风速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地表火的蔓延速率、火线强度、火焰长度、单位面积热量的影响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火行为指标随可燃物湿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火焰平均风速的增加而升高(单位面积热量除外);在所有影响因素下,有坡山地和农用地的火行为指标都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兴安落叶松 潜在地表火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吉林省重特大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关山 刘泓禹 +4 位作者 高博 韩喜越 单延龙 杜帅 尹赛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8-172,共5页
通过搜集吉林省1969—1980年间的全部森林火灾资料,建立Excel资料库;根据受害森林面积来划分重特大森林火灾,对吉林省重特大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引起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风向主要为西风和偏西风,尤其是西... 通过搜集吉林省1969—1980年间的全部森林火灾资料,建立Excel资料库;根据受害森林面积来划分重特大森林火灾,对吉林省重特大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引起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风向主要为西风和偏西风,尤其是西南风和西北风;风速在3~5级容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4级时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均为最大;当温度在16~20℃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重特大森林火灾 气象因子 关系
下载PDF
基于模拟点烧不同加热时间和腐殖质粒径对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明霞 王雅钧 +5 位作者 汪凤琴 高博 单延龙 尹赛男 季鑫 舒立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2,共7页
【目的】森林地下火是一种缓慢、无焰、持续时间长的阴燃,对森林危害极大。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森林地下火频发区域,研究不同加热时间和腐殖质粒径对地下火垂直燃烧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森林地下火的预防、监测、扑救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森林地下火是一种缓慢、无焰、持续时间长的阴燃,对森林危害极大。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森林地下火频发区域,研究不同加热时间和腐殖质粒径对地下火垂直燃烧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森林地下火的预防、监测、扑救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林型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室内控制模拟点烧实验数据,使用SPSS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Origin软件绘图,研究3种加热时间和5种腐殖质粒径对地下火垂直燃烧过程中蔓延速度和不同深度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过程中,深度3 cm处燃烧最高温度只受加热时间的影响且差异显著(P<0.05),而腐殖质粒径对其的影响则差异不显著(P>0.05);深度6 cm处的燃烧最高温度分别受加热时间(P<0.05)和腐殖质粒径(P<0.05)的影响;当深度大于6 cm后燃烧的最高温度则只受腐殖质粒径的影响并且差异显著(P<0.05)。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过程中的蔓延速度则只受腐殖质粒径的影响,不同腐殖质粒径之间的蔓延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3和6 cm处的最高温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加热2 h时的燃烧温度最高;垂直燃烧深度9~21 cm时,腐殖质粒径40目的燃烧温度最高;不同腐殖质粒径对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蔓延速度的影响中,腐殖质粒径20目的蔓延速度是最快的;腐殖质粒径60目时,是地下火燃烧过程中的临界,燃烧的最高温度和蔓延速度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下火 兴安落叶松林 加热时间 腐殖质粒径 模拟点烧
下载PDF
腐殖质粒径和燃烧深度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地下火燃烧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博 尹赛男 +5 位作者 韩喜越 单延龙 张国将 于渤 姜禹森 王明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234-7243,共10页
地下火是森林中难以控制的一种燃烧现象,对森林危害极大,燃烧所释放的温度影响着地下火蔓延。以我国地下火频发区域之一的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模拟点烧实验的方法,研究腐殖质粒径和燃... 地下火是森林中难以控制的一种燃烧现象,对森林危害极大,燃烧所释放的温度影响着地下火蔓延。以我国地下火频发区域之一的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模拟点烧实验的方法,研究腐殖质粒径和燃烧深度对地下火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类条件下,不同粒径腐殖质和深度对燃烧最高温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深度条件下,不同地类和腐殖质粒径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燃烧最高温度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5种地类的腐殖质中都以粒径≤80目和深度12cm处的燃烧温度最高;塔头甸子和水湿地条件下的地下火燃烧温度较高,尤其是塔头甸子;深度、距离和腐殖质粒径可作为有坡山地、水湿地和农用地条件下预测模型自变量,深度和腐殖质粒径可作为塔头甸子和无坡山地条件下预测模型自变量,且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地区地下火的防控和扑火装备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下火 腐殖质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 燃烧温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浅层地下火燃烧特征及发生概率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喜越 李旗 +5 位作者 高博 彭超智 张鑫瑶 单延龙 王明霞 尹赛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4,共8页
【目的】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地下火发生的主要区域之一。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以浅层地下火为主。浅层地下火蔓延速度较快,而且可燃物较薄,很容易复燃引起地表火甚至是树冠火。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5种地类条件(有... 【目的】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地下火发生的主要区域之一。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以浅层地下火为主。浅层地下火蔓延速度较快,而且可燃物较薄,很容易复燃引起地表火甚至是树冠火。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5种地类条件(有坡山地、农用地、无坡山地、水湿地、塔头湿地)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浅层地下火的燃烧特征和发生概率进行研究。【方法】在不破坏可燃物原有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点烧试验,研究浅层地下火的燃烧特征。根据凋落物和地下火可燃物的载量和含水率,使用方差分析、熵权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地类浅层地下火的发生概率并排序。【结果】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浅层地下火燃烧过程温度先缓慢升高,当可燃物中大部分水分蒸发掉之后温度上升加快,达到一定温度后趋于稳定,然后温度降低直至熄灭。5种地类条件下凋落物层和地下火可燃物的载量和含水率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4个指标中地下可燃物载量对浅层地下火的发生概率影响最大;5种地类浅层地下火发生概率的大小依次为:水湿地、农用地、有坡山地、塔头湿地、无坡山地。【结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浅层地下火燃烧过程可分为引燃阶段、燃烧阶段、平稳阶段、下降阶段4个阶段,并以100℃为临界点。有坡山地的凋落物层含水率最低(26.05%),农用地的地下可燃物含水率最低(40.69%)。农用地的凋落物层载量最高(3805.31 kg/hm^(2)),水湿地的地下可燃物载量最高(27956.73 kg/hm^(2))。5种地类的浅层地下火发生概率可分为3类,其中水湿地条件下发生浅层地下火的概率最大,有坡山地和农用地发生浅层地下火的概率一般,塔头湿地和无坡山地发生浅层地下火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 浅层地下火 发生概率 燃烧特征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