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内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欣然 梁依依 屠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6-873,共8页
肿瘤内微生物组是指存在于肿瘤中并构成肿瘤微环境的微生物群体。虽然肿瘤病毒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但细菌、真菌等其他微生物在肿瘤中的存在现象及生物学意义却一直未有定论。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细... 肿瘤内微生物组是指存在于肿瘤中并构成肿瘤微环境的微生物群体。虽然肿瘤病毒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但细菌、真菌等其他微生物在肿瘤中的存在现象及生物学意义却一直未有定论。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细菌等微生物确实能够存活于肿瘤组织中,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综述了肿瘤内微生物组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各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种群的特征及潜在功能,重点讨论了细菌微生物组在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中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其未来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内微生物 肿瘤免疫微环境 宏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核心区基因变异株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屠红 熊思东 +2 位作者 兰林 李平洋 闻玉梅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用聚合酶链反应(POR)选择性地扩增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前C区(Pre-C)后,以三种寡核苷酸探针M0(野毒株基因序列)、M1(nt.1898位点突变株基因序列)、M2(nt.1998位及nt.190... 用聚合酶链反应(POR)选择性地扩增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前C区(Pre-C)后,以三种寡核苷酸探针M0(野毒株基因序列)、M1(nt.1898位点突变株基因序列)、M2(nt.1998位及nt.1901位上双点突变株基因序列)在极其严谨的条件下分别杂交,检测EBVPre-C的最常见变异,结果本法具有根高的特异性。应用上述方法检测了31份乙肝病人的血清标本,结果7份HBeAg阳性标本中,有4份PCR阳性,均与M0探针杂交,未出现变异;24份抗-HBe阳性标本中,有10份PCR阳性,其中8份表现为M0伴M1和(或)M2阳性,一份为野毒株,另一份与三种探针均不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突变 寡核苷酸探针 杂交
下载PDF
中医药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前期状态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屠红 张菁 +5 位作者 成伟中 韩镭 陆敏 曹宏伟 陈复华 耿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389-239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干预作用. 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筛选出肝癌高危患者30 例,治疗组17例根据审因论治的原则,以中药制剂对其进行为期2 a的肝癌干预治疗;对照组13例以中西药进行常规保肝治疗.治疗过程中每月随... 目的:探讨中药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干预作用. 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筛选出肝癌高危患者30 例,治疗组17例根据审因论治的原则,以中药制剂对其进行为期2 a的肝癌干预治疗;对照组13例以中西药进行常规保肝治疗.治疗过程中每月随访临床症状、体征、肿瘤标志物、肝功能、病毒载量及T细胞亚群等项目,定期进行B超和CT检查.结果:中药干预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和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的转阴率分别为86%(6/7)、 83%(5/6)和82%(9/11),对照组中所有病例肿瘤标志物持续阳性,无1例转阴.2 a期间中药干预组累计肝癌发生率为 12%(2/17),对照组为85%(11/1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 001).结论:中医“养正徐图”治则能有效降低肝癌高危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能延缓或阻止肝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细胞肝癌 中医药
下载PDF
酵母双杂合系统在丙型肝炎病毒NS5A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屠红 DeborahTaylor +1 位作者 闻玉梅 MichaelM-C-Lai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9-295,共7页
酵母双杂合系统是在酵母细胞中研究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应用该技术,以丙型肝炎病毒(HCV) 非结构蛋白5A(NS5A) 为“诱饵”,筛检了人肝癌细胞HepG2 来源的cDNA文库,获得了7 个NS5A 结合蛋白的基... 酵母双杂合系统是在酵母细胞中研究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应用该技术,以丙型肝炎病毒(HCV) 非结构蛋白5A(NS5A) 为“诱饵”,筛检了人肝癌细胞HepG2 来源的cDNA文库,获得了7 个NS5A 结合蛋白的基因克隆。报道了其中两个阳性克隆( # 2 、# 16) 的结果,并对“人核小体组装蛋白相关蛋白”(Human nucleosomeassembly protein -related protein ,hNRP) 和“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 I) 与NS5A结合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双杂合系统 丙型肝炎病毒 NS5A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与宿主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屠红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9年第6期1-4,共4页
