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中三角瓣法拔除下颌智齿的应用评价
1
作者 展昭均 葛少文 +2 位作者 赵晨 田瑞雪 廖圣恺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比较远中三角瓣切口与传统三角瓣切口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后术后反应,探讨远中三角瓣切口的应用。方法选取Pell&GregoryⅠ分类及Ⅱ分类或高中位埋伏阻生牙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远中三角瓣切口)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三角瓣切口),... 目的比较远中三角瓣切口与传统三角瓣切口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后术后反应,探讨远中三角瓣切口的应用。方法选取Pell&GregoryⅠ分类及Ⅱ分类或高中位埋伏阻生牙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远中三角瓣切口)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三角瓣切口),记录拔牙时间及术后第1天、2天、6天疼痛、面部肿胀、张口度、出血等术后反应。结果观察组拔牙时间短于对照组(t=2.231,P=0.024);术后2 d,观察组张口受限好于对照组(t=2.089,P=0.042);术后1 d、2 d,观察组出血轻于对照组(1 d:Z=-2.082,P=0.037;2 d:Z=-2.069,P=0.039),其余时间点两组术后疼痛、张口受限、肿胀差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远中三角瓣切口设计可以充分暴露术区视野,降低缝合难度,对缩短拔牙时间和早期止血均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远中三角瓣 传统三角瓣 术后反应
下载PDF
旋髂深动脉穿支的解剖与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永锋 洪虓 +5 位作者 刘亮 展昭均 李孝亮 蒲春华 陈士文 廖圣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4-759,共6页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数量及走向,并测量其起始处血管外径。结合解剖学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并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设计及切取DCIAPF,修复4例下颌骨体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结果DCIA穿支血管分为腹壁肌支、肌骨支和肌皮穿支。腹壁肌支全由DCIA的腹股沟段发出的占66.7%,腹股沟段和髂骨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33.3%。肌骨支全由髂嵴内段发出占75%,腹股沟段和髂嵴内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25%,且发自腹股沟段的穿支均为1支。肌皮穿支为1支的占58.3%,为2支的占41.7%。临床应用4例DCIAPF均成活,供区伤口恢复良好。术后1月,患者面部外形及口腔形态恢复满意,咬合关系良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示下颌骨缺损重建效果好。结论熟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有助于更好的切取DCIAPF和修复下颌骨(体部或下颌角)及口腔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穿支嵌合皮瓣 下颌骨缺损 数字化外科 修复重建
下载PDF
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廖圣恺 展昭均 +3 位作者 陈永锋 洪虓 李孝亮 葛少文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癌患者87例,均接受原发肿瘤病灶的扩大切除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同期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42例应用静脉超回流技... 目的观察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癌患者87例,均接受原发肿瘤病灶的扩大切除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同期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42例应用静脉超回流技术在供受区制备并吻合两套静脉回流系统,形成超回流模式,记为实验组;另45例只制备和吻合一套静脉回流系统,记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血管吻合时间,测算两组组织瓣危象率、组织瓣坏死率,术后7 d采用4级评判标准判断组织瓣肿胀程度。结果实验组血管吻合时间为(35.26±1.48)min,对照组为(21.71±1.46)min,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术后72 h内组织瓣危象率、组织瓣坏死率分别为7.1%、2.4%,对照组分别为40.0%、15.6%,两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术后第7天组织瓣肿胀程度Ⅰ度20例、Ⅱ度18例、Ⅲ度4例、Ⅳ度0例,对照组术后第7天组织瓣肿胀程度Ⅰ度3例、Ⅱ度10例、Ⅲ度20例、Ⅳ度12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可缩短血管吻合时间、减少组织瓣危象率和组织瓣坏死率,减轻组织瓣肿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超回流技术 组织瓣移植术 颌面部组织缺损 口腔癌 血管吻合 组织瓣危象 组织瓣肿胀
下载PDF
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廖圣恺 李孝亮 +3 位作者 陈永锋 洪虓 展昭均 葛少文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评估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45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采用微血管吻合器行静脉端-端吻合的为观察组(15例),采用传统手工静脉端-端吻合的为对照组(30例);2组... 目的:评估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45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采用微血管吻合器行静脉端-端吻合的为观察组(15例),采用传统手工静脉端-端吻合的为对照组(30例);2组动脉均采用传统手工吻合。比较2组术中静脉吻合时间、吻合后静脉吻合口情况及术后皮瓣肿胀、静脉危象、皮瓣成活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吻合静脉时间少于对照组吻合静脉时间[(4.07±0.70)vs(15.40±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无渗血、漏血,通畅率为100%,对照组吻合口渗血、漏血18例(60.0%),经补针处理后无渗血、漏血,通畅欠佳重新吻合5例(16.7%);术后观察组移植皮瓣轻度肿胀2例,无静脉危象发生,对照组移植皮瓣肿胀20例,其中12例静脉危象,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均移植成功,对照组经手术探查9例(75.0%)抢救成功,3例皮瓣坏死(1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可缩短静脉吻合时间,提高吻合口通畅率,降低静脉危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静脉吻合 微血管吻合器
下载PDF
