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阳梯田原住民的遗产认同: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49
1
作者 屈册 张朝枝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3-51,共9页
遗产往往是在权威话语主导下不断被建构与开发利用,社区居民的声音常常被忽视。研究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访谈与观察,并通过高频词、语义网络分析元阳梯田原住民的遗产话语发现,原住民群体并非均质如一,他们对遗产的认同因其身份而异,经商... 遗产往往是在权威话语主导下不断被建构与开发利用,社区居民的声音常常被忽视。研究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访谈与观察,并通过高频词、语义网络分析元阳梯田原住民的遗产话语发现,原住民群体并非均质如一,他们对遗产的认同因其身份而异,经商的原住民将遗产视为发家致富、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旅游企业"上班"的原住民则将遗产视为扬名获利却又令人担忧的"文化过程","当官"的原住民将遗产视为可扬名获利却需要保存文化的"博物馆",普通的原住民将遗产视为赖以生存的"家园"。社区居民的遗产话语的多元性、现实性与权威话语的单一性、"科学性"形成鲜明对比。文章最后讨论了提高原住民文化自觉与话语对话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认同 旅游发展 原住民 元阳梯田 话语分析
下载PDF
旅游是什么——基于社会大众视角的反思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朝枝 屈册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关于"旅游是什么"的讨论由来已久,但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多采用演绎逻辑或历时分析。通过访谈收集62位社会大众对此问题的回答,并使用内容挖掘分析法提取高频词后,本文发现,旅游的核心构成是时间、空间与体验;旅游的本质动机... 关于"旅游是什么"的讨论由来已久,但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多采用演绎逻辑或历时分析。通过访谈收集62位社会大众对此问题的回答,并使用内容挖掘分析法提取高频词后,本文发现,旅游的核心构成是时间、空间与体验;旅游的本质动机包括放松、体验、猎奇、享乐、社交与审美。本文又采用扎根理论编码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消费者建构不同的旅游类型,具体包括享乐型旅游、体验型旅游、生活型旅游和消费型旅游。对文本进一步批判性分析又发现,社会大众建构的旅游是被体制化的,旅游所追求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体现在旅游时间和空间的限定以及对旅游行为特征的刻板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本质 社会大众视角 反思
下载PDF
谁的遗产?——元阳梯田旅游经营者遗产认同比较 被引量:26
3
作者 屈册 张朝枝 《热带地理》 2016年第4期524-531,共8页
为了对"谁的遗产"这一遗产基础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从遗产失调性入手,收集云南元阳梯田多依树村客栈经营主在网络预订平台上的图片、文字以及对他们的访谈,通过话语分析法研究比较了本地与外地旅游经营者话语所表征的身份及其... 为了对"谁的遗产"这一遗产基础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从遗产失调性入手,收集云南元阳梯田多依树村客栈经营主在网络预订平台上的图片、文字以及对他们的访谈,通过话语分析法研究比较了本地与外地旅游经营者话语所表征的身份及其遗产认同差异。研究发现:外地旅游经营者的中产阶级身份认同使其对遗产的展示与传播是多元、小资、跨文化的,他们重视对遗产景观的展示与传播,此时的遗产是"他们的";但从"家"和"地方"尺度看,他们认为遗产地不是"家",他们只是外地人。从"国家"和"世界"尺度看,他们认为遗产是"我们"大家的。相反,本地客栈经营者消极的农民身份认同导致其对遗产景观元素的藏匿甚至抛弃,后续由于旅游利益,部分本地人开始有了遗产景观展示意识。由此看遗产不是农民眼中"我们的"遗产,但从"家"和"地方"尺度看,本地经营者认为遗产是"我们本地人"依恋的家;同时,本地人并无遗产"国家"和"世界"尺度的明显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地旅游经营者 本地旅游经营者 身份认同 遗产认同 元阳梯田
下载PDF
大陆游者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情感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天 屈册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174,共6页
本文以大陆旅游者游记为分析单位,通过类属分析和多维话语分析,从功能-心理、属性-整体、普通-独特三个维度,分析了大陆旅游者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情感形象,结果发现:大陆旅游者对台湾的形象感知以正向为主,感知的台湾整体形象为... 本文以大陆旅游者游记为分析单位,通过类属分析和多维话语分析,从功能-心理、属性-整体、普通-独特三个维度,分析了大陆旅游者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情感形象,结果发现:大陆旅游者对台湾的形象感知以正向为主,感知的台湾整体形象为文明有序、社会民主、风光秀美、人文突出、轻松舒适;构成台湾旅游形象的重要属性包括居民素质、民风、街道、夜市等,而台北101、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台湾的人文,以及两岸的历史则构成台湾旅游的独特形象;大陆旅游者普遍认为赴台旅游是愉悦的,对台湾的情感形象包括感动、留恋、羡慕、震撼、难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类属分析 多维话语分析 台湾地区
下载PDF
平遥古城旅游情境感知及其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谢彦君 屈册 《旅游论坛》 2014年第4期27-33,共7页
随着新兴旅游消费者的越发成熟、有主见和独立,旅游供给者也需更好了解旅游者需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创新。一反以往把旅游者主体与客体独立分开的观念,从主体与客体互动角度分析旅游者如何感知"意义",即旅游者对旅游情境... 随着新兴旅游消费者的越发成熟、有主见和独立,旅游供给者也需更好了解旅游者需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创新。一反以往把旅游者主体与客体独立分开的观念,从主体与客体互动角度分析旅游者如何感知"意义",即旅游者对旅游情境的感知。既突出旅游情境的物质性,也强调其精神性。结合已有文献和编码分析,得出旅游情境中影响旅游体验质量的八大因素:主题/故事、氛围、物理环境、纪念品、关系、价值及个人因素。同时依据旅游者赋予要素的不同体验意义,提取出3种平遥古城旅游情境:历史情境、休闲情境和新奇情境。然后运用定量验证不同旅游情境感知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分析旅游者不同属性对旅游情境感知及二者关系的不同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遥古城 旅游情境 旅游体验质量
