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的手术治疗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居建文 叶峥 +3 位作者 朱剑 严斌 黄晓义 朱志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412-416,共5页
背景:肘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其中以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最严重,包含了肘关节脱位、桡骨头骨折及尺骨冠突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肘关节,恢复其稳定性,术中注意骨折与韧带的固定与修复,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目的... 背景:肘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其中以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最严重,包含了肘关节脱位、桡骨头骨折及尺骨冠突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肘关节,恢复其稳定性,术中注意骨折与韧带的固定与修复,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目的:探讨肘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3~56岁,平均(36.89±9.40)岁。尺骨冠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标准:Ⅰ型17例,Ⅱ型1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6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和韧带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16.50±3.57)个月,其中,16例没有疼痛,2例轻微疼痛,没有严重疼痛。最后随访时,屈曲90°~140°,平均125.06°±18.12°,伸直丢失0°~70°,平均21.83°±16.93°,旋前20°~85°,平均64.69°±15.25°,旋后30°~85°,平均59.50°±12.73°。所有冠状突和桡骨头骨折显示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72±1.87)周。所有患者肘关节在伸屈位和内翻位稳定,维持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的同心圆复位。3例术后6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Brooker 1级),未作特殊处理;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经康复锻炼后未见进一步进展;没有桡骨头假体的下沉或明显的肱骨小头骨磨损。根据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标准,本研究58~98分,平均(81.89±9.39)分,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肘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有利于恐怖三联征损伤的复位和固定;修复桡骨头、冠状突和内外侧副韧带能有效恢复肘关节稳定,便于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恐怖三联征 尺骨冠突骨折 桡骨头骨折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居建文 叶峥 +3 位作者 朱剑 严斌 黄晓义 朱志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置换术相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治疗在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高,可被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置换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路及单侧椎间孔和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并置入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居建文 张烽 +1 位作者 陈兵乾 王以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228-3231,共4页
目的:比较经后路、单侧椎间孔、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新鲜的雄性小牛L1-L5节段脊柱标本15个。随机取5个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在非破坏状况下测试其力学指标后,再将15个标本随机分为3组,... 目的:比较经后路、单侧椎间孔、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新鲜的雄性小牛L1-L5节段脊柱标本15个。随机取5个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在非破坏状况下测试其力学指标后,再将15个标本随机分为3组,按要求制作L4/5前路椭圆形碳纤维Cage1枚融合(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后路长方体碳纤维椎间Cage2枚融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和侧方椎间钛合金Cage1枚融合(单侧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模型。测试完成后,每个标本附加L4,5节段双侧Moss—miamiTM椎弓根螺钉测试。结果:3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应变和位移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强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组间以单侧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变化最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最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同定后各组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3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都有加速上位相邻节段退变的趋势,附加内固定比单纯融合更易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单侧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退变趋势更加明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趋势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体间融合术 相邻节段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综合治疗51例麻风复杂性足底溃疡的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居建文 张桂琦 曹龙生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2-183,共2页
足底溃疡是麻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从1991年11月起用综合方法治疗51例复杂性足底溃疡,已随访4年,其中属于住院的41例,在家的10例;男38人,女13人;年龄39~73岁,平均55.7岁;溃疡病期2~40年,平均11.7年;一只足底有单块溃疡者36例,双块者14... 足底溃疡是麻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从1991年11月起用综合方法治疗51例复杂性足底溃疡,已随访4年,其中属于住院的41例,在家的10例;男38人,女13人;年龄39~73岁,平均55.7岁;溃疡病期2~40年,平均11.7年;一只足底有单块溃疡者36例,双块者14例;一例足底有溃疡4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综合治疗 足底溃疡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分析
5
