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文题中的科学
1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4年第22期F0004-F0004,共1页
你知道吗?中高考作文题中有很多科普题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精神都可成为极佳的作文素材。2014年浙江宁波中考作文题: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 你知道吗?中高考作文题中有很多科普题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精神都可成为极佳的作文素材。2014年浙江宁波中考作文题: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富的意蕴。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作文素材 中考作文 浙江宁波 人文精神 一篇文章 你知道吗 科学道理
原文传递
出水之鱼大展宏图
2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4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你知道吗?中高考作文题中有很多科普题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精神都可成为极佳的作文素材。2017年湖北武汉中考作文题:有一条鱼,一直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情,却因为只能在水中生活而无法实现。他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 你知道吗?中高考作文题中有很多科普题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精神都可成为极佳的作文素材。2017年湖北武汉中考作文题:有一条鱼,一直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情,却因为只能在水中生活而无法实现。他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便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讲述了他的见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作文素材 中考作文 人文精神 小蝌蚪 青蛙 你知道吗 科学道理
原文传递
云冈石窟的保护
3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4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一处山崖上,矗立着北魏时期的一座佛教艺术圣殿,这就是著名的云冈石窟。历经1600多个春夏秋冬,它虽屹立不倒,但有的佛像已经斑斑驳驳,一些彩色壁画和彩塑也黯然失色。要保护云岗石窟,需要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地质学...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一处山崖上,矗立着北魏时期的一座佛教艺术圣殿,这就是著名的云冈石窟。历经1600多个春夏秋冬,它虽屹立不倒,但有的佛像已经斑斑驳驳,一些彩色壁画和彩塑也黯然失色。要保护云岗石窟,需要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地质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云冈石窟雕凿在侏罗纪砂岩层上,而砂岩层是1.6亿年前一条大河里的泥沙沉积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云岗石窟 泥沙沉积 北魏时期 佛教艺术 山西省大同市 砂岩层 地质学
原文传递
这“调色盘”是怎样形成的
4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4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行走在山水间,你会为大自然的美景而兴叹。从成因和演化的角度来看山水,你会发现大自然的高颜值是用科学密码铸就的。行地球万里路,读自然万卷书,你会变得更加博学。
关键词 山水间 万卷书 大自然
原文传递
作文题中的科学
5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2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你知道吗?中高考作文题中有很多科普题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精神都可成为极佳的作文素材。2021年辽宁沈阳中考作文题: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但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从未改变。成长的经历在变,但对梦想的追求不变;相处的方式在变,但对... 你知道吗?中高考作文题中有很多科普题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精神都可成为极佳的作文素材。2021年辽宁沈阳中考作文题: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但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从未改变。成长的经历在变,但对梦想的追求不变;相处的方式在变,但对情感的坚守不变;身边的风景在变,但对家乡的热爱不变;生活的环境在变,但对未来的憧憬不变;华夏大地的面貌在变,但党一心为民的初心不变……请结合自己的见闻与思考,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作文素材 中考作文 辽宁沈阳 变化万千 华夏大地 人文精神 变与不变
原文传递
《红楼梦》中的曲径通幽处
6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3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很多文学作品不仅生动地刻画了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人物形象,还蕴含了很多科学信息。仔细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科学,你会变得更加博学。《红楼梦》之大观园,是奢华的家族宅院,是集建筑学、文学、美学于一体的园林精品。当你踏入北京大观园的... 很多文学作品不仅生动地刻画了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人物形象,还蕴含了很多科学信息。仔细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科学,你会变得更加博学。《红楼梦》之大观园,是奢华的家族宅院,是集建筑学、文学、美学于一体的园林精品。当你踏入北京大观园的门,定会被一座奇特的假山石吸引。《红楼梦》原著中曾经提及,大观园刚竣工,贾政便带领众人前去参观,刚入门,一带翠嶂挡在面前,贾宝玉为其取名“曲径通幽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是唐代诗人常建对江苏常熟兴福寺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观园 文学作品 《红楼梦》 曲径通幽 贾宝玉 江苏常熟 人物形象 常建
原文传递
重新定义强者
