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海城市经济韧性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以连云港市为例
1
作者 仇方道 尹鹏星 +1 位作者 谭俊涛 陈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44-1955,共12页
通过构建沿海城市经济韧性分析框架,采用经济韧性测度模型和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以连云港为案例,分析了1996—2020年沿海城市经济韧性特征及影响机理。发现:①沿海城市宏观经济韧性呈减弱–增强–减弱的变化过程,第二产业主导... 通过构建沿海城市经济韧性分析框架,采用经济韧性测度模型和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以连云港为案例,分析了1996—2020年沿海城市经济韧性特征及影响机理。发现:①沿海城市宏观经济韧性呈减弱–增强–减弱的变化过程,第二产业主导着连云港市经济韧性的发展演化。②沿海城市传统路径行业韧性弱于新兴路径,产业结构素质、竞争力、资源配置等要素作用强度变化具有动态阶段性。沿海城市经济韧性的演化受制于新兴路径行业发展,新兴路径行业并不一定是高新技术产业,而是与当地区情况相适应的产业。③沿海城市企业韧性有减弱之势,新兴路径行业的企业韧性强于传统路径行业。新兴路径行业和传统路径的化工产业新企业表现出对港口、高新区等特定空间区位的路径依赖,显示出港口区位对企业存活具有积极影响。推动产业向港口、开发区(高新区)集聚是提升沿海城市经济韧性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演替 沿海城市 连云港市
下载PDF
承德鹰手营子矿区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智勇 尹鹏星 +1 位作者 郭巾巾 李建东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作为一个煤炭能耗大国,我国的煤矿区采掘规模和程度仍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在旧煤矿采空区及其周边地区,随着时间演进,开采、停采以及荒废过程中给土壤持续造成破坏与污染。鹰手营子矿区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此矿区及其周边地区... 作为一个煤炭能耗大国,我国的煤矿区采掘规模和程度仍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在旧煤矿采空区及其周边地区,随着时间演进,开采、停采以及荒废过程中给土壤持续造成破坏与污染。鹰手营子矿区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此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因煤矿开采导致的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具有典型性。针对该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壤生态修复提出相关意见,不仅可以修缮生态环境,还能提高矿区的人居环境水平,促进区域工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对该区落实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及全国的废旧矿山生态修复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手营子矿区 土壤生态恢复 环境治理 修复技术
下载PDF
连云港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尹鹏星 仇方道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13-17,共5页
通过构建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5年和2018年连云港高新区创新能力发展特征.结果表明:连云港高新区创新能力在江苏省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且在苏北地区也不具有优势;其创新投入快速提升,但对外吸引力下降,创新人才集聚能力不高... 通过构建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5年和2018年连云港高新区创新能力发展特征.结果表明:连云港高新区创新能力在江苏省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且在苏北地区也不具有优势;其创新投入快速提升,但对外吸引力下降,创新人才集聚能力不高,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水平持续走低.最后,从对外资源整合、发展环境、人才支撑体系及知识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促进连云港高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区 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连云港
下载PDF
连云港市产业系统韧性特征及驱动机理
4
作者 尹鹏星 仇方道 +2 位作者 李彩 孙琦 范其正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1-16,共6页
构建产业系统韧性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7年连云港市产业系统韧性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该市产业系统韧性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中敏感性、恢复性和创新性均呈增强趋势,而脆弱性降低.恢复性、创新性对其产业系... 构建产业系统韧性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7年连云港市产业系统韧性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该市产业系统韧性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中敏感性、恢复性和创新性均呈增强趋势,而脆弱性降低.恢复性、创新性对其产业系统韧性发展演化起着主导作用.区域产业系统弹性是由外部因素冲击和内部因素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因素是扰动区域产业系统弹性的主要动力,而内部因素则是根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系统 韧性 影响因素 驱动机理 连云港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彩 仇方道 +1 位作者 尹鹏星 范其正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23-27,共5页
