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胃管、经胃造口喂养的长时间昏迷患者口咽分泌物和胃液病原菌培养结果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居置波 朱春华 +3 位作者 倪浩亮 郭云晨 宋蓉蓉 季勇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比较经鼻胃管、经胃造口喂养的长时间昏迷患者口咽分泌物和胃液病原菌培养结果。方法 122例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NGT组采用经鼻胃管(NGT)鼻饲,PEG组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喂养,比较两组口... 目的比较经鼻胃管、经胃造口喂养的长时间昏迷患者口咽分泌物和胃液病原菌培养结果。方法 122例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NGT组采用经鼻胃管(NGT)鼻饲,PEG组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喂养,比较两组口咽分泌物、胃液病原菌组成及其一致性。结果 NGT组口咽分泌物与胃液中70份(56.45%)标本培养出细菌,PEG组41份(34.17%)标本培养出细菌,两组比较,P <0.05。NGT组口咽分泌物中G-病原菌阳性率为54.84%,G+病原菌阳性率为16.13%,念珠菌阳性率为1.61%;PEG组口咽分泌物中G-病原菌阳性率为45.00%,G+病原菌阳性率为10.00%,念珠菌阳性率为8.33%;两组G-病原菌、G+病原菌、念珠菌阳性率比较,P均> 0.05。NGT组胃液中G-病原菌阳性率为67.74%,G+病原菌阳性率为20.97%;PEG组胃液中G-病原菌阳性率为25.81%,G+病原菌阳性率为5.00%;两组G-病原菌、G+病原菌阳性率比较,P均<0.05。NGT组及PEG组胃液中念珠菌阳性率分别为6.45%%、3.33%,两组比较,P> 0.05。NGT组中25例(40.32%)、PEG组中7例(11.67%)病原菌的口咽分泌物与胃液一致,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H与胃液病原菌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与PEG喂养相比,NGT喂养的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胃液病原菌数量更多,病原菌的口咽分泌物与胃液一致性更高,引起"胃—肺"逆行传播感染风险更大;建议有PEG置管适应证的神经重症患者及时选择胃造口喂养方式以降低喂养导致的肺部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外伤 经鼻胃管鼻饲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 病原菌
下载PDF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老龄患者急性左心力衰竭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27
2
作者 邱祖红 殷乐 +3 位作者 居置波 曹培洪 范标 季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650-654,699,共6页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老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ALVF)并发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 75例符合研究标准的ALVF并发ARF患者根据入科时情况给予无创正压(no...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老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ALVF)并发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 75例符合研究标准的ALVF并发ARF患者根据入科时情况给予无创正压(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或有创-无创正压(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IPPV-NIPPV)序贯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按入科时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I型呼吸衰竭(ALVF+ARF-I)组和II型呼吸衰竭(ALVF+ARF-II)组,回顾性对二组患者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LVF+ARF-I组首选NIPPV治疗明显多于ALVF+ARF-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3%vs.57.9%,P<0.05);但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0%vs.68.2%,P<0.05);ALVF+ARF-I组需要IPPV-NIPPV序贯通气患者比例和撤机失败率明显少于ALVF+ARF-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vs.86.8%,P<0.05;31.8%vs.60.6%,P<0.05)。ALVF+ARF-II组比ALVF+ARF-I组血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动脉压:(61±17)mm Hg vs.(69±18)mm Hg,P<0.05;1 mm Hg=0.133 k Pa];ALVF+ARF-I组比ALVF+ARF-II组氧合指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9±17.5 vs.246.3±29.4,P<0.05);通气2 h后,ALVF+ARF-I组与ALVF+ARF-II组心律失常(54.1%vs.76.3%,P<0.05)、低血压(29.7%vs.60.5%,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1.6%vs.42.1%,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VF+ARF-II组比ALVF+ARF-I组高。ALVF+ARF-II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但与ALVF+ARF-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vs.18.4%,P>0.05);ALVF+ARF-I组病死率比ALVF+ARF-II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9%vs.28.9%,P<0.05)。ALVF+ARF-I组病情好转时间[(13±7)d vs.(18±14)d,P<0.05]、机械通气时间[(48.7±7.4)h vs.(62.9±9.6)h,P<0.05]、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16.8±4.9)d vs.(21.7±6.8)d,P<0.05]短于ALVF+ARF-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是辅助治疗老年ALVF+ARF患者的有效方法,不必强调呼吸衰竭分型,尽早采用NIPPV后根据治疗情况再改变通气模式可能更合理。临床上应积极电复律,慎用镇静、镇痛、利尿药,注意气道管理与尽早拔管结束IPPV,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治疗 分析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ICU严重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价值
3
