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灌封注射器生物相容性试验新方法的建立与可行性分析
1
作者 屈秋锦 孙令骁 +5 位作者 秦越 乔春霞 褚祥宇 许晶 董传俊 刘成虎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5期229-233,共5页
为了建立适用于预灌封注射器生物相容性试验的新方法,探讨所建立新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对预灌封注射器的风险点和国内外生物相容性检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多批次预灌封注射器进行对比试验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新方法能充... 为了建立适用于预灌封注射器生物相容性试验的新方法,探讨所建立新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对预灌封注射器的风险点和国内外生物相容性检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多批次预灌封注射器进行对比试验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新方法能充分考虑各部件和人体接触的风险,与现有检测方法对比两者结果无差异。用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方法来代替现行国家药品包装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灌封注射器 生物相容性试验 生物学评价 药品包装
下载PDF
用药包材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替代异常毒性检查法的可行性分析
2
作者 褚祥宇 孙令骁 +7 位作者 孙晓霞 许铭 屈秋锦 王焱 李文婷 史志超 陈蕾 刘成虎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5期540-548,共9页
目的:比较药品包装材料(药包材)异常毒性与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研究用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代替异常毒性检查法的可能性。方法: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药典、法规和标准中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和异常毒性检查法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选择93... 目的:比较药品包装材料(药包材)异常毒性与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研究用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代替异常毒性检查法的可能性。方法: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药典、法规和标准中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和异常毒性检查法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选择93批不同类型药包材进行急性全身毒性和异常毒性检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结合各国、地区对药包材急性全身毒性和异常毒性检查的要求,以及两者方法学之间的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结论:针对药包材急性毒性风险,特别是不断涌现的新型药包材产品,从生物学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使用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控制风险,用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替代异常毒性检查法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包材 异常毒性 急性全身毒性 生物学风险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外周血微核试验检测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遗传毒性
3
作者 王国伟 孙晓霞 +6 位作者 车国喜 盖潇潇 屈秋锦 王焱 汪晓飞 杜晓丹 刘成虎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微核(MN-RET)与成熟红细胞微核(MN-NCE),探究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潜在遗传毒性风险。方法:实验设短周期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两种方案,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介质对照液、样品试验液、环磷酰胺...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微核(MN-RET)与成熟红细胞微核(MN-NCE),探究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潜在遗传毒性风险。方法:实验设短周期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两种方案,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介质对照液、样品试验液、环磷酰胺溶液(25、50 mg/kg),每日给药1次,短周期连续给予受试物3 d后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微核;长周期连续给予受试物14 d后采集外周血并摘取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微核并分析脾脏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用HE对脾脏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周期条件下样品试验组小鼠外周血中MN-RET百分率和MN-NCE百分率相较于介质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周期给予样品试验组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率相较于介质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病理性改变。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后,与介质对照组相比,25和50 mg/kg环磷酰胺组晚期凋亡细胞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50 mg/kg环磷酰胺组小鼠脾脏出现明显的白髓萎缩、淋巴细胞减少,红髓扩张、髓外造血增加等病理性改变。结论:该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在外周血微核试验中不存在遗传毒性风险。在给予试物不同周期条件下,选择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的MN-RET和MN-NCE,在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遗传毒性风险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微核试验 遗传毒性 可降解生物补片
