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地区黄土堆积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最近13万年东亚夏季风气候的波动 被引量:36
1
作者 赵锦慧 王丹 +5 位作者 樊宝生 鹿化煜 张小曳 屈文 汶玲娟 李东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黄土地球化学残积系数、钠钙比和化学风化指数数值增大、退碱系数数值减小时,指示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当时具有较强的夏季风活动。延安地区延长剖面末次间冰期残积系数、钠钙比和化学风化指数的曲线具有三峰两谷,揭示... 黄土地球化学残积系数、钠钙比和化学风化指数数值增大、退碱系数数值减小时,指示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当时具有较强的夏季风活动。延安地区延长剖面末次间冰期残积系数、钠钙比和化学风化指数的曲线具有三峰两谷,揭示了一系列亚轨道时间尺度的夏季风波动变化,能分辨出多个次级气候旋回。因此,黄土的地球化学参数可以作为本区指示夏季风波动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元素 化学风化 黄土剖面 夏季风波动 气候旋回 延安地区
下载PDF
近50年来城市化对西安局地气候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车慧正 张小曳 +4 位作者 李杨 陈振林 屈文 严立文 王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运用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方法,对1951—2000年过去50年西安市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因子的冬(12、1、2月)、夏(6、7、8月)和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计算,各因子的Hurst指数H均大于0.5,说明了4个因子存在明显的H... 运用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方法,对1951—2000年过去50年西安市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因子的冬(12、1、2月)、夏(6、7、8月)和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计算,各因子的Hurst指数H均大于0.5,说明了4个因子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出西安市过去50年来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过去5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明,西安市气温呈现升高趋势,而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则呈下降趋势,城市化效应已经对西安局地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分析 城市化 气候效应 西安
下载PDF
西风带研究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28
3
作者 屈文 张小曳 +4 位作者 王丹 沈振兴 梅凡民 程燕 严立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西风带作为北大西洋气候区和东亚季风气候区之间的联系纽带,对东亚季风气候和西风带气候具有重要影响,西风带在一定意义上控制着东亚季风的北界。西风环流与青藏高原相互作用,对亚洲季风区气候乃至全球气候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西风环... 西风带作为北大西洋气候区和东亚季风气候区之间的联系纽带,对东亚季风气候和西风带气候具有重要影响,西风带在一定意义上控制着东亚季风的北界。西风环流与青藏高原相互作用,对亚洲季风区气候乃至全球气候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西风环流在冰期 间冰期旋回中的位置、强度的剧烈变化对东亚季风气候和全球气候影响显著,对季风降水、西风带降水时空分布及亚洲粉尘活动和黄土形成、堆积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带 环流 东亚季风 亚洲粉尘
下载PDF
云南迪庆地区大气本底碳气溶胶的理化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屈文 张小曳 +4 位作者 王亚强 王丹 李杨 曹国良 赵元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对2004年8月8日~2005年2月28日云南朱张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大气PM10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OC、EC平均浓度分别为3.13±0.91,0.34±0.18μg/m^3,OC/EC比值平均为11.92. OC约占总碳(TC)的90.5%,... 对2004年8月8日~2005年2月28日云南朱张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大气PM10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OC、EC平均浓度分别为3.13±0.91,0.34±0.18μg/m^3,OC/EC比值平均为11.92. OC约占总碳(TC)的90.5%,而EC贡献较少.挥发性有机碳(VOC) 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OC、EC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季节变化不太明显.OC、EC浓度与世界其它背景站点较接近,表明本站能获得区域大气气溶胶的本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气溶胶 有机碳 元素碳 PM10 OC/EC本底 中国西南部
下载PDF
青岛海滨大气PM2.5与PM10观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丹 屈文 +1 位作者 张小曳 盛立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2,共6页