作者 居置波 倪浩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21期74-75,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在重症监护室(ICU)严重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ICU严重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血常规等指标判断抗生素停药时机,...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在重症监护室(ICU)严重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ICU严重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血常规等指标判断抗生素停药时机,观察组在PCT检测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天数和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PCT水平能指导严重感染患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减患者经济负担,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ICU 严重感染 抗生素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床旁超声实时检查视神经鞘宽度监测颅内压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春华 郭云晨 +5 位作者 倪浩亮 居置波 曹冬毅 曹培洪 邱艳萍 季勇 《交通医学》 202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实时检查视神经鞘宽度(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监测颅内压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测组(观察组)和常...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实时检查视神经鞘宽度(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监测颅内压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测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实时检查视神经鞘宽度行无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不进行颅内压监测,分别对两组患者14天死亡率、甘露醇使用情况、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再手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甘露醇使用时间9.23±1.93天,短于对照组的10.77±3.53天;观察组甘露醇用量4054.03±707.96 mL少于对照组的4639.51±786.3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4天病死率,再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实时检查视神经鞘宽度监测颅内压,有助于及时评估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变化以及指导脱水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 颅内压 床旁超声 视神经鞘宽度
下载PDF
单纯弹簧圈栓塞和Enterpric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陶冶飞 居置波 +3 位作者 朱春华 宋张平 陈建均 季勇 《交通医学》 2019年第6期599-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弹簧圈栓塞和Enterpric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9例41个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9例45个动脉瘤采用Enterpric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成... 目的:探讨单纯弹簧圈栓塞和Enterpric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9例41个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9例45个动脉瘤采用Enterpric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于发病36 h内接受栓塞治疗.单纯栓塞组瘤复发率26.83%,高于联合栓塞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单纯栓塞组为4.88%,联合栓塞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单纯栓塞组为7.69%,联合栓塞组为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单纯栓塞组为17.95%,联合栓塞组为2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栓塞组预后良好率为79.49%,联合栓塞组为7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期介入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单纯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复发率较高,应加强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弹簧圈栓塞 Entrtprice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前支气管镜检查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
6
作者 管建军 宋蓉蓉 +3 位作者 居置波 朱春华 郭云晨 季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gastrostomy,PEG)前,支气管镜检查对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意义。方法:对具有PEG适应证的脑外伤昏迷患者予支气管镜检查,然后进行PEG置管,分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术后1个...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gastrostomy,PEG)前,支气管镜检查对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意义。方法:对具有PEG适应证的脑外伤昏迷患者予支气管镜检查,然后进行PEG置管,分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术后1个月患者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47例患者完成研究,随访期间共发生肺部感染18例(38.3%)。采用支气管镜检查异常引起肺部感染风险积分方法,计算各例患者得分并绘制得分预测PEG术后肺部感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0.885(95%CI:0.793~0.977),敏感性77.8%,特异性82.8%。支气管镜检查得分≤1分预测PEG后无肺部感染发生;2~3分预测PEG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58.3%;4~5分预测PEG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85.3%;6分预测PEG后均发生肺部感染。结论: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实施PEG置管前支气管镜检查能较好地预测术后肺部感染风险,支气管镜检查得分≤1分者PEG置管安全,2~5分者PEG置管有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分值越大风险越大,得6分者不应予PEG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支气管镜检查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肺部感染 预测
下载PDF
