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与散发性结直肠腺瘤血清代谢物特征谱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尹馥梅 郭家池 +4 位作者 许俊锋 张杰 王凤玉 潘元明 盛剑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371-1376,1384,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散发性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的血清代谢物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FAP和CRA患者... 目的比较分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散发性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的血清代谢物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FAP和CRA患者的血清样本,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andem mass-spectrometry,UP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筛选出FAP与CRA两组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对FAP和CRA进行检测分析,共发现了238种代谢物,采用FC(≤0.5或≥2)和OPLS-DA模型的VIP值(≥1)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8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表达上调的有20种,表达下调的有65种。进一步通过KEGG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发现与CRA组相比,FAP患者氨基酸代谢谱中的甘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亮氨酸和瓜氨酸表达显著降低。结论UPLC-MS/MS方法能有效筛选FAP与CRA的差异代谢物。FAP特异性氨基酸谱的改变,可为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疾病预警模型提供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结直肠腺瘤 UPLC-MS/MS 代谢组学 氨基酸谱
下载PDF
OTSC治疗难治性消化道瘘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惠 李娜 +5 位作者 余东亮 尹馥梅 何玉琦 金鹏 盛剑秋 王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Over-The-Scope-Clip system(OTSC)治疗难治性消化道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接受内镜下OTSC治疗的12例难治性消化道瘘患者临床资料,评价OTSC疗效。结果12例难治性消... 目的探讨Over-The-Scope-Clip system(OTSC)治疗难治性消化道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接受内镜下OTSC治疗的12例难治性消化道瘘患者临床资料,评价OTSC疗效。结果12例难治性消化道瘘患者共17处病变,包括食管气管瘘5例,食管纵隔瘘、食管胃吻合口瘘、食管小肠吻合口瘘、十二指肠瘘各1例,直肠阴道瘘2例、直肠吻合口瘘1例,男6例,女6例,年龄(52.2±14.7)岁(23~75岁)。瘘口形成时间为(6.3±6.7)个月(1~24个月);瘘口边缘全瘢痕占比83.3%;瘘口黏膜厚度(0.5±0.1)cm(0.2~0.8 cm);瘘口直径(0.6±0.6)cm(0.3~2.5 cm),其中<1.0 cm 8例、1.0~2.0 cm 3例、>2.0 cm 1例。术后随访,7例实现黏膜愈合,2例因瘘口未愈合追加外科手术,2例置入食管支架,1例自行愈合;OTSC治疗成功率为58.3%。进一步分析临床特征,OTSC操作成功率在直肠瘘中显著低于非直肠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77.8%,P=0.045);失败组OTSC操作时间显著长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4.9)min vs(7.9±5.4)min,U=4.00,P=0.03]。结论OTSC是治疗难治性消化道瘘的有效方法,但需进一步掌握适应证、控制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SC 内镜 消化道瘘
下载PDF
消化内镜与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尹馥梅 申风俊 阮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5-76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消化内镜下切除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3.5 c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Cocharane系统检索策略,收集2000年1月到2018年3月发表的比较消化内镜治疗和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中英文文献,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0篇文献,使用R... 目的系统评价消化内镜下切除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3.5 c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Cocharane系统检索策略,收集2000年1月到2018年3月发表的比较消化内镜治疗和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中英文文献,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0篇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的10篇文献中,1篇为随机对照试验,其余9篇为回顾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患者总数1 062例,内镜治疗组732例,腹腔镜手术组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消化内镜治疗较腹腔镜治疗,手术时间短(MD=-30.58 min,95%CI:-39.31^-21.84,P<0.05)、术中出血量少(MD=-12.99 mL,95%CI:-16.40^-9.57,P<0.05)、住院时间短(MD=-3.17 d,95%CI:-4.76^-1.59,P<0.05)、总费用少(MD=-1.63万元,95%CI:-2.42^-0.84,P<0.05),且切缘阳性率(RR=2.35,95%CI:0.52~10.69,P=0.27)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RR=1.08,95%CI:0.48~2.42,P=0.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显示,在保证完整切除的情况下,消化内镜治疗胃间质瘤具有有效、微创、预后快、经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内窥镜 腹腔镜 胃间质瘤
原文传递
胃内常见隆起性病变 被引量:7
4
作者 尹馥梅 申凤俊 阮江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33-137,共5页
