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的哀歌——看《湘女萧萧》札记 被引量:1
1
作者 山骥 《电影新作》 1986年第6期89-90,共2页
艺术贵在创新。但这种创新应建立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即贵在创民族化、群众化之新。看谢飞、乌兰执导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湘女萧萧》,我认为,在这方面作了可喜的探索。一《湘女萧萧》是作家张弦根据老作家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萧萧... 艺术贵在创新。但这种创新应建立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即贵在创民族化、群众化之新。看谢飞、乌兰执导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湘女萧萧》,我认为,在这方面作了可喜的探索。一《湘女萧萧》是作家张弦根据老作家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萧萧》改编的。也许是我的偏爱,我总觉得这两位生长在不同年代的两代作家,尽管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女萧萧 艺术个性 谢飞 张弦 人物命运 电影语言 当代电影 场面调度 演员表演 民族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我看《鸳鸯楼》
2
作者 山骥 《电影新作》 1988年第1期65-66,共2页
在一次探讨郑洞天执导的新片《鸳鸯楼》的座谈会上,听到了两种差异较大的评价意见。肯定者,觉得这部影片面对社会、贴近生活,用不露导演痕迹的纪实手法,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不同层次的青年人的文化心态,既有时代感,又饶有生活情趣,而... 在一次探讨郑洞天执导的新片《鸳鸯楼》的座谈会上,听到了两种差异较大的评价意见。肯定者,觉得这部影片面对社会、贴近生活,用不露导演痕迹的纪实手法,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不同层次的青年人的文化心态,既有时代感,又饶有生活情趣,而否定者,对郑洞天继《邻居》后的这部新作表示失望,认为影片缺乏应有的社会内涵,更没有强烈的思想冲击力. 对一部艺术作品,有不同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也许是我的偏爱,我比较赞同肯定者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化表演 艺术作品 社会内涵 电影美学 否定者 电影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 文化心态 电影制片厂 电影本性
原文传递
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深层揭示——影片《秦川情》漫评
3
作者 山骥 《电影新作》 1986年第1期78-79,93,共3页
记得读《秦川情》的电影文学剧本《太阳》时(发表在1985年第1期《电影新作》上),我曾与一位同志谈起,认为这是近两年来在电影剧作领域描写人性美和人情美方面有着自己特色的作品。尽管原小说《太阳》发表后,对作品涉及到的有关人性和道... 记得读《秦川情》的电影文学剧本《太阳》时(发表在1985年第1期《电影新作》上),我曾与一位同志谈起,认为这是近两年来在电影剧作领域描写人性美和人情美方面有着自己特色的作品。尽管原小说《太阳》发表后,对作品涉及到的有关人性和道德伦理问题引起过一些争论;但电影文学剧本的改编,作者确是再一次调动了生活积累。对故事的主要事件——男女主人公桩桩与榆钱儿缔结“老夫少妻”的不合理婚约,并没有作任何猎奇性的处理,而是始终凭着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富有激情的艺术直感,进一步捕捉到了这一特异性生活事件的不寻常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美 人情美 男女主人公 电影新作 生活事件 电影剧作 伦理道德观念 情同骨肉 思想意蕴 生活积累
原文传递
现实主义的性格描写
4
作者 山骥 《电影新作》 1983年第3期91-92,共2页
长影厂的新片《赤橙黄绿青蓝紫》公映后,听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有的称誉、褒奖,认为这是近年来在银幕上表现当代青年生活的一部杰作;特别是由于影片比较真实地塑造了一组各有性格色彩的青年群像,因而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和时代感。... 长影厂的新片《赤橙黄绿青蓝紫》公映后,听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有的称誉、褒奖,认为这是近年来在银幕上表现当代青年生活的一部杰作;特别是由于影片比较真实地塑造了一组各有性格色彩的青年群像,因而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和时代感。也有的则对影片备加指责,认为这组银幕形象都不能体现当代青年的本质,象刘思佳这样的人物,难道也值得赞美吗?至于影片中表现了驾驶员抽烟、酗酒等细节,更被认为是违反了有关的规章制度,不合乎生活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幕形象 刘思佳 人物塑造 编导者 生死关头 艺术典型 社会主义新人 文艺创作 人物形象 思想变化
原文传递
农村片的新探索
5
作者 山骥 《电影新作》 1982年第2期89-90,84,共3页
周克芹同志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一部真实地反映农村生活的好作品。作者以富有哲理性的细腻的抒情笔触,围绕着老农民许茂和他身边几个女儿的家庭、婚姻、爱情的悲喜剧来展开情节,把不同人物的性格、思想、心灵和命运交织起... 周克芹同志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一部真实地反映农村生活的好作品。作者以富有哲理性的细腻的抒情笔触,围绕着老农民许茂和他身边几个女儿的家庭、婚姻、爱情的悲喜剧来展开情节,把不同人物的性格、思想、心灵和命运交织起来,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十年动乱中所承受的忧伤和灾难,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应该说,这一构思,在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中是有其独特的个性色彩的。现在,北影厂和八一厂分别把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两部影片的编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克芹 许茂 老农民 许秀云 个性色彩 情节结构 电影艺术 中所 言在 四姑娘
原文传递
却话巴山夜雨時——影片《巴山夜雨》漫评
6
作者 山骥 《电影新作》 1981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读叶楠同志的电影文学剧本《巴山夜雨》时,我很银佩作者在把握和处理揭露“四人帮”的题材上,能不落窠臼和刻意求新的创造精冲。一群善良的、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好人,在一艘由重庆驶往武汉的长江客轮上不期而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 读叶楠同志的电影文学剧本《巴山夜雨》时,我很银佩作者在把握和处理揭露“四人帮”的题材上,能不落窠臼和刻意求新的创造精冲。一群善良的、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好人,在一艘由重庆驶往武汉的长江客轮上不期而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一夜的旅途生活,但从这些旅客各自不同的遭遇里,揭露了“四人帮”统治时期的阴霾给他们带来的苦难和内心的隐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雨 精冲 刘文英 思想矛盾 李商隐 人性美 自然景物 艺术构思 衍变过程 作者思想感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