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株太湖溶藻细菌的分离及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征宇 宁喜斌 +3 位作者 李文利 王志坚 山树斌 李晓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4,共6页
选择藻华现象严重的太湖作为采样点,取6个不同位置的水样加入含有对数期藻液的三角瓶中,取藻液有黄化现象的对应水样作为分离溶藻细菌的材料,初筛得到21株细菌,其中3株细菌表现出较强的溶藻作用,编号分别为A09、A10、A21。经6 d溶藻实验... 选择藻华现象严重的太湖作为采样点,取6个不同位置的水样加入含有对数期藻液的三角瓶中,取藻液有黄化现象的对应水样作为分离溶藻细菌的材料,初筛得到21株细菌,其中3株细菌表现出较强的溶藻作用,编号分别为A09、A10、A21。经6 d溶藻实验,菌株A09、A10、A21对Microcstis aeruginosa 905藻细胞清除率分别达到93.11%、88.71%、97.20%,叶绿素a清除率分别为87.63%、83.48%、93.16%,溶藻能力A21>A09>A10,均为高效的溶藻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分子鉴定,A09菌株为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A10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A21号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3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机制均为胞外释放某种物质进行间接溶藻,且这种或几种物质具有极强的热稳定性,属于非蛋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铜绿微囊藻 鞘氨醇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蜡状芽孢杆菌 太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