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哮喘的病因病机与针灸治疗策略
1
作者 任玲 周竞颖 +4 位作者 来奕恬 屈艺卓 李南 杨茜芸 张国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286-1291,共6页
哮喘的发病特点与伏邪藏匿于体内、感而后发的特点相似。伏邪理论认为,正气与伏邪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哮喘整个发生发展过程。在病因病机方面,哮喘以正虚为本,以痰瘀伏邪为标。肺脾肾虚是邪气内伏的内因,外因触发伏邪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 哮喘的发病特点与伏邪藏匿于体内、感而后发的特点相似。伏邪理论认为,正气与伏邪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哮喘整个发生发展过程。在病因病机方面,哮喘以正虚为本,以痰瘀伏邪为标。肺脾肾虚是邪气内伏的内因,外因触发伏邪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痰瘀伏邪既是哮喘发作和进展的主要病理因素,也是加重正气虚损的重要因素。针灸在防治哮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伏邪角度出发: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以痰瘀伏邪为主,针灸选取肺俞、列缺、丰隆、膈俞等穴位,治以化痰祛瘀、宣肺平喘;哮喘缓解期患者以肺脾肾虚为主,针灸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膏肓等穴位,治以补益肺脾肾气。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提出哮喘的针灸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哮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伏邪 病机 针灸 急性发作期 缓解期 治疗策略
下载PDF
针灸肺俞穴对哮喘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2
作者 任玲 周竞颖 +3 位作者 来奕恬 屈艺卓 张国山 杨燕萍(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艾灸肺俞穴对哮喘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方法:将5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6只和造模组40只。应用卵清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分别取正常组和造模组大鼠各4只进行模型评... 目的:观察针刺与艾灸肺俞穴对哮喘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方法:将5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6只和造模组40只。应用卵清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分别取正常组和造模组大鼠各4只进行模型评价。模型制备成功后,剩余造模组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每组12只。针刺组和艾灸组大鼠均取双侧肺俞穴,分别进行针刺与艾灸干预30 min。每次干预结束后1 h,给予1%OVA溶液雾化激发20 min,持续14 d。实验结束后,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炎性相关指标;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检测粪便中SCFAs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及淋巴细胞(Lym),BALF中Eos及Neu的含量及肺组织中白介素(IL)-4、IL-5、IL-13、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结构严重损伤;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外周血中的Eos、Neu、Lym,BALF中Eos含量及肺组织中IL-4 mRNA和IL-5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及丁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针刺组大鼠BALF中Lym,肺组织中IL-13 mRNA表达以及艾灸组大鼠肺组织中IL-33 mRNA和TSLP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艾灸组大鼠粪便中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针刺组相比,艾灸组大鼠肺组织中IL-5 mRNA和IL-13 mRNA表达,以及粪便中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针刺和艾灸均能改善哮喘模型大鼠异常炎症,调节肠道SCFAs含量,但针刺对促炎因子尤其是IL-5和IL-13的抑制效果优于艾灸,而艾灸对肠道菌群代谢物SCFAs尤其是乙酸的调节优于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针刺疗法 肺俞 哮喘 炎症 短链脂肪酸 大鼠
原文传递
“肚腹三里留”的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玲 周竞颖 +2 位作者 来奕恬 屈艺卓 张国山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0期107-111,共5页
“肚腹三里留”是“四总穴歌”之一,是古代医家在大量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对足三里治疗肚腹部疾病功效的高度总结。本文从经络辨证角度出发,针对足三里调节人体气血及本经胃经、表里经脾经、同名经大肠经的作用,根据肚腹部脏腑功能阐释足... “肚腹三里留”是“四总穴歌”之一,是古代医家在大量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对足三里治疗肚腹部疾病功效的高度总结。本文从经络辨证角度出发,针对足三里调节人体气血及本经胃经、表里经脾经、同名经大肠经的作用,根据肚腹部脏腑功能阐释足三里治疗疼痛、腹泻、便秘、乏力等消化系统疾病及遗精、遗尿、早泄或小便频数、涩痛、小腹胀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机制。通过现代医学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及胃肠功能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探讨其证治规律的理论实质。以辨经论治为前提,更深层次地研究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探析“肚腹三里留”的理论内涵,充实足三里治疗肚腹疾病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肚腹部疾病 足三里 理论探讨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