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733例双胎无创产前筛查结果及其与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分析
1
作者 屠豪炎 江元 卢寨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2-920,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IPT)在双胎染色体异常筛查的价值及其与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自愿接受NIPT检测的3733例(孕12~26^(+6)周)双胎孕妇,回顾其NIPT及羊水穿刺结果,并对所有... 目的初步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IPT)在双胎染色体异常筛查的价值及其与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自愿接受NIPT检测的3733例(孕12~26^(+6)周)双胎孕妇,回顾其NIPT及羊水穿刺结果,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计算NIPT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分析其与年龄、孕周、绒毛膜性及受孕类型的相关性。结果3733例双胎中,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有71例,包括13例T21、19例T18、5例T13、18例性染色体异常及16例染色体微缺失/重复(21、18、13及性染色体除外),其中真阳性34例,假阳性37例。NIPT对双胎染色体异常的总体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99%,阳性预测值(PPV)为47.89%(34/71);对T21、18、13总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78%,PPV为78.38%(29/37);对性染色体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56%,PPV为16.67%(3/18);对染色体微缺失/重复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62%,PPV为12.5%(2/16)。以年龄分组,在总染色体中,NIPT在≥40岁组中的PPV达66.67%,灵敏度为100%,但误诊率也达30%;而在T21、18、13中,NIPT在≥40岁组中的PPV达100%,误诊率为0,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以孕周分组,在总染色体中,孕14~17^(+6)周组的PPV最高(51.28%),其次为孕22~26^(+6)周组(50.00%);在T21、18、13中,孕14~17^(+6)周组最高(94.74%),其次为孕18~21^(+6)周组(83.33%)。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的比率在辅助妊娠中高于自然妊娠,NIPT对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及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均有相同的检出效率,对不同受孕类型也具有相同的检出效率。结论初步发现NIPT在双胎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不同年龄、孕周都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尤其是T21、18、13。NIPT适用于辅助妊娠及自然受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广泛应用还需大人群基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无创产前筛查 年龄 孕周 绒毛膜性
下载PDF
卵泡发生过程中能量代谢需求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屠豪炎 雷小灿 +2 位作者 霍鹏 乐江华 张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8-414,共7页
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均受到来自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和卵母细胞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的基因、激素以及生长因子的作用和调控。其中,颗粒细胞糖酵解过程所产生的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是卵泡发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在卵泡发生和卵母细胞成... 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均受到来自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和卵母细胞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的基因、激素以及生长因子的作用和调控。其中,颗粒细胞糖酵解过程所产生的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是卵泡发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在卵泡发生和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卵泡颗粒细胞糖酵解代谢产物及限速酶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阐明卵泡发生过程中能量需求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女性因卵泡发育异常导致的不孕症提供积极的治疗手段奠定基础。本文总结了不同状态下卵泡发生过程中的能量需求及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发生 颗粒细胞 糖酵解 调控机制
下载PDF
注射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憩室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施晓飞 屠豪炎 赵淑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究注射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憩室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台州市立医院产科确诊的48例子宫憩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子宫腔镜下子... 目的 探究注射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憩室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台州市立医院产科确诊的48例子宫憩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子宫腔镜下子宫憩室修复术、开腹子宫憩室修复术、腹腔镜下子宫憩室修复术以及宫腔镜检查加诊刮术等治疗,术后给予注射用甲氨蝶呤50 mg/m2肌内注射,1次/天,连续用药7 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米非司酮片50 mg空腹或进食2 h后口服,2次/天,连服3 d。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出血时间、住院时间、血β-HCG、血孕酮、孕囊大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83%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P〈0.05)。2组治疗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缩短(P〈0.05);血β-HCG、血孕酮水平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孕囊缩小,且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试验组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子宫憩室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子宫憩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宫颈锥切术联合冷刀和电刀治疗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屠豪炎 章华斌 方依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0期3866-3869,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宫颈锥切术联合冷刀与电刀治疗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源自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HSIL患者,共90例,研究时间介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分组,给予对照组(45例)患者传统冷刀锥切术治疗... 目的 探讨改良宫颈锥切术联合冷刀与电刀治疗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源自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HSIL患者,共90例,研究时间介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分组,给予对照组(45例)患者传统冷刀锥切术治疗,给予观察组(45例)患者改良宫颈锥切术联合冷刀与电刀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HPV转阴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及锥体高度分别为[(33.11±9.37)ml、(28.16±5.34)min、(2.47±0.69) d、(25.02±2.10)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89±11.35) ml、(52.91±8.70) min、(4.13±0.89) d、(20.01±2.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PV转阴率95.55%高于对照组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疗效率97.7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中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改良宫颈锥切术联合冷刀与电刀治疗HSIL患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创性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可有效降低对宫颈功能的损伤,同时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手术安全性较高,可促使患者快速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显著的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改良宫颈冷刀锥切术 电刀 传统宫颈冷刀锥切术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