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15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屠永华 王玉锦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88-389,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预后 老年人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神经网络对脑梗死偏瘫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屠永华 郭彦琼 +4 位作者 张帆 范文辉 丁宇 陈贞芳 郑绘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6-77,80,共3页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接受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的效果。方法  2 4 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神经网络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12 0例 ,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 ,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ADL)的Barthe指数评...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接受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的效果。方法  2 4 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神经网络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12 0例 ,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 ,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ADL)的Barthe指数评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神经网络治疗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 (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0 1)。 结论 神经网络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神经网络
下载PDF
炎性细胞因子与脑缺血 被引量:26
3
作者 屠永华 李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炎性细胞因子 脑缺血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屠永华 王玉锦 《医学综述》 1999年第9期418-419,共2页
头痛是神经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但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它是研究头痛的中心。本文重点介绍偏头痛分类、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关键词 偏头痛 临床表现 病理学 发病机制 分类
下载PDF
颈椎侧方穿刺早期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屠永华 张帆 史树贵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39-540,共2页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腰穿脑脊液 (csf)对比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 10 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取脑脊液作对比检查 ,检测脑脊液的压力色泽、RBC计数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颈穿抽取的脑脊液同腰穿抽取的脑脊...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腰穿脑脊液 (csf)对比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 10 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取脑脊液作对比检查 ,检测脑脊液的压力色泽、RBC计数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颈穿抽取的脑脊液同腰穿抽取的脑脊液和对比压力、色泽、RBC计数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颈穿抽取脑脊液检查对小量脑内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穿 脑脊液 出血性脑血管病 早期诊断 颈柱 侧方穿刺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屠永华 王玉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89-690,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脑血管痉挛 病因 诊治
下载PDF
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屠永华 陈康宁 王玉锦 《医学综述》 2001年第2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血脑屏障损伤 神经影像学 病理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高血压急症和影响血压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屠永华 王玉锦 《医学综述》 2002年第5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病 影响血压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屠永华 王玉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诊断 CT MRI 病理
下载PDF
颈椎侧方穿刺早期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屠永华 张帆 陈康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腰穿脑背液(CSF)对比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人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抽取脑脊液作对比检查。检测脑脊液的压力、色泽、RBC计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颈穿抽取的脑脊液同...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腰穿脑背液(CSF)对比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人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抽取脑脊液作对比检查。检测脑脊液的压力、色泽、RBC计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颈穿抽取的脑脊液同腰穿抽取的脑脊液相比在压力、色泽、RBC计数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颈穿抽取脑脊液检查对小量脑内出血及对颅内病变的早期诊断比腰穿检查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出血性脑血管病 颈椎穿刺 诊断
下载PDF
颈_(1~2)侧方穿刺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屠永华 张帆 +6 位作者 周新 李露斯 郑彩梅 邵淑琴 张建英 张永安 刘德钝 《新医学》 1991年第8期402-403,共2页
本文报道14例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取CSF对比检查。结果。颈穿CSF中白细胞计数增高14例,腰穿仅8例,颈穿CSF中蛋白增高12例,腰穿仅8例,颈穿CSF中糖低于2.22毫摩/升者13例,腰穿仅7例。CSF细胞学检查,颈穿CSF中12例发现... 本文报道14例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取CSF对比检查。结果。颈穿CSF中白细胞计数增高14例,腰穿仅8例,颈穿CSF中蛋白增高12例,腰穿仅8例,颈穿CSF中糖低于2.22毫摩/升者13例,腰穿仅7例。CSF细胞学检查,颈穿CSF中12例发现较多嗜中性白细胞、淋巴样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及部分变性坏死细胞,而腰穿仅7例。由此可见,颈穿较之腰穿CSF检查更能早期发现颅内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结核性 穿刺 诊断
下载PDF