胃内隆起性病变是胃镜检查过程中常见的病变,根据病变来源可分为黏膜组织来源、黏膜下组织来源及外源性压迫。常见胃黏膜组织来源病变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等,黏膜下组织来源病变有胃肠道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胃囊肿、... 胃内隆起性病变是胃镜检查过程中常见的病变,根据病变来源可分为黏膜组织来源、黏膜下组织来源及外源性压迫。常见胃黏膜组织来源病变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等,黏膜下组织来源病变有胃肠道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胃囊肿、炎性纤维性息肉、胃肠道平滑肌瘤等,可统称为胃黏膜下肿瘤;外源性压迫有肝肿大、肝癌、胃壁外的脏器等所致。胃内隆起性病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胃底腺息肉、胃腺瘤、胃肠道间质瘤等病变具有恶变潜能。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的改变、健康意识的提高及电子胃镜的广泛应用,胃内隆起性病变检出率及治愈率明显提高,对预防胃癌发生、发现早期胃癌和治疗早期胃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内隆起性病变 胃息肉 胃黏膜下肿瘤 早期胃癌
原文传递
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准确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阮江 殷云勤 +2 位作者 梁晓珍 殷鹏宇 尹馥梅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27-132,共6页
目的对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进行定量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用Stata 1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得出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 目的对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进行定量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用Stata 1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得出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及其95%CI,绘制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等,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包括3 168例病灶,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及其95%CI分别是0.85(95%CI:0.78~0.90),0.73(95%CI:0.65~0.80),3.2(95%CI:2.4~4.1),0.20(95%CI:0.14~0.30),16(95%CI:9~26),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虽不能准确诊断早期胃癌M/SM1层浸润,但仍能很大程度提高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正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探头超声内镜 早期胃癌 浸润深度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结直肠早癌和癌前病变内镜诊治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金鹏 尹馥梅 盛剑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6期3650-3653,共4页
结肠镜下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和前驱病变,并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是减少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年的关注热点——锯齿状病变和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异型增生的诊疗进展、超放大内镜的应用及结直肠早癌和癌前病变管理进行述评及... 结肠镜下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和前驱病变,并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是减少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年的关注热点——锯齿状病变和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异型增生的诊疗进展、超放大内镜的应用及结直肠早癌和癌前病变管理进行述评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锯齿状病变 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 超放大内镜 结直肠早癌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高清胃镜下早期胃癌筛检策略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金鹏 尹馥梅 +5 位作者 苏惠 杨浪 亢梓霖 何玉琦 赵晓军 盛剑秋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464-471,共8页
目的验证高清胃镜下早期胃癌筛检策略的效能。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胃镜检查的849例年龄≥35岁的患者。在胃镜检查时,从未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者对任何可疑病灶活检;溃疡型病灶于溃疡边缘活检... 目的验证高清胃镜下早期胃癌筛检策略的效能。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胃镜检查的849例年龄≥35岁的患者。在胃镜检查时,从未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者对任何可疑病灶活检;溃疡型病灶于溃疡边缘活检;萎缩区域外,贲门部对白光下呈红色的病灶活检,非贲门部对具有清晰边界或白光下呈白色的病灶活检;萎缩区域内,隆起型病灶中具有清晰边界或顶部有不规则凹陷者活检,平坦/凹陷型病灶中边界不规则或窄带光下呈赭色者活检。此外,可对不符合上述策略但认为有必要活检的任何病灶进行活检。其后根据活检或手术病理,对胃癌高危患者进行胃镜随访,分析该策略对胃部早期肿瘤性病变的检出及漏诊情况,明确该策略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共对548例患者的781处病灶进行了活检。在符合上述策略的327处病灶中,诊断上皮肿瘤性病灶16处(4.9%,16/327),其中高级别肿瘤10处(3.1%,10/327);而在不符合上述策略的454处病灶中,诊断上皮肿瘤性病灶仅1处(0.2%,1/454),无高级别肿瘤。该筛检策略对胃上皮肿瘤性病灶和高级别肿瘤的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不符合策略而取活检者(4.9%比0.2%,χ^(2)=19.49,P<0.001;3.1%比0,P<0.001)。共有146例(17.2%,146/849)患者接受胃镜随访,随访中发现2处黏膜内高级别肿瘤,符合筛检策略。该筛检策略在初次胃镜检查中检出了84.2%(16/19)的上皮肿瘤性病灶和83.3%(10/12)的高级别肿瘤。结论高清胃镜下早期胃癌筛检策略可以高效地检出早期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 形态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