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钢渣对磷酸盐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
18
1
作者
吴凯
叶钰燕
+1 位作者
施惠生
居正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3,共7页
研究了利用钢渣制备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可行性,分析了钢渣对磷酸盐水泥基材料的凝结时间、水化特性、力学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钢渣对磷酸盐水泥性能的作用规律与粉煤灰相似.掺10%钢渣时,因钢渣引入的CaO及水化生成的氢氧化...
研究了利用钢渣制备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可行性,分析了钢渣对磷酸盐水泥基材料的凝结时间、水化特性、力学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钢渣对磷酸盐水泥性能的作用规律与粉煤灰相似.掺10%钢渣时,因钢渣引入的CaO及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使得磷酸盐水泥凝结硬化加快,且钢渣自身硬度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硬化水泥浆体抗压强度;随钢渣掺量增加,起胶结作用的水化产物减少,整个体系孔隙增加、结构疏松,游离氧化钙还会使磷酸盐水泥基材料性能出现劣化.钢渣掺入在浆体中并未观察到新的水化产物,但较高掺量下体系微裂纹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水泥
钢渣
粉煤灰
性能
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ITZ形成机制及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与传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施惠生
居正慧
+1 位作者
郭晓潞
吴凯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6期11-18,共8页
界面过渡区被认为是混凝土的薄弱环节,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针对界面过渡区结构和性能特点,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根据混凝土的成型和水化硬化过程,探讨了界面过渡区的形成机制。从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断裂力学性能等3...
界面过渡区被认为是混凝土的薄弱环节,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针对界面过渡区结构和性能特点,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根据混凝土的成型和水化硬化过程,探讨了界面过渡区的形成机制。从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断裂力学性能等3个方面,综述了界面过渡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论述了其对混凝土传输性能的影响。通过加入辅助性胶凝材料改善界面过渡区的孔结构和分布,同时选取适宜的骨料、W/C等可以改善ITZ与基体之间的性能差异,减少ITZ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过渡区
形成机制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弹性模量
断裂力学性能
传输性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渣对磷酸盐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
18
1
作者
吴凯
叶钰燕
施惠生
居正慧
机构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3,共7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70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8382
+2 种基金
51378390
51402216)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文摘
研究了利用钢渣制备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可行性,分析了钢渣对磷酸盐水泥基材料的凝结时间、水化特性、力学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钢渣对磷酸盐水泥性能的作用规律与粉煤灰相似.掺10%钢渣时,因钢渣引入的CaO及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使得磷酸盐水泥凝结硬化加快,且钢渣自身硬度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硬化水泥浆体抗压强度;随钢渣掺量增加,起胶结作用的水化产物减少,整个体系孔隙增加、结构疏松,游离氧化钙还会使磷酸盐水泥基材料性能出现劣化.钢渣掺入在浆体中并未观察到新的水化产物,但较高掺量下体系微裂纹增多.
关键词
磷酸盐水泥
钢渣
粉煤灰
性能
机制
Keywords
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
steel slag
fly ash
performance
mechanism
分类号
TU525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ITZ形成机制及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与传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施惠生
居正慧
郭晓潞
吴凯
机构
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环境材料研究所
出处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6期11-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390)
文摘
界面过渡区被认为是混凝土的薄弱环节,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针对界面过渡区结构和性能特点,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根据混凝土的成型和水化硬化过程,探讨了界面过渡区的形成机制。从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断裂力学性能等3个方面,综述了界面过渡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论述了其对混凝土传输性能的影响。通过加入辅助性胶凝材料改善界面过渡区的孔结构和分布,同时选取适宜的骨料、W/C等可以改善ITZ与基体之间的性能差异,减少ITZ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界面过渡区
形成机制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弹性模量
断裂力学性能
传输性能
Keywords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formation mechanism
comPressive strength
flexural strength
elasticity modulus
fracture mechanics Performance
transPortation Performance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钢渣对磷酸盐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
吴凯
叶钰燕
施惠生
居正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ITZ形成机制及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与传输性能的影响
施惠生
居正慧
郭晓潞
吴凯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