2007年5~10月在黄海海滨青岛的观测表明大气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同步变化,且变化范围较大.海陆风转换对海滨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海风输送时空气较洁净,而陆风输送通常导致空气质量变差.PM2.5、PM10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RH%)... 2007年5~10月在黄海海滨青岛的观测表明大气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同步变化,且变化范围较大.海陆风转换对海滨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海风输送时空气较洁净,而陆风输送通常导致空气质量变差.PM2.5、PM10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RH%)呈显著反相关,可能与RH%较高时多为海风输送有关.海风输送条件下较高的RH%和细粒子吸湿增长可能导致了此时PM2.5对PM10质量载荷的贡献率(64.7%)小于在海风/陆风混合输送和陆风输送条件下的贡献率(70.9%和77.5%).PM2.5占PM10质量载荷的72.3%,表明细粒子贡献显著.整个观测期PM10未“达标”(PM10 24h均值〈150μg m^-3,空气质量“良”)的观测日仅占14.7%;但PM2.5未达到美国EPA标准(PM2.5 24h均值〈35μg m^-3)的观测日约为68.6%,表明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达标任务尚很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PMlo 地面风 青岛
下载PDF
沙尘和灰霾天气下毛乌素沙漠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征 被引量:25
6
作者 车慧正 张小曳 +4 位作者 石广玉 李杨 赵剑琦 屈文 王丹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利用AERONET榆林站点的数据比较分析了在沙尘和灰霾两种不同天气条件下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复折射指数、不对称因子、气溶胶粒子的粒度分布、Angstrom... 利用AERONET榆林站点的数据比较分析了在沙尘和灰霾两种不同天气条件下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复折射指数、不对称因子、气溶胶粒子的粒度分布、Angstrom波长指数、体积浓度、气溶胶粒子半径等光学和物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主要是受到沙尘和人为气溶胶的共同影响。在沙尘天气和灰霾天气下,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光学特性 AERONET
下载PDF
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的水溶性组分分析及其排放因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丹 屈文 +2 位作者 曹国良 张小曳 车慧正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7年第5期31-34,共4页
从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收集秸秆,模拟农村使用秸秆燃料时的状态采集排放颗粒物样品,对其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F-、Cl-、NO3-、SO42-、NO2-、NH4+、Na+、K+、Mg2+、Ca2+)进行离子色谱分析,并计算了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中水溶性组分的... 从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收集秸秆,模拟农村使用秸秆燃料时的状态采集排放颗粒物样品,对其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F-、Cl-、NO3-、SO42-、NO2-、NH4+、Na+、K+、Mg2+、Ca2+)进行离子色谱分析,并计算了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中水溶性组分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K+和Cl-排放因子最高,平均分别占各类秸秆样品水溶性离子总排放因子的33.1%和43.6%,各类秸秆样品K+和Cl-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0.475 g/kg和0.625 g/kg。各类秸秆样品排放因子的平均结果对比表明,麦秸秆的排放因子最高,而玉米秸秆最低,稻谷秸秆的排放因子接近各类秸秆样品的平均结果;麦秸秆、稻谷秸秆和玉米秸秆的Cl-排放因子大于各自的K+排放因子;而棉花秸秆K+和Cl-的排放因子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秸秆燃烧 水溶性离子 排放因子
下载PDF
气象要素对中国大气能见度长期变化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骞 盛立芳 +2 位作者 王园香 曹子淇 屈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5,共9页