下载PDF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中残留DNA表征和风险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晓霞 刘成虎 +2 位作者 朱艺馨 屈秋锦 阮文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13195-13203,共9页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可能含有来自宿主细胞的DNA,这些残留DNA可能将其编码的癌基因、感染性成分传递给使用者,从而导致肿瘤或感染的危险。基于风险分析的安全性研究是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其中残留DNA表征是动物源性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控...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可能含有来自宿主细胞的DNA,这些残留DNA可能将其编码的癌基因、感染性成分传递给使用者,从而导致肿瘤或感染的危险。基于风险分析的安全性研究是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其中残留DNA表征是动物源性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对产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对动物源性材料中残留DNA的表征和潜在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将推动产品工艺优化,使残留DNA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助力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 残留DNA 残留DNA的表征 风险控制
下载PDF
2011年中国北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HA基因进化分析及受体结合性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屈亚锦 屈秋锦 +5 位作者 李超 刘月月 石迎 刘立涛 任庆海 刘思当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7-790,816,共5页
为了解近期中国北方禽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规律及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本实验对2011年在中国北方家禽中分离到的11株H9N2亚型AIV通过RT-PCR扩增病毒的HA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并对这些病毒的受体结合性进行了检测。... 为了解近期中国北方禽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规律及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本实验对2011年在中国北方家禽中分离到的11株H9N2亚型AIV通过RT-PCR扩增病毒的HA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并对这些病毒的受体结合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1株H9N2亚型AIV分离株的HA基因在HA1和HA2的氨基酸裂解位点均为PSRSSR/GLF基序,符合低致病性病毒株氨基酸序列特征。多数病毒HA潜在糖基化位点为8个,所有分离株病毒的受体结合位点226位均为L,经红细胞受体结合性试验验证表明这些病毒均同时具有α-2,3和α-2,6受体结合特性,表明目前北方地区流行的H9N2亚型AIV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结果对加强H9N2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HA基因 进化分析 受体结合性
下载PDF
三种植入方法评价内置疝修补补片动物试验研究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振华 刘成虎 +4 位作者 董传俊 魏振西 董秀丽 屈秋锦 许铭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11期16-18,22,共4页
目的疝修补补片置入腹腔后发生粘连的可能性及程度是评价产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目的为在动物试验中确定合适的动物模型、适宜的植入方法及观察方式。方法将6头实验用小型猪(雌性未孕,体重30~40 kg)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腹... 目的疝修补补片置入腹腔后发生粘连的可能性及程度是评价产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目的为在动物试验中确定合适的动物模型、适宜的植入方法及观察方式。方法将6头实验用小型猪(雌性未孕,体重30~40 kg)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腹腔镜式腹膜前直接植入组,B组为开放式手术腹壁全层缺损植入组,C组为腹壁疝模型腹腔镜植入组),每组2头。植入补片4周后,用腹腔镜进行观察补片是否引起腹腔内组织器官粘连。结果 A组植入操作简单,在评价补片的有效性的同时能够单一考虑补片的安全性因素,腹腔镜观察没有引起腹腔内组织器官粘连;B组开放式植入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C组耗时较长,并存在造模不成功的风险,B、C两组均引起腹腔内组织器官的粘连。结论评价内置疝修补补片的动物试验研究时,宜采用腹腔镜式腹膜前直接植入的方法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壁疝 疝修补补片 肠粘连
下载PDF
植入了骨修复材料的小型猪腰椎椎体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制备方法
7
作者 朱福余 林振华 +5 位作者 孙立魁 车国喜 屈秋锦 刘香东 刘增祥 刘成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建立植入了骨修复材料小型猪腰椎椎体骨组织标本的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制备方法。方法:将含骨修复材料的腰椎椎体骨组织标本进行分割暴露组织切面,梯度浓度乙醇脱水后经Technovit 7200 VLC光聚树脂浸润,经黄蓝光共同辐照进行光聚合... 目的:建立植入了骨修复材料小型猪腰椎椎体骨组织标本的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制备方法。方法:将含骨修复材料的腰椎椎体骨组织标本进行分割暴露组织切面,梯度浓度乙醇脱水后经Technovit 7200 VLC光聚树脂浸润,经黄蓝光共同辐照进行光聚合包埋,借助硬组织病理切磨系统制备含骨修复材料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结果:结果显示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病理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能较好地显示骨的各种组织细胞结构,可清晰的观察到骨小梁的走向及连接情况。结论:研究建立了含骨修复材料骨组织标本病理组织切片制备方法,实现了含骨修复材料不脱钙骨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经病理染色后实现了带植入物的组织学观察,为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动物试验研究提供了新的病理检测手段及组织学评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腰椎椎体 含骨修复材料骨组织标本 树脂包埋法 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制备
