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屈陈江 周亮 季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511-51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施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3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施行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TAPP)进行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施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3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施行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TAP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手术时间TAPP组长于TEP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术后复发2例,TEP组无复发。结论 TAPP和TEP均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但TEP手术时间短,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完全腹膜外修补术腹膜前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屈陈江 王浩 周亮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28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屈陈江 周亮 季良 《交通医学》 2012年第6期628-630,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疗效,以探讨腹腔镜及相关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位直肠癌28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无中转开腹患者...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疗效,以探讨腹腔镜及相关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位直肠癌28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无中转开腹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5±42)min,手术切除淋巴结2~27枚,术后住院时间7~21天,术后病理检查示远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各1例,短期影响排便功能2例。平均随访时间(22±14)个月,随访中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2例,术后死亡3例,3年生存率89.2%。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安全可行,且能达到和开腹手术相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保肛术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术16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屈陈江 周萃阶 《交通医学》 2006年第6期696-696,共1页
目的:提高胰头壶腹周围以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的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16例胰头及壶腹周围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采用两种不同的重建手术方式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行胰肠重建改进术7例,无并发症发生;行未改进术9... 目的:提高胰头壶腹周围以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的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16例胰头及壶腹周围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采用两种不同的重建手术方式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行胰肠重建改进术7例,无并发症发生;行未改进术9例,并发胰瘘2例(12.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最关键、问题最多、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胰肠重建,采用稳妥的方法,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壶腹周围癌 胆总管下段癌 胰头良性病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60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屈陈江 《交通医学》 2006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60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60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病发生。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2例,无变化8例。脾亢症状均消失。术后2个月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46例,好转14例。术后随访48例(12~24个月),再出血率8.3%(4/48)。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止血率高,脑病发生率低,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及凝血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梁耀 涂建成 +1 位作者 屈陈江 王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2期954-957,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对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N K细胞活性;并对2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对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N K细胞活性;并对2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量显著低于开腹组,而肛门排气、排便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开腹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 D 3+、C D 4+、C D 8+、C D 4+/C D 8+、N 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2组患者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 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 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5)。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显著升高,术后24 h 2组患者FIB、D-二聚体均继续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腹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 h FIB、D-二聚体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但是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临床上需要在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远端胃癌根治术 开腹手术 腹腔镜检查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症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季良 涂建成 屈陈江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2189-2191,共3页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在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以探索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来院治疗恶性肠梗阻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有41例...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在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以探索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来院治疗恶性肠梗阻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有41例患者。予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直至患者恢复肠功能。治疗14 d仍无效或者病情加重,可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X线片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较对照组下降更多,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为痊愈和好转的人数多于对照组,且有效率也较高,有效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生长抑素结合常规治疗较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能更好地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并提高治疗成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恶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症
下载PDF
残余胆囊的病因与预防 被引量:5
8
作者 周萃阶 屈陈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的发病原因、诊治及预防,以减少或根除残余胆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26例残余胆囊的临床资料,分析与致病有关的因素。20例为开腹胆囊切除,另6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类似胆囊炎表现,B...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的发病原因、诊治及预防,以减少或根除残余胆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26例残余胆囊的临床资料,分析与致病有关的因素。20例为开腹胆囊切除,另6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类似胆囊炎表现,B型超声是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结果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残余胆囊。结论提高医生对残余胆囊的警觉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是减少残余胆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囊 胆囊切除术 病因 预防
下载PDF
