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大鼠“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对P物质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志新 刘丁丁 +3 位作者 屈敬阳 安娜 许倩 陈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后穴区局部和血清中P物质(SP)的表达,探讨SP变化与"相对穴"协同增效的相关性。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给予电针干预后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实验前后大鼠血清中SP含量,穴区局...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后穴区局部和血清中P物质(SP)的表达,探讨SP变化与"相对穴"协同增效的相关性。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给予电针干预后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实验前后大鼠血清中SP含量,穴区局部组织组化染色观察穴区SP阳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针刺组穴区局部SP阳性表达和血清中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其中针刺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穴组SP表达最为显著,各针刺组比较,针刺旁开阳陵泉与阴陵泉穴组SP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针刺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穴SP穴区局部阳性表达和血清含量显著增高,是相对穴配伍协同增效的可能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穴 配穴 阳陵泉与阴陵泉 SP表达 针刺
下载PDF
丹皮酚对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前宽 郑潇然 +3 位作者 龚明玉 范彦芳 屈敬阳 周晓慧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讨论丹皮酚对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6只,所有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7只)、模型组(8只),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各8只,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7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模型组... 目的讨论丹皮酚对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6只,所有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7只)、模型组(8只),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各8只,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7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模型组:高脂饮食25 g/只/d饲喂,连续8周,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大鼠高脂饮食25 g/只/d,连续8周,然后给予不同剂量(低、中、高)的丹皮酚(30、60、120 mg/kg·d)灌胃,连续8周;辛伐他汀组:高脂饮食25 g/只/d,连续8周,然后辛伐他汀10 mg/kg·d灌胃,连续8周。RT-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LDL-C以及LDL-C/HDL-C比值升高,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各血脂指标均改善,同时,高剂量组的各血脂指标也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剂量组较模型组TC和LDL-C/HDL-C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较对照组ICAM-1、VCAM-1、MCP-1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ICAM-1、VCAM-1、MCP-1表达均降低,丹皮酚干预的高剂量组ICAM-1、VCAM-1、MCP-1表达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剂量丹皮酚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趋化因子的表达,同时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趋化因子 炎症
下载PDF
青鹏膏剂穴位贴敷对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安娜 屈敬阳 +1 位作者 刘丁丁 杨志新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体表穴区贴敷青鹏膏剂后,大鼠穴区内肥大细胞(MCs)的分布以及数量和脱颗粒的变化,了解穴位贴敷对皮肤组织的影响,研究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性机理。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电针组(B组)和青鹏膏剂贴敷... 目的:观察体表穴区贴敷青鹏膏剂后,大鼠穴区内肥大细胞(MCs)的分布以及数量和脱颗粒的变化,了解穴位贴敷对皮肤组织的影响,研究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性机理。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电针组(B组)和青鹏膏剂贴敷组(C组),每组10只。干预组动物给予青鹏膏剂贴敷或电针刺激7 d后,分别取3组动物的"大椎"穴区皮肤组织块做冰冻切片,经亚铁氯化铜法示乙酰胆碱酯酶并甲苯胺兰复染,比较3组"大椎"穴区组织MCs分布、数量及脱颗粒的差异,研究穴区内MCs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各组"大椎"穴区真皮、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中都分布着大小、数量不等的MCs,以皮下组织层分布最为广泛,多沿神经或血管分布。与A组比较,青鹏膏剂贴敷组穴区组织局部MCs数量及脱颗粒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鹏膏剂穴位贴敷能够明显引起皮肤组织内MCs数量增多及脱颗粒,有促聚集作用,是穴位贴敷与经络、药物协同增效的可能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鹏膏剂 穴位贴敷 肥大细胞 脱颗粒 电针 大椎穴
下载PDF
青鹏膏剂穴位贴敷对大鼠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屈敬阳 刘丁丁 +3 位作者 安娜 许倩 陈龙 杨志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青鹏膏剂大椎穴贴敷对大鼠穴区组织肥大细胞(MC)数量和脱颗粒率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青鹏膏剂穴位贴敷组、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青鹏膏剂组大鼠大椎穴穴区局部剃毛后涂抹青鹏膏剂(约25mg,2次/天,... 目的:观察青鹏膏剂大椎穴贴敷对大鼠穴区组织肥大细胞(MC)数量和脱颗粒率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青鹏膏剂穴位贴敷组、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青鹏膏剂组大鼠大椎穴穴区局部剃毛后涂抹青鹏膏剂(约25mg,2次/天,每次20min),电针组大鼠大椎穴给予电针刺激。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MC的形态、数量和脱颗粒率。结果:青鹏膏剂组和电针组大鼠穴区组织内MC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细胞膜破裂,细胞轮廓不规则,MC脱颗粒现象明显,且MC多沿神经或血管分布。青鹏膏剂组和电针组大鼠穴区组织MC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组大鼠穴区组织脱颗粒的MC个数和MC脱颗粒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青鹏膏剂组、电针组、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鹏膏剂穴位贴敷可激活MC,出现数量增多及募集和脱颗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鹏膏剂 穴位贴敷 大椎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下载PDF
青鹏膏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概况 被引量:1
5
作者 屈敬阳 安娜 +1 位作者 刘丁丁 杨志新 《天津药学》 2016年第6期57-59,共3页
