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种植修复术后患者疼痛感受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展欣 童昕 俞青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143-1149,共7页
目的:探究行口腔种植修复术后患者疼痛感受的现状并分析影响患者疼痛程度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措施减轻患者口腔种植术后疼痛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2022年9至12月行口腔种植术的患者200... 目的:探究行口腔种植修复术后患者疼痛感受的现状并分析影响患者疼痛程度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措施减轻患者口腔种植术后疼痛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2022年9至12月行口腔种植术的患者200例,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护理情况,术前使用修正版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术后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测量患者术后0、6、24、48、72 h的疼痛程度,分析患者种植术后疼痛感受的现状;根据术后6 h疼痛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与中重度疼痛组,分析影响患者疼痛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为轻度疼痛,6 h达到中重度疼痛的人数最多,随着时间的延长,疼痛程度减轻,至48 h仅少部分患者仍有中重度疼痛。χ^(2)检验显示: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在术中冲洗液温度、手术时长、是否进行健康宣教以及有无牙科焦虑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长、冲洗液温度、健康宣教和牙科焦虑症是口腔种植术后患者发生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6 h左右中重度疼痛患者例数占比最高,手术时长、冲洗液温度、健康宣教和牙科焦虑症可能是患者术后6 h发生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口腔修复种植术后的疼痛程度或预防术后发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疼痛 牙科焦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激活蛋白1(AP-1)在豚鼠进展性近视巩膜重塑中与Ⅰ型胶原的表达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展欣 朱子诚 +1 位作者 孙思勤 张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研究近视眼巩膜重塑中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 1,AP-1)的动态表达变化以及与Ⅰ型胶原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出生1周左右的三色豚鼠75只,随机抽取50只遮盖左眼建立形觉剥夺近视组(FDM组,50眼),其右眼作为自身对照组(50眼),... 目的研究近视眼巩膜重塑中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 1,AP-1)的动态表达变化以及与Ⅰ型胶原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出生1周左右的三色豚鼠75只,随机抽取50只遮盖左眼建立形觉剥夺近视组(FDM组,50眼),其右眼作为自身对照组(50眼),其余25只豚鼠双眼均未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50眼),分别测量并记录空白对照组和FDM组豚鼠在遮盖前(0周)及遮盖后2周、4周、6周及遮盖4周去遮盖1周(4/-1周)时的双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于上述5时间点分别处死豚鼠并制备巩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各组豚鼠巩膜中遮盖不同时间点AP-1和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遮盖前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组、FDM组的豚鼠屈光度均为远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FDM组由遮盖前(0周)时的远视眼(2. 09±0. 31) D到遮盖2周、4周、6周及4/-1周后逐渐变成近视眼[(-1. 23±0. 68) D、(-4. 17±0. 58) D、(-7. 07±0. 55) D、(-2. 67±0. 59) D],眼轴长度由遮盖0周(5. 93±0. 38) mm到遮盖2周、4周、6周及4/-1周后逐渐增加[(6. 62±0. 37) mm、(7. 30±0. 35) mm、(7. 99±0. 31) mm、(6. 97±0. 32) mm],与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组比较,遮盖后各个时间点FDM组豚鼠近视屈光度明显升高,眼轴测量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各组巩膜组织均有AP-1和Ⅰ型胶原蛋白与mRNA表达,遮盖前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组与FDM组豚鼠巩膜组织中AP-1和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FDM组中AP-1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均逐渐减弱(均为P <0. 05),AP-1和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也相应逐渐下调(均为P <0. 05),两者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在近视巩膜重塑过程中,AP-1可能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下游信号转录因子参与调控Ⅰ型胶原的合成与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巩膜重塑 转化生长因子-Β1 激活蛋白-1 Ⅰ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展欣 姚志清 +1 位作者 鲁勇 王志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4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比较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与Von Langenbeck法修复不完全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143例不完全性腭裂患者接受手术修复,其中54例(年龄1-6岁,平均2.6岁)行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T1组)、89例(1-8岁,平均3.2岁)行Von Lan... 目的:比较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与Von Langenbeck法修复不完全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143例不完全性腭裂患者接受手术修复,其中54例(年龄1-6岁,平均2.6岁)行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T1组)、89例(1-8岁,平均3.2岁)行Von Langenbeck法修复(T2组),术后1-4周随诊,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术后体温、出血、感染、进食、腭部穿孔率.结果:T1组平均术中出血量约18.6ml,T2组术中血量约34.2ml(P<0.01);T1组术后1例感染,5例发热,1例继发性出血;T2组术后4例感染,21例发热,3例继发性出血(P<0.05);T1组腭部穿孔3例,T2组腭部穿孔4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腭帆提肌 修复