下载PDF
旅游情境:在想象与地方之间 被引量:9
6
作者 屈册 马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4-21,共8页
基于旅游情境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的欠缺,笔者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把"旅游情境"、"旅游想象"与"旅游地方"等3个概念进行了区分。同时借助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平遥古城旅游者的游记分析得出旅游情境的不... 基于旅游情境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的欠缺,笔者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把"旅游情境"、"旅游想象"与"旅游地方"等3个概念进行了区分。同时借助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平遥古城旅游者的游记分析得出旅游情境的不同生成方式和旅游情境建构的不同途径。然后进一步通过对国内旅游情境规划文本的研究,归纳出旅游情境的4种属性:主题性、故事性、地方性、具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情境 想象 地方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世界建构对比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屈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9-79,共11页
旅游世界是一个由旅游者主导的特殊时空框架,有别于日常生活世界,它作为一种"存在"是在一定境域中"生成"和"建构"的。对旅游世界的建构可通过叙事,亦可在物质世界借助实体,通过旅游体验实地建构,建构主... 旅游世界是一个由旅游者主导的特殊时空框架,有别于日常生活世界,它作为一种"存在"是在一定境域中"生成"和"建构"的。对旅游世界的建构可通过叙事,亦可在物质世界借助实体,通过旅游体验实地建构,建构主体有旅游者、政府、企业、东道主等。笔者为更好地分析旅游世界的建构,以平遥古城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借助网络平台,研究两大主要利益主体供给者和需求者话语中建构的平遥古城旅游世界的差异和相同之处,以使供求相互"协商",推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世界 建构 对比 平遥古城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客栈情境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屈册 《旅游研究》 2014年第2期27-32,共6页
客栈作为旅游者进行旅游体验的重要场所之一,不仅具有"住宿"功能,还是旅游者"体验"地方性的媒介。这个充满意味的空间相对于旅游者构成一种"客栈情境"。为更好地了解旅游者期望的客栈情境特征,满足旅游... 客栈作为旅游者进行旅游体验的重要场所之一,不仅具有"住宿"功能,还是旅游者"体验"地方性的媒介。这个充满意味的空间相对于旅游者构成一种"客栈情境"。为更好地了解旅游者期望的客栈情境特征,满足旅游体验需求,文章以平遥古城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者话语建构的客栈情境进行解构,提取高频词并可视化共词网络。通过中心性分析、K-核分析得出旅游者话语建构的客栈情境核心词——"酒店",并提取出7-核最紧密词群。根据K-核级数的变化和旅游者关注点的变化,粗略抽象出旅游者话语建构的客栈情境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话语 建构 客栈情境 平遥古城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遗产认同:概念、内涵与研究路径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朝枝 屈册 金钰涵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5,共6页
本文从遗产产生、发展及其遗产本质属性特征的视角提出了遗产认同的概念,并从"遗产身份"和"遗产认同"两个角度解释了遗产认同的内涵,即前者强调遗产的客观属性,后者强调主体对遗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根据遗产与认... 本文从遗产产生、发展及其遗产本质属性特征的视角提出了遗产认同的概念,并从"遗产身份"和"遗产认同"两个角度解释了遗产认同的内涵,即前者强调遗产的客观属性,后者强调主体对遗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根据遗产与认同的四种交叉关系,作者提出了遗产认同相应的研究路径,即从时间视角的遗产化过程分析每个阶段的遗产认同;以尺度的视角从表征层面的空间身份和文化身份特征理解遗产认同;从非表征层面的遗产实践分析相关者如何通过具体行动表征和重构自己的身份认同。遗产认同概念的提出与研究不仅可能丰富新文化地理学的景观研究理论,也为遗产旅游地治理提供理论借鉴,未来还需对遗产认同与遗产保护利用关系做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身份认同 遗产认同 遗产旅游 时间
原文传递
哈尼梯田“申遗”过程与旅游发展中的权力实践 被引量:17
10
作者 屈册 金钰涵 张朝枝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69,共6页
在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及遗产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权力主体梯田管理局经历了从个体到团队、从团队到组织体系、再到更高级别的行政组织发展的增权过程。在此过程中,前期个体资源构成了权力基础,包括个体对哈尼文化的认同和责任、... 在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及遗产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权力主体梯田管理局经历了从个体到团队、从团队到组织体系、再到更高级别的行政组织发展的增权过程。在此过程中,前期个体资源构成了权力基础,包括个体对哈尼文化的认同和责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等,中期集体资源是权力主体威权化的关键,包括组织的法律制定、组织规模扩大、共同目标设置、行政权力的获取等。在世界遗产申报成功后,权力主体通过上级部门的法规条例来合法化权力,通过自身的宣传与管理培训来拓展权力。与此同时,由于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利益矛盾,权力主体的权力实践不断导致与权力对象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权力主体因为与权力对象的矛盾,其权力被弱化,但又因为传统的人情关系和权力主体的武力规训而不断加强,权力不断被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 权力实践 哈尼梯田 梯田管理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