蛋白-蛋白的结合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随着酵母双杂交系统等研究蛋白-蛋白结合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病毒复制的本质及致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本文综述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及非结构蛋白5A(NS5A)与宿主蛋白... 蛋白-蛋白的结合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随着酵母双杂交系统等研究蛋白-蛋白结合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病毒复制的本质及致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本文综述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及非结构蛋白5A(NS5A)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它们在HCV致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宿主细胞蛋白 相互作用 NS5A
下载PDF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循环DNA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宁 钦伦秀 +3 位作者 屠红 刘银坤 张博恒 汤钊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定量检测肝细胞癌 (HCC)病人血浆循环DNA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79例肝功能正常的HCC病人术前血浆样本以及 2 0例健康志愿者、2 0例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和 2 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浆样本 ,抽提血浆循环DNA。将血浆循环DN... 目的 定量检测肝细胞癌 (HCC)病人血浆循环DNA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79例肝功能正常的HCC病人术前血浆样本以及 2 0例健康志愿者、2 0例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和 2 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浆样本 ,抽提血浆循环DNA。将血浆循环DNA与荧光染料SYBRgreenⅠ按比例稀释并充分混匀后通过紫外与可见光成像分析系统定量。结果 HCC、肝硬化和肝炎病人血浆循环DNA浓度分别为 (47.1± 4 3.7)ng/mL、(30 .0± 1 3.3)ng/mL和 (6 5 .3± 71 .6 )ng/mL ,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浆循环DNA浓度 (1 7.6± 9.5 )ng/mL ,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 (P =0 .0 0 0 ;P =0 .0 0 2 ;P =0 .0 0 1 ) ,而HCC和肝硬化病人以及病毒性肝炎病人两组之间的血浆循环DNA浓度无明显差异 (P =0 .1 91 ;P =0 .6 85 )。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癌栓的 4 1例HCC病人的血浆循环DNA浓度 (5 4 .3± 4 1 .6 )ng/mL明显高于不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癌栓的 38例病人 (39.3± 4 5 .0 )ng/mL(P=0 .0 0 2 )。血浆循环DNA浓度与HCC病人肿瘤大小、TNM分期、2年无瘤生存率、1年和 2年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 (P =0 .0 0 8;P =0 .0 4 0 ;P =0 .0 1 0 ;P =0 .0 1 6 ;P =0 .0 0 1 ) ,而与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肿瘤分化、血清AFP浓度及 1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关系。多因素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循环 肝细胞癌病人 DNA定量 临床意义 分析及 DNA浓度 循环DNA 无瘤生存率 肝炎病人 血浆样本 肝内播散 HCC 健康志愿者 肝功能正常 green 肝硬化病人 TNM分期 血清AFP 多因素分析 临床价值 定量检测 病人术前 SYBR 荧光染料 分析系统 健康人群 肿瘤大小
下载PDF
血清Glypican-3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周伟 郭霞 +2 位作者 曹志刚 赵新泰 屠红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Glypican-3(GPC3)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鼠抗GPC3(25-358aa)单克隆抗体和兔抗GPC3(379-393aa)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对36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6例慢性乙型肝炎及106例正常人血清中GPC3进行... 目的:探讨血清中Glypican-3(GPC3)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鼠抗GPC3(25-358aa)单克隆抗体和兔抗GPC3(379-393aa)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对36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6例慢性乙型肝炎及106例正常人血清中GPC3进行定量。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结果: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86.96±422ng/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11.7±12.23 ng/mL;正常人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6.04±9.21 ng/mL。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GPC3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30 ng/mL为诊断界值时,GPC3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0%和93%。在151例同时检测AFP和GPC3的HCC血清中,AFP阳性率为49%,GPC3阳性率为40%。AFP联合GPC3检测时,能将HCC的检出率提高至72%。结论:血清GPC3可作为一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诊断技术和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GLYPICAN-3
下载PDF