作者 居建文 叶峥 朱剑 《交通医学》 2009年第4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5例随访时间8~23个月,优29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3%。结论:股骨近端解剖...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5例随访时间8~23个月,优29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3%。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抗旋转力强、功能恢复快、满意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三种单纯腰椎椎间融合术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烽 陈兵乾 +3 位作者 居建文 王素春 段广超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三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三种...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三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三种模型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标本组相比,单纯椎间融合术的ALIF(Ⅰ)组的平均应变和应力明显增加;ALIF(Ⅰ)、PLIF(Ⅰ)、TLIF(Ⅰ)组的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下降28.3%、18.4%、11.5%(P<0.05)和21.6%、17.5%、5.9%(P<0 05);扭矩强度分别依次下降38.6%、49.1%、27.2%(P<0.05)。(2)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单纯椎间融合组的相应术式比较,ALIF(Ⅱ)、PLIF(Ⅱ)、TLIF(Ⅱ)三组的平均应变和应力分别减小了21.4%、12.3%、24.5%(P<0.05)和21.4%,22.3%,24.5%(P<0.05);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增加了87.8%、77.9%、75.9%(P<0.05)和60.6%、68.1%、63.1%(P<0.05);平均扭转强度分别增加了95.1%、110.9%、87.6%(P<0 05)。结论行单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在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能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能。在三种椎间融合术中,TLIF的腰椎即刻稳定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胸段脊柱椎体周围重要脉管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烽 王素春 +3 位作者 段广超 陈兵乾 居建文 金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6-238,242,共4页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选择合理的前方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颈胸段脊柱周围重要脉管的解剖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①胸导管在T5水平由椎体右侧越中线向左移行,在T4椎体左前方上行到T2水平,再行向左上方,80%在C7~C...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选择合理的前方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颈胸段脊柱周围重要脉管的解剖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①胸导管在T5水平由椎体右侧越中线向左移行,在T4椎体左前方上行到T2水平,再行向左上方,80%在C7~C7/T1水平呈弓状注入左静脉角或锁骨下静脉内侧段。②70%的主动脉弓顶点对应T3椎体水平。胸主动脉中轴线到椎体前正中线(PVM)距离在T4水平大于在主动脉弓顶点和T5水平。③63%的上腔静脉(SVC)起点对应T3椎体水平。SVC起点到PVM及SVC中轴线分别在T4、T5水平到PVM的距离逐渐增大。左右头臂静脉与PVM的夹角分别为:59.35°±5.40°和33.62°±5.59°。左侧大于右侧(P<0.05)。奇静脉在SVC的注入点87%位于T3/4~T4水平。结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变节段选择合理的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上位椎体应选经左侧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或偏左侧部分劈开胸骨柄入路,下位椎体应选择右侧经胸腔入路或偏右侧劈胸骨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脊柱 脉管 应用解剖学 手术入路
下载PDF
TLIF、PLIF、ALIF三种椎间融合术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烽 陈兵乾 +3 位作者 居建文 王素春 段广超 王以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椎间融合方式后腰椎即刻稳定性差异。方法选用20具新鲜小牛标本,分为4组,每组5个标本,模拟临床行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三维力学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ALI... 目的比较三种椎间融合方式后腰椎即刻稳定性差异。方法选用20具新鲜小牛标本,分为4组,每组5个标本,模拟临床行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三维力学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ALIF组的平均应变较对照组增加17.6%(P<0.05),平均应力增加15.2%;ALIF、PLIF、TLIF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下降28.3%、18.4%、11.5%和21.6%、17.5%、5.9%(P<0.05);ALIF、PLIF、TLIF的扭矩强度分别下降38.6%、49.1%、27.3%(P<0.05)。结论ALIF、PLIF、TLIF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能明显下降。在轴向载荷压缩、屈伸、侧弯运动工况下,PLIF优于ALIF;在扭转力学性能上ALIF优于P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融合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腰椎侧方血管神经及毗邻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烽 段广超 +3 位作者 王素春 陈兵乾 居建文 金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为下腰椎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XLI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观测下腰椎侧方血管神经及毗邻结构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腰L1、L2、L3节段血管走行、分布比较恒定,走行于相应椎体的中央偏下水平,但L4动、... 目的:为下腰椎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XLI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观测下腰椎侧方血管神经及毗邻结构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腰L1、L2、L3节段血管走行、分布比较恒定,走行于相应椎体的中央偏下水平,但L4动、静脉走行变异较大,其中36.7%(11例)走行于L4/L5间隙表面;L3~L5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的直径及脊神经前支距下位椎间盘的距离均逐渐增大;脊神经前支与椎体正中矢状面的夹角L3~L4增大,而L5却减少到L3的水平;L3~L5左右侧手术窗均逐渐增大,且同一节段水平左侧手术窗大于右侧。结论:由于两侧髂嵴的遮挡,XLIF在L5/S1间隙难于进行,在L3/L4、L4/L5间隙可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微创 椎体间融合术 血管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剑 杨惠林 +3 位作者 叶峥 何双健 居建文 朱志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髁 膝内侧切口 双钢板
下载PDF