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葛少文 廖圣恺 +3 位作者 展昭均 李孝亮 耿琳雅 周琦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4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cT1⁃2N0M0)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原发灶扩大切除并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END),39例原发...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cT1⁃2N0M0)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原发灶扩大切除并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END),39例原发灶扩大切除、颈部观察随访(neck observation and follow⁃up,NOF)。对患者的pT分期、病理分级等组织病理学特征,颈部淋巴结转移率,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END组和NOF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END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显著优于NO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层分析后,病理T2(pT2)分期患者,END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20),其中,中低分化组患者END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13)。结论END能显著控制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对于肿瘤为pT2分期或者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者,积极行END能显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鳞状细胞癌 早期 低分化 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颈部淋巴结转移 隐匿性转移 浸润深度 生存率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在口腔癌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6
作者 袁冯 刘姗姗 +2 位作者 葛少文 展昭均 李秀川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在口腔癌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PNI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0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人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PNI...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在口腔癌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PNI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0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人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PNI临界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口腔癌病人PNI对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NI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病人预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口腔癌病人中,低PNI组的累计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高PNI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χ^(2)=17.424, P <0.001)。TNM分期Ⅱ~Ⅲ期病人中低PNI组的累计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高PNI组(P <0.001)。PNI与NLR和PLR成反比,与LMR成正比。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NI与OS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PNI是影响口腔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NI值临床简单易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SIR标志物 口腔癌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口角旁联合颌下切口入路在口腔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李孝亮 展昭均 +2 位作者 王小黎 耿琳雅 廖圣恺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口角旁联合颌下切口入路在口腔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15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口角旁联合颌下切口入路行恶性肿瘤病灶扩大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其中7例采用... 目的:探讨口角旁联合颌下切口入路在口腔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15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口角旁联合颌下切口入路行恶性肿瘤病灶扩大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其中7例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5例采用前臂游离皮瓣即刻修复术中缺损,其他3例患者因病理为低分化癌未行同期修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观察患者的面型美观、下唇感觉功能。结果:15例患者术中暴露清晰、切缘均阴性,术后1年全部患者张口度基本恢复正常、面部疤痕隐蔽,无下唇及颏部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结论:口角旁联合颌下切口入路在口腔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角旁切口 颌下入路 口腔恶性肿瘤
下载PDF
牙支持式导板联合导航技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洪虓 展昭均 +2 位作者 陈永锋 廖圣恺 周晶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9期1487-1490,1527,共5页
目的 对比2种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探讨牙支持式导板联合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60例,排除全身多发伤,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 2组,各30例。手术前和... 目的 对比2种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探讨牙支持式导板联合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60例,排除全身多发伤,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 2组,各30例。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摄取颌面部三维CT和口腔全景片,所有手术均由1名主任医师主刀完成,数据分析及导航软件为AccuNavi-A 2.1。A组选择牙支持式导板联合导航引导下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选择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完成手术后将术后和术前模拟复位的颌面部三维CT图像拟合,测量2个图像骨段之间的最大和平均偏差距离,术后3个月复查,评价2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面部外形、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出现。术前模拟设计和术后骨段的重建图像拟合后,A组最大偏差距离为(1.47±0.18) mm,平均偏差距离为(1.09±0.12) mm。B组最大偏差距离为(3.05±0.40)mm,平均偏差距离为(2.57±0.28)mm。B组的最大偏差值和平均偏差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功能及外形评价优良。结论 相较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牙支持式导板联合导航技术引导下的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精确性,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牙支持式导板 3D打印 计算机导航