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维林 白鑫 屠红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9-393,共5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位居肿瘤死亡的第二位。肝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一项最重要因素。虽然甲胎球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在肝癌的诊断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新技术的开发而促使新发病例中AFP阴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位居肿瘤死亡的第二位。肝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一项最重要因素。虽然甲胎球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在肝癌的诊断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新技术的开发而促使新发病例中AFP阴性肝癌比例的不断增加,AFP诊断肝癌的特异性及敏感度已有下降,因此目前急需开发一些新的具有诊断或联合诊断价值的肝癌血清标志物。然而理想的肝癌标志物应在肝脏结节恶变的早期阶段即能敏感和特异性地从外周血中检出,且方法简便,重复性好。近年来,随着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质谱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而呈现出多种新的肝癌候选标志物,它们在实验室阶段已被证实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其临床应用价值尚待进一步作多中心及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清学诊断 肿瘤标记 生物学
下载PDF
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HBV X基因与AFB_1对HBVx转基因小鼠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豪 孙桂菊 +3 位作者 屠红 金晏 许丽 钱耕荪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和黄曲霉毒素诱发小鼠肝癌过程中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两因素协同致肝癌的机制。方法 用BiostarM 40s微阵列芯片比较研究HBVx组、AFB1 组和(AFB1+HBVx)组的肝组织基因表达谱与对照组的差异。结...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和黄曲霉毒素诱发小鼠肝癌过程中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两因素协同致肝癌的机制。方法 用BiostarM 40s微阵列芯片比较研究HBVx组、AFB1 组和(AFB1+HBVx)组的肝组织基因表达谱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各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基因表达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各实验组上调与下调的基因数目分别为(AFB1+HBVx)组69项;AFB1 组101项;HBVx组35 项;其中与代谢酶相关的基因有18 项表达发生改变,分别为(AFB1 +HBVx)组13项(13/18,72%);HBVx组4项(4/18,22%);AFB1 组8项(8/18,44%)。结论 小鼠受到HBV X基因和AFB1双重攻击后,其体内的GST、EPHX和UDPGT等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BVx组和AFB1 组。HBV与AFB1 协同致癌的分子机制很可能与两者引起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微阵列 酶类 黄曲霉毒素B1 肝炎抗原 乙型 小鼠 转基因
下载PDF
启东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流行株全基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霞 金晏 +2 位作者 钱耕荪 许丽 屠红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江苏启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序列的分析,探讨该地区肝癌高发的分子病毒学病因。方法:以蛋白酶K消化后,酚/氯仿抽提7例肝炎和7例肝癌患者血清中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血清中HBV基因全长,克隆至T载体后行... 目的:通过对江苏启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序列的分析,探讨该地区肝癌高发的分子病毒学病因。方法:以蛋白酶K消化后,酚/氯仿抽提7例肝炎和7例肝癌患者血清中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血清中HBV基因全长,克隆至T载体后行全自动测序。以PHYLIP软件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判断HBV的基因型;以Clastal W软件对序列进行突变分析。结果:14例标本中有12例为C基因型,2例为B基因型。肝癌和肝炎组中HBV基因型类别分布无差异。有5例HBV发生了PreS2的缺失突变,其中肝癌标本4例(57.1%),肝炎标本仅1例(14.3%)。HBV基因组中常见的点突变为PreS1区的nt.3116及核心启动子区的nt.1762/1764,发生率高达78.6%(11/14)。与肝炎组相比,肝癌中点突变发生率显著增高的位点为前C区nt.1899 G→A的突变(P=0.01)及核心启动子区nt.1653 C→T的突变(P=0.05)。结论:启东地区HBV以C基因型为主;启东HBV基因组中可能存在着与肝癌相关的点突变和缺失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炎 乙型 基因 病毒 点突变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氨基端变异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白鑫 朱宇 +7 位作者 金晏 蔡小锦 郭霞 钱耕荪 陈陶阳 张菁 王金兵 屠红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氨基端1~90位氨基酸(amino acid,AA)变异与肝细胞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48例肝癌组织、159例肝癌和144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VX基因...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氨基端1~90位氨基酸(amino acid,AA)变异与肝细胞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48例肝癌组织、159例肝癌和144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VX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通过病例-对照研究HBx变异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HBx氨基端变异集中于1~49 AA区域,突变率为4.1%;50~90 AA为保守区,突变率仅为0.46%。血清检测结果显示,HBx氨基端突变在肝癌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肝炎患者(2.2%vs1.8%,P<0.05);HBx第36位Ala/Thr/Pro→Ser的突变,在肝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0.1%,显著高于肝炎患者中的2.1%[P<0.01,比数比(odds ratio,OR)=5.259,95%可信区间为1.499~18.444)]。