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宽带Chirp-DDS及其FPGA实现 被引量:7
1
作者 金学哲 岂飞涛 +1 位作者 高清运 秦世才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5-368,共4页
 设计了一种宽带Chirp-DDS,并在AlteraFlex10KFPGA上予以实现。该结构包括32位流水线频率-相位累加器和ROM查找表。系统的时钟频率为100MHz,频率切换时间为0.68μs,建立时间为0.8μs,频率分辨率为0.02328Hz,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为DC到40...  设计了一种宽带Chirp-DDS,并在AlteraFlex10KFPGA上予以实现。该结构包括32位流水线频率-相位累加器和ROM查找表。系统的时钟频率为100MHz,频率切换时间为0.68μs,建立时间为0.8μs,频率分辨率为0.02328Hz,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为DC到40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p-DDS 线性调频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 FPGA 逻辑设计
下载PDF
基于CORDIC算法的QDDS设计及其FPGA实现 被引量:3
2
作者 金学哲 金明吉 +1 位作者 岂飞涛 秦世才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CORDIC算法的正交输出直接数学频率合成器(QDDS),并在ALTERA FLEX10K 系列FPGA上予以实现.该结构包括流水线32位相位累加器和16位CORDIC旋转器.系统的时钟频率20M Hz,频率切换器时为一个时钟,建立时间为20个时钟,频率为0.... 设计了一种基于CORDIC算法的正交输出直接数学频率合成器(QDDS),并在ALTERA FLEX10K 系列FPGA上予以实现.该结构包括流水线32位相位累加器和16位CORDIC旋转器.系统的时钟频率20M Hz,频率切换器时为一个时钟,建立时间为20个时钟,频率为0.004 656 Hz,输出信号的频率为DC到8M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输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QDDS) CORDIC算法 相位一幅度变换器 FPGA
下载PDF
OTA-C压控振荡器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殿玉 陈浩琼 +2 位作者 岂飞涛 高清运 秦世才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19,共3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OTA-C压控振荡器的原理,并设计了一个用于OTA-C滤波器自动调谐系统的OTA-C压控振荡器.该振荡器的频率调谐范围在2MHz到50MHz之间.其中线性部分为4MHz-20MHz,其压控增益为62.89MHz/V.
关键词 OTA—C 压控振荡器 限幅器
下载PDF
一种提高共模反馈稳定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殿玉 岂飞涛 秦世才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6,共4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提高共模反馈稳定性的新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共模反馈的设计难度,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并用实际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共模反馈稳定性 负反馈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静态输入检测的ADC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
5
作者 岂飞涛 +7 位作者 朱蓓丽 张琳 刘海南 滕瑞 李博 赵发展 罗家俊 韩郑生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9-333,共5页
采用静态输入检测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一个模数转换器(ADC)单粒子效应评估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面向仪器系统的外围组件互联扩展平台(PXI)搭建。利用PXI触发模式控制模块化仪器的高速响应,并采用实时判决的方法对ADC输出数据进行监测。基... 采用静态输入检测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一个模数转换器(ADC)单粒子效应评估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面向仪器系统的外围组件互联扩展平台(PXI)搭建。利用PXI触发模式控制模块化仪器的高速响应,并采用实时判决的方法对ADC输出数据进行监测。基于该系统对一种自主研发的10位25 MS/s ADC进行单粒子效应辐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高效评估ADC抗辐照性能,为抗辐照ADC的加固设计提供支撑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 单粒子效应 PXI
下载PDF
一种流水线型ADC的时序改进技术研究
6
作者 岂飞涛 +7 位作者 朱蓓丽 张琳 刘海南 滕瑞 李博 赵发展 罗家俊 韩郑生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对一种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ADC)的时序电路进行了改进研究。改进时序延长了余量增益单元MDAC部分加减保持相位的时长,可以在不增加功耗与面积的情况下,将一种10位流水线型ADC在20 MS/s采样率下的有效位(ENOB)从9.3位提高到9.8位,量化精... 对一种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ADC)的时序电路进行了改进研究。改进时序延长了余量增益单元MDAC部分加减保持相位的时长,可以在不增加功耗与面积的情况下,将一种10位流水线型ADC在20 MS/s采样率下的有效位(ENOB)从9.3位提高到9.8位,量化精度提高了5%;将该ADC有效位不低于9.3位的最高采样率从21 MS/s提高到29 MS/s,转换速度提高了35%。ADC的采样频率越高,改进时序带来的效果越显著。该项技术特别适用于高速高精度流水线型ADC,也为其他结构ADC的高速高精度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 改进型时序 高速高精度
下载PDF
高速模数转换器的关键测量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琳 岂飞涛 +7 位作者 朱蓓丽 刘海南 滕瑞 李博 赵发展 罗家俊 韩郑生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338,共5页
对高速ADC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高速ADC AD9433的测量方案。系统阐述了两类模拟输入驱动电路原理,详细介绍了两种模拟驱动电路和时钟电路抖动的分析方法。将上述理论分析应用于AD9433测量方案,测量结果证明了上述理论分... 对高速ADC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高速ADC AD9433的测量方案。系统阐述了两类模拟输入驱动电路原理,详细介绍了两种模拟驱动电路和时钟电路抖动的分析方法。将上述理论分析应用于AD9433测量方案,测量结果证明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ADC 测量 模拟驱动电路 时钟抖动
下载PDF
加扰技术对模数转换器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朱蓓丽 岂飞涛 +7 位作者 张琳 刘海南 滕瑞 李博 赵发展 罗家俊 韩郑生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328,共6页
分析了加扰技术改善ADC性能的基本原理,通过选择合适的扰动信号注入到理想量化器模型中进行仿真,验证了加扰技术能够随机化量化误差的周期性三角形分布。在加扰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首先基于10 bit 25 MS/s Pipelined ADC模型完成加扰仿真... 分析了加扰技术改善ADC性能的基本原理,通过选择合适的扰动信号注入到理想量化器模型中进行仿真,验证了加扰技术能够随机化量化误差的周期性三角形分布。在加扰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首先基于10 bit 25 MS/s Pipelined ADC模型完成加扰仿真,仿真得到ADC的SFDR由74.69 dB提高到了85 dB。然后对两种ADC芯片进行加扰实验,该加扰技术使两种ADC芯片的SFDR分别提高了8.29 dB和5.97 dB。理论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加扰技术可以明显提高ADC的SFDR,为后期ADC内部集成加扰电路模块做好了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扰 ADC 量化误差 SFD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