下载PDF
豚鼠进展性近视眼巩膜中Smad3和I型胶原的动态表达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姜波 吴章友 +2 位作者 朱子诚 胡威 展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1-497,共7页
背景巩膜重塑过程中导致眼轴的伸长是轴性近视进展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p,(TGF—β,)参与巩膜重塑过程,而Smad3是TGF—β,的下游信号转录基因之一,探讨其在近视眼巩膜重塑过程中的作用对于近视发病机制和防... 背景巩膜重塑过程中导致眼轴的伸长是轴性近视进展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p,(TGF—β,)参与巩膜重塑过程,而Smad3是TGF—β,的下游信号转录基因之一,探讨其在近视眼巩膜重塑过程中的作用对于近视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近视眼巩膜重塑过程中Smad3和I型胶原的表达情况,探讨TGF—β1-Smad3-CollagenI信号途径在近视巩膜胶原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将出生后7d的豚鼠75只任意分为空白对照组(25只)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组(50只)。FDM组豚鼠采用半透明乳胶遮盖左眼的方法制备单眼FDM模型,右侧未遮盖眼作为自身对照。FDM组分别遮盖2、4、6周,另一组动物遮盖4周后去遮盖1周,分别于遮盖前及上述时间点采用检影法测量各组豚鼠双眼屈光度,采用A型超声手动模式测量豚鼠眼轴长度。于上述时间点分别处死5只豚鼠并制备巩膜组织切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豚鼠巩膜组织中Smad3和I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遮盖前空白对照组与FDM组豚鼠屈光度均为远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豚鼠远视屈光度逐渐下降,而FDM组豚鼠在遮盖前,遮盖2、4、6周及遮盖4周后去遮盖1周屈光度从(+2.09±0.31)D逐渐改变为(-1.23±0.69)、(-4.17±0.59)、(-7.07±0.56)和(-4.30±0.58)D,眼轴长度从(5.93±0.39)mm逐渐改变为(6.62±0.36)、(7.30±0.34)、(7.99±0.32)和(7.21±0.36)mm,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遮盖后各时间点FDM组豚鼠近视度明显升高,眼轴测量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自身对照组比较,遮盖2周、4周、遮盖4周后去遮盖1周及遮盖6周时FDM组近视度均明显升高,眼轴明显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遮盖前空白对照组与FDM组豚鼠后极部巩膜组织中I型胶原和Smad3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M组豚鼠遮盖2、4、6周及遮盖4周后去遮盖1周巩膜组织中I型胶原和Smad3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豚鼠巩膜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与Smad3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明显正相关(蛋白:r=0.993,P〈0.05;mRNA:r=0.954,P〈0.05)。结论FDM豚鼠模型眼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近视度明显增加,眼轴明显增长,豚鼠巩膜组织中Smad3和I型胶原的表达相应减弱,且Smad3和I型胶原表达量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Smad3和I型胶原可能通过TGF-β1-Smad3-CollagenI信号途径参与近视眼巩膜重塑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 近视 巩膜/代谢 疾病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I性胶原信号通路 物模型 豚鼠
下载PDF
浅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框架
5
作者 展欣 《黑龙江农业》 2003年第1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村信用社 改革 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产权形式多样化 管理体制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子诚 展欣 《实用防盲技术》 2016年第4期181-184,174,共5页
高度近视(眼)通常也称病理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在巩膜不断延伸变薄的基础上,脉络膜及视网膜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有豹纹状眼底、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和黄斑劈裂等。随着患病率逐... 高度近视(眼)通常也称病理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在巩膜不断延伸变薄的基础上,脉络膜及视网膜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有豹纹状眼底、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和黄斑劈裂等。随着患病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国人第二位最常见的视力损伤和致盲原因。本文就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研究作一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上预测疾病的自然病程,选择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 视网膜 脉络膜 病理变化
下载PDF
基于分段-模糊PID策略的化工企业低成本自控系统
7
作者 张光腾 王斌鹏 +3 位作者 王霞 齐晴 高坤 展欣 《价值工程》 2014年第26期37-38,共2页
针对当前中小型化工企业自动化水平低、安全联锁不完善等现状,提出一种符合化工行业特点的低成本自动控制策略,采用传统控制与智能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温度及流量闭环控制。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满足生产自动化需求、改善温度闭环的控制效... 针对当前中小型化工企业自动化水平低、安全联锁不完善等现状,提出一种符合化工行业特点的低成本自动控制策略,采用传统控制与智能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温度及流量闭环控制。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满足生产自动化需求、改善温度闭环的控制效果,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企业 串级控制 模糊PID控制
下载PDF
酸性蛋白酶降解巴氏杀菌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研究
8
作者 展欣 文连奎 《农产品加工(下)》 2013年第8期28-31,共4页