A/T/P36S突变仅发生于C基因型病毒。结论:HBx氨基端突变的累积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HBx A/T/P36S突变能增加C基因型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 乙型 慢性 突变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豪 孙桂菊 +1 位作者 钱耕荪 屠红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的可靠性。方法:从美国NCBI基因库中下载HBV全基因序列共2 49条,其中166条为已知基因型的序列,83条为未知型序列。利用ClustalX 1.8软件和TreeView软件对已知基因型的... 目的:研究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的可靠性。方法:从美国NCBI基因库中下载HBV全基因序列共2 49条,其中166条为已知基因型的序列,83条为未知型序列。利用ClustalX 1.8软件和TreeView软件对已知基因型的X区序列构建进化树图,分析由该方法获得的基因型是否与原来的吻合,并对未知型序列进行基因型分析,再用S区的进化树分析加以验证。结果:已明确基因型的166条序列利用X基因区序列分析得到的基因型与原先的基因型完全吻合。用X区和S区序列分析方法对83条未知型序列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分别获得A型16条、B型17条、C型2 7条、D型2 1条及F型2条,未发现E、G和H型。结论: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进行基因型分析是完全可靠的,有助于HBV的致病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 系统发育树分析 基因区 基因型分析 序列分析方法 全基因序列 研究利用 NCBI View 机制研究 HBV 进化树 可靠性 基因库 未发现 软件 X区 吻合 S区
下载PDF
HPLC无孔径载体柱用于快速分离蛋白质和多肽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丽华 屠红 +1 位作者 吴高德 夏其昌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5年第2期45-47,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高效液相色谱柱(无孔径载体柱)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蛋白质、多肽及遗传工程产品分析中的应用。在相同的洗脱条件下,与常规柱相比,无孔径载体柱高效、快速,特别是它能分离分子量较大和疏水性较强的蛋白质。此外,就无...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高效液相色谱柱(无孔径载体柱)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蛋白质、多肽及遗传工程产品分析中的应用。在相同的洗脱条件下,与常规柱相比,无孔径载体柱高效、快速,特别是它能分离分子量较大和疏水性较强的蛋白质。此外,就无孔径载体柱在使用过程中对仪器的要求作了阐述,还讨论了温度对柱效的影响以及灵敏度与梯度时间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孔径载体柱 遗传工程 蛋白 多肽 分离 HPLC
下载PDF
C57BL/6小鼠的血循环DNA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颢 陈震 +2 位作者 屠红 刘鲁明 于尔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循环DNA的定量检测在荷瘤C57BL/6小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异位接种法在C57BL/6小鼠中建立B16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以”微量基因组抽提试剂盒”抽提血清DNA,用SYBR Green I斑点荧光染色法对DNA进行定量。结果在正常小鼠中,血循环... 目的探讨循环DNA的定量检测在荷瘤C57BL/6小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异位接种法在C57BL/6小鼠中建立B16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以”微量基因组抽提试剂盒”抽提血清DNA,用SYBR Green I斑点荧光染色法对DNA进行定量。结果在正常小鼠中,血循环DNA为(62.4±25.52)ng/mL、荷瘤伴有肝转移小鼠为(241±73.7)ng/mL(P<0.01);小鼠的血循环DNA水平与小鼠肝转移的分期相关,I期、Ⅱ期肝转移小鼠分别为(131.11±54.32)ng/mL和(170±10.96)ng/mL, Ⅲ期、Ⅳ期小鼠为(235±85.54)ng/mL和(271±65.76)ng/mL。用健脾理气中药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同时,荷瘤小鼠血循环DNA也同步下降。结论循环DNA定量检测能客观反应小鼠荷瘤程度,并能动态反应药物的疗效,是一具有应用前景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肿瘤移植 血液循环 DNA 抗肿瘤剂(中药)/治疗应用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DNA BRCA1/TP53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海峰 傅士龙 +2 位作者 屠红 张国玲 许凯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卵巢癌患者血清DNA及其相应肿瘤组织DNA的BRCA1/TP5 3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 gosity ,LOH)的研究 ,探讨上述基因变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并结合二核苷酸 (CA)n重复序列多态性的方法 ... 目的 通过对卵巢癌患者血清DNA及其相应肿瘤组织DNA的BRCA1/TP5 3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 gosity ,LOH)的研究 ,探讨上述基因变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并结合二核苷酸 (CA)n重复序列多态性的方法 ,分别对 76例卵巢癌 (其中 17例伴有匹配新鲜手术标本 )及 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DNA中 4个微卫星标志BRCA1(D17S5 79、D17S85 5 )和TP5 3(TP5 3、D17S786 )进行LOH检测。结果  17对卵巢癌血清DNA与相应肿瘤组织DNA中BRCA1/TP5 3LOH发生频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 )。在 76例血清DNA标本中 5 9例 (77.6 % )至少存在一个位点LOH ,以及 4 3例 (5 6 .6 % )可出现两个以上位点LOH ,而 10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DNA均未发现LOH。卵巢癌患者血清DNA中上述基因杂合性丢失频率以及所累及的微卫星位点的数目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卵巢癌患者血清DNA与肿瘤组织DNA中BRCA1及TP5 3基因LOH密切相关 ,从而证实了卵巢癌患者血清DNA主要来源于原发肿瘤组织。鉴于血清BRCA1/TP5 3LOH与卵巢癌恶性程度相关 ,故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DNABRCA1/TP5 3等位基因LOH有望作为一种反映癌症患者分期及预后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血清 DNABRCA1 TP53 基因 杂合性丢失 循环肿瘤DNA