采用泰尔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2010—2017年淮海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淮海经济区公共服务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内差异主导着总体差异的变化;空间上,淮海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呈现北... 采用泰尔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2010—2017年淮海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淮海经济区公共服务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内差异主导着总体差异的变化;空间上,淮海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异格局;空间关联上,HH型市域向淮海经济区西北部集中,HL型市域向东北和西南部集中,LL型市域在东南部集中.东西差异正成为制约淮海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症结,经济驱动机制、边缘区域政策驱动机制、省际边界阻隔机制等是淮海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差异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泰尔指数 局部空间自相关 时空格局 淮海经济区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产业系统韧性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琦 仇方道 +1 位作者 尹鹏星 范其正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6-10,共5页
通过构建韧性测度模型,分析1992—2017年淮海经济区产业系统韧性演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淮海经济区产业系统韧性总体上呈增强趋势,但近年来有弱化之势,其中第二产业主导着区域产业系统韧性变化态势.空间上,淮海经济区产业系... 通过构建韧性测度模型,分析1992—2017年淮海经济区产业系统韧性演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淮海经济区产业系统韧性总体上呈增强趋势,但近年来有弱化之势,其中第二产业主导着区域产业系统韧性变化态势.空间上,淮海经济区产业系统韧性程度呈现由东西低中间高格局演变为北高南低的格局.省际边界维度上,淮海经济区产业系统韧性程度呈现向苏北>豫东>皖北>鲁南的格局演化趋势,特别是沿苏鲁皖3省边界地区形成了产业系统低韧性走廊;城市类型维度上,呈现向再生性资源型城市>衰退性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成熟性资源型城市的分异格局演变趋势;轴线维度上,陇海、京九、新石3轴线地区产业系统韧性呈增强之势,而京沪沿线地区则呈减弱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海经济区 产业系统 韧性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转型异质性及其工业结构解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郑紫颜 仇方道 +3 位作者 张春丽 李雪 李彩 尹鹏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0-582,共13页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是工业结构的主要反映,而工业结构转型往往引起该类城市功能的演化。本文采用区位偏远度、熵权-TOPSIS等方法,研究了2005-2016年中国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的异质性特征及其演化路径,探讨工业结构对其城市功能演化...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是工业结构的主要反映,而工业结构转型往往引起该类城市功能的演化。本文采用区位偏远度、熵权-TOPSIS等方法,研究了2005-2016年中国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的异质性特征及其演化路径,探讨工业结构对其城市功能演化的促动作用。结果表明:①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整体持续完善,但各子功能协同演化格局尚未形成,资源开采功能显著衰退,科教创新、金融商贸功能不断强化,尤以工业制造和集聚辐射功能差异显著。②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整体上呈现向"生态保障-工业制造"引领下的多元化演化趋势,但演化路径异质性明显。其中成熟型城市功能呈多元均衡演化态势;发展型城市呈向资源开采、集聚辐射"双主导"功能态势演化;初始型城市则呈向非均衡的多功能主导演化趋势。③工业结构转型异质性是驱动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演化路径差异的重要动力,工业结构的多元化、高级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越高,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多元综合性越强。城市功能演化又影响着工业结构转型快慢,综合功能强的城市工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较高,反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结构 城市功能 异质性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 熵权-TOPSIS 区位偏远度 中国
原文传递
镇域尺度下资源型城市农业转型的空间错位及问题类型识别——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仇方道 张新林 +1 位作者 尹鹏星 沈正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161,共10页
采用DEA-Malmquist和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基于镇域尺度,以徐州市为实证,探讨1996—2015年资源型城市农业转型的空间错位特征,并识别出问题区域类型。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徐州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呈现先波动后平稳发展趋势,且... 采用DEA-Malmquist和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基于镇域尺度,以徐州市为实证,探讨1996—2015年资源型城市农业转型的空间错位特征,并识别出问题区域类型。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徐州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呈现先波动后平稳发展趋势,且主导驱动力由技术效率演变为技术进步。(2)空间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镇域由传统农业主导型演变为工矿主导型,并呈向中心城区近郊、东陇海铁路沿线集聚态势;热点镇域向中心城区周边集聚,冷点镇域多为区位偏远且工矿资源缺乏的镇域,表明资源型城市区位偏远且工矿资源缺乏的镇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下降状态。(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与技术效率变化之间正向错位的镇域向中心城区外围、黄河故道沿线、徐睢公路沿线、东陇海线以南等地区集聚;其与技术进步变化之间正向错位的镇域向市域边缘地区集聚且范围扩大,表明边缘的地理区位驱动了正向错位镇域集聚。(4)识别出问题区域6类,即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同步滞后”型、技术进步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双滞后”型、技术效率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双滞后”型、技术进步滞后型、技术效率滞后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稳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农业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空间错位 镇域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