近30年中国大气能见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尤为明显,为揭示复杂气象因素对能见度长期变化的影响,利用1980~2012年中国521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气象要素与能见度之间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相对湿度、风速和气温... 近30年中国大气能见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尤为明显,为揭示复杂气象因素对能见度长期变化的影响,利用1980~2012年中国521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气象要素与能见度之间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相对湿度、风速和气温这3种气象要素对能见度的平均解释方差为22%;其中有68个站点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平均解释方差达到55%。这些站点中,相对湿度影响显著的站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风速影响显著的站点分布在除新疆以外的中国大部,而气温影响显著的站点主要位于中国中部的带状区域。3种气象要素对能见度的影响存在着时间尺度上的不同,相对湿度和气温对能见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性趋势方面,而风速对能见度长期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代际变化方面。中国东部地区能见度长期下降趋势主要受70%以上相对湿度减少趋势和4 m/s以下风速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气象要素 长期变化 多元非线性回归
下载PDF
海雾过程中大气气溶胶谱变化及消光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盛立芳 梁卫芳 +1 位作者 屈文 罗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共8页
海雾是沿海地区的常见天气,大雾致灾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对海雾微物理过程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以北方的1次海雾过程为例,分析在雾的生成、维持和加强阶段气溶胶谱的变化、消光作用和对能见度的影响。发现暖湿气流影响下,空气比湿持续... 海雾是沿海地区的常见天气,大雾致灾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对海雾微物理过程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以北方的1次海雾过程为例,分析在雾的生成、维持和加强阶段气溶胶谱的变化、消光作用和对能见度的影响。发现暖湿气流影响下,空气比湿持续增加是1μm以上粗粒子数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比湿持续增加的速度越快,粒子数浓增长的幅度也越大,对能见度的影响也越大。反之,如果比湿持续下降,12.5μm粒子数浓度就会减小,能见度增加。粒子直径的增长速率在10-5(μm/s)量级以内。低能见度出现的时间与15μm粒子浓度相关性最好,低能见度发生的时间基本上与15μm粒子浓度开始增加的时间相一致。在雾的维持阶段小粒子通过增长被消耗,而较大粒子被雾滴清除。在雾的加强阶段,大粒子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雾滴的清除。雾过程中以大于0.5μm粒子的消光作用为主,消光系数变化与能见度变化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并且粒径越大,反相关关系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雾 能见度 消光系数 粒子谱 辐射
下载PDF
简评碳气溶胶观测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屈文 王亚强 +1 位作者 王丹 盛立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1-217,共17页
大气碳气溶胶具有重要的气候效应,但其观测研究中的不确定性还很大。作者对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气溶胶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采样观测和分析方法(包括光学法、热学法、热光学法及光学和热学实时在线观测方法)进行了评述。石英滤膜采集和... 大气碳气溶胶具有重要的气候效应,但其观测研究中的不确定性还很大。作者对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气溶胶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采样观测和分析方法(包括光学法、热学法、热光学法及光学和热学实时在线观测方法)进行了评述。石英滤膜采集和实验室热光学分析方法应用较多,但在升温程序设置、OC/EC的划分和裂解碳校正方面还存在问题,而且需要准确评价样品采集过程中有机气体吸附和滤膜上已采集颗粒物挥发导致的采样偏差。光学和热学在线观测方法有助于避免采样和后期处理过程对颗粒物性质的改变,有利于反映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初始特性,但此类方法尚需改进。对二次有机碳(SOC)的估算,采用将源直接排放的OC进一步划分为燃烧源排放和非燃烧源排放的方案可能更为准确。关于有机物质质量(OM)的估算,尚需开展相关研究以确定适合我国不同环境气溶胶特点的OM/OC估算因子。我国科学家应在碳气溶胶观测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建立适合我国气溶胶特点的碳气溶胶观测方案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气溶胶 有机碳 元素碳 采样观测 测量与分析
下载PDF
湿度变化对TEOM~1400a系列环境颗粒物监测仪PM_(10)质量浓度观测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屈文 张小曳 +4 位作者 王丹 赵元茂 王亚强 曹国良 严立文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为评价环境湿度变化对TEOM1400a·系列环境颗粒物监测仪进行PM10观测的影响,在2004年1月到2005年1月的观测过程中,获得了30 min平均的大气PM10质量浓度,并观测了地面气象条件及降水过程中仪器的响应.结果表明,湿度变化较大时仪器记... 为评价环境湿度变化对TEOM1400a·系列环境颗粒物监测仪进行PM10观测的影响,在2004年1月到2005年1月的观测过程中,获得了30 min平均的大气PM10质量浓度,并观测了地面气象条件及降水过程中仪器的响应.结果表明,湿度变化较大时仪器记录的PM10浓度明显受到滤膜上吸附的水汽含量变化的影响.仪器提供的PM10质量浓度反映出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分别在8:00~9:30和18:00~23:00出现峰值而在12:00~15:30出现谷值;此变化规律反映了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但也受到空气湿度变化的影响.应用该仪器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当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PM10质量浓度 湿度