改良表单管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沈铃华 曹群 +5 位作者 孙亚男 吴国庆 陈永菊 朱春华 居置波 季勇 《交通医学》 2021年第5期477-479,484,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表单管理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MM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采用表单管理NIPPV治疗的MMARDS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经验管理NIPPV治疗的MMARDS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IPPV治疗前后生命... 目的:分析改良表单管理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MM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采用表单管理NIPPV治疗的MMARDS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经验管理NIPPV治疗的MMARDS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IPPV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NIPPV持续时间、气管插管率、ICU住院时间和28天死亡率。结果:观察组NIPPV 1~2 h后、12~24 h后PaO_(2)/FiO_(2)(P/F)分别为263.5±86.3 mmHg和298.6±94.1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6±79.5 mmHg和239.7±75.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PPV持续时间9.5±3.1天,较对照组的6.8±4.9天延长,气管插管率及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5.4%和15.2±14.0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5%和24.2±22.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表单管理NIPPV治疗MMARDS能提高疗效、减少气管插管、缩短ICU住院时间并降低死亡率,减少了医护人员无效劳动和接触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改良表单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宋蓉蓉 陶冶飞 +3 位作者 朱春华 居置波 郭云晨 季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8期3936-3940,共5页
目的观察经鼻胃管(NGT)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置管营养对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95例具有PEG适应证的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病情稳定、无肺部... 目的观察经鼻胃管(NGT)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置管营养对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95例具有PEG适应证的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病情稳定、无肺部感染。根据家属选择给予患者NGT或PEG置管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1个月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209例(70.8%)患者给予NGT置管营养,86例(29.2%)给予PEG置管营养,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有可比性。置管后NGT组79例(37.8%)、PEG组20例(23.3%)患者出现肺部感染,χ^2=5.146,P=0.023;其中,NGT组27例(12.9%)、PEG组6例(7.0%)属高危肺部感染,χ^2=4.793,P=0.029;NGT组置管后(13.1±7.9)d出现肺部感染、PEG组(21.2±5.8)d,P=0.034。多因素回归分析,PEG置管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是NGT置管的54%(HR=0.54,95%CI 0.290~0.840),年龄≥70岁(HR=1.619,95%CI 1.054~2.172)、Charlson合并症指数≥2分(HR=1.647,95%CI 1.043~2.485)、使用质子泵抑制剂≥7d(HR=1.725,95%CI 1.214~2.738)、压疮数≥3个(HR=2.109,95%CI 1.128~3.844)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血清白蛋白浓度≥35g/L(HR=0.607,95%CI 0.375~0.963)是肺部感染的保护性因素。肺部感染患者同时进行口腔分泌物、胃液、深部痰液病原菌培养,NGT组一致性菌株为35株(27.8%)、PEG组为8株(13.3%),χ^2=4.771,P=0.029。NGT组9例(4.3%)、PEG组3例(3.5%)死于肺部感染(高危型),P=1.000;NGT组感染后死亡中位数时间为11(5~25)d,PEG组为20(8~27)d,U=1569.4,Z=-2.748,P=0.012。结论PEG喂养比NGT喂养能显著减少肺部感染;年龄≥70岁、2个以上合并症、使用质子泵抑制剂≥7d、压疮数≥3个、血清白蛋白浓度<35g/L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鼻胃管可能导致胃液病原菌沿胃-肺途径逆行感染呼吸道;选择置管方式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的获益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外伤 昏迷 鼻胃管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经皮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梯度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初步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为群 曹培洪 +3 位作者 邱祖红 殷乐 居置波 季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84-1389,共6页
目的 分析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c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梯度P(c-a) CO2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比较31例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组)及20例非休克患者(对照组)入院时、治疗组实... 目的 分析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c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梯度P(c-a) CO2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比较31例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组)及20例非休克患者(对照组)入院时、治疗组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后P(c-a) CO2与动脉血乳酸(LAC)等的变化.结果 二组患者入院时P(c-a) CO2基线值分别为(21.2±10.1) mmHg与(7.5 ±4.6) mmHg,P=0.000,LAC基线值分别为(4.0±2.4)mmol/L,与(1.6±0.5)mmol/L,P=0.0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95% CI:0.843~0.992)和0.840 (95% CI: 0.719~0.962),P(c-a) CO2> 14.0 mmHg和LAC>2.1 mmol/L诊断早期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均为83.9%、特异度均为90.0%.以P(c-a) CO2和LAC基线值预测脓毒症休克28 d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95% CI: 0.562-0.917)和0.702(95% CI:0.514-0.889),P(c-a)CO2 >21.5 mmHg和LAC> 3.9 mmol/L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均为71.4%、特异性均为70.6%.