胫骨Pilon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严斌 叶峥 +2 位作者 朱剑 周新建 居建文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4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2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行石膏托固定下肢患者随访恢复结果呈"优"者为6例,切开复位钢板外固定患...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2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行石膏托固定下肢患者随访恢复结果呈"优"者为6例,切开复位钢板外固定患者随访恢复结果呈"优"者为57例,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及植骨术患者随访恢复结果呈"优"者为43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随访恢复结果呈"优"者为22例。受伤6h内及伤后7~14d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骨折完全愈合例数分别为43例(95.55%)和34例(91.89%),明显高于伤后6h~6d内及20d后行手术治疗者术后骨折完全愈合例数[23例(71.88%)、5例(62.50%)],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行石膏托固定下肢患者骨折完全愈合例数为7例,切开复位钢板外固定为37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为23例,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及植骨术为46例。结论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为受伤6h内或7~14d内,而同时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及其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能使患者术后得到最好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 手术时机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和后路椎间融合术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兵乾 张烽 +3 位作者 居建文 董士奎 王素春 王以进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即刻稳定性变化和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标本,随机分为PLIF组、TLIF组及正常对照组,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在WE-10万能试验机上测...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即刻稳定性变化和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标本,随机分为PLIF组、TLIF组及正常对照组,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在WE-10万能试验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行椎间融合术后,两者的各项稳定性指标比正常组下降,附加单侧内固定后,各稳定性指标有所增加,只有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两者各稳定性指标都明显增加并超过了正常组。结论TLIF的稳定性能优于PLIF;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或TLI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有效地增加腰椎初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腰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兵乾 张烽 +3 位作者 董士奎 居建文 王素春 王以进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的即刻稳定性。方法选用5具新鲜小牛标本,模拟临床行TLIF,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指标。结果①行单纯TLIF后,小牛腰椎应变值、... 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的即刻稳定性。方法选用5具新鲜小牛标本,模拟临床行TLIF,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指标。结果①行单纯TLIF后,小牛腰椎应变值、应力值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比完整标本减小了11.6%、5.9%、27.3%(p<0.05)。②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了7.0%、8.7%;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20.0%、24.0%、16.2%。③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下降了22.0%、22.0%;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55.5%、53.4%、36.5%。结论①单纯TLIF后,腰椎的初始稳定性不足。②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明显增加腰椎的初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融合术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双柱的髋臼骨折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剑 孙俊英 +3 位作者 叶峥 何双健 居建文 朱志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8-630,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髂腹股沟(I-I)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对37例应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6年。... 目的总结应用髂腹股沟(I-I)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对37例应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6年。结果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0.9%(17/21),单一入路(K-L或I-I)组68.7%(11/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rled 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5.7%(18/21),单一入路(K-L或I-I)组75.0%(12/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21例中严重异位骨化2例,无1例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方便、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联合入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0
15
作者 章筛林 朱剑 +2 位作者 叶峥 居建文 蒋贝斌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65-91岁,平均74岁。骨折按Jensen分型,Ⅰ型11例,Ⅱ型13例,Ⅲ型12例,Ⅳ...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65-91岁,平均74岁。骨折按Jensen分型,Ⅰ型11例,Ⅱ型13例,Ⅲ型12例,Ⅳ型7例,Ⅴ型6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7-24个月,平均13.5个月。按董纪元疗效评分,优32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92%。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疗效满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PLIF和ALIF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烽 居建文 +3 位作者 陈兵乾 王素春 段广超 王以进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5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的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 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5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的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比对照组,应变和位移都增加,强度降低(P<0.01),两组间以ALIF组变化最大,PLIF最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固定后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PLIF和ALIF单纯融合及附加内固定有增加上位节段退变的趋势,以ALIF较为明显。附加内固定后比单纯融合有增加退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麻风假肢使用者残肢溃疡的手术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良斌 张国成 +2 位作者 钱坚革 居建文 徐超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观察麻风假肢使用者残肢溃疡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残肢缩短和增生骨组织切除手术治疗残肢溃疡73例。结果术后残肢创面Ⅰ期愈合,随访3~12年,70例患者残肢未见新发和复发溃疡;3例残肢新发溃疡,经清创、休息、制动、维修假肢及更... 目的观察麻风假肢使用者残肢溃疡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残肢缩短和增生骨组织切除手术治疗残肢溃疡73例。结果术后残肢创面Ⅰ期愈合,随访3~12年,70例患者残肢未见新发和复发溃疡;3例残肢新发溃疡,经清创、休息、制动、维修假肢及更换内层垫,溃疡愈合未复发。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残肢局部骨组织改变残端压力的分布,术后教患者掌握日常防护知识并坚持自我护理,可避免残肢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假肢 残肢溃疡 手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实验(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兵乾 张烽 +3 位作者 董士奎 居建文 王素春 王以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7747-7750,共4页