下载PDF
离子色谱分析在黄土和粉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丹 屈文 +2 位作者 张小曳 严立文 曹国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黄土中存在着大量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以往的测试方法多为原子吸收和 ICP MS,离子色谱法在测试黄土样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中应用不多。将黄土地质标准样品进行消解后用离子色谱进行测试,测试效果良好,重复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 黄土中存在着大量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以往的测试方法多为原子吸收和 ICP MS,离子色谱法在测试黄土样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中应用不多。将黄土地质标准样品进行消解后用离子色谱进行测试,测试效果良好,重复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与推荐值的相对误差小于 5%,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本实验方法测试的离子含量都在仪器响应呈线性的最佳测试范围之内,标准曲线经回归后相关系数均达到0 999 9。黄土样品的分析结果与粉尘气溶胶样品的离子分析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对于探讨粉尘起源以及沙尘暴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沙尘暴天气 谱分析 仪器响应 地质 复测 离子含量 粉尘 分析结果 离子色谱
下载PDF
论元代君臣关系的主奴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屈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可以分成主奴关系和普通的尊卑关系两种类型。元代以前的君主官僚制社会中 ,由于官僚制度等因素的制约 ,名义上无限至上的君权在行使中受到很大限制 ,君臣之间形成一般的尊卑关系 ,没有主奴意识。元代的重要官僚大... 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可以分成主奴关系和普通的尊卑关系两种类型。元代以前的君主官僚制社会中 ,由于官僚制度等因素的制约 ,名义上无限至上的君权在行使中受到很大限制 ,君臣之间形成一般的尊卑关系 ,没有主奴意识。元代的重要官僚大多来自怯薛 ,该组织成员始终是皇室的奴仆 ;而怯薛在国家政治中的中枢地位又使得当朝权贵以做皇帝奴婢为荣的风气不断弥漫到各族官员身上 ,君臣关系不断向主奴化方向发展。与此相适应 ,传统中限制君权的诸多政治运作 ,如封驳制度、执奏制度等 ,在元代被大量破坏或不克施行 ,官员也难再有其他朝代士大夫官僚们的人格尊严和自觉。当然 ,元代以前 ,君臣之间的尊卑反差一直在缓慢地扩大 ,元代则使其最终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一变化被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臣关系 中国 元代 主奴关系 宗法社会 君主官僚制社会
下载PDF
新疆西滩金矿床金品位分维D值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连昌 屈文 +2 位作者 赵世华 姬金生 杨兴科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1-13,共3页
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新疆西滩金矿金品位分布的分维结构特征,并对分维D 值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较小的分维值及具有多标度分形,是形成富矿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 分维 金矿床 金品位 新疆 D值
下载PDF
审音与勘同之法在蒙元史等研究领域内的运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屈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93,共7页
所谓审音与勘同,是指利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成果,对某一文字史料中音译的名物制度方面的外来词汇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原形,从而得以与他种文字史料进行对勘比较的办法,中外学者用这种办法解决了内陆亚洲史上许多疑难问题。蒙元史... 所谓审音与勘同,是指利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成果,对某一文字史料中音译的名物制度方面的外来词汇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原形,从而得以与他种文字史料进行对勘比较的办法,中外学者用这种办法解决了内陆亚洲史上许多疑难问题。蒙元史、民族史研究过程中若要利用审音与勘同方法,除了掌握汉语和相关语言的发展规律外,还需要了解汉语的音译规则。审音与勘同方法只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可迷信它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音与勘同之法 蒙元史研究 汉语音译规则
下载PDF
《元典章》的史料价值和通读要领 被引量:4
16
作者 屈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3,共4页
《元典章》的史料价值:1.《元典章》可以印证《元史》和其他史籍中的许多记载;2.《元典章》可以补充其他史料的不足;3.从《元典章》中可以了解元代各级政府处理政务的具体过程,尤其是能够了解皇帝听政的大致情况。《元典章》的通读要领... 《元典章》的史料价值:1.《元典章》可以印证《元史》和其他史籍中的许多记载;2.《元典章》可以补充其他史料的不足;3.从《元典章》中可以了解元代各级政府处理政务的具体过程,尤其是能够了解皇帝听政的大致情况。《元典章》的通读要领:1.掌握硬译公牍文书的词法和句法规则;2.掌握公文的一些固定用语;3.掌握公文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典章》 史料价值 通读要领