7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3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你知道吗?中高考作文题中有很多科普题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精神都可成为极佳的作文素材。2022年辽宁沈阳中考作文题:一个小小的物件燃起尘封的往事,一个鼓励的眼神燃起昂扬的斗志,一段隽永的文字燃起生命的感悟,滚滚浑河、巍巍... 你知道吗?中高考作文题中有很多科普题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精神都可成为极佳的作文素材。2022年辽宁沈阳中考作文题:一个小小的物件燃起尘封的往事,一个鼓励的眼神燃起昂扬的斗志,一段隽永的文字燃起生命的感悟,滚滚浑河、巍巍长城,燃起对家乡和远方无限的热爱,“登高望远方可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才能大展宏图”,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燃起青年立志报国的豪情……燃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理想情怀……请以“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作文素材 中考作文 辽宁沈阳 登高望远 人文精神 胸怀天下 重新定义
原文传递
人类矿业史上的“青绿苔痕”
8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3年第25期F0004-F0004,共1页
你知道吗?中高考作文题中有很多科普题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精神都可成为极佳的作文素材。2022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青涩,留下了成长的滋味;绿意,焕发出奋进的活力;青绿,凝结着希望的印痕。校刊编委会准备为2022届毕业生出一期... 你知道吗?中高考作文题中有很多科普题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精神都可成为极佳的作文素材。2022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青涩,留下了成长的滋味;绿意,焕发出奋进的活力;青绿,凝结着希望的印痕。校刊编委会准备为2022届毕业生出一期专辑,请你为其中“青绿苔痕”栏目写一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作文素材 中考作文 江苏盐城 毕业生 人文精神 你知道吗 科学道理
原文传递
9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3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燃,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燃烧”“引火点着”。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上,专家对通常情况下可燃物的燃烧做出了解释: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还可以激发心灵的力量,给未来带来希望。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 燃,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燃烧”“引火点着”。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上,专家对通常情况下可燃物的燃烧做出了解释: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还可以激发心灵的力量,给未来带来希望。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燃”字贯穿始终。原始人群从躲避天然火到保存天然火,再到通过钻木和敲打燧石取火,火不仅让他们能取暖、驱野兽、吃熟食,更点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字典》 初中化学教科书 原始人群 科技发展史 氧化反应 人教版 贯穿始终 可燃物
原文传递
梁山水泊之成因
10
作者 尹超(图/) 卡跃跃(拍摄)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3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很多文学作品不仅生动地刻画了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人物形象,还蕴含了很多科学信息。仔细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科学,你会变得更加博学。《水浒传》中梁山水泊发生的故事,很多人都已耳熟能详。但你是否知道:梁山在哪里,梁山水泊真的存在吗?梁... 很多文学作品不仅生动地刻画了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人物形象,还蕴含了很多科学信息。仔细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科学,你会变得更加博学。《水浒传》中梁山水泊发生的故事,很多人都已耳熟能详。但你是否知道:梁山在哪里,梁山水泊真的存在吗?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由虎头蜂、雪山峰等七座支脉组成,是褶皱和小穹隆构造的山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山东省西南部 《水浒传》 人物形象 梁山 山峰
原文传递
初夏
11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3年第15期F0004-F0004,共1页
你知道吗?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不仅是文人的情感库,还是历史的资料库,更是科学的信息库。在这里,我们要用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早已熟读的古诗词。
关键词 古诗词 资料库 信息库 熟读 你知道吗
原文传递
水落石出
12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2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浩如烟海的成语不仅蕴含着历史典故,还传递着科学密码。在这里,我们一起读成语,学科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水落石出”原意是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河水从哪里来?河水为何会涨落?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君不见黄河之... 浩如烟海的成语不仅蕴含着历史典故,还传递着科学密码。在这里,我们一起读成语,学科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水落石出”原意是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河水从哪里来?河水为何会涨落?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降水是河水的重要补给源;此外,冰川消融、地下水连通,都是河水的来源。秋冬季节,降水减少,河流上游冰川融水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 历史典故 冰川融水 冰川消融 河流上游 补给源 透过现象看本质 成语