青鹏膏剂为藏传经典外用方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颈椎病、带状疱疹、皮炎湿疹、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具有治疗效果好,使用方便,副作用少等优势。文章就其近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青鹏膏剂在临床更深层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青鹏膏剂 临床应用 研究近况 骨折 骨关节病变
下载PDF
青鹏膏剂穴位贴敷对大鼠血清组织胺和缓激肽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安娜 屈敬阳 +1 位作者 刘丁丁 杨志新 《天津药学》 2017年第2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青鹏膏剂大椎穴贴敷对大鼠血清中组织胺和缓激肽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青鹏膏剂穴位贴敷组、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青鹏膏剂组大鼠大椎穴区局部剃毛后涂抹青鹏膏剂,电针组大鼠大椎穴给予电针... 目的:观察青鹏膏剂大椎穴贴敷对大鼠血清中组织胺和缓激肽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青鹏膏剂穴位贴敷组、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青鹏膏剂组大鼠大椎穴区局部剃毛后涂抹青鹏膏剂,电针组大鼠大椎穴给予电针刺激。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组织胺和缓激肽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青鹏膏剂穴位贴敷组和电针组大鼠血清组织胺和缓激肽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青鹏膏剂穴位贴敷组大鼠血清组织胺的含量明显高于电针组(P<0.05)、缓激肽含量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鹏膏剂穴位贴敷可致大鼠血清组织胺和缓激肽的含量明显升高,这可能是青鹏膏剂药效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鹏膏剂 穴位贴敷 大椎 组织胺 缓激肽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晓丽 赵群 +1 位作者 张竹华 屈敬阳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3期471-474,共4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给予华法林片、卡托普利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药物常规治...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给予华法林片、卡托普利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po,q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参麦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ivd,q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疗效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有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阿托伐他汀钙片 冠心病 心功能 内皮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丽 屈敬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4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13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66例。A组实施基础治疗, B组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13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66例。A组实施基础治疗, B组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情况,包括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后的HR、LVEDD、LVEF、LVESD分别为(84.62±5.38)次/min、(59.70±2.80)mm、(52.40±5.00)%、(40.90±2.38)mm;B组的HR、LVEDD、LVEF、LVESD分别为(73.30±4.34)次/min、(52.16±2.95)mm、(59.38±4.57)%、(35.36±2.45)mm;B组HR低于A组, LVEDD、LVESD均优于A组, LVEF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 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曲美他嗪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相对穴配穴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志新 刘丁丁 屈敬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143-2145,共3页
腧穴配伍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配伍是腧穴发挥最优功效的前提保障。相对穴作为一种腧穴配伍理论,以阴阳相配为总则,可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起到阴阳相济之作用。通过查阅近年文献,主要从动物实验方面对... 腧穴配伍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配伍是腧穴发挥最优功效的前提保障。相对穴作为一种腧穴配伍理论,以阴阳相配为总则,可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起到阴阳相济之作用。通过查阅近年文献,主要从动物实验方面对相对穴配伍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揭示相对穴配伍协同效应,指导临床配穴,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穴 腧穴配伍 动物实验 协同增效作用
原文传递
针刺相对穴对穴区肥大细胞及其释放的组织胺和缓激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屈敬阳 安娜 +4 位作者 刘丁丁 陈龙 许倩 杨志新 杨燕萍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后穴区局部肥大细胞数量、脱颗粒情况及血清中组织胺、缓激肽的含量变化,探索"相对穴"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K组)、针刺阳陵...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后穴区局部肥大细胞数量、脱颗粒情况及血清中组织胺、缓激肽的含量变化,探索"相对穴"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K组)、针刺阳陵泉组(A组)、针刺阴陵泉组(B组)、针刺阳陵泉与阴陵泉组(AB组)及针刺阳陵泉与阴陵泉旁开组(CD组),每组8只。A组针刺阳陵泉;B组针刺阴陵泉;AB组针刺阳陵泉和阴陵泉;CD组分别采用阳陵泉和阴陵泉外侧旁开3 mm处作为旁开对照点,进行针刺。均选取双侧穴位。K组实验开始后采用与其余4组相同的方法固定,不给予针刺刺激。选用直径0.35 mm,长40 mm毫针,针刺得气后针柄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1 mA,以针柄轻微颤动且大鼠能保持安静为宜。每次电针持续刺激20 min。在开始后的第1、3、5、7天进行实验干预,共4次。各组大鼠于第7天干预完成2 h后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组织胺和缓激肽的含量变化;穴区局部组织做冰冻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穴区肥大细胞(MCs)的变化。结果:与K组相比,A组、B组、AB组及CD组的MC数量及脱颗粒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AB组的MC数量及脱颗粒率明显高于A组、B组和CD组(均P<0.05);组织胺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B组>B组>A组>CD组>K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A组和B组的缓激肽含量明显高于K组和CD组(均P<0.05),A组和B组缓激肽含量差异,CD组与K组缓激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后穴区局部MC数量及脱颗粒率显著增高,血清中组织胺和缓激肽的含量升高,可能是"相对穴"配伍协同增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穴 配穴 针刺疗法 电针 阴陵泉 阳陵泉 肥大细胞 组织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