下载PDF
肿瘤循环DNA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海峰 屠红 许凯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肿瘤循环 DNA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健脾理气中药对荷B16黑色素瘤小鼠肝转移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颢 陈震 +3 位作者 屠红 刘鲁明 宋明志 于尔辛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中药对C57BL/6小鼠肝转移的干预作用。方法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荷瘤组、脾虚荷瘤组、中药荷瘤组、中药脾虚荷瘤组,每组各10只。以异位接种法在C57BL/6小鼠中建立B16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空白组、荷瘤组予灌...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中药对C57BL/6小鼠肝转移的干预作用。方法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荷瘤组、脾虚荷瘤组、中药荷瘤组、中药脾虚荷瘤组,每组各10只。以异位接种法在C57BL/6小鼠中建立B16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空白组、荷瘤组予灌胃冷开水,脾虚荷瘤组灌胃大黄合剂,中药荷瘤组灌胃健脾理气合剂,中药脾虚荷瘤组予灌胃大黄合剂与健脾理气合剂。连续给药12d,停药后次日将所有动物脱椎处死,眼球摘除法取血进行血浆分离;对血清DNA进行定量并观察健脾理气中药对荷瘤肝转移小鼠生存质量、肿瘤生长和肝转移的影响。结果在正常小鼠中,血循环DNA为(62.4±25.52)ng/ml、荷瘤伴有肝转移小鼠为(241±73.7)ng/ml(P<0.01);用健脾理气中药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同时,荷瘤小鼠血循环DNA也同步下降。结论健脾理气中药可显著地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脾脏种植瘤的生长,能降低脾虚荷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降低脾虚荷瘤组肝转移的分期,降低荷瘤小鼠血微量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理气 B16黑色素瘤 肿瘤移植
下载PDF
肝舒Ⅰ号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长云 丛晓东 +3 位作者 李广银 何丽华 熊思东 屠红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以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鸭为实验模型对肝舒Ⅰ号进行了抗病毒试验,肝舒Ⅰ号剂量为5g/kg·d时抗病毒效果与阳性对照药物无环鸟苷基本相当。将转阴鸭连续喂养3个月后,不出现"反跳"现象,优于无环鸟苷。
关键词 肝舒I号 乙型肝炎病毒 抗病毒药 中成药
下载PDF
嗜肝DNA病毒包装信号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屠红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综述了嗜肝 DNA病毒前基因组RNA近5’端一段顺式序列即包装信号(en-capsidation signal,ε)的结构与功能,重点阐述了其在病毒包装和逆转录两个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从包装信号二级结构稳定性入手,分析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HBV)E... 本文综述了嗜肝 DNA病毒前基因组RNA近5’端一段顺式序列即包装信号(en-capsidation signal,ε)的结构与功能,重点阐述了其在病毒包装和逆转录两个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从包装信号二级结构稳定性入手,分析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HBV)E阴性变异株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肝DNA病毒 包装信号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血清DNA中p15、p16基因纯合性丢失及其共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子庭 高海峰 +2 位作者 屠红 许凯黎 张国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86-889,共4页
背景与目的:p15和/或p16基因高频率的丢失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在卵巢癌组织DNA中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其在血清DNA中的丢失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囊肿及健康对照者血清DNA中的p15、p16基因纯合性丢... 背景与目的:p15和/或p16基因高频率的丢失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在卵巢癌组织DNA中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其在血清DNA中的丢失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囊肿及健康对照者血清DNA中的p15、p16基因纯合性丢失及共丢失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分别对165例卵巢上皮性癌、其相应淋巴细胞、25例卵巢囊肿及1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DNA中p15/p16基因纯合性丢失及共丢失情况进行检测。结果:165例卵巢上皮性癌血清DNA中,p15、p16基因纯合性丢失率及p15/P16基因共丢失率分别为27.9%(46/165)、27.3%(45/165)及24.2%(40/165),而卵巢癌患者相应的淋巴细胞DNA与卵巢囊肿及健康对照者血清DNA中均未见丢失,差异有极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0.000及0.000)。Ⅰ、Ⅱ期卵巢上皮性癌血清DNA中,p16/p15基因共丢失率为8.6%(3/35),Ⅲ期及Ⅳ期共丢失率分别为29.3%(22/75)及27.3%(15/55),差异有显著性(P=0.049)。而p15、pl6基因丢失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p15、p16基因纯合性丢失及p15/p16基因共丢失现象与卵巢癌发生及发展相关,且可能为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基因;采用血清DNA作为研究载体,可作为研究卵巢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癌 循环DNA P16/MTSI P15/MTS2 纯合性丢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