原文传递
BrownⅡ类上颌骨缺损患者不同修复方式的远期生存质量分析
9
作者 葛少文 赵晨 +3 位作者 王丹 李孝亮 展昭均 廖圣恺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2-897,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组织瓣和赝复体修复重建上颌骨BrownⅡ类缺损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4—2017年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上颌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第四版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目的分析比较组织瓣和赝复体修复重建上颌骨BrownⅡ类缺损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4—2017年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上颌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第四版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UW-QOL)调查术后远期(>5年)生存质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失访4例,死亡9例,共收回有效问卷46份,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9~86岁。BrownⅡb/c类26例,BrownⅡd类20例;行组织瓣重建29例(即组织瓣重建组),赝复体修复17例(即赝复体组)。赝复体组咀嚼QOL得分优于组织瓣重建组(Z=-2.787,P=0.005),但娱乐、吞咽、语言、情绪QOL得分不如组织瓣重建组(Z值分别为-3.185、-2.091、-2.556、-1.996,P值均<0.05)。在BrownⅡb/c类中,赝复体修复能提高咀嚼QOL得分(Z=-2.830,P=0.005),其他QOL得分及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rownⅡd类中,组织瓣重建能改善疼痛、娱乐、吞咽、语言QOL得分(Z值分别为-2.741、-2.517、-2.320、-2.843,P值均<0.05),且平均QOL得分优于赝复体修复(Z=-2.276,P=0.023)。结论就远期效果而言,对于BrownⅡb/c类缺损患者,赝复体修复与组织瓣重建修复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对于BrownⅡd缺损患者,组织瓣重建有更好的语音、吞咽功能。组织瓣重建可能会带来更多娱乐、情绪方面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自体组织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数字化技术辅助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在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展昭均 廖圣恺 +5 位作者 陈永锋 高廷益 都晓英 刘亮 杨东昆 余松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对6例肿瘤术后下颌骨半侧以内缺损的患者,术前利用CTA行旋髂深动脉血管评估,应用数字化软件及3D...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对6例肿瘤术后下颌骨半侧以内缺损的患者,术前利用CTA行旋髂深动脉血管评估,应用数字化软件及3D打印技术模拟血管化髂骨瓣切取,设计制作截骨导板,并模拟重建修复后效果;缺损的下颌骨行DCIAPF的修复,供区直接美容缝合。术后门诊随访3~6个月,评价患者面部外形、颌骨高度、咬合功能和供区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病理检测结果示:成釉细胞瘤2例,牙龈癌4例。切取髂骨长度为6.0~13.0 cm,携带皮瓣面积为3.0 cm×1.0 cm^6.0 cm×5.0 cm。6例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以及髂骨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面部外形、下颌骨高度及咬合功能的恢复均满意,供区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DCIAPF血供丰富,骨量充足,有足够骨高度,终末皮穿支较恒定,且供区并发症少;结合数字化技术可实现下颌骨缺损的精准修复和创面的立体修复,为行种植牙修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嵌合皮瓣 穿支皮瓣 数字化技术 下颌骨缺损 重建
原文传递
上颌骨截骨及定位导板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廷益 张凯 +3 位作者 王栋 韩瑞 郭振飞 展昭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7期777-783,共7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截骨和定位导板在正颌外科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观察其消除髁突移位带来的术后误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需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骨性... 目的:探讨上颌骨截骨和定位导板在正颌外科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观察其消除髁突移位带来的术后误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需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骨性错患者。术前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行全头颅扫描,将获得的DICOM格式数据导入Simplant软件,重建颌骨的虚拟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头颅上定点测量分析,并虚拟手术模拟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3D打印上颌骨截骨及定位导板,手术中采用上颌骨截骨导板确定截骨线及上颌骨前徙位置。将患者术前虚拟设计方案测量数据与术后复查的虚拟头颅测量数据导入SPSS 22.0软件,行t检验分析2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共纳入8例需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骨性错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8~39岁,平均24.8岁。8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导板和牙支持式板定位准确,应用顺利,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咬合稳定,关节无弹响。术前设计方案与术后三维重建的10个测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骨截骨和定位导板,可精准地控制上颌骨的三维移动,提高正颌外科中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精度,手术效果与术前设计方案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勒福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正颌外科手术 成像 三维 打印 三维 测颅法 导板
原文传递