原文传递
医疗器械溶血性能评价方法-NIH法的直接接触法和间接接触法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乔春霞 屈秋锦 +3 位作者 赵增琳 侯丽 杨婧 董秀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17期42-43,52,共3页
根据ISO/TC194WG9的要求进行溶血比对(Round robin)试验。采用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直接接触法和间接接触法测定了5种材料的溶血性能,结果显示聚乙烯、丁腈手套、#1橡胶和#2橡胶的溶血等级判定结果在... 根据ISO/TC194WG9的要求进行溶血比对(Round robin)试验。采用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直接接触法和间接接触法测定了5种材料的溶血性能,结果显示聚乙烯、丁腈手套、#1橡胶和#2橡胶的溶血等级判定结果在两种方法是一致的,但是丁腈手套的两种方法的溶血率值有显著差异。乳胶手套的溶血率和判定结果不一致。作者分析了这些不一致产生的原因,为医疗器械或材料的溶血性能检测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溶血性能 NIH方法
下载PDF
医疗器械重复接触全身毒性试验中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香东 许晶 +4 位作者 赵增琳 褚祥宇 屈秋锦 董秀丽 侯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3期3-4,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离心前后放置时间对临床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动物试验血液标本保存方式、放置时间等建立相关标准操作规程,为形成标准文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每只大鼠取血4管,1号管离心后即刻(0h)以...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离心前后放置时间对临床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动物试验血液标本保存方式、放置时间等建立相关标准操作规程,为形成标准文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每只大鼠取血4管,1号管离心后即刻(0h)以及放置1h、2h、3h、4h进行生化检测,2~4号管分别继续放置1.5h、2.5h、3.5h后离心进行生化检测。结果:标本离心后放置不同时间,血生化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后再离心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不超过1.5h,离心后血清2~8?C密闭保存不超过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接触全身毒性试验 离心 放置时间 标准操作规程
下载PDF
两种试验方法对一种阳性溶血材料的溶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增琳 屈秋锦 +2 位作者 侯丽 刘香东 董秀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3期5-7,21,共4页
目的:探讨吸光度测定法和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法两种不同方法对丁腈材料的溶血性能结果的影响,为有效评估医疗器械或材料的溶血性能提供合理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吸光度测定法和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法两种方法对丁腈材料进行溶血性能检测,每... 目的:探讨吸光度测定法和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法两种不同方法对丁腈材料的溶血性能结果的影响,为有效评估医疗器械或材料的溶血性能提供合理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吸光度测定法和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法两种方法对丁腈材料进行溶血性能检测,每种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进行,对测得的溶血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直接接触血液时,两种测定方法结果没有差异(P>0.05),为轻度溶血,说明考察试验材料表面接触血液对红细胞的影响时,两种方法中对溶血性能的评价是稳定且一致的。60%浓度稀释液时,虽然结果都在同一判定标准中(都为溶血性),但吸光度测定法溶血率值明显低于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法(P<0.01)。100%浓度浸提液时,吸光度测定法和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法结果没有差异(P>0.05),均为全部溶血。结论:在实际选择溶血试验方法时,需根据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考察医疗器械溶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度测定溶血法 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溶血法 溶血
下载PDF
医疗器械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体外血小板计数新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乔春霞 侯丽 +5 位作者 赵增琳 屈秋锦 褚祥宇 董传俊 魏振西 展荣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5期40-41,151,共3页
目的:对医疗器械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中的体外血小板计数方法的体系进行改进。方法:在枸橼酸钠抗凝全血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10mmol/L)和肝素钠溶液(0.5U/m L、1.0U/m L和2.0U/m L)调整全血的抗凝状态,与样品接触后对全血中的血小板进... 目的:对医疗器械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中的体外血小板计数方法的体系进行改进。方法:在枸橼酸钠抗凝全血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10mmol/L)和肝素钠溶液(0.5U/m L、1.0U/m L和2.0U/m L)调整全血的抗凝状态,与样品接触后对全血中的血小板进行计数。结果:枸橼酸钠抗凝全血组阳性对照的血小板计数值均大于空白对照的50%,而加入氯化钙和肝素钠溶液(0.5U/m L或1.0U/m L)后建立的体系中黑橡胶的血小板计数值均小于空白对照的50%。结论:建立了一种评价医疗器械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中的体外血小板计数方法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体外血小板计数 新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