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季良 屈陈江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3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3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将其分为转移组及非转移组,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93例... 目的探讨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3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将其分为转移组及非转移组,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93例患者共出现13例14v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3.98%。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与病灶位置、肿瘤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数量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灶直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方面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胃下部肿瘤、Borrmann分型Ⅲ~Ⅳ型、淋巴结转移数量N3及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均为影响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病死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更短(P均<0.05)。结论具有上述指标的患者具有更高的14v组淋巴结转移风险,在术前应明确患者的各项指标,制定相应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在确保患者的淋巴屏障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尽可能清除癌灶,保证其预后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14v组淋巴结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军 屈陈江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4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初期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1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 目的探讨初期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1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亢3例。结果本组23例手术获成功,1例因术中脾下极血管出血中转开腹,1例因脾脏大腔镜下无法完成。手术时间2~5h,平均2.5h,手术失血20~3000mL。术后排气时间24~4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开展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手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9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涂建成 屈陈江 +1 位作者 周萃阶 柯重伟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年第5期494-494,498,共2页
目的:应用内镜技术探讨创伤小、美观的甲状腺切除技术.方法:对9例甲状腺腺瘤采用内镜行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叶切除及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结果: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200分钟,平均119分钟,出血量极少.无喉返及喉上神... 目的:应用内镜技术探讨创伤小、美观的甲状腺切除技术.方法:对9例甲状腺腺瘤采用内镜行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叶切除及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结果: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200分钟,平均119分钟,出血量极少.无喉返及喉上神经损伤表现.住院5~9天,平均6.8天.结论:由于内窥镜的放大作用,术野结构清晰,可避免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且手术创口小而隐蔽,具有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甲状腺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下载PDF
毕罗氏Ⅰ、Ⅱ及非离断式空肠吻合术应用于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良 屈陈江 +1 位作者 王率 梁庆余 《大医生》 2022年第17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毕罗氏(Billroth)-Ⅰ、Ⅱ及非离断式空肠吻合术(Rouxen-Y)用于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88例胃癌患... 目的探讨毕罗氏(Billroth)-Ⅰ、Ⅱ及非离断式空肠吻合术(Rouxen-Y)用于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8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术式的不同分为A组(31例,采取Billroth-Ⅰ式吻合术)、B组(30例,采取Billroth-Ⅱ式吻合术)和C组(27例,采取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长于A组、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B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短于A组、B组(P<0.05),3组患者术后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与术前(P<0.05);3组患者术后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较长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因此进行消化道重建时应根据患者肿瘤位置、直径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根治术 炎症因子 消化道重建 腹腔镜
下载PDF
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保留迷走神经干治疗门静脉高压
13
作者 梁耀 涂建成 +2 位作者 屈陈江 钱海鑫 秦磊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8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保留迷走神经干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方法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保留迷走神经干治疗20例(试验组)与同期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0例(对照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保留迷走神经干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方法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保留迷走神经干治疗20例(试验组)与同期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0例(对照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情况,自由门静脉压力,术后再出血率及其他并发症等方面作比较。结果患者均获随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胃肠排气恢复快([50±5)h比(72±14)h],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明显[80%(16/20)比40%(8/20)](均P<0.01),两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均较术前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短期内均无再出血,远期出血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1/20)比30%(6/20),P<0.05]。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保留迷走神经干治疗门静脉高压胃肠功能恢复快,远期止血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断流术 门静脉高压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下载PDF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加化疗在晚期胃癌28例中的应用
14
作者 涂建成 许永琪 +1 位作者 周萃阶 屈陈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6期445-445,447,共2页
目的:研究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胃癌化疗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晚期胃癌56例随机分为免疫营养支持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营养支持组使用Stresson,化疗前2天开始放置鼻胃营养管,给予Stresson每天1000~15... 目的:研究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胃癌化疗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晚期胃癌56例随机分为免疫营养支持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营养支持组使用Stresson,化疗前2天开始放置鼻胃营养管,给予Stresson每天1000~1500ml.化疗方案:5-Fu 0.5g,CF 0.5g,共5天,第1天加奥沙利铂0.15~0.2g.分别于化疗前3天和化疗结束后1天测定血浆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白介素2(IL-2).结果: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IL-2均好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化疗患者加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更好耐受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增强型 肠内营养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全链条、闭环式”诉源处理机制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胡慧勤 高嵘 +3 位作者 屈陈江 宋宇 蒋一枝 赵菁 《交通医学》 2023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构建“全链条、闭环式”诉源处理新机制,探索医患沟通新路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2022年1月医院整合院内资源成立患者服务中心,建立“医院-患者服务中心-科室”三级投诉管理体系,构建“全链条、闭环式”诉源处理机制。结果:收... 目的:构建“全链条、闭环式”诉源处理新机制,探索医患沟通新路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2022年1月医院整合院内资源成立患者服务中心,建立“医院-患者服务中心-科室”三级投诉管理体系,构建“全链条、闭环式”诉源处理机制。结果:收到患者意见和建议2020年470条,2021年700条,2022年976条,2023年上半年849条,逐年上升。收到患者表扬2020年854条,2021年905条,2022年1053条,2023年上半年849条,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12345投诉撤诉171例,2023年上半年度撤诉71例,撤诉率较2020年和2021明显增高。患者综合满意度2020年95.23%,2021年95.74%,2022年97.57%,逐年提高。结论:通过构建“全链条、闭环式”诉源处理新机制,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高了就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处理机制 就医体验
下载PDF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
16
作者 屈陈江 《中国生态文明》 2022年第3期97-98,共2页
近年来,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美丽医院建设,不断优化就医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改善群众获得感,提高职工和患者满意度。打造节能型医院... 近年来,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美丽医院建设,不断优化就医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改善群众获得感,提高职工和患者满意度。打造节能型医院,提升“力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诊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医疗服务的不断增加,医院的功能不断扩展,能耗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节能降耗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第一人民医院 诊疗设备 建设生态文明 医疗服务 生态文明理念 江苏张家港 医院管理者 节能降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