原文传递
金风玉露
13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2年第29期F0004-F0004,共1页
浩如烟海的成语不仅蕴含着历史典故,还传递着科学密码。在这里,我们一起读成语,学科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玉露”这个成语已成为秋季的代名词。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在连续五日平均温度... 浩如烟海的成语不仅蕴含着历史典故,还传递着科学密码。在这里,我们一起读成语,学科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玉露”这个成语已成为秋季的代名词。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在连续五日平均温度低于22摄氏度后,秋季的气候特征才凸显出来。一方面是气温整体下降、早晚较凉,清晨,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露水,这也是秋季中两个节气带“露”字的原因。另一方面,暖湿空气向南方退去,空气中水汽减少,空气流动时去湿作用明显,可谓“秋风送爽”。造成秋季这种天气特征的根本原因,是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平均温度 暖湿空气 空气流动 历史典故 天气特征 西太平洋 秋风送爽 副热带高压
原文传递
菊花
14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2年第30期F0004-F0004,共1页
你知道吗?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不仅是文人的情感库,还是历史的资料库,更是科学的信息库。在这里,我们要用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早已熟读的古诗词。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中... 你知道吗?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不仅是文人的情感库,还是历史的资料库,更是科学的信息库。在这里,我们要用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早已熟读的古诗词。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不仅象征着品德高尚的君子,还饱含着无尽的乡思。和大多数在春、夏两季开花的植物不同,多数菊科植物在秋季才吐露芬芳。正因如此,元稹吟诵“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寅感慨“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 品德高尚 资料库 信息库 元稹 菊花 菊科植物
原文传递
春风得意
15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2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浩如烟海的成语不仅蕴含着历史典故,还传递着科学密码。在这里,我们一起读成语,学科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孟郊在四十六岁高中进士时吟诵出的诗句。唐代科举考试于秋季举行,放榜却在来年春季... 浩如烟海的成语不仅蕴含着历史典故,还传递着科学密码。在这里,我们一起读成语,学科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孟郊在四十六岁高中进士时吟诵出的诗句。唐代科举考试于秋季举行,放榜却在来年春季。孟郊望着长安(今西安)春景,用《登科后》这首诗表达着喜悦之情。“春风”一词不仅代表春季,还寓意成功或发展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典故 唐代科举 孟郊 成语 吟诵 长安
原文传递
高耸入云
16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2年第35期F0004-F0004,共1页
浩如烟海的成语不仅蕴含着历史典故,还传递着科学密码。在这里,我们一起读成语,学科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刘伯承元帅回忆长征时的情景,曾感叹: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高耸入云”,形容山峰和建筑物高峻挺拔,... 浩如烟海的成语不仅蕴含着历史典故,还传递着科学密码。在这里,我们一起读成语,学科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刘伯承元帅回忆长征时的情景,曾感叹: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高耸入云”,形容山峰和建筑物高峻挺拔,直入云端。或许在我们眼里,云都在遥不可及的高处,能够真正高耸入云的事物凤毛麟角。其实能不能入云,不仅取决于山或建筑物的高度,更取决于云所在的高度。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成水滴,就形成云。而实现这个过程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水汽,二是降温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典故 刘伯承 成语 水汽 建筑物
原文传递
浮石沉木
17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1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浮石沉木"出自《三国志·魏书·孙礼传》,"窃闻众口铄金,浮石沉木,三人成市虎,慈母投其杼。"想象一下,石头浮在水面,木头沉入水底,这显然不符合生活常识。因此,"浮石沉木"被用来比喻是非颠倒。... "浮石沉木"出自《三国志·魏书·孙礼传》,"窃闻众口铄金,浮石沉木,三人成市虎,慈母投其杼。"想象一下,石头浮在水面,木头沉入水底,这显然不符合生活常识。因此,"浮石沉木"被用来比喻是非颠倒。难道真的没有能浮起来的石头和沉下去的木头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常识 三国志 沉下去 石头
原文传递
一叶知秋
18
作者 尹超(图/)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1年第26期F0004-F0004,共1页
一叶知秋,即从一片树叶感知秋天的到来,比喻从一个具体的现象判断整体形势的发展。然而,我们真能从一片树叶来判断季节的轮转吗?秋季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最美的季节,它胜过寒风刺骨的冬季、烈日当头的夏季,以及草长莺飞的春季。不过,你知... 一叶知秋,即从一片树叶感知秋天的到来,比喻从一个具体的现象判断整体形势的发展。然而,我们真能从一片树叶来判断季节的轮转吗?秋季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最美的季节,它胜过寒风刺骨的冬季、烈日当头的夏季,以及草长莺飞的春季。不过,你知道秋季到来有什么标志吗?有人通过物候来判断,树叶变黄或变红,且开始飘落,意味着秋季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风刺骨 一叶知秋 树叶 季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