治疗组31例患者6h内全部完成EGDT治疗,17例(54.8%)存活,14例(45.2%)死亡;其中EGDT复苏达标16例(51.6%),未达标15例(48.4%);复苏达标组存活13例(81.3%),未达标组存活4例(26.7%),F =9.314,P=0.004.EGDT后P(c-a) CO2和LAC分别为(18.8±9.4) mmHg和(3.3±2.4) mmol/L,比入院时基线值显著下降,均P=0.000,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 (95% CI:0.562~0.921)和0.769 (95% CI:0.593~0.945),P(c-a) CO2> 18.3 mmHg和LAC> 3.1 mmol/L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性均为71.4%、特异性分别为71.4%和76.5%.EGDT后达标组P(c-a) CO2及LAC显著低于未达标组,分别为(14.8±7.5)mmHg: (23.6±9.6)mmHg,P=0.012和(2.5±1.5) mmol/L:(4.3±2.9) mmol/L, P=0.038);EGDT后达标组P(c-a) CO2及LAC显著低于入院时基线值,分别由入院时(18.0±8.1) mmHg降至(14.8±7.5) mmHg, P=0.042和(3.2±1.8) mmol/L降至(2.5±1.5) mmol/L, P=0.043;EGDT后未达标组P(c-a) CO2及LAC与基线值无明显变化,分别由入院时(24.6±9.2)mmHg降至(23.6±9.6)mmHg,P=0.238和(4.8 ±2.5) mmol/L降至(4.3±2.9) mmol/L,P=0.629;与未达标组相比,达标组入院时P(c-a) CO2较低,为(18.0±8.1) mmHg:(24.6±9.2) mmHg,P=0.042),LAC为(3.2±1.8) mmol/L: (4.8±2.5)mmol/L,P=0.050.结论 入院时P(c-a) CO2>14.0mmHg可作为区分早期脓毒症休克与非休克患者的指标;EGDT是救治早期脓毒症休克的有效措施,P(c-a) CO2能预测并反映EGDT疗效;EGDT前P(c-a) CO2> 21.5mmHg及EGDT后P(c-a) CO2>19.3 mmHg均可作为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死亡指标,这些作用与LAC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梯度 乳酸 脓毒症休克 诊断 治疗 预后 分析
原文传递
经皮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梯度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培洪 居置波 +6 位作者 王为群 王岗 宋蓉蓉 倪浩亮 朱春华 邱艳萍 季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2520-252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c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梯度P(c-et)CO2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比较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c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梯度P(c-et)CO2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比较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组,休克发病24h内)及18例非休克患者(对照组,手术后麻醉苏醒期)资料,比较入院时、治疗组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后P(c-et)CO2与动脉血乳酸浓度(LAC)等的变化。结果二组患者P(c—et)CO2基线值分别为(26.0±16.2):(11.0±5.6)mmHg(1mmHg=0.133kPa),LAC基线值分别为(4.0±1.7)、(1.6±0.6)mmol/L,均P=0.0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4(95%CI:0.851—0.996)和0.931(95%CI:0.872—1.000),P(c-et)CO2〉12.6mmHg和LAC〉2.5mmol/L诊断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均为97%、特异度分别为83%和78%;以P(c—et)CO:和LAC基线值预}贝0脓毒症休克患者28d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95%C1:0.533~0.886)和0.714(95%CI:0.545~0.883),P(c=et)CO2〉20.0mmHg和LAC〉3.6mmol/L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度均为92%、特异度均为76%。治疗组入院6h内均完成EGDT,20例(57.1%)达标,15例(42.9%)未达标;达标组17例存活(85.0%),未达标组4例存活(26.7%),F=9.844,P=0.001。EGDT后P(c—et)CO,和LAC分别为(21.0±9.5)mmHg和(3.3±2.5)mmol/L,比基线值均显著下降(P=0.008和P=0.046),此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95%CI:0.792—1.000)和0.747(95%CI:0.576—0.917),P(c—et)CO2〉16.5mmHg和LAC〉3.1mmol/L时预测患者28d死亡的敏感性分别为97%和91%、特异度分别为78%和69%。结论入院时P(c—et)CO2〉12.6mmHg可作为区分早期脓毒症休克与非休克患者的指标,诊断作用与LAC相似;P(c—et)C02可反映EGDT救治疗效;EGDT前P(c-et)CO2〉20mmHg、EGDT后P(c—et)CO2〉16.5mmHg可作为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28d死亡指标,EGDT前预测作用与LAC作用相似,EGDT后作用比LAC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乳酸浓度 脓毒症休克
原文传递
不同再灌注方法对发病4.5h内伴心房颤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陶冶飞 居置波 +3 位作者 朱春华 宋张平 陈建均 季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4期3477-348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再灌注方法对发病4.5 h内伴房颤(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伴AF的AIS患者,分别采用直接血管内治疗(A组,3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 目的探讨不同再灌注方法对发病4.5 h内伴房颤(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伴AF的AIS患者,分别采用直接血管内治疗(A组,3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B组,35例)和单纯静脉溶栓治疗(C组,30例),各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前用药、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后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症状性出血转化(SICH)、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死亡.结果A组脑再灌注良好(mTICI≥Ⅱb,70.0%)与B组相似(68.6%),P>0.05;A组SICH(6.7%)明显少于B组(31.4%,P<0.05),与C组相似(13.7%,P>0.05);A组90 d良好预后(mRS≤2,70.0%)显著高于B组(37.1%)和C组(30.0%),均P<0.01;A组死亡率(6.7%)低于B组(14.3%)和C组(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发病4.5h内伴AF的AIS患者适用直接血管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