下载PDF
元史领域有待加强研究的几个宏观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屈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元史学界对如下几个宏观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研究:一、大蒙古国与历史上蒙古高原游牧政权有根本区别的社会制度是怎样形成的?二、大蒙古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过渡到元朝的政治制度的?三、元代的经济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地位如何?四... 元史学界对如下几个宏观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研究:一、大蒙古国与历史上蒙古高原游牧政权有根本区别的社会制度是怎样形成的?二、大蒙古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过渡到元朝的政治制度的?三、元代的经济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地位如何?四、元代汉族智识阶层是怎样看待蒙元王朝统治的合法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研究 蒙元政治制度 元代经济地位 元代社会意识
下载PDF
元代纸币制度败坏的原因及对今人的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屈文 《江苏商论》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8-159,共2页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国大部分范围内以纸币作为惟一货币形式的朝代,但其纸币制度实行不到百年就灭亡。这一制度的败坏,主要缘自伪钞的泛滥、零钞的缺乏、钞本的挪用、发行数量的失控以及钞库官吏的违法乱纪等,分析这些败亡因素对...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国大部分范围内以纸币作为惟一货币形式的朝代,但其纸币制度实行不到百年就灭亡。这一制度的败坏,主要缘自伪钞的泛滥、零钞的缺乏、钞本的挪用、发行数量的失控以及钞库官吏的违法乱纪等,分析这些败亡因素对今天的人们仍然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纸币制度 中国 伪钞 零钞 钞本 发行数量
下载PDF
元代的畲族 被引量:2
19
作者 屈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SHEZU people in Yuan dynasty lived in the juncture of today’s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whose territory was a little bit larger than they did in Tang and Song periods. They believed in Panhu and farmed... SHEZU people in Yuan dynasty lived in the juncture of today’s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whose territory was a little bit larger than they did in Tang and Song periods. They believed in Panhu and farmed by a slash-and-burn metho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Zhiyuan perijod, SHEZU people rose and fought against the Yuan government many times, not for the restoration of Song Dynasty, but for their intolerance of the exploitation by officials. The subsequent suppression of SHEZU people did not cause a large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Yuan government set up Shejun, the local troops, whose task was to open up wasteland and grow grain. The author holds that yuan Dynasty did not establish Tusi, a system of appointing national minority hereditary head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畲族 畲民
下载PDF
民族关系史中华夏文化的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屈文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本文对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华夏文化的定位问题,谈了相关的三个方面内容:(一)从华夏族群认同的产生和依据,可知华夏文化一开始就只把自己定位为中国疆域内各种文化中的一种;(二)汉语文献往往以华夏文化体系为本位来表达和解读他族文化,与... 本文对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华夏文化的定位问题,谈了相关的三个方面内容:(一)从华夏族群认同的产生和依据,可知华夏文化一开始就只把自己定位为中国疆域内各种文化中的一种;(二)汉语文献往往以华夏文化体系为本位来表达和解读他族文化,与其实际可能有一定差异;(三)安史之乱以后,非汉民族群体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使华夏文化的价值如何体现成为一个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史 华夏文化 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