个性化导板配合实时导航在腓骨肌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廷益 王栋 +3 位作者 陈默 展昭均 彭笑 张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1-697,共7页
目的 探讨个性化导板配合术中实时导航在腓骨肌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以期实现下颌骨精准化修复重建。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12例下颌骨肿瘤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3~71岁,平均55.5岁。原发疾病:成釉细胞瘤2例,鳞状细胞癌6... 目的 探讨个性化导板配合术中实时导航在腓骨肌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以期实现下颌骨精准化修复重建。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12例下颌骨肿瘤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3~71岁,平均55.5岁。原发疾病:成釉细胞瘤2例,鳞状细胞癌6例,骨肉瘤2例,腺样囊性癌1例,鳞状上皮原位癌1例。对患者行下颌骨截断性切除,均采用腓骨肌瓣双叠三段式修复,术前虚拟设计手术方案及导板,术中采用个性化导板配合实时导航进行腓骨截骨和塑形。术后2~3周行薄层CT检查,并与术前虚拟设计方案进行拟合,测量双侧下颌角在三维方向(左右向、垂直向、前后向)上相对基准平面距离的差值,以及腓骨重建下颌骨下缘内侧角度的差值,并计算色谱拟合度平均误差。结果 术中导板及导航应用顺利,腓骨塑形及就位准确。术后腓骨肌瓣均成活,切口愈合良好,咬合关系良好。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9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2~3周测量的双侧下颌角在左右向、垂直向、前后向上相对基准平面距离的差值分别为(–0.24±1.35)、–0.85(–1.35,1.40)和(–0.46±0.7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8,P=0.549;Z=–0.079,P=0.937;t=–2.036,P=0.067);双侧腓骨重建下颌骨下缘内侧角度的差值为(–1.35±4.3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081,P=0.303)。术后CT和术前虚拟设计拟合验证两侧下颌角变化差异不显著,色谱拟合度平均误差为(0.47±1.39)mm。结论 个性化导板配合术中实时导航提高了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的精准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为可视化术中导航在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腓骨肌瓣 实时导航 个性化导板
原文传递
三维CT血管造影在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孝亮 廖圣恺 +5 位作者 陈永锋 展昭均 洪虓 都晓英 余松涛 耿琳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5例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30~70岁,平均52岁。术前行双下肢三维CT血管造影,利...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5例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30~70岁,平均52岁。术前行双下肢三维CT血管造影,利用CT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术区缺损大小、形状,构建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观察并测量旋髂深动脉走行、起始点管径、起始点至髂前上棘连线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夹角及起始点至髂前上棘的距离。术中依据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设计并制备以旋髂深动脉为蒂复合组织瓣,并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同时将术中实际情况与术前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共测得5例旋髂深动脉起始点管径(2.30±0.24)mm,旋髂深动脉起始点至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夹角39.3°±6.1°,起始点至髂前上棘的距离(5.83±0.24)cm。术中观察到旋髂深动脉走行、位置与三维模型基本一致,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皮瓣均移植成功,患者两侧颌面部基本对称,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髂骨瓣愈合良好,下颌牙槽嵴高度、宽度恢复满意,供区无麻木、腹疝及步态异常等并发症。结论由三维CT血管造影制作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可准确定位旋髂深动脉位置、走行,清楚显示目标血管周围皮肤、肌肉、骨骼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明显减少供区并发症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CT血管造影 成像 三维 下颌骨缺损
原文传递
CTA联合CDU辅助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耿琳雅 廖圣恺 +5 位作者 陈永锋 展昭均 都晓英 洪虓 余松涛 李孝亮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5期749-752,共4页
目的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要求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CT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二者联合的方式辅助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舌重建,寻求最少损伤获取舌缺损的最优重建。方法选... 目的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要求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CT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二者联合的方式辅助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舌重建,寻求最少损伤获取舌缺损的最优重建。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从2017年7月-2020年9月40例舌癌拟行手术治疗舌体缺损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患者术前应用CTA联合CDU评估旋股外动脉的穿支走行等情况,B组10例患者术前应用CTA及C组10例患者应用CDU进行评估,术中同期行皮瓣修复术同时对3组术中穿支点符合率、穿支类型符合率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7例患者皮瓣均存活,A组1例皮瓣部分坏死,肌瓣存活;B组及C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危象抢救后仍坏死。A组与C组在穿支类型符合率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且A组在皮瓣制备时间方面显著优于B、C 2组(P=0.004),3组在穿支点符合率(P=0.244)及术后住院天数(P=0.84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供、受区切口一期愈合;患者舌部形态及功能等恢复均达到满意效果,供受区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CTA联合CDU对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CT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舌癌术后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