背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适用于腰椎任何节段,并且保留了侧椎板和关节突关节的完整,较传统的椎间融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有关其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很少。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 背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适用于腰椎任何节段,并且保留了侧椎板和关节突关节的完整,较传统的椎间融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有关其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很少。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生物力学测试,于2005-08/2006-04在南通大学和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材料:新鲜1月龄小牛腰椎标本20具。方法:20具小牛标本模拟临床手术,分别依次建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单纯椎间融合模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模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模型,每组5个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应变、位移、应力、扭角等力学量。结果:行单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后,虽然在平均应变和应力上变化不大,但刚度和扭转强度明显减小了,说明虽然椎间融合器的植入能提供即刻的稳定性。分别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其稳定性明显比单纯融合组加强了,甚至超过正常组,附加双侧内固定组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侧内固定组。虽然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腰椎稳定性逊于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但是其即刻稳定性也大大地加强了,甚至超过了正常标本,说明附加单侧内固定同样也能提供腰椎术后足够的初始稳定性。结论:单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后,腰椎的初始稳定性是不够的,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都能明显的增加腰椎的初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腰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胫后肌腱前移术矫治麻风垂足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良斌 张国成 +3 位作者 郑逖生 吴余乐 钱坚革 居建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 : 了解胫后肌腱前移术矫治麻风垂足的远期效果。方法 : 近 3年随访了 1985~ 1996年部分手术患者 ,对其 80例 82只足的步态、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功能、移位肌肌力变化、有无足部畸形、溃疡发生以及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等进... 目的 : 了解胫后肌腱前移术矫治麻风垂足的远期效果。方法 : 近 3年随访了 1985~ 1996年部分手术患者 ,对其 80例 82只足的步态、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功能、移位肌肌力变化、有无足部畸形、溃疡发生以及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等进行检查和记录 ,并结合标准综合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 随访82只足中 ,远期效果优 5 1足、良 17足、尚可 12足及无效 2足。其中 :移位肌止于骨孔 37足中 ,优良 31足 ,2足移位肌腱滑脱。移位肌止于肌腱的 4 5足中 ,优良 37足 ,3足发生轻度的内翻 ,2足出现垂趾 ,2足肌腱止点处皮下粘连 ,3足发生溃疡 ,3足内翻复发。骨间膜法与皮下隧道法不论移位肌的止点是骨孔还是肌腱其术后优良足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 胫后肌腱前移术加跟腱延长术矫治麻风垂足可获得优良的远期效果 ,选择移位肌腱路径及止点应依据垂足合并足内翻的程度、垂趾以及骨质疏松的有无 ,胫腓骨下段间隙的大小来确定。手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肌腱前移术 矫治 麻风 垂足 足内翻
下载PDF
三种单纯腰椎椎间融合并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即刻稳定性的比较(英文)
20
作者 张烽 陈兵乾 +3 位作者 居建文 王素春 段广超 王以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2期10381-10384,共4页
背景:椎间融合术按照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3种融合术术中切除的结构不同,融合器置入的部位不同,其腰椎即刻稳定性也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 背景:椎间融合术按照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3种融合术术中切除的结构不同,融合器置入的部位不同,其腰椎即刻稳定性也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设计:对比观察。材料:腰椎标本来自新鲜小牛15具。方法:模拟临床手术建立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3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先将所有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试,然后将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标本,制成单纯椎间融合组,分别采用3种椎间融合术测试后,在此基础上再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测试。主要观察指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3种模型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行3种单纯椎间融合后,腰椎的稳定性能明显下降,附加了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腰椎的各项稳定性指标均增强,包括扭转力学指标也得到了很大增强,有效增加了腰椎的刚度。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各项稳定性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即刻稳定性能在3者中最有优势。后路椎间融合术的刚度明显强于前路椎间融合术,应变和应力也较前路椎间融合术有优势,但是其扭转稳定性却不如前路椎间融合术。结论:行单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在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能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能。在3种椎间融合术中,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的腰椎即刻稳定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