200例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屠永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1262-126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2 500例脑卒中病例中200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癫痫的发生率为8.00%,早期癫痫发作为4.30%,晚发性癫痫为3.90%,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层/或皮层下)...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2 500例脑卒中病例中200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癫痫的发生率为8.00%,早期癫痫发作为4.30%,晚发性癫痫为3.90%,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层/或皮层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卒中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水肿是早期癫痫的发作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晚期发作癫痫是因胶质疤痕等因素形成癫痫灶所致,建议对晚期发作癫痫进行严格、系统而有效的治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癫痫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与急性期症状恶化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屠永华 胡长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1666-1667,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 症状恶化
下载PDF
颈椎侧方穿刺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屠永华 陈康宁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11期490-492,共3页
颈椎侧方穿刺术(简称颈穿)是1963年首先由Mullen报道,他应用颈穿的方法切断脊髓丘脑束治疗顽固性疼痛,从此开辟了一种新的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途径。随后,颈穿在收集脑脊液标本、椎管造影、椎管内注药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广泛... 颈椎侧方穿刺术(简称颈穿)是1963年首先由Mullen报道,他应用颈穿的方法切断脊髓丘脑束治疗顽固性疼痛,从此开辟了一种新的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途径。随后,颈穿在收集脑脊液标本、椎管造影、椎管内注药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广泛应用起来,并不断发展,现综述如下。 1 颈椎侧方穿刺术 1.1 颈穿的解剖基础颈_Ⅰ无椎体,颈_(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颈椎穿刺术 侧方 穿刺术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的并发症 被引量:13
15
作者 屠永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年第3期189-190,共2页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综述急性脑卒中各种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机制与临床的关系。 1、丘脑下部机能与临床关系 丘脑下部是指丘脑下沟以下,第三脑室室壁以及室底以上的一些结构。从脑底面看,丘脑下部范围前为视交叉,两侧为视径,后...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综述急性脑卒中各种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机制与临床的关系。 1、丘脑下部机能与临床关系 丘脑下部是指丘脑下沟以下,第三脑室室壁以及室底以上的一些结构。从脑底面看,丘脑下部范围前为视交叉,两侧为视径,后方为乳头体,长仅10mm,重量仅4克,约为全脑重量的3‰。但其机能极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 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侧方穿刺早期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屠永华 张帆 陈康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49-350,共2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腰穿脑脊液(csf)对比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0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取脑脊液作对比检查,检测脑脊液的压力色泽,RBC计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颈穿抽取的脑脊液同腰穿抽取的脑脊液对比压...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腰穿脑脊液(csf)对比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0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取脑脊液作对比检查,检测脑脊液的压力色泽,RBC计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颈穿抽取的脑脊液同腰穿抽取的脑脊液对比压力、色泽、RBC计数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颈穿抽取脑脊液检查对小量脑内出血及对颅内病变的早期诊断比腰穿检查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脊液 颈椎侧方穿刺 诊断
下载PDF
Binswanger氏病的CT、MRI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屠永华 王玉锦 《医学综述》 1997年第10期484-485,共2页
Binswanger氏病(Binswanger disease,BD)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或称慢性皮质下脑病及Binswanger脑病。随着CT与MRI影像技术的发展,BD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BD是主要累及脑白质,临床上以高血压、卒中、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三大表... Binswanger氏病(Binswanger disease,BD)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或称慢性皮质下脑病及Binswanger脑病。随着CT与MRI影像技术的发展,BD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BD是主要累及脑白质,临床上以高血压、卒中、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三大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我院自1986~1996年共收治60例,本文结合60例CT、MRI图像上BD典型形态学改变的病例资料,进行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SWANGER病 痴呆 CT NMR 成像
下载PDF
脑缺血半暗带的损伤机制-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神经保护途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屠永华 王玉锦 《医学综述》 2000年第2期78-80,共3页
脑缺血半暗带乃是围绕缺血核心部位的区域。现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它也可能成为中风治疗的突破口。脑缺血半暗带开始表现为电静息,区内的离子梯度损害并非不可逆的,但也可能恶化,如血流恢复或组织在代谢上得到保护也可能正常化。脑缺血半... 脑缺血半暗带乃是围绕缺血核心部位的区域。现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它也可能成为中风治疗的突破口。脑缺血半暗带开始表现为电静息,区内的离子梯度损害并非不可逆的,但也可能恶化,如血流恢复或组织在代谢上得到保护也可能正常化。脑缺血半暗带的重要性可从其早期的大小看出,早期是相当大的,实际上大约相当于缺血核心部位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损伤机制 缺血性中风 治疗
下载PDF
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模型中IL-1β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屠永华 李岚 史村贵 《医学综述》 1998年第10期570-572,共3页
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组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炎症、发热和急性期蛋白合成等诸多防御反应中起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白细胞释放的化学介质有重要作用,且梗塞的大小及预后和白细胞浸润的多少关系密切。McClain报道在... 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组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炎症、发热和急性期蛋白合成等诸多防御反应中起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白细胞释放的化学介质有重要作用,且梗塞的大小及预后和白细胞浸润的多少关系密切。McClain报道在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可检出IL-1,Minami等证实大鼠短暂性额叶脑缺血后IL-1βmRNA表达增多,这充分说明IL-1是一种参与脑外伤和缺血性脑损伤的炎性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流模型 IL-1Β 表达
下载PDF
脑卒中并发症机制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屠永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1673-1674,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发症机制 临床 死亡原因 脑血管病 健康危害 老年人口 国内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