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仙颗粒对Hepa1-6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潘艳芳 毛伟娇 +3 位作者 谢敏 屈梦扬 方艳 应小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2-328,共7页
目的观察山仙颗粒含药血清对Hepa1-6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基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制备山仙颗粒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体外培养Hepa1-6肝癌细胞... 目的观察山仙颗粒含药血清对Hepa1-6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基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制备山仙颗粒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体外培养Hepa1-6肝癌细胞,设空白血清组、KYA1797K组及山仙颗粒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取各组干预12 h、24 h、36 h后的Hepa1-6肝癌细胞,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山仙颗粒中、高含药血清组及KYA1797K组干预12 h后的细胞迁移距离和山仙颗粒各组及KYA1797K组干预24 h、36 h后的细胞迁移距离均明显缩短(P均<0.05);山仙颗粒各组及KYA1797K组干预12 h、24 h、36 h后的穿膜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均<0.05),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p-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山仙颗粒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各时间点的细胞迁移距离呈剂量依赖性缩短,穿膜细胞数量呈剂量依赖性减少,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升高或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山仙颗粒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pa1-6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通路,上调E-cadherin和下调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EMT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仙颗粒 肝细胞癌 肿瘤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WNT/Β-CATENIN通路
下载PDF
IL-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鑫茂 杨雅倩 +1 位作者 屈梦扬 潘艳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4-376,共3页
肝脏在血容量调节、营养素代谢、免疫系统和生长信号通路的调控等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多种因素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形成急性肝损伤(ALI)、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A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等疾病。我国... 肝脏在血容量调节、营养素代谢、免疫系统和生长信号通路的调控等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多种因素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形成急性肝损伤(ALI)、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A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等疾病。我国是肝病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肝癌在我国的死亡率占第2位,我国肝癌的普遍发展模式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1-4]。肝癌在早期不易发现,但可以通过早期对慢性肝病治疗,延缓或控制肝癌发展进程,提高患者生存率。巨噬细胞是一种髓系免疫细胞,在机体组织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们摄取和降解死亡细胞、碎片和异物,并参与协调炎症发生的过程[5]。巨噬细胞在不同的微环境刺激下可极化为M1型和M2型。M1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因子,推进炎症反应;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抗炎因子,参与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在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IL-4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在肝脏疾病中作用,为巨噬细胞分化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方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4 M2型巨噬细胞 慢性肝脏疾病 肝细胞肿瘤
下载PDF
外泌体在肝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雅倩 潘艳芳 +4 位作者 屈梦扬 方艳 应小平 张玫倩 魏静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9期1453-1456,共4页
肝癌前病变阶段外泌体分泌增加,通过发挥其细胞间通讯作用,可以直接推动疾病从炎性反应发展成癌。外泌体通过影响血管生成、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免疫调节参与肝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肝癌前病变新的治疗靶点,为肝癌前病变的诊... 肝癌前病变阶段外泌体分泌增加,通过发挥其细胞间通讯作用,可以直接推动疾病从炎性反应发展成癌。外泌体通过影响血管生成、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免疫调节参与肝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肝癌前病变新的治疗靶点,为肝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肝癌前病变 肝硬化 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基于IL-1β信号通路探讨当归芍药散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潘艳芳 贾晓涛 +2 位作者 屈梦扬 方艳 应小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1969-1973,共5页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快速老化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快速老化SAMR1小鼠10只、SAMP8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实验动物进行编号,按照机遇均等原则分为SAMR1组、SAMP8组、DSS 15 g/kg组和DSS 60 g/kg组,每组10只。SA...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快速老化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快速老化SAMR1小鼠10只、SAMP8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实验动物进行编号,按照机遇均等原则分为SAMR1组、SAMP8组、DSS 15 g/kg组和DSS 60 g/kg组,每组10只。SAMR1组小鼠作为对照组,DSS 15 g/kg组和DSS 60 g/kg组小鼠分别给予15 g/kg、60 g/kg剂量的当归芍药散灌胃,每日1次;SAMR1组和SAMP8组小鼠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每10 g 0.1 mL)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后,进行Y迷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出各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组织裂解物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小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发现,在连续5 d寻找水下平台测试中,与SAMR1组小鼠比较,SAMP8组小鼠寻找水下平台的日均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象限时间和距离占整个游泳时间或距离的百分比下降(P<0.05);而DSS 60 g/kg组小鼠寻找水下平台的日均潜伏期较SAMP8组明显缩短,穿越平台象限时间和距离占整个游泳时间或距离的百分比均上升(P<0.05)。与SAMR1组小鼠比较,SAMP8组小鼠进臂正确率明显下降(P<0.05);与SAMP8组小鼠比较,DSS 60 g/kg组小鼠进臂正确率明显增加(P<0.05)。与SAMR1组小鼠比较,SAMP8组小鼠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IL-6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SAMP8组小鼠比较,DSS 60 g/kg组小鼠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IL-6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可能通过抑制SAMP8小鼠海马组织TNF-α、IL-1β、IL-6的表达来缓解SAMP8小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当归芍药散 快速老化小鼠 学习记忆 神经炎性因子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脑卒中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屈梦扬 潘艳芳 +5 位作者 贾晓涛 谢敏 应小平 方艳 张玫倩 魏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1803-1806,共4页
肠道菌群是指寄居在人体肠道内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其可以影响机体的代谢,抵抗病原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参与合成维生素等。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神经、免疫、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影响脑卒中的发生。本研究阐述了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肠道菌群是指寄居在人体肠道内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其可以影响机体的代谢,抵抗病原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参与合成维生素等。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神经、免疫、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影响脑卒中的发生。本研究阐述了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的桥梁“菌-肠-脑”轴、肠道菌群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后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改变,旨在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肠道菌群 菌-肠-脑轴 危险因素 免疫功能 综述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在肝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屈梦扬 潘艳芳 +4 位作者 谢敏 应小平 方艳 张玫倩 魏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72-474,共3页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与宿主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共生关系。肠道微生态在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与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肠道微生态包括肠道菌群,在正常状态下,肠道菌群与宿主保持着动态平衡...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与宿主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共生关系。肠道微生态在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与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肠道微生态包括肠道菌群,在正常状态下,肠道菌群与宿主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如果受到宿主与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种平衡状态会被打破而导致疾病的发生[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肝硬化 肝癌前病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色胺酮抗恶性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涵 魏静 +3 位作者 李媛 谢敏 屈梦扬 方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791-795,共5页
恶性肿瘤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大,急需开发新型的治疗药物和技术以改善临床治疗现状。色胺酮为一种吲哚类衍生物,属于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具... 恶性肿瘤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大,急需开发新型的治疗药物和技术以改善临床治疗现状。色胺酮为一种吲哚类衍生物,属于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在医疗领域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目前研究发现,色胺酮在抗肿瘤方面的药物活性较为显著,能作用于乳腺癌、胶质瘤、白血病、皮肤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显著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色胺酮治疗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色胺酮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胺酮 恶性肿瘤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