在巴氏杀菌豆浆加工中,以酸性蛋白酶水解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经过单因素及正交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45℃,酶用量为1.5×104U/mL,作用时间为40 min,pH值为4.9时,钝化效果最佳。
关键词 酸性蛋白酶 巴氏杀菌 豆浆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下载PDF
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展欣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第5期13-13,共1页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技术设备的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录音录制等多种功效,能够打破音乐教学之时空限制,激...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技术设备的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录音录制等多种功效,能够打破音乐教学之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和感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对此,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音乐 教学应用
下载PDF
沈阳市注重抓好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10
作者 展欣 《中国内部审计》 2008年第12期94-94,共1页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审计机关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进一步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一是积极推行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证制度,使全市1200余名从事内部审...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审计机关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进一步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一是积极推行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证制度,使全市1200余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都达到了持证上岗的要求。二是重视内部审计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市1263名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队伍建设 沈阳市 内部审计队伍 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人员 专业知识结构 上岗证制度 审计机关
下载PDF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前囊膜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楚 朱子诚 +2 位作者 应充慧 展欣 刘夏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究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前囊膜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17例(22眼)作为试验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例(18眼)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前囊膜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17例(22眼)作为试验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例(18眼)作为对照组。均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环形撕囊获取前囊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晶状体前囊膜NLRP3炎症小体的三个组成结构NLRP3、Caspase-1和接头蛋白ASC的蛋白表达,并对前囊膜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中均有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试验组晶状体前囊膜中NLRP3、Caspase-1及接头蛋白ASC(光密度值分别为0.383±0.067、0.313±0.058、0.335±0.035)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光密度值分别为0.330±0.085、0.271±0.039、0.268±0.036)(均为P<0.05)。试验组患者前囊膜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可见明显的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浓缩边集,细胞核膜皱褶、轻度增宽,线粒体形态基本正常、部分线粒体嵴突消失,细胞质中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对照组有轻度凋亡改变。结论NLRP3炎症小体可能参与了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发病过程,细胞凋亡是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重要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白内障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高度近视的成年患者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子诚 王小中 +2 位作者 张楚 展欣 柯根杰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5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的成年患者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就32例成年高度近视患者(共64眼)为观察组,门诊正常体检者28例(共56眼)为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测算两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的成年患者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就32例成年高度近视患者(共64眼)为观察组,门诊正常体检者28例(共56眼)为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测算两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A超测量眼轴长度,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等眼轴长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分别为(143±63)、(218±58)μm,二组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眼轴长度分别为(26.52±0.63)、(23.026±0.58)mm,二者比较,P<0.05。高度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621,P<0.05)。结论成年高度近视患者存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薄,眼轴长度边长。高度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脉络膜厚度改变与眼轴长度可能在成年高度近视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眼轴 近视 高度近视
下载PDF
转录活性蛋白1在实验性近视眼豚鼠巩膜重塑中对Ⅰ型胶原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子诚 展欣 +4 位作者 张楚 刘夏薇 应充慧 孙思勤 柯根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研究近视巩膜重塑中转录活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下游信号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和调节I型胶原(CollagenⅠ)表达的作用。方法出生7 d的有色豚鼠75只,随机选... 目的研究近视巩膜重塑中转录活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下游信号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和调节I型胶原(CollagenⅠ)表达的作用。方法出生7 d的有色豚鼠75只,随机选取50只左眼使用6号无色半透明乳胶气球作为头套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动物模型为FDM组,右眼作为自身对照组,另外25只不作处理为正常组。记录各组豚鼠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正常组和FDM组豚鼠遮盖后0周(遮盖前)、2周、4周、6周及遮盖4周去遮盖1周(4/-1周)时巩膜中Sp1和Collagen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FDM组豚鼠眼随着遮盖时间延长,由遮盖前远视状态逐渐变为近视状态,眼轴长度也逐渐增长。与正常组相比,FDM组巩膜内Sp1和CollagenⅠ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下调,且随遮盖时间的延长,其表达不断减弱。正常组及FDM组遮盖后0周、2周、4周、4/-1周、6周,S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64±0.014、1.856±0.016、1.215±0.016、0.752±0.013、0.945±0.017、0.518±0.012;CollagenⅠ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22±0.005、2.836±0.001、2.336±0.002、1.500±0.003、1.754±0.006、1.082±0.001;Sp1 mRNA:0.599±0.025、0.557±0.024、0.510±0.013、0.349±0.013、0.457±0.009、0.168±0.012;CollagenⅠmRNA:1.071±0.014、1.010±0.021、0.947±0.006、0.626±0.010、0.770±0.020、0.331±0.004。遮盖2周后各时间点与正常组相比,Sp1和CollagenⅠ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1与CollagenⅠ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均为r=1.00,P<0.05)。结论 Sp1作为TGF-β1的下游信号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近视巩膜重塑中CollagenⅠ的调控,提示Sp1信号转录因子可能通过TGF-β1-Sp1-CollagenⅠ信号通路在近视巩膜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重塑 实验性近视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型胶原 转录活性蛋白1
下载PDF
新生儿唇腭裂数字化口内扫描临床护理操作要点与体会 被引量:11
14
作者 展欣 高洋 +1 位作者 朱婧 吴国锋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630-633,共4页
目的: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护理配合为唇腭裂新生儿患者制取彩色口腔三维模型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患者4例,由专职护士应用数字化口内扫描设备对患儿进行口腔牙槽突裂、腭裂等形态三维扫描,将获... 目的: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护理配合为唇腭裂新生儿患者制取彩色口腔三维模型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患者4例,由专职护士应用数字化口内扫描设备对患儿进行口腔牙槽突裂、腭裂等形态三维扫描,将获取的口腔数据备存并与传统口腔印模方法模型进行对比。结果:专职护士通过摸索口扫操作要点及专业的幼儿行为管理,成功高效地完成患儿的口内扫描操作,获得数字化腭裂模型与传统石膏腭裂模型测量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获取新生儿唇腭裂口内信息的临床护理新技术,具有高效、无创、便捷等优点,其数据可被用于唇腭裂数字化术前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 唇腭裂 术前鼻-牙槽嵴矫治 护理
原文传递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腭裂后创面愈合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鲁勇 石冰 +1 位作者 王志勇 展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9-872,共4页
目的 通过与Von Langenbeck法比较,分析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腭裂术后创面愈合的情况,探讨该术式对上颌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 以2005年6月-2011年8月,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的54例不完全腭裂患儿作为试验组;2003... 目的 通过与Von Langenbeck法比较,分析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腭裂术后创面愈合的情况,探讨该术式对上颌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 以2005年6月-2011年8月,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的54例不完全腭裂患儿作为试验组;2003年6月-2006年9月,采用Von Langenbeck法修复的8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发热情况;随访腭部创面愈合情况,按照Karsten等的腭裂术后腭部瘢痕愈合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为(72.2±5.5)min,较对照组(58.1±6.8)min延长;术中出血量为(18.6±6.5)mL,较对照组(34.2±10.2)mL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94,P=0.000;t=2.447,P=0.000)。术后48 h内试验组患儿最高体温为36.6~37.6℃,平均36.9℃,其中发热5例(9.3%);对照组为36.8~38.2℃,平均37.3℃,其中发热21例(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3)。两组患儿术后均获随访,其中试验组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个月;对照组随访3~6年,平均4年。术后3个月根据Karsten等的腭裂术后腭部瘢痕愈合分级标准,试验组0级38例、1级13例、2级3例,对照组0级6例、1级35例、2级4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785,P=0.000)。结论 与Von Langenbeck法相比,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腭裂创伤小、术后瘢痕愈合轻,提示对上颌生长抑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腭裂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对数字化口内扫描系统扫描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奚祺 陈晞 +2 位作者 展欣 朱婧 吴国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对口内扫描仪扫描精度的影响,为临床消毒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个未经使用的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扫描头,经1、20、40、60次高压蒸汽灭菌后扫描同一标准牙列石膏模型,获得灭菌1、20、40... 目的比较分析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对口内扫描仪扫描精度的影响,为临床消毒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个未经使用的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扫描头,经1、20、40、60次高压蒸汽灭菌后扫描同一标准牙列石膏模型,获得灭菌1、20、40、60次组数据,每个扫描头每次灭菌循环后重复扫描模型5次。使用模型扫描仪(D2000,3Shape,丹麦)扫描标准牙列石膏模型,将扫描数据作为对照组。用游标卡尺及测量软件分别测量石膏模型和4个灭菌组模型跨弓长度(上颌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的距离)和牙弓前后长度(上颌右侧中切牙舌隆突至上颌右侧第一磨牙颊尖的距离)。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数据测量结果分别与石膏模型测量结果的差异;将所有扫描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比较灭菌组和对照组结果的三维偏差,将拟合对齐后得到的均方根估计值作为正确度,将每个灭菌组中每个扫描头重复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作为精密度,用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正确度值和精密度值差异。结果4个灭菌组跨弓长度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弓前后长度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4个灭菌组正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灭菌1次组[(114.85±3.75)μm]、灭菌20次组[(124.65±3.85)μm]、灭菌40次组[(131.45±3.04)μm]和灭菌60次组[(144.64±3.34)μm];4个灭菌组精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可影响口内扫描仪扫描结果的正确度,且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扫描的误差也呈增大趋势,灭菌次数对扫描的可重复性无影响。经高压蒸汽灭菌60次后口内扫描数据精度仍可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印模技术 灭菌 消毒 数字化口内扫描系统 正确度 精密度
原文传递
咬合记录硅橡胶在确立口内扫描牙尖交错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婧 潘雅慧 +2 位作者 展欣 吴颖 吴国锋 《现代医学》 2021年第11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探讨口内扫描时应用咬合记录硅橡胶辅助确立牙尖交错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需要进行单颗磨牙氧化锆全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进行口内扫描咬合位时,实验组(100例)患者采用咬合记录硅橡胶辅助确定牙尖交错... 目的:探讨口内扫描时应用咬合记录硅橡胶辅助确立牙尖交错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需要进行单颗磨牙氧化锆全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进行口内扫描咬合位时,实验组(100例)患者采用咬合记录硅橡胶辅助确定牙尖交错位;对照组(100例)患者无咬合记录硅橡胶辅助,按照习惯位置咬合。比较两组获得正确咬合关系的图像数量和扫描次数、患者试戴修复体时医生调?所用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获得正确咬合关系的扫描图像数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获得正确咬合关系的扫描次数少,医生调?时间短(P<0.05)。实验组患者整体满意度(94%)高于对照组(92%)。结论:口内扫描咬合关系时,使用咬合记录硅橡胶辅助能更快地确立牙尖交错位咬合关系,缩短医生调?时间,同时提高患者对口内扫描的认可度,值得口腔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扫描 咬合记录硅橡胶 咬合 牙尖交错位 满意度
原文传递
近视发病机制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楚 朱子诚 +1 位作者 展欣 应充慧 《国际眼科纵览》 2018年第6期393-395,共3页
近视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推动了人们对近视发病机制的了解。表观遗传学包括DNA甲基化作用、组蛋白修饰作用和非编码RNA等。启动子区域CpG岛DNA甲基化及一些miRNAs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 近视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推动了人们对近视发病机制的了解。表观遗传学包括DNA甲基化作用、组蛋白修饰作用和非编码RNA等。启动子区域CpG岛DNA甲基化及一些miRNAs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近视的发病。(国际眼科纵览,2018,42:393-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术中OCT在角膜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展欣 刘红山 《国际眼科纵览》 2024年第5期357-363,共7页
术中OCT(intraoperative OCT,iOCT)是一种术中导航显微镜系统,不仅可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有晶状体眼IOL植入、白内障、青光眼等手术,在角膜移植手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中,iOCT的实时可视化帮助术者了解眼内情况、... 术中OCT(intraoperative OCT,iOCT)是一种术中导航显微镜系统,不仅可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有晶状体眼IOL植入、白内障、青光眼等手术,在角膜移植手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中,iOCT的实时可视化帮助术者了解眼内情况、界定植床范围以及处理房角粘连。在板层角膜移植术中可观察剥离角膜基质的深度及均匀度,防止出现后弹力层穿孔、及时处理层间积液、避免形成双前房等。此外,在角膜内皮移植术中,iOCT可显现植片的位置以及与角膜基质间贴附的情况,观察植片是否展开、倒置,帮助术者及时处理从而提升手术成功率。(国际眼科纵览,2024,48:357-